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期末)1928年国民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此可见国民党训政( )
A.是国民党成为统治者后的民主政治
B.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的实践
C.反映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D.实质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下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3.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4.(2023·山东济南)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C.推动国共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D.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5.(2023·辽宁沈阳)1926年8月,瞿秋白在题为《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的讲演中提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这可以看作是( )
A.对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探索
B.对北伐战争的配合
C.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
D.对外来经验的借鉴
6.(2023·江苏南通)下框中为1934年一位红军家属给前方战士书信的节选。该书信能够佐证当时( )
在春耕夏耕及秋收的时候,他们(政府)组织了耕田队,割禾队,劳动互助社来帮助我们耕种收割……你们安心罢!家中没有一件事要你们挂念的,苏维埃给了我们一切……你们应该为苏维埃运动而奋斗到底!冲破敌人五次‘围剿’,争取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
A.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
B.反“围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C.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7.(2023·河南三门峡)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一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
A.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B.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
C.在城市武装起义的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8.(2023·广西北海)某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博古的报告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此决议( )
A.致使红军退出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B.有利于明确红军前进方向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造成党内出现了严重分裂
9.(2023·湖南长沙)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1934年更是达到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民族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具有优势
10.(2023·山东德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布的某文件规定:“收租的人、重利盘剥的商人、资本家、雇主、土豪、劣绅……一概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从事劳动及不剥削他人以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该文件发布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2023·辽宁辽阳)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2.(2023·山西吕梁)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的重大措施。1931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1933年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A.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开展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字数150字以上)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乌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匪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越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
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期末)1928年国民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此可见国民党训政( )
A.是国民党成为统治者后的民主政治
B.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的实践
C.反映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D.实质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训政”期间,国民党以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掌管国家政权,这实质上是国民党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D项正确;“训政”不属于民主政治,排除A项;“训政”违背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2.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下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解析] 根据材料1931年—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呈增加趋势,铁砂及生铁输出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钢铁消费量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钢铁输入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出口铁砂和生铁较多,对铁的加工能力不足,钢铁进口多,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故可知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钢铁行业,并不能代表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企业的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与实业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项。
3.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4年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此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是动员群众拥护共产党,从而参加革命战争,故选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已经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排除B项;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1927年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项;1934年是局部抗战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因此他并不是在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排除D项。
4.(2023·山东济南)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C.推动国共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D.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解析] 根据材料“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尤其是“抗日反蒋”口号,可知,当时正值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苏区实施的较为民主的少数民族政策,对后来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故D项正确;材料与解放战争无关,故A项错误;中共的宣传口号主要是团结少数民族抗日反蒋,不是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故B项错误;国共关系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已经彻底破裂,故C项错误。故选D项。
5.(2023·辽宁沈阳)1926年8月,瞿秋白在题为《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的讲演中提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这可以看作是( )
A.对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探索
B.对北伐战争的配合
C.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
D.对外来经验的借鉴
[解析] 根据题干1926年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中指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由此可知瞿秋白强调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瞿秋白的观点与后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相似之处,可以将瞿秋白的观点看作对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一种探索,A项正确;瞿秋白的观点与北伐战争的军事行动无关,排除B项;瞿秋白强调农民问题与国民革命的关系,并非吸收古代传统文化,排除C项;瞿秋白关于农民问题的看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探索,并非借鉴外来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江苏南通)下框中为1934年一位红军家属给前方战士书信的节选。该书信能够佐证当时( )
在春耕夏耕及秋收的时候,他们(政府)组织了耕田队,割禾队,劳动互助社来帮助我们耕种收割……你们安心罢!家中没有一件事要你们挂念的,苏维埃给了我们一切……你们应该为苏维埃运动而奋斗到底!冲破敌人五次‘围剿’,争取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
A.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
B.反“围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C.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 依据材料“他们(政府)组织了耕田队,割禾队,劳动互助社来帮助我们耕种收割”“苏维埃给了我们一切……你们应该为苏维埃运动而奋斗到底”可知,当时民众支持红军,认同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争取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并不意味着反“围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当时正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失败了,排除B项;抗日民主政权与材料“苏维埃”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而非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河南三门峡)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一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
A.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B.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
C.在城市武装起义的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一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道路,其中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把革命队伍拉到井冈山,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D项正确;苏联红军创建初期就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因此不是“新的革命策略”,与题意不符合,排除A项;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是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广西北海)某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博古的报告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此决议( )
A.致使红军退出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B.有利于明确红军前进方向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造成党内出现了严重分裂
[解析] 根据材料“否定了博古的报告”“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决议是在遵义会议上提出的,这一决议的提出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这有利于明确红军前进的方向,B项正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退出了中央苏区根据地,排除A项;这时已经创建了红军,排除C项;遵义会议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并没有造成党内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湖南长沙)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1934年更是达到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民族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具有优势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与各国列强的交涉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我国海关关税率从1927年到1934年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无法体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保持顺差,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排除D项;列强近代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B项。
10.(2023·山东德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布的某文件规定:“收租的人、重利盘剥的商人、资本家、雇主、土豪、劣绅……一概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从事劳动及不剥削他人以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该文件发布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统一战线的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因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注重巩固工农联盟,反对地主、资本家等反革命力量。材料引用的文件为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保障工农兵的政治权利,剥削工农的地主、资本家、商人没有参政权利,体现了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者,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2023·辽宁辽阳)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通令,规定“全国各机关所用物品如有国货可以适用而仍购用洋货者,一律以不经济支出论”。此外,政府还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
A.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
B.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
C.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
D.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全国各机关用品一律使用国货,敦促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举办展览会等做法,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重视民族产业的振兴,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在充当列强侵略的帮凶,排除B项;纵容官僚资本的扩张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是在1928年底,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山西吕梁)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的重大措施。1931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1933年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A.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开展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保护民族经济,从而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关税提高影响国际贸易,可能引发关税战,恶化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国际贸易的繁荣,并且当时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贸易萎缩,排除C项;关税提高是关税自主运动开展的成果,D项错误。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字数150字以上)
[答案]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军开赴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总之,中共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乌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匪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越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
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答案] (1)不同:材料一中的报道,诋毁红军长征,夸大国民党军队战绩,笼统不实。《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正面报道了红军长征,报道全面、具体,材料真实、丰富。
(2)《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图,报道不实。因此,就对红军长征的报道而言,《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比《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史料价值更高。但《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为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以及国统区人们对于红军长征的态度;也从侧面印证了红军长征的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