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郑州经济开发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经济开发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隋朝( )
A.赋税沉重 B.疆域辽阔 C.人口增长 D.经济发展
2.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的修建( )
A.巩固隋朝统一 B.增进南北交流
C.加强边疆安全 D.促进海运交通
3.“隋炀帝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每月征用百姓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这反映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隋炀帝统治残暴
C.三次征伐辽东 D.游牧民族的入侵
4.贞观初,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唐太宗( )
A.勤勉政事 B.以民为本 C.戒奢从简 D.虚心纳谏
5.下表为唐朝前期人口统计表,出现表中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人口数(约)
高祖武德元年 180万人
太宗贞观十三年 304万人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841万人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发达的文化艺术
C.频繁的对外交流 D.繁荣的社会经济
6.唐代三彩俑及大量资料表明,唐代的妇女除了可随心所欲地按着自己的兴趣进行穿着打扮外,还可以像男性一样骑马郊游或狩猎、击球、参与体育活动。这体现唐朝( )
A.尚武风气盛行 B.社会风气开放
C.民族关系和谐 D.文化活动丰富
7.唐诗记载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十几件秘色瓷,最终将秘色瓷出现的时间由五代提前到了唐代。这说明( )
A.唐诗都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B.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文献史料需要实物的印证 D.只有实物史料才是真实的
8.岑参有诗云;“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体现唐朝( )
A.军事强盛 B.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 D.对外交往
9.有个同学把课本上的图片分类保存,请你帮这组图片贴一个合适的标签( )
A.唐代文化繁荣 B.唐代国家统一 C.民族政权并立 D.唐睦邻友好
10.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联系。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日本、新罗等国派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这反映唐朝的对外交往( )
A.范围非常广泛 B.彼此往来频繁
C.偏重文化交流 D.促进自身发展
11.玄奘除了将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从梵文译成汉文外,还将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这表明( )
A.佛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B.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
C.佛教发展吸收道教文化 D.道教与佛教同根同源
12.郭子仪曾向唐肃宗汇报时局:“东至郑、汴,达于徐方(江苏徐州),北自覃怀(河南沁阳),经于相土(河南商丘),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运河的开通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游牧民族入侵 D.黄巢起义的破坏
13.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宋太祖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据此可知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 )
A.加紧对官员的监督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对经济的管理 D.减轻人民负担
14.北宋中期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之后北宋进行了( )
A.杯酒释兵权 B.澶渊之盟 C.王安石变法 D.宋夏和议
15.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途径,不同史料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可信度也不同。下列用于研究辽夏金时期历史,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B.
C. D.
16.下图为辽宋夏金时期大事年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民族冲突征战不休 B.民族政权此消彼长
C.民族关系始终和谐 D.民族交流日益频繁
17.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词能够反映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的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8.唐代,设有市舶司的城市唯有广州一处;南宋时增加到九处,分设提举市舶司于广州、杭州、明州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这反映出当时( )
A.强化中央集权 B.海外贸易发展
C.都市生活繁荣 D.打破市坊界限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四川地区首先发行了“交子”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
C.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D.南方的丝织业大幅度超过北方
20.五代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这导致了( )
A.民族交融加快 B.海上交通发展
C.丝绸之路没落 D.经济重心南移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举例说明唐朝民族政策对唐朝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再举一例相关史实并说明其影响。
(3)综上所述,概括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谈一谈唐宋为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什么经验?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唐长安城设东、西两市,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是当时长安城商业活动的中心。据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摘编自曹尔琴《唐长安的商人与商业》
材料二:
北宋东京平面图 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近百万,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城里没有坊市的区分,随处可以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在中国宋朝繁荣的对外贸易中,泉州占有突出的地位。泉州城内不仅有蕃人聚居的蕃人巷,而且有专供蕃人子弟入学的蕃学。在这些侨民中,人数最多的是来自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穆斯林,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泉州得到尊重。蕃商只要依法完成报关、纳税手续之后,便可自由经商,他们的财产和经营等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宋城市的不同点有哪些?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总结泉州城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并再举一例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史实。
(3)综上内容,谈一谈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科举取士不讲门第,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之途,大批寒士得以进入官僚集团,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官学和州县地方官所贡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取决于中央。打破了座主与门生、故吏间的私人关系,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也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据的发展。
材料二: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制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
材料三: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治国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政策对宋代政局和军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与该措施有相似作用的举措还有哪些?
