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C20”教育联盟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教科书及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是良渚遗址考古平面图。据图可知,良渚古国( )
A. 处于旧石器时期 B. 人民生活很富足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手工业十分兴盛
2.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郡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负责地方监察)则纠察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一材料说明秦朝( )
A. 开创了监察制度 B. 强化了中央集权 C. 造成了机构臃肿 D. 延续了分封制度
3. 北宋都市商业发达,货币需求高,加上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益州)是铁钱区,铁钱价值较低、携带不便,市场商品交易需要便于携带的货币,于是交子应运而生。材料说明了北宋( )
A. 交子出现的必然性 B. 商品经济的先进性
C. 铁钱使用的广泛性 D. 纸币诞生的滞后性
4. 某历史项目式学习小组找了三幅历史图片,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项目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南方经济快速发展 B. 古代盛世产生的原因
C. 清朝商业繁荣景象 D. 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5.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现代化目标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科学
6. 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建立党政治领导制度“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把党内思想教育常态化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强调“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由此,中国共产党( )
A. 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 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D. 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7. 1938年秋季后,内迁工厂以迁往所在地统计,四川占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省份占5.11%。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抗日战争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8.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要( )
A. 以人民为中心 B.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C. 坚持依法治国 D.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9. 硬板票、软纸票、磁介质票……不同时期的车票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变迁。近年来,“无纸化”便携出行逐渐普及。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10. 近年来,一批前瞻引领技术实现创新突破,一批“大国重器”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我军建设发展向质量效能型加速转型。材料说明我国( )
A. 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B. 军事人才储备充足
C. 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D. 国防装备完全自主
11. 如图所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共有四层拱门,其中一、二、三层分别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柱式装饰拱券门。据此可知,该竞技场( )
A. 代表了古罗马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B. 体现了其对希腊建筑的吸收与创新
C. 说明了古罗马的建筑技术毫无特色
D. 激发了罗马人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12. 在中世纪,因白天的生产就能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这一主要原因,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但从近代早期起,全球联系建立起来,市场空前扩大,夜晚劳动逐渐成为生产劳动的常态。这说明( )
A. 中世纪行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B. 租地农场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
C. 中世纪欧洲市场需求较为狭小 D. 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13. 1792年,贝多芬用了8天时间才从波恩到维也纳,这段在地图上看起来并不长的路程。1896年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可以在一个月中先后往返于慕尼黑、柏林、法兰克福等欧洲多个城市。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需求的骤增 B.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14. 这一体制形成于苏联社会主义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立斗争的大环境之中,并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体现了它的巨大威力。“这一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5. 如图所示为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人均GDP与总和生育率,据图可知( )
注:OECD国家指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这一国际组织的国家。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进行整理。
A. 社会经济越落后的国家生育率也越低
B. 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着生育率下降现象
C. 生育率下降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D. 根据生育率判断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6. 人类历史,既是不懈奋斗史,也是开拓创新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班超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北宋匠人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发展
(3)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4)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个自觉的中华民族实体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提出的历史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致病疫霉肆虐,面包渐渐代替马铃薯成为穷人的食物。1848年后,随着粮食自由贸易的推进,原来只有贵族、律师才能吃的起的白面包成为城市工人的新型快餐,越来越少的工人会在早餐吃黑面包。后来用来制作黑面包的麸皮渐渐用来喂养牲畜,向城市供应更多肉类产品。食物廉价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和资本,廉价食品通过水路运达,这意味着拥有最深港口的城市将繁荣发展。
——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以其庞大的需求主导了全球小麦的运转逻辑,这个市场以渐进的方式走向成熟,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全球小麦的低价趋势。两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英国主导的全球小麦市场体系,这一时期全球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混乱状态,直到美国在二战后掌握了世界体系的控制权,全球小麦市场才重新有了一套新的秩序。
——摘编自苏芮娜《论全球小麦市场体制的历史演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面包带给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来小麦市场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重视粮食安全的必要性。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期 主题:A
春秋时期 随着儒学创始人B的名气的提升,他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儒学的影响也日益广播。
战国时期 孟轲、荀况对儒学的进一步诠释、推广,更使儒学根深蒂固于士阶层之中。儒学遂成为众多学术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汉武帝时期 社会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独尊地位。经过统治者的提倡,儒学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
8世纪初 日本制定《大宝律令》对教育设专章(学令),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家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为必修科目,推动了日本C改革运动的进行。
