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东平县八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A
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一)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事项:
本大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纸选择题答题栏中。
1.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
A. 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 B. 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
C. 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 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商鞅方升’”、“标准计量器”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所统一的计量器。商鞅变法中对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商鞅方升”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奠定了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计量器的统一,而不是强调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排除A项;从题干可知,该文物为公元前344年颁布的标准计量器,秦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因此,该文物并无法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排除B项;“商鞅方升”反映的是经济上的措施,与统一文字的举措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史实。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本来就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回族形成是元朝,所以D说法错误,AC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3. 学习历史要在客观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下表空缺处应填的历史结论有( )
史实 结论
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明朝营建北京城 维护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①完善古代地方治理制度 ②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
③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推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确立了对历代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因此表空缺处应填的历史结论有①②③,A项正确; ④推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表格内容“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没有联系,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下面诗句所反映的某一时代的历史特征是(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注:冕旒这里指皇帝)。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二首》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反映了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的情景,诗句所反映的唐代繁荣与开放的历史特征,C项正确;明清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政治上,各个民族政权并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排除B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 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79年”“小岗村”,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1978年实行了大包干的分田到户,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有了1979年的大丰收,D项正确;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造1956年底已经基本完成,与“1979年”相隔较远,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改革的内容,小岗村属于农村,排除C项。故选D项。
7.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 《人权宣言》 B. 《拿破仑法典》 C. 《十二铜表法》 D. 《大宪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C项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献,排除A项;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8. 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廊柱结构,成为兼具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的艺术代表之一。下列建筑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典型代表,B项正确;凯旋门、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都是古罗马建筑,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如图是巴黎卢浮宫达·芬奇的藏品,名为《圣母子与圣安妮》。描绘了圣母怀抱圣婴(基督)坐在她的母亲圣安妮膝上,基督正试图骑上一头小羊羔,还调皮地望着母亲,而外祖母正微笑地注视着可爱的小外孙。整个画面洋溢着圣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这副作品见证了( )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画家虔诚信仰基督教
C. 宗教题材画在当时很盛行 D. 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整个画面洋溢着圣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和所学知识可知,作品展示人类自然的真实的属性,让人回归自然属性,其目的是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否定教会的神秘主义。所以,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A项正确;画家是借助教会人物来宣扬人文主义,不是虔诚信仰基督教,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宗教题材画在当时是否很盛行,排除C项;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观点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下图所反映的法律( )
读书摘要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采用了一套新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与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
A. 属于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曾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 D. 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采用了一套新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与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A项正确;《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美国诞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并没有创造一种新的国家制度,排除C项;《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 )
A. 《宣言》标志着列宁主义已经形成 B. 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结合
C. 《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即科学社会主义) 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C项正确;《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事例是第一国际成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 )
A. 带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 加快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进程
C.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基础 D. 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知,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反映联合国成立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但材料反映雅尔塔会议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排除C项。故选D项。
13. 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福利国家”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依据材料“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并结合以上所述可知,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在战争中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排除A项;“福利国家”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时间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着结束。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A项正确;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冷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仅仅是时间轴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B. 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C. 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合作”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在不同领域展开合作,说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合作,并不是全球治理体系,排除A项;广泛开展合作,体现不出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合作或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并不是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9分,第19题9分,共35分)
16.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智慧]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政治制度]
材料二:读下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一(汉)坐而论道 图二(宋)站议时政 图三(清)跪受笔录
[边疆治理]
材料三:历代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的重要举措简表(部分)
朝代 重要举措
元代 ①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②设澎湖巡检司,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明朝 ③戚继光抗倭,维护东南沿海安全
清代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设台湾府,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⑤雍正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摘选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观点 选择的举措(填序号)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__________
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__________
(1)材料一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三“跪受笔录”的原因及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
(3)根据下列观点,从材料中寻找关联的举措。
(4)请选择以上任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思想:“仁”;
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原因:军机处的设置;
实质:皇权的不断强化。
(3)举措:①⑤;②③④。
(4)观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述: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结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解析】
【小问1详解】
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措施:由题干“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有关。
【小问2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实质:结合所学可知,由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的不断强化。
【小问3详解】
举措:由“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知,①⑤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由“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可知,②③④是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的措施。
【小问4详解】
论述:首先选择观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点的论述可以采用的事实进行分析有: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西藏,最后得出结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具体论述如下:
观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述: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顺治皇帝册封
“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
结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17.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示意图
材料二:“冲击—反应”模式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模式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材料三: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四: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年发展成就,释放发展动力与保存发展潜力方面的经验,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提出更切合发展中国家现实需要的经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摘编自韩喜平 郝婧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中的①②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A、B两个阶段,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分别做出的反应是什么?指出A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特点。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
【答案】(1)①新航路开辟;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历程:由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4)贡献: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示意图信息“世界开始连为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得出①处填新航路开辟;
②:根据示意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所以②处填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小问2详解】
反应:根据示意图信息“1861——1894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得出A处中国的反应是洋务运动;根据意图信息“1911”“否定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指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得出B处中国的反应是辛亥革命。
地位: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得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小问3详解】
历程及特点:据题干“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由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其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小问4详解】
贡献:据题干材料“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可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18. 某校八年级(1班)以“中国共产党史”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伟大开端]
材料一: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伟大抗战]
材料二: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伟大转折]
材料三:
(1)指出图一被称为“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的原因。举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史实2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3)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和“新体制”分别是什么?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
【答案】(1)原因: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史实: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如何践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战争中,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进行大生产运动。
(3)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被称为“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指的是1927年—1937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小问2详解】
如何践行: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双交双减,大生产运动等进行分析,所以,为了践行人民战争路线,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战争中,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进行大生产运动。
【小问3详解】
新时期:根据题干材料三“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可知,新时期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体制:根据题干材料三“新体制:中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可知,新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成果:根据所学可知,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产生的理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既有危机,也有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使中日两国先后陷入殖民危机。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昔日仰羡的中华不再是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而是日本避免重蹈覆辙的“殷鉴”。1853年“佩里扣关”后,民族危机成为日本的现实,经历了“萨英战争”和长洲“攘夷”的惨痛失败,日本的社会精英们开始醒悟与西方“力”的文明对抗徒劳无益,既然无法对抗,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世界。
——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文明观的变迁》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摘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
(2)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这种“创造”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提及的“佩里扣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是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新世界的?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具体措施?(请至少写出一项措施)并写出罗斯福新政有何新特点?