(4)综上所述,隋唐宋政治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分析可知隋朝的粮食储备丰富,体现了当时隋朝经济发展,粮食丰富,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粮食的仓储情况,未体现赋税沉重,排除A项;粮食储存多并无法体现疆域辽阔,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仓储情况,没有提及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增进南北交流,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B项正确;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与题干内容体现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流没有联系,排除A项;边疆安全,与边疆地区相关,与题干内容体现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流没有联系,排除C项;海运交通与海洋运输相关,与题干内容体现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流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修筑东都死者十之四五——开永济渠、以妇女供役”可知,累死很多人,役使妇女,这体现的是暴政,这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修筑东都死者十之四五——开永济渠、以妇女供役”可知,这是说隋朝过度使用民力,不能体现自然灾害、征伐辽东、 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贞观初,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D项正确;勤勉政事属于唐太宗的执政特点,与虚心纳谏无关,排除A项;以民为本体现了唐太宗的执政理念,但是与题干中的虚心纳谏无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必藉忠臣”表达的是用人,材料中没有体现唐太宗节俭,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前期人口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贞观、开元年间分别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唐朝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体向好,使得唐朝的人口数量迅速的增加。因此出现表中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繁荣的社会经济,D项正确;开放的社会风气,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题干信息中的人口增长不符,排除A项;发达的文化艺术,比如诗歌、书法、绘画等发展,与题干信息中的人口增长没有联系,排除B项;对外交流,是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比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与题干信息中的人口增长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代的妇女除了可随心所欲地按着自己的兴趣进行穿着打扮外,还可以像男性一样骑马郊游或狩猎、击球、参与体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B项正确;尚武风气,意思是崇尚勇武,A项说法与题干“唐代的妇女除了可随心所欲地按着自己的兴趣进行穿着打扮外”不符,排除A项;民族关系和谐,与民族交流交融相关,与题干内容“唐代的妇女除了可随心所欲地按着自己的兴趣进行穿着打扮外,还可以像男性一样骑马郊游或狩猎、击球、参与体育活动”不符,排除C项;文化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为了传承和弘扬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与题干信息“唐代的妇女除了可随心所欲地按着自己的兴趣进行穿着打扮外,还可以像男性一样骑马郊游或狩猎”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陕西扶风法门寺的秘色瓷,印证了唐诗中唐代生产秘色瓷的说法,说明文献史料需要实物的印证,C项正确;“唐诗都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说法太绝对,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作者的主观看法,并不是都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文学作品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只是需要相互验证和进一步考证,并非只有实物史料才是真实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可知汉族将军善于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少数民族的首领会说汉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唐朝民族的交往交融,C项正确;军事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体现,而题干内容反映的是汉族将军善于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少数民族的首领会说汉语,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颜氏家庙碑》《吹排箫乐伎壁画》《李白诗集》《送子天王图》可见分别映了唐代书法、乐舞、诗歌、绘画的文化成就,由此可见共同主题是唐代文化繁荣,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体现国家统一或民族政权并立或睦邻友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联系。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日本、新罗等国派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唐朝的对外交往彼此往来频繁,B项正确;对外交往的范围,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联系,排除A项;偏重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联系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不符,排除C项;促进自身发展,题干没有涉及唐朝自身发展,而是反映“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据题干“玄奘除了将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从梵文译成汉文外,还将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可知,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B项正确;佛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但是没有反映题干材料中玄奘西行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佛教发展吸收道教文化,题干中没有反映道教的信息,排除C项;道教与佛教同根同源说法错误,佛教和道教思想并不同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过在中国儒道释文化并行,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道教、佛教文化也相互影响、渗透。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至郑、汴,达于徐方(江苏徐州),北自覃怀(河南沁阳),经于相土(河南商丘),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破坏,而且郭子仪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B项正确;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炀帝时期,与唐朝不符,排除A项;郭子仪的主要事迹是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对当时局势的汇报反映的是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而不是游牧民族入侵,排除C项;唐朝后期,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与题干信息“‘东至郑、汴,达于徐方(江苏徐州),北自覃怀(河南沁阳),经于相土(河南商丘),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宋太祖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A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没有突出题干反映的监督官员的信息,排除B项;“强化对经济的管理”、“减轻人民负担”的说法均与题干“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以分知州权力”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C项正确;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借此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与题干信息“要求改革的呼声”没有联系,排除A项;1005年,北宋与辽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与题干信息“要求改革的呼声”没有联系,排除B项;宋夏和议,是指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与题干信息“要求改革的呼声”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据题干“用于研究辽夏金时期历史,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金得胜陀颂碑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石碑崴子村屯东高约2米的得胜陀上,是金代第五世帝王金世宗完颜雍为纪念其祖父金代开国元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反辽获胜而立,D项正确;《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是艺术加工过的作品,不能作为可信史料研究,排除B项;昭陵六骏指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所乘的六匹战马,这些战马在唐太宗登基后被雕刻成石刻,安置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前,以纪念它们在唐太宗统一中国过程中所立的战功。