17-18世纪 儒学中的“理”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理性”思想的素材,也成为他们同封建专制和基督教会斗争的理论武器,对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世纪中期-20世纪 儒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地位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浸入逐渐瓦解。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儒学失去了对“士”阶层的吸引力;1911年帝制结束,初儒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轰然崩塌;D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又将儒学分离到了现代文、史、哲学科之中。
20世纪80年代 中国思想界对待儒学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来的批儒改为尊儒,并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寻找结合点,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整合。
(1)根据表格提示完成填空。
A:____;B:____;C:____;D:____。
(2)根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时期,自拟观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C20”教育联盟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教科书及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是良渚遗址考古平面图。据图可知,良渚古国( )
A. 处于旧石器时期 B. 人民生活很富足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手工业十分兴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察平面图可知,在该图中出现了宫殿区、贵族住地、作坊与居民区,可以清晰的看出贵族和平民居住有明确的界限。因此,从图中可知,良渚古国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C项正确;良渚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从图中无法看到人民的生活情况,排除B项;图中虽有作坊区,但不能从中看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郡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负责地方监察)则纠察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一材料说明秦朝( )
A. 开创了监察制度 B. 强化了中央集权 C. 造成了机构臃肿 D. 延续了分封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丞相”“太尉”“御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B项正确;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但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仅强调监督制度,无法全面概括材料,排除A项;“造成了机构臃肿”与史实不符,且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延续了分封制度”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 北宋都市商业发达,货币需求高,加上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益州)是铁钱区,铁钱价值较低、携带不便,市场商品交易需要便于携带的货币,于是交子应运而生。材料说明了北宋( )
A. 交子出现的必然性 B. 商品经济的先进性
C. 铁钱使用的广泛性 D. 纸币诞生的滞后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北宋时期都市商业发达,货币需求高,且铁钱价值较低、携带不便,这促使了便于携带的货币—交子的出现,这说明交子出现有其必然性,A项正确;题干只体现了对货币的需求,但看不出商品经济是否存在雇佣劳动等先进因素,所以不能说北宋商品经济先进,排除B项;题干只是说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是铁钱区,并不能说明铁钱使用的广泛性,排除C项;题干没有将北宋纸币与其他朝代纸币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纸币诞生是否滞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 某历史项目式学习小组找了三幅历史图片,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项目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是( )
A. 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B. 古代盛世产生的原因
C. 清朝商业的繁荣景象 D. 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垦荒执照》,体现是清朝前期在农业上的垦荒政策,《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姑苏城商业繁荣,《清代纺织图》体现的是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所以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前期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主题是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除了图片《盛世滋生图》是姑苏城外,其他两幅图片没有体现是南方还是北方,排除A项;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清代垦荒执照》反映农业发展,《清代纺织图》反映的是手工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现代化目标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主张民主科学,均与题干“资产阶级维新派”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建立党的政治领导制度“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把党内思想教育常态化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强调“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由此,中国共产党( )
A. 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 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D. 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建立党的政治领导制度‘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可知,古田会议指出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分析材料“把党内思想教育常态化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强调‘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可知,古田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C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伟大创举,开辟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创了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排除B项;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隆重召开,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标志着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成功创建,排除D项。故选C项。
7. 1938年秋季后,内迁工厂以迁往所在地统计,四川占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省份占5.11%。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抗日战争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1938年”和工厂“内迁”关键词,可以判断出面对日本侵略,我国为保存工业实力,出现工厂内迁现象,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4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排除C项;三大改造时间是1953-1956年底,排除D项。故选B项。
8.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要( )
A. 以人民为中心 B.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C. 坚持依法治国 D.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可得出题干中明确表达了“法律”和“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这一主张,由此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要兼顾法治与德治,D项正确;题干强调是要重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与“人民为中心”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德治和法治,未涉及党的领导,排除B项;“坚持依法治国”对题干信息概括不全,此外还涉及了德治,排除C项。故选D项。
