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19年,玻利瓦尔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掠夺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巴黎公社运动
2.从客观上说,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这场改革没有改变
A.封建生产关系
B.沙皇的专制统治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俄国的社会性质
3.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5.安德鲁 卡内基曾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男孩,但后来他的企业生产出的钢竟然比整个英国还要多。1901年,他把他的企业统统卖给了一个甚至还要庞大的组织﹣﹣金融家J P摩根创办的美国钢铁公司。这些垄断集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殖民地的抢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6.艺术评论家丹娜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英雄交响曲》,我们应关注(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7.“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8.某同学在学习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出了如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
A.利于美国对华扩张 B.使美国获得德国大片海外殖民地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D.有利于美国控制国际联盟
9.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10.他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的创始人,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以和平方式变革的国际运动,他是(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甘地 D.扎格鲁尔
11.有的学者认为“危机”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度过了危机
B.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2.一个德国的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竭力避免两线作战没有如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悲剧重演,当我们在东方鏖战时,背后遭到了大规模的进攻。”实施这次进攻的是( )
A.英法联军 B.美英盟军 C.苏联红军 D.日本军队
13.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其目的是
A.放任市场自由竞争 B.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4.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当时的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
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
B.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
C.美苏军事实力接近
D.美苏“冷战”对峙
15.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可知,这一时期( )
A.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 B.英美法经济走下坡路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D.日本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16.有人评价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为“理想高远,技术低劣”。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苏联通过改革形成新模式 B.苏联通过改革赢得冷战胜利
C.彻底纠正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D.改革国内弊端却导致苏联解体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十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
18.某学校要求一知名大学的教授前来演讲,据下面材料判断该演讲者的主题是( )
“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示例:瓦特——英国工业革命,爱迪生——电气时代,莱特兄弟——飞天梦想,计算机——网络时代。”
A.科技革命的代表人物 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科学家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19.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科技革命→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B.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
C.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 D.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经济实力
20.法里德 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指的是( )
A.两极格局形成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哈姆雷特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摘自勒内-波莫《伏尔泰》
材料三 《人间喜剧》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了围绕这一阶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和争夺。
——《文化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哈姆雷特》和《路易十四时代》分别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任选其中一部作品,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人间喜剧》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德国发展工业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4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1945年6月25日,制宪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为联合国的创建作出的贡献。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主题?请从自身出发,关于这一主题你能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数据变化。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取代过去的军备竞赛,至此超越政治,地理界限的全球市场形成。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革命使得全球联系空前加强,是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逐步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
(1)据材料一,指出全球100大跨国公司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哪一趋势?
(2)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综上所述,面对时代变化,我国应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时期,法国、德国分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是战争的对手,二战时期,双方也是死对头,二战后,法德关系开始缓和。
——摘编自吴于廬、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法德关系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了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和解的基础上,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开展,进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张晓锋《法德和解的原因及其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启示》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战时期,法国、德国分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的集团名称。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关系变化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就当今形势下如何处理大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三、论述题
25.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著作《寂静的春天》中的片段,请你阅读并体验作者的感受。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今天的每个人自胎儿期至生命结束,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种种危险的化学药品,这样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制造杀虫剂的历史还不到二十年,生物和非生物在各个方面受其影响。它们的踪迹遍布各个水系,甚至存在于肉眼不可见的地下水中。十几年前使用的农药仍然残留在土壤之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说明对拉丁美洲影响深远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追求共和,分权、民权及公民自由等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国家政治的构建内容,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涉及政治权力的获取,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保留了沙皇的统治,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经济发展缓慢,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3.D
【详解】依据题干“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结合课本所学,1775年开始,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通过独立战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的独立。1861年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境内的黑奴制度,进一步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两次战争都扫除了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项符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两次战争的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A项不合题意;1861——1865年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独立战争无关。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A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排除B项;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没有改变落后面貌,排除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石油、汽车等工业部门中,相继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D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发生在15世纪左右,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以工厂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的兴起,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B选项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也激起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愤怒反抗,C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BC可排除,答案选D。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的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要理解《英雄交响曲》,我们应关注法国大革命,D项正确;《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A项;《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为歌颂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所写的,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匈帝国是一战前三国同盟的成员国之一,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参加了一战。一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因此,料中的“大屠杀”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故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和奥匈帝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和奥匈帝国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题干的“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所以“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A项正确;一战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国、法国和日本瓜分,排除B项;一战后欧洲国家实力削弱,美国实力增强,《九国公约》不能体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排除C项;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分析题干的“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可以看出普京既看到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作用,又点出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因此,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客观公正。故C符合题意;完全肯定与题干的“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全盘否定与题干的“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不置可否的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他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创立并宣传的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是甘地,C项正确;章西女王领导了1857年到1859年的印度民族反映大起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无关,排除A项;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与印度不符,排除B项;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与印度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调整供求矛盾,渡过经济危机,但是,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符合题意,选择C项;经济危机后,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不属于危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后缓解了危机,不属于危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属于危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竭力避免两线作战没有如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悲剧重演,当我们在东方鏖战时,背后遭到了大规模的进攻。”可知,材料强调的进攻是德军在西线受到的进攻,因此为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德军在西线遭受了沉重打击,B项正确;二战期间英法联军静守马奇诺防线,排除A项;苏联红军与德军在东线作战,排除C项;二战时期日本与德军属于法西斯同盟,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信心措施,在企业各个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AB项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