每匹战马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象征意义,这些石刻不仅展示了唐太宗对这些战马的敬重,也体现了他的军事策略和勇气,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大事年表”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关系,金与辽、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这一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虽有战争,但主要还是以和平相处为主,客观上民族交流日益频繁,D项正确;民族冲突征战不休,与史实不符,因为这一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主要还是以和平相处为主,排除A项;民族政权此消彼长,不符合史实,因为这一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B项;民族关系始终和谐,与史实不符,因为这一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虽有战争,但主要还是以和平相处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据所学可知,根据题干“满足现状,偏安江南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后,南宋“满足现状,偏安江南一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题临安邸》,反映了南宋统治阶级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C项正确;“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表现了唐朝时期,众多国家和使节朝拜皇帝的壮观场面,反映了当时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排除A项;“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排除B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爱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唐代,设有市舶司的城市唯有广州一处;南宋时增加到九处,分设提举市舶司于广州、杭州、明州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可知,反映恶灵海外贸易发展,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宋朝时期,都市生活繁荣但是没有在题干中反映出来,比如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瓦子、勾栏的演出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杂剧表演等,排除C项;打破市坊界限属于对内商业的繁荣与题干中反映的对外的海外贸易的兴盛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四川地区首先发行了“交子”,这是最早的纸币,是金融史上划时代的变革,A项正确;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这是手工业繁荣的表现,排除B项;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南方的丝织业大幅度超过北方,体现的也是手工业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可知“靖康之难”之后,南方进入南宋时期。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项正确;民族交融,与题干内容“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海上交通、丝绸之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排除BC项。故选D项。
21.(1)特点: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举例:“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方式:战争、议和、和亲、设立机构等;经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平等交融、和谐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民族政策对唐朝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影响,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特点:根据材料二“宋夏边境进行香料贸易的壁画”,可知宋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由“岳飞像”,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因此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方式、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战争、议和、和亲、设立机构等;唐宋为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提供的经验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平等交融、和谐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22.(1)不同点: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等。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和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2)原因:对外贸易地位突出,是优良的港口;对外交往,文明交流不断;依法保护,自由经商等。
史实: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关系: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城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推动经济的繁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开放的胸怀,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要注重各产业的协调,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详解】(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等。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和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2)原因:根据材料三“在中国宋朝繁荣的对外贸易中,泉州占有突出的地位”,可知对外贸易地位突出,是优良的港口;由“不仅有蕃人聚居的蕃人巷,而且有专供蕃人子弟入学的蕃学”,可知对外交流频繁,“在这些侨民中,人数最多的是来自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穆斯林,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泉州得到尊重”,可知文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由“蕃商只要依法完成报关、纳税手续之后,便可自由经商,他们的财产和经营等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可知依法保护,自由经商。可知泉州城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对外贸易地位突出,是优良的港口;对外交往,文明交流不断;依法保护,自由经商等。
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立专门机构本身就反映出海外贸易的发达,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于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城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推动经济的繁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开放的胸怀,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要注重各产业的协调,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23.(1)作用: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加强了中央集权。
标志:进士科的设立
(2)特点:重文轻武
影响:政局: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杜绝武将跋扈、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完善科举制度,拓宽了社会下层上升流动的渠道;造就了宋代科技发展;
军事:使军队战斗力降低,政府财政开支过大,使得北宋积贫积弱。
(3)措施: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举措:派文臣当人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归赋税权。
(4)共同点:注重政治创新,完善政治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科举取士不讲门第,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之途,大批寒士得以进入官僚集团,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官学和州县地方官所贡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取决于中央。打破了座主与门生、故吏间的私人关系,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也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据的发展。”可知,科举考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加强了中央集权。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2)特点:根据材料“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可知,宋朝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的特点。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从政局和军事上给宋朝带来影响,政治上: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杜绝武将跋扈、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完善科举制度,拓宽了社会下层上升流动的渠道;造就了宋代科技发展。
军事上:重文轻武政策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使军队战斗力降低,政府财政开支过大,使得北宋积贫积弱。
(3)措施:根据材料“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可知,宋朝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举措:在地方上,派文臣当人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归赋税权。
(4)共同点:根据三则材料可知,隋唐时期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臣,体现了三个朝代注重政治创新,完善政治制度。隋唐宋都注重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郑州经济开发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