9. 硬板票、软纸票、磁介质票……不同时期的车票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变迁。近年来,“无纸化”便携出行逐渐普及。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同时期的车票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变迁”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巨大,C项正确;国企改革对交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推动的是农业发展,排除B项;外资的引进不一定都用于交通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10. 近年来,一批前瞻引领技术实现创新突破,一批“大国重器”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我军建设发展向质量效能型加速转型。材料说明我国( )
A. 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B. 军事人才储备充足
C. 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D. 国防装备完全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前瞻引领技术”“大国重器”“质量效能型”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离不开科技强军战略的支撑,A项正确;“军事人才储备充足”对题干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我国的军队建设,未与其它国家作对比,无法得出军事科技领先世界,排除C项;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完全自主”,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如图所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共有四层拱门,其中一、二、三层分别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柱式装饰拱券门。据此可知,该竞技场( )
A. 代表了古罗马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B. 体现了其对希腊建筑的吸收与创新
C. 说明了古罗马的建筑技术毫无特色
D. 激发了罗马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拱门”等可判断竞技场的建筑样式既吸收借鉴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又有所创新,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说明竞技场的建筑风格,不能说明其代表了古罗马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排除A项;根据材料“竞技场,共有四层拱门,其中一、二、三层分别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柱式装饰拱券门”说明了古罗马的建筑别具特色,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竞技场的建筑风格,与激发罗马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在中世纪,因白天的生产就能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这一主要原因,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但从近代早期起,全球联系建立起来,市场空前扩大,夜晚劳动逐渐成为生产劳动的常态。这说明( )
A. 中世纪行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B. 租地农场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
C. 中世纪欧洲市场需求较为狭小 D. 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中世纪,因白天的生产就能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这一主要原因,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但从近代早期起,全球联系建立起来,市场空前扩大,夜晚劳动逐渐成为生产劳动的常态”可知是通过对比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生产劳动时间的变化,以及“全球联系建立”、“市场空前扩大”等可知,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密切了各大洲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中世纪行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与题干所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发展不符,排除A项;租地农场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与题干所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发展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市场需求较为狭小与题干所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发展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792年,贝多芬用了8天时间才从波恩到维也纳,这段在地图上看起来并不长的路程。1896年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可以在一个月中先后往返于慕尼黑、柏林、法兰克福等欧洲多个城市。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需求的骤增 B.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通过两位音乐家旅途时间显著对比,可以得出信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往返时间的变短,主要原因与文化需求关系不大,排除A项;城市化进程,即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的实现是在二战以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4. 这一体制形成于苏联社会主义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立斗争的大环境之中,并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体现了它的巨大威力。“这一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随着苏俄开始进入经济恢复时期,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形势需要,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停止实施,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材料内容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出现在二战结束以后,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如图所示为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人均GDP与总和生育率,据图可知( )
注:OECD国家指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这一国际组织的国家。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进行整理。
A. 社会经济越落后的国家生育率也越低
B. 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着生育率下降现象
C. 生育率下降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D. 根据生育率判断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为例,通过分析图表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着生育率下降现象,B项正确;材料里面涉及的美、英、日、韩都是发达国家,与社会经济落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无法说明生育率下降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排除C项;根据生育率判断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6. 人类历史,既是不懈奋斗史,也是开拓创新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班超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北宋匠人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发展。
(3)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4)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1)错误;“班超”改为“张骞”
(2)错误;“蔡伦”改为“毕昇”
(3)正确; (4)错误;“电气时代”改为“信息时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故原题错误,将班超改为张骞。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发展。故原题错误,将蔡伦改为毕昇。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青蒿素。故原题正确。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故原题错误,将“电气时代”改为“信息时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个自觉的中华民族实体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提出的历史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国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国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意思相近即可,任选2个角度)
(2)意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从汉族论上升到整体论;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意思相近即可,任选2个角度)