【答案】(1)成就:改良蒸汽机;理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如何安排:国家计划安排;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3)事件:美国海军舰队入侵日本;如何改变:进行明治维新。
(4)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就:由题干材料“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工业革命,其核心成就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理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所以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小问2详解】
如何安排:由题干材料“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知,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小问3详解】
事件:由题干“1853年‘佩里扣关’后,民族危机成为日本的现实”并结合所学可知,“佩里扣关”指的是美国海军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所以“佩里扣关”指的是美国海军舰队入侵日本;如何改变: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内忧外患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小问4详解】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的公共设施;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试卷类型:A
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一)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事项:
本大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纸选择题答题栏中。
1.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
A. 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 B. 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
C. 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 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
2.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 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3. 学习历史要在客观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下表空缺处应填的历史结论有( )
史实 结论
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明朝营建北京城 维护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①完善古代地方治理制度 ②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
③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推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下面诗句所反映的某一时代的历史特征是(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注:冕旒这里指皇帝)。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二首》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A. A B. B C. C D. D
6. 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 《人权宣言》 B. 《拿破仑法典》 C. 《十二铜表法》 D. 《大宪章》
8. 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廊柱结构,成为兼具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的艺术代表之一。下列建筑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是:( )
A. B.
C. D.
9. 如图是巴黎卢浮宫达·芬奇藏品,名为《圣母子与圣安妮》。描绘了圣母怀抱圣婴(基督)坐在她的母亲圣安妮膝上,基督正试图骑上一头小羊羔,还调皮地望着母亲,而外祖母正微笑地注视着可爱的小外孙。整个画面洋溢着圣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这副作品见证了( )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画家虔诚信仰基督教
C. 宗教题材画在当时很盛行 D. 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
10.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下图所反映的法律( )
读书摘要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采用了一套新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与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
A. 属于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曾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内容 D. 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
11. 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 )
A. 《宣言》标志着列宁主义已经形成 B. 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结合
C. 《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12.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 )
A. 带上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 加快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进程
C.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D. 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13. 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福利国家”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14. 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5. 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B. 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C 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9分,第19题9分,共35分)
16.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智慧]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政治制度]
材料二:读下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一(汉)坐而论道 图二(宋)站议时政 图三(清)跪受笔录
[边疆治理]
材料三:历代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的重要举措简表(部分)
朝代 重要举措
元代 ①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②设澎湖巡检司,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明朝 ③戚继光抗倭,维护东南沿海安全
清代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设台湾府,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⑤雍正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摘选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观点 选择的举措(填序号)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__________
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__________
(1)材料一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三“跪受笔录”的原因及图一到图三君臣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实质。
(3)根据下列观点,从材料中寻找关联的举措。
(4)请选择以上任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7.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示意图
材料二:“冲击—反应”模式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模式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材料三: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四: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年发展成就,释放发展动力与保存发展潜力方面的经验,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提出更切合发展中国家现实需要的经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摘编自韩喜平 郝婧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中的①②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A、B两个阶段,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分别做出的反应是什么?指出A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特点。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
18. 某校八年级(1班)以“中国共产党史”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伟大开端]
材料一: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伟大抗战]
材料二: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伟大转折]
材料三:
(1)指出图一被称为“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的原因。举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史实2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3)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和“新体制”分别是什么?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既有危机,也有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使中日两国先后陷入殖民危机。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昔日仰羡的中华不再是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而是日本避免重蹈覆辙的“殷鉴”。1853年“佩里扣关”后,民族危机成为日本的现实,经历了“萨英战争”和长洲“攘夷”的惨痛失败,日本的社会精英们开始醒悟与西方“力”的文明对抗徒劳无益,既然无法对抗,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世界。
——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文明观的变迁》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摘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
(2)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这种“创造”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提及的“佩里扣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是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新世界的?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具体措施?(请至少写出一项措施)并写出罗斯福新政有何新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山东省东平县八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