14.D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是二战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虽然都很强大,但是暂时不会兵戎相见,该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的情形,故选D。
15.A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分析可知,它反映当时各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从图片中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A项正确;示意图只是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率,不能反映各国的经济总量,所以无法反映英美法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排除B项;示意图只是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率,这个阶段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发展缓慢,但美国仍然居于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后,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所以“理想高远,技术低劣”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国内弊端却导致苏联解体,D项正确;苏联经过一系列改革仍然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所以苏联并未赢得冷战的胜利,排除B项;苏联经过一系列改革仍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十年内成为独立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题干信息“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十年内成为独立国家”没有联系,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二战发生在1939—1945年,排除C项;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题干材料没有提及,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十年内成为独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瓦特——英国工业革命,爱迪生——电气时代,莱特兄弟——飞天梦想,计算机——网络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使人类最终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人的发明使人类最终进入电气时代;莱特兄弟的发明实现了人们的飞天梦想;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问世,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该演讲者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程,D项正确;“计算机——网络时代”与科技代表人物和科学家无关,排除A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英国已不是科技中心,排除B项。故选D项。
19.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得出: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决定着政治格局。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现在A。
20.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发生了第三次权力转变,“群雄竞起”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崛起,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形成是第二次权力转变,A项不合题意;“权力转变”指的是政治方面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经济方面的,B项不合题意;二战后美国想成为全球霸主,但还不是。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
21.(1)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影响:《哈姆雷特》,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的传播(或文艺复兴的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路易十四时代》,促进了理性主义在法国的传播(或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2)社会现象:金钱至上。
(3)关系:现实社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或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或文学作品的创作取材于现实社会);文学作品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进而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详解】(1)时代思潮:依据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可知,《哈姆雷特》强调人的高贵与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可知《路易十四时代》强调理性主义精神。
影响:根据作品内容,从其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对本国的影响分析,如《哈姆雷特》,促进了人文主义 思想在英国的传播(或文艺复兴的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路易十四时代》,促进了理性主义在法国的传播(或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2)社会现象:依据材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追逐和争夺。”可知《人间喜剧》揭露了金钱至上。
(3)关系: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现实社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或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或文学作品的创作取材于现实社会);文学作品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进而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22.(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2)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提出的“中国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3)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事例:慰问老兵,举办反战征文比赛;认真学习二战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等事情。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和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可得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一“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可得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2)贡献:根据材料二“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得出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1944年8~10月,4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得出提出的“中国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3)主题:根据材料三图片联合国的标志和被卷住的枪,可知主题是反对战争,协调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事例:关于和平,作为学生可以做慰问老兵,举办反战征文比赛;认真学习二战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等事情。
23.(1)变化:跨国公司整体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海外雇员等占其相应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加。
趋势:经济全球化
(2)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跨国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跨国公司开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题意即可。)
(3)做法: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一点即可)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中跨国公司的经营数据从海外资产、销售额、雇员人数几个方面,2012年相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长,可以概括出全球100大跨国公司发生的变化是:整体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海外雇员等占其相应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加。
趋势: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因此,这一变化反映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取代过去的军备竞赛,至此超越政治,地理界限的全球市场形成。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革命使得全球联系空前加强,是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逐步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可以概括出材料一变化的原因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跨国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跨国公司开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题意即可。)
(3)做法: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一点即可)
24.(1)名称:法国—三国协约;德国—三国同盟。
(2)影响:法德矛盾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法德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挑战: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或美国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激发的突发事件等。
看法:开展对话,加强沟通;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合作共赢。(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名称:法国:据所学可知,法国在一战前与俄国,英国结成了三国协约。
德国:据所学可知,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
(2)影响:据材料“一战时期,法国、德国分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是战争的对手,二战时期,双方也是死对头,二战后,法德关系开始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法德矛盾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据材料“法德关系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了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德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挑战:据材料“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和解的基础上,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开展,进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走向多极化,但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有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或美国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激发的突发事件等。
看法:据所学可从开展对话,加强沟通;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合作共赢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5.例文
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详解】根据材料“人类制造杀虫剂的历史还不到二十年,生物和非生物在各个方面受其影响”,可从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例如: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