(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开始,广大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故可得出信息,中华民族实体出现的原因有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国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国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小问2详解】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可得出信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根据材料“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信息: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从汉族论上升到整体论;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
【小问3详解】
认识: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角度作答。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致病疫霉肆虐,面包渐渐代替马铃薯成为穷人的食物。1848年后,随着粮食自由贸易的推进,原来只有贵族、律师才能吃的起的白面包成为城市工人的新型快餐,越来越少的工人会在早餐吃黑面包。后来用来制作黑面包的麸皮渐渐用来喂养牲畜,向城市供应更多肉类产品。食物廉价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和资本,廉价食品通过水路运达,这意味着拥有最深港口的城市将繁荣发展。
——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以其庞大的需求主导了全球小麦的运转逻辑,这个市场以渐进的方式走向成熟,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全球小麦的低价趋势。两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英国主导的全球小麦市场体系,这一时期全球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混乱状态,直到美国在二战后掌握了世界体系的控制权,全球小麦市场才重新有了一套新的秩序。
——摘编自苏芮娜《论全球小麦市场体制的历史演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面包带给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来小麦市场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重视粮食安全的必要性。
【答案】(1)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类型;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推动港口城市的发展。(任答2点即可)
(2)变化:由英国主导到出现混乱,再到以美国主导。
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世界大战的影响;人类对小麦的需求等。(任答1点即可)
(3)必要性: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大应牢牢把握粮食的主导权等。(任答1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面包渐渐代替马铃薯成为穷人的食物”“白面包成为城市工人的新型快餐”可得出信息:面包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类型;根据材料“用来制作黑面包的麸皮渐渐用来喂养牲畜”可得出信息:面包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食物廉价的地方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和资本,廉价食品通过水路运达,这意味着拥有最深港口的城市将繁荣发展。”可得出信息:推动港口城市的发展。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英国以其庞大的需求主导了全球小麦的运转逻辑”到“两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英国主导的全球小麦市场体系,这一时期全球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混乱状态,直到美国在二战后掌握了世界体系的控制权,全球小麦市场才重新有了一套新的秩序。”可得出信息:小麦市场体制发生的变化:由英国主导到出现混乱,再到以美国主导。
原因: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英国主导的全球小麦市场体系”可得出信息:小麦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局势的变化;世界大战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对小麦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问3详解】
必要性: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大应牢牢把握粮食的主导权等。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期 主题:A
春秋时期 随着儒学创始人B的名气的提升,他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儒学的影响也日益广播。
战国时期 孟轲、荀况对儒学的进一步诠释、推广,更使儒学根深蒂固于士阶层之中。儒学遂成为众多学术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汉武帝时期 社会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独尊地位。经过统治者的提倡,儒学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
8世纪初 日本制定《大宝律令》对教育设专章(学令),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家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为必修科目,推动了日本C改革运动的进行。
17-18世纪 儒学中的“理”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理性”思想的素材,也成为他们同封建专制和基督教会斗争的理论武器,对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世纪中期-20世纪 儒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地位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浸入逐渐瓦解。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儒学失去了对“士”阶层的吸引力;1911年帝制结束,初儒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轰然崩塌;D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又将儒学分离到了现代文、史、哲学科之中。
20世纪80年代 中国思想界对待儒学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来的批儒改为尊儒,并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寻找结合点,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整合。
(1)根据表格提示完成填空。
A:____;B:____;C:____;D:____。
(2)根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时期,自拟观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1) ①. 儒家思想的历史变迁;儒家思想的中外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②. 孔子 ③. 大化改新 ④. 1915年
(2)示例:观点:儒家思想影响人类历史变迁
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也影响在世界思想史起到了独特作用。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建议,大力推广儒学,使得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隋唐时期,日本大力学习中国儒家文化,推动了其大化改新的变革,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进入近代后,新文化运动打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进一步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不断发展,更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儒学产生;战国时期影响扩大;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统治地位,故主题可定为:儒家思想的历史变迁;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小问2详解】
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儒学产生——儒学得到发展——儒学在汉朝成为主导思想——儒学对日本改革的影响——儒学为启蒙运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可得出观点:儒家思想影响人类历史变迁,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也影响在世界思想史起到了独特作用。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建议,大力推广儒学,使得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隋唐时期,日本大力学习中国儒家文化,推动了其大化改新的变革,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进入近代后,新文化运动打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进一步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最后进行总结,注意要升华观点,如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不断发展,更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