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4年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形象融合了多件国宝元素,其腹部的云雷纹来源于青铜器何尊。云雷纹作为商周青铜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何纹饰,流行时间很长。云雷纹的长期流行反映了( )
A.先民们的审美情趣 B.对几何图形的崇拜
C.礼乐文化受到重视 D.社会出现贫富分化
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一调整( )
A.改变了政权革命性质 B.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
C.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D.适应了革命形势需要
3.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
1980年12月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84年2月 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
1984年11月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
1987年10月 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 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C.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 D.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
4.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 )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B.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
C.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
D.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
5.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6.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为指导信徒,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这体现出中世纪基督教( )
A.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 B.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强化
C.对社会具有双重性影响 D.推动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7.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8.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当时的这些变化(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适应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体现了世俗王权扩大的要求 D.表明君权高于教权局面形成
9.公元526年,查士丁尼敕令由法学家组成委员会负责编订法律,编委们利用现存的所有法律资料,并加以增删、修订,经过仔细审订,于公元529年编写成《罗马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意志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适应了疆域急剧扩大的需要 D.渗透希腊理性精神
10.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狂飙般的扩张对西方社会历史命运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它彻底地砸碎了各种古典的传统,可以说,“倘若没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就根本是无法想象的”。该学者强调阿拉伯人的扩张( )
A.导致了地中海世界裂变 B.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转型
C.颠覆了西欧政治统治体系 D.促进了西欧封建帝制确立
11.有学者认为,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下列史实能够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
A.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琉球
B.中国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入欧洲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D.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
12.如图中A、B两处是1b世纪时的两个极盛的国家。它们分别是( )
A.玛雅、加纳 B.阿兹特克、阿克苏姆
C.印加、桑海 D.马里、大津巴布韦
13.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有一位旅行家声称:“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 )
A.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 B.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基础
C.是文艺复兴重要成果之一 D.体现了近代科技革命成就
14.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
史料一: 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和达·乌迪内(1515-1517年)的画中,玉米苞种植于花园中当作花卉来欣赏。 史料二 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来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
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
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15.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这反映出当时( )
A.欧美国家生活的多样化
B.瓷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C.民间制瓷技术日臻完善
D.新航路开辟推动欧美市场个性化需求
16.1571年,西班牙开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见图)。中国的丝绸运送到菲律宾,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送到阿卡普尔科交换白银。大帆船贸易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150吨白银运到东方。据此可知,大帆船贸易( )
A.西班牙主导印度洋贸易 B.早期国际贸易取得较大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又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还有从东非输入的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与非洲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云纹的出现和流行,表明先民们在审美上有对几何图形的喜好和追求。这种纹饰的规整、对称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基本认识,A项正确;
中国古代对祖先和神灵崇拜,没有对几何图形的崇拜,且材料只反映了几何纹饰的流行,没有涉及到对其崇拜,排除B项;
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礼仪和音乐,还涵盖了舞蹈等多种形式,材料中的纹饰与礼乐文化无关,排除C项;
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华战争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我党进行了调整,D项正确;
“三三制”原则并没有改变政权革命性质,排除A项;
材料并未提及对国民党力量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强调革命形势对政策的影响,并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排除C项。
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概念的理论建构。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概念的发展完善,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奋斗轨迹,故选B项;A、D两项不符合时代特征;党的工作重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改变,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都有君主专制、军事控制和神权统治等特点,这说明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具有同一性,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特点,没有涉及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文明的差异性,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特点,没有涉及大河文明各区域的政治特点,故排除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选择C:材料体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排除A: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传播,与亚历山大东征无关。排除B:罗马对外扩张后采用万民法,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与亚历山大东征无关。排除D:印刷术西传是在宋元时期。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基督教在加强人们思想控制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故选C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不断强化”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D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
7.答案:C
解析:A.资本主义萌芽强调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
B.材料不涉及庄园经济的特点,排除;
C.根据“人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分析可知,农奴需要服劳役,并且承担赋税,由此可见庄园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正确;
D.材料强调庄园经济下农奴的义务,不涉及政治,排除。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后期,受城市经济发展和罗马法复兴影响,欧洲人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出身高贵,强调君主权力的正当性,体现了世俗王权扩大的要求,C项正确;
据所学,12世纪的欧洲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
