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2.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
3.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5.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 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 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6.据统计,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各类学会达76个之多。这些学会大致有几种类型:致力于救亡变法,着重于一般社会改革,关心科技教育,弘扬文化传统。这些学会的成立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传播了反清革命思想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D.批判了传统伦理道德
7.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在宣传自己革命主张时反对照搬西方的一套,热情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前后,他则更注意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其革命建国学说。孙中山此举意在
A.为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B.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8.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B.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
C.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
9.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这表明( )
A.国民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中国的国防能力迅速提升
C.重工业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 D.中国的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10.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对重庆实施无差别轰炸。朱自清评价说:“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朱自清旨在
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增强中国广大民众民族意识
C.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径 D.浇灭日本继续侵略中国野心
11.1962年3月7日,中央财经小组组长陈云发表讲话。他提出:今年的年度计划要做相当大的调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此计划旨在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B.确立农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C.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摆脱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在东北,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在西北,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在西南,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也加入到开放的行列。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
A.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 B.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 D.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
13.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特征是( )
A.多元一体,欧洲核心 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
C.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
14.“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5.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它立足于希腊化地区的肥田沃土之上,又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 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
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
16.在古代朝鲜,农业技术、佛教由中国传人;新罗第一次统一朝鲜,借用了唐朝的力量;高丽王朝建立的制度及地方制度几乎和中国没什么差别;朝鲜文人雅士也以会做汉文诗歌为豪。这一现象说明了古朝鲜
A.积极地向中国学习 B.深受中国的影响
C.奉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 D.照搬中国的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
材料三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年)
材料二 (梁启超在评价洋务派时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主张,并说明提出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在学习西方认识上的新突破及其实践活动。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人民解放军仍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名称,该会议所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该文件具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刺史是监察官员,并非行政官员,故“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刺史代表的是皇帝,充当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代表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朝政深受门阀贵族努力影响,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地方分裂割据现象,排除;C项,题干反映门阀贵族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故排除;D项,题干并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关系,排除。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均是汉族士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儒家经典,元朝恢复开科取士,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为课本和参考书,有利于汉族士人进入仕途,从而加强汉族士人对元朝的政治认同,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B项正确;AD两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近代前夜”指的是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特征是雇佣关系,选项A正体现了这一特征,为正确选项;选项B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特征,不能看出雇佣关系特征,选项B排除;选项C体现的是瓷器制作工艺,分工细密,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经商风气,与新经济因素无关,排除。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魏源所处的时代,社会弊病丛生,国家面临西方入侵的威胁,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他认为老子之“无为”不是完全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和不考虑社会实际,呼吁世人认识到当前国家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发愤图强,抛弃空谈而走向务实,也即“革虚而之实”。魏源将道家传统的“无为而治”与“经世致用”相结合,作为挽救社会、革除弊病的武器,反映他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D项正确;材料中,魏源主要借儒家、道家思想阐述救国主张,呼吁国人奋发、阐述救国主张才是主要目的,并非单纯肯定儒道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人与自然争胜,排除B项;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并未提出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革新政治”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传播。根据“1895—1898年间”“致力于救亡变法,着重于一般社会改革,关心科技教育,弘扬文化传统”,说明这些学会的成立传播了维新思想,激发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这些学会成立的经济背景,A项因果逻辑错误;D项与“弘扬文化传统"不相符合。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学习和吸收马克思主义学说,利用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他的革命思想,推动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排除B项;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及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人和部分国民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之后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思想被政府肯定为主流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旧思潮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目标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依据材料“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成立后,利用国家权力兴建了一批垄断企业,对中国的工业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民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国防能力的变化,排除B项;“主导地位”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材料“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对重庆实施无差别轰炸”“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体现的是朱自清认为重庆大轰炸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排除A项;材料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径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浇灭日本继续侵略中国野心的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C
【详解】从1960年冬开始,国家对遭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从材料中的“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等信息来看,此计划旨在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答案为C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排除A项;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不是确立农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排除B项;从1960年冬开始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与苏联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关系,排除D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突破沿海地区,在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丝绸之路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和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等,表明我国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D项正确;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与“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不符,A项错误;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对外开放不符,B项错误;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与发展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不符,C项错误。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世界早期文明的产生,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呈现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欧洲核心错误,排除A项;早期文明中国家机器并不完善,排除B项;当时的文明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交流,非东方文明和希腊文明的衰落,排除AB项;东西方文化被湮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详解】根据材料“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可知,拜占庭文明是集多种文明为一体的独特的融合性文明,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拜占庭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排除A项;中世纪的拜占庭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未体现其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拜占庭文明的创新性,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
16.B
【详解】根据材料“农业技术、佛教由中国传人”、“高丽王朝建立的制度及地方制度几乎和中国没什么差别;朝鲜文人雅士也以会做汉文诗歌为豪”可知,古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积极地向中国学习只是材料的现象,材料主旨强调这一现象说明什么,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朝鲜深受中国影响,据此不能得出奉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照搬中国的文明表述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
说明:明初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
(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参政优势:阁臣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
积极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之间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
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得出制度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用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体现了制度的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
明朝内阁阁臣地位的变化:据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得出内阁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参政优势据:材料二“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得出内阁成员大多具有进士资格,他们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
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代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缓冲皇帝和国家机器之间的矛盾。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是中央各部的权力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8.(1)原因: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军事实力超越中国;中国军费有限,海军实力落后。
(2)必然性:慈禧太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3)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国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对东北亚政治格局: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一“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可得出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军事实力超越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可得出中国军费有限,海军实力落后。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可得出慈禧太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日本。根据材料二“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并结合所学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国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根据材料三“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19.(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
背景:从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面临外患角度回答;从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抗斗争发展,清政府面临内忧角度回答。
(2)新突破: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概括材料也可)。
实践:宣传维新思想;参与戊戌维新运动。
【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归纳出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背景:结合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进行分析,即从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面临外患角度回答;从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抗斗争发展,清政府面临内忧角度回答。
(2)突破:根据材料“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可归纳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宣传维新思想;参与戊戌维新运动。
20.(1)会议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重要文件:《共同纲领》
作用:临时宪法的作用
(2)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历史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任答两点4分)
(3)措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镇压反革命;稳定物价(米棉之战、银元之战);统一财经;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剿匪作战。(任答三点6分)
【详解】(1)会议名称:根据材料“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要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措施:根据材料“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可知,土地改革;根据材料“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可知,抗美援朝;根据材料“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人民解放军仍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可知,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剿匪作战,镇压反革命;根据材料“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可知,稳定物价,米棉之战,银元之战;根据材料“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可知,统一财经,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