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主要有:第一,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第三,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例如舍身堵抢眼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张自忠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赴汤蹈火无所畏惧、以身躯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视纪律重于生命,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掌握各个时期英模人物的成就及影响。
3.阅读表格, 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 斤 800斤 200多元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从1976年至1979年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发生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A、C、D三项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毛泽东的话说明了建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严重落后,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当时我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要掌握“一五计划”的发展重点。
题以一五计划前的落后状况为依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主要任务的内容、期间所取得成就及意义。
6.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 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答案】D
【解析】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虽然是一手资料,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史料的的判断和运用。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史料的甄别和判断相关知识。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其中““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D。
8.新中国的成立, 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 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
A. 民族解放 B. 国家独立
C. 人民当家作主 D. 与西方国家建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成为国家的主人。选项A、B、C是新中国“根本性变化”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 也不是“根本性变化”。故选D。
9.“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故选B。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建立合作社 D. 实施公私合营
【答案】B
【解析】据“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知,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实行赎买政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故选B。
本题以开创性的“和平方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赎买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1.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答案】B
【解析】选项中A是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B是东北为建立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英雄王进喜,C是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革命烈士,干部楷模。D是我国著名的育种科学家,他培育了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结合题目可知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王进喜。
故选B。
12.回顾历史,宁波曾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为通商口岸,是被迫的,是丧权辱国的;1984年,宁波开放,是主动的,是独立自主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因此A是两者的不同点。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外开放。理解和掌握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本题以鸦片战争、对外开放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1950年”这一信息可知“土地还家”是指土地改革。1950—1952年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 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1978年之后。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
A. “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 “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 “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 “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公私合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反革命势力实行的政策的内容; “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反映的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 “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内容。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改革开放无关,故选D。
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时起,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故选C。
16.有人这样说: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是因为我们破除了“两个凡是”观念的羁绊,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 B. 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
C. 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 D.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破除了‘两个凡是' 观念的羁绊, 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 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表明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破除了“两个凡是”观念的羁绊是指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是指1992年邓小平视察过程中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经济发展。故选C。
17.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国家发展需要对外开放, 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对内改革方面,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为显著特征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为显著特征, 故选C。
19.历史谱写着歌曲, 歌曲凝聚着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由此可见, 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故选B。
20.1984年, 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 在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 《伦教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 《勒流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C. 《大良民信双皮奶厂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 《北滘美的公司建成投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因此才有了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的报告, D符合题意; 1958年兴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兴起大炼钢铁运动, 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21.读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和图片内容可以看出, 这是1978年后出现的变化。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热情, 带来了农村生产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1945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
A.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D.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由此可知, A、B、C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D。
2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左图是粮票,右图是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D. 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物资短缺,采取商品有计划分配的产物;“股票”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这体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B。
24.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故选C。
25.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 '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土地改革。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 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的相关知识。
(1)根据宣传画一信息“斗地主分田地大会”可以得出是土地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宣传画二信息“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宣传画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根据宣传画三、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三、四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 国家经济面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
(4)依据宣传画五中信息“包干到户庆丰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分析上述材料可知,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都符合当时的国情, 带来了积极影响,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其原因是当时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所以得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是: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7.报刊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 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 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 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在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列举2例)
材料三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3)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10周年而刊发的,南方谈话有何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1)开国大典。
(2)最高利益: 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 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任取两点作答即可)
(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依据题干信息“工业化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得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南方谈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材料一中中国必须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013年,某市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3周年暨《纵论开国第一战》《志愿军英雄谱》首发大会在该市大剧院举行。
(2)请写出材料二《志愿军英雄谱》中出现的两位英雄人物和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材料三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 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 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 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摘编自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材料四 著名探险勇士王龙祥骑着国产摩托车, 途经国内10余省市和朝鲜多个地区, 行程7000多千米, 沿路寻访了80多位抗美援朝将士以及他们的后代,寻找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完成了抗美援朝之路的重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王龙祥所寻找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1)目的: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2)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战役。
(3)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4)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等。(说出任意两种精神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必须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保家卫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如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黄继光,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等就是这些英雄功臣的代表。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最著名的是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 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 历时43天, 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 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 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得出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等,正是王龙祥所寻找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内容。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 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 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政治制度 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依据材料一“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可知,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初步建立了这一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内容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并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0.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多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个省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
(3)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答案】(1)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 出现了反映生活的一些新词。安徽。
(2)“外因”:世界经济全球化。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2001年。
(3)判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大政方针: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依据材料一信息“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得出,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都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表格中新词的出现也是变化的一面,得出第一问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安徽省最早开始了在农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得出第一问答案。依据材料二信息“40年来, 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得出第二问答案。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得出答案。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阅读表格, 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 斤 800斤 200多元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4.“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6.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 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8.新中国的成立, 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 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
A. 民族解放 B. 国家独立 C. 人民当家作主 D. 与西方国家建交
9.“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建立合作社 D. 实施公私合营
11.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12.回顾历史,宁波曾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3.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4.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
A. “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 “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 “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 “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6.有人这样说: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是因为我们破除了“两个凡是”观念的羁绊,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 B. 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
C. 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 D.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17.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为显著特征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历史谱写着歌曲, 歌曲凝聚着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1984年, 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 在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 《伦教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 《勒流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C. 《大良民信双皮奶厂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 《北滘美的公司建成投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21.读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1945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
A.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D.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2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左图是粮票,右图是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D. 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24.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25.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分)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分)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分)
27.报刊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 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 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 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在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列举2例)(4分)
材料三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3)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10周年而刊发的,南方谈话有何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分)
28.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材料一中中国必须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2013年,某市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3周年暨《纵论开国第一战》《志愿军英雄谱》首发大会在该市大剧院举行。
(2)请写出材料二《志愿军英雄谱》中出现的两位英雄人物和最著名的一场战役。(2分)
材料三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 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 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 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摘编自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材料四 著名探险勇士王龙祥骑着国产摩托车, 途经国内10余省市和朝鲜多个地区, 行程7000多千米, 沿路寻访了80多位抗美援朝将士以及他们的后代,寻找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完成了抗美援朝之路的重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影响。(3分)
(4)材料四中王龙祥所寻找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 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 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政治制度 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4分)
30.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多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个省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4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