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初二学情反馈练习
历史
温馨提示:
1.本次练习设置的分值为50分,练习时间50分钟。
2.练习时,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24分。)
1.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样记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景:“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折射出新中国政权( )
A.重视法制建设 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重视民族平等 D.体现国家独立自主
2.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 )
A.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开
C.建立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 D.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3.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
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5.《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6.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7.下表内容材料旨在表明( )
时间 事件
1984年 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A.改革已经从农村进入城市 B.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C.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部开放 D.对外开放地域向纵深发展
8.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
A.深圳 B.广州 C.厦门 D.浦东
9.张敏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其中①对应的内容应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某同学归纳整理了下列知识:“中共十二大”“南巡讲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九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这些知识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11.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共享的新理念指的是增进人民福祉
B.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2.“这种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一国两制”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本题3个小题,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
材料三 1954年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人大)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 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材料一评述的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获取的“战略利益”有哪些?并列举一条史实加以佐证。(3分)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我提议广东先走一步。在汕头划出一块地方搞试验,用各种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资,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吸引到这块地方来。因为:第一,在全省来说,除广州之外,汕头是对外贸易最多的地方,搞对外经济活动比较有经验。第二,潮汕地区海外的华侨、华人是全国最多的,约占我国海外华人的三分之一。其中许多是在海外有影响的人物,我们可以动员他们回来投资。
——摘编自陈宏《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和民间观察》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摘编自《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在汕头搞试验”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并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3分)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农业现代化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请完成相关任务。(10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开掉田埂,生产合作是一家 ③国庆游行标语“联产承包好”
(1)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其中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的是哪一幅图片?(4分)
(2)请选择其中两张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调整为主题,提炼观点,并予以阐述。(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年4月初二学情反馈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分)
1-5BCBDA6-10BDDCC11-12CA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26分)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1分)
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2分)
(2)“战略利益”:遏制了美国的扩张,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意思相近即可)(2分)
史实: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1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成就: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14.(1)状况:我国工业水平低下,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
措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2)汕头的对外贸易多,搞对外经济活动比较有经验;海外华侨多,可以吸引侨资。(2分)
(3)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等。(写出两点,2分)
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1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1分)
15.(1)①是土地改革;②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变化:②。(1分)
(2)观点2分,论述4分。
示例: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与调整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