据所学,文艺复兴运动直到14世纪才发生,排除B项;
材料只体现了欧洲社会宣扬王权和国王功德,并未说明王权已经高于教权,并且王权高于教权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排除D项。
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整理编辑罗马法,使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即君主意志,故A项正确;
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而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稳固帝国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
此时的罗马属于奴隶社会,故B项错误;
查士丁尼敕令由法学家组成委员会负责编订《查士丁尼法典》,未体现希腊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的扩张彻底砸碎了古典传统,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了由地中海向北方地区的转移,并蜗居在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由此,西方社会形成了典型的封建制度,新的西方文明得以诞生,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对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根本性改变,并非说明地中海世界裂变,排除A项;
日耳曼人的入侵导致西方社会传统的政治统治体系被颠覆,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的扩张导致古典传统的彻底瓦解,排除D项。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公元第一个千年指的是公元元年到公元999年,中国文化影响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据所学,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发生于645年,能够成为这一论断依据,D项正确;
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中国文化影响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不是欧洲,排除B项;
天竺国是我国对古代印度的称谓,位于南亚,排除C项。
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时空的观念,特别是空间观念。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图中A、B两处分别对应的是美洲的印加和非洲的桑海,它们在16世纪曾是极盛的国家,故A项错误,C项正确。阿兹特克在今墨西哥地区,在A处更北的位置,阿克苏姆王国在东非,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项。马里是西非强国,在B处更北的位置,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在14--15世纪而非16世纪成为极盛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5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海图鉴的进步说明西欧航海技术与航海知识在13-15世纪得到进步,这为之后的新航路开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B项正确;
“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是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而不是航海图鉴的进步,排除A项;
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进步在文艺复兴之前,因果颠倒,排除C项;
近代科技革命开启于18世纪末后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考查物种交流。根据材料可知,两则史料分别展示了玉米在意大利传播中经历了由观赏植物到食物的转变,在意大利其价值的变化,故选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故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物品交流更加密切。为满足自身需要,欧美国家定制适合自己需求的瓷器.推动中国瓷器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欧美国家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没有涉及其他方面,谈不上“多样化”,排除A项;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民间制造瓷器的技术日臻完善的说法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
16.答案:B
17.答案:(1)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
特征: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封君封臣制;思想上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
(2)异己力量: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一些城市兴办的大学;逐步兴起的民族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等。
影响:有助于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解析:(1)义务: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一“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可知“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有耕种领主的自营地。根据材料一“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可知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根据材料一“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可知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
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在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封君封臣制;思想上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
(2)新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根据材料二“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有出现异己力量。联系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运动可知,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结合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历程可知,一些城市兴办的大学。根据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相关史实可知,逐步兴起的民族国家。根据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等。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根据材料二“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并结合中世纪的西欧王权的发展状况可知,有助于王权的加强。联系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的发展状况可知,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根据材料二“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新变化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18.答案:(1)特点:以东非地区为主;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桥梁地位突出。
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阿拉伯对东非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
(2)影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或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撒哈拉商路的繁荣。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成因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时空是7世纪中期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和非洲。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可以得出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可知商品种类繁多;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和东非、中国、印度、西非都有贸易往来,贸易桥梁地位突出,且海陆并进,贸易范围广泛。原因:结合所学“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根据材料可知“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亚洲中部,连接中国和欧洲,处于商路中心,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众多特产和奢侈品可知,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可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可知,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可知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19.答案: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
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交流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耕作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烟草、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通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
解析:根据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麦哲伦环球探险航线图,可提炼出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说明:根据所学,可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交流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耕作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烟草、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等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说明,交通线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