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高一下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2024.04.27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心,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国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起因来看,符合④的描述,D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不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苏台德地区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相对于德国而言,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
2. 18世纪中期,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提出了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的理论,伏尔泰却称其理论是“鼓励盗窃、抢劫的穷光蛋哲学”。二者分歧的实质是( )
A. 是否反封建 B. 私有制的存废
C. 社会改造方案的差异 D. 阶级属性的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应该废除它,而在伏尔泰看来,这是“想要使穷人掠夺富人的穷光蛋的哲学”,说明他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合理的,故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财产制度也是合理的,所以二者分歧的实质是社会改造方案的差异,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封建问题,排除A项;“私有制的存废”问题是材料的现象而非实质,排除B项;卢梭与伏尔泰均属于资产阶级,阶级属性不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 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 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 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 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0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说明当时苏俄( )
A. 农业集体化急需弥补资金 B. 工业增长速度受到体制制约
C. 新经济政策影响十分有限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苏俄。苏俄1920年煤炭、生铁等产量较低,有些甚至低于19世纪沙皇统治时期,且全国许多地方破坏严重,体现了受国内战争影响较大,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明显,D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出现在1928年之后,排除A项;材料除工业数据外,还包括道路破坏等情况,且受体制制约看不出来,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5.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 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B. 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C. 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D.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作为西欧大陆唯一一个能与德国抗衡的国家,战败也意味着西欧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失败,A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的中立,而只是讲美国,排除C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他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教会宣扬人们通过教会与上帝沟通,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这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冲击,挑战其权威,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C项正确,排除A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是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马丁·路德是反对天主教会,并没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 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可知,中古西欧人民的文化生活等与教会息息相关,且在政治领域教会也有一定的地位,体现了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占有特殊地位,C项正确;“一切权力”说法错误,与材料“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欧教会的地位,并未说明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无法体现中古西欧的黑暗和腐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戒律,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
A. 自治城市 B. 封建制度 C. 专制王权 D. 基督教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和所学可知,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而且层层分封,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B项正确。自治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主要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 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不符合题意, 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下,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排除C项;材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教会控制着他们 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A. 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 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 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 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样的史实不一定能反映历史真实,因此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故A项正确;第一手材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并非都是通过田野考古获得,故B项错误;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经过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也可以带来史实表述的确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门技术的支持,故D项错误。
10.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可知奴隶释放后才能成为公民,才能购买土地,因此,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②正确;根据材料“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可以看出重农轻商观念浓厚,④正确;材料强调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一般不直接经商,并没有强调是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从“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可以看出经商是有利可图的,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并非经商致富后获得公民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
11.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现代化工业的在职人员的比例占领取工资的总人数的12%至20%,他们与行政人员和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一个新兴阶层。这一新兴阶层追求的主流是( )
A. 秩序、舒适、安全和非政治化 B. 刺激、高薪、旅行和反现实
C. 激变、浪漫、利益和非全球化 D. 颠覆、震撼、创新和高福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20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专业职员、工人远离了各个政党和工会,他们认为政治活动无关紧要、劳民伤财甚至是不合时宜的,他们渴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崇尚舒适的生活和非政治化,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新兴阶层的普遍追求,A项正确,B、C、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大办国营企业。最初的国营企业大都是兵工厂及相关企业,关口制造所、长崎制铁所、横须贺海军工厂等军事工厂,成了早期国营企业的中心。这可用于印证当时日本( )
A. 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B. 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C.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最初的国营企业大都是兵工厂及相关企业”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创办的早期国营企业以军工企业为主,且形成了产业中心,体现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A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公有制并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废藩置县”等措施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
A. 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 B. 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 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 D. 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及所学知识可知,卢梭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甚至强调理性精神对人类心灵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卢梭反对的其实是启蒙理性,即由启蒙哲人建立起来作为一切判断之最高标准的理性权威。卢梭看到了启蒙理性的局限:一方面,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相反,他强调,正是这样的怀疑精神使人类的社会情感变得衰弱,容易陷入信念迷失的困境。另一方面,认为理性不是人类的天性,因此,人们对理智之爱会弱于对其他自然事物之爱,他强调自然情感作为内心的良知才是人们形成自由意志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卢梭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理性精神,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卢梭的思想弥补启蒙理性精神的缺陷、纠正理性诉求的认知误区,并不背离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排除B项;卢梭试图弥补启蒙理性精神的缺陷,与“神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追求人性,摒弃了宗教教条,关注的重点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A. 人文主义内涵的扩展 B.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启蒙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C;人文主义内涵的扩展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
15. 金雀花王朝君主的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据此可以推断金雀花王朝属于( )
A. 古巴比伦 B. 古代希腊 C. 中古英国 D. 笈多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和所学可知,基督教大主教涂油礼为主的加冕仪式作为新王获得神圣权力的象征,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符合中世纪的英国,C项正确;古巴比伦未有基督教,排除A项;古代希腊也未有基督教,排除B项;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
16.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 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 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 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 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住房和汽车的分配并非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排除A项;材料中“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是计划经济体现,并非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了征召志愿者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体现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7. 下表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时间 法案
1694 年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 年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 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年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 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 B. 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
C.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D. 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所示为英国议会通过的相关法案,其中对议会的权力、国王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议员的条件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条款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C项正确;“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剥夺了国王的一一切权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地区出现,戏院、喜剧、足球赛事等发展较快,而这些设施一般出现在城市,侧面反映了当时欧美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A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拉大,排除B项;文娱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但材料还涉及体育赛事和戏院建设,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工人福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在16世纪之前的欧洲,胡椒是等同于黄金或白银的稀有之物,常被用作借贷和纳税的媒介,也被人们认为是神药。在1627年荷兰画家彼得·卡兹创作的静物画中,将胡椒面与盐、牡蛎、橄榄等食物共同呈现在画面中。此时,画中的胡椒粉随意地与食盐一起撒在盘面上,已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革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商业革命冲击传统市场 D. 全球物种的广泛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之前的欧洲,胡椒是等同于黄金或白银的稀有之物……己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胡椒价值地位的下降缘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逐渐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大量亚洲香料由海上直接输入欧洲,从而导致欧洲香料价格大幅下降,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回归调料本身,C项正确;胡椒回归调料本位并不是民众的消费观念变化导致的,而是归功于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项;胡椒价值的变化缘于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的开展,与物种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 被誉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 )
A. 欧洲文学出现了新趋势 B. 新书畅销威胁封建经济
C 人们追求书籍阅读自由 D. 不同意识形态激烈交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西方。根据材料可知,一部分人即资产阶级,热烈欢迎,另一部分人即封建统治阶级,封禁,体现的是二者在思想观念上的对立,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D项正确;《自然的体系》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发表的哲学著作,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抨击了神学和宗教,是近代资产阶级受人文主义影响的表现,欧洲在18世纪前就有人文主义的批判书籍出现,且材料并不能体现新趋势的出现,排除A项;一本书并不能威胁封建经济,且该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追求书籍阅读的自由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1. 下图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其意在揭示( )
A. 欧洲联合出现逆转迹象 B. 西方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C. 福利制度拖累欧盟经济 D. 高福利引发了政治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据材料欧洲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图和所学可知,福利日益成为欧洲经济沉重的负担,欧洲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出现速度放缓,C项正确。欧洲联合没有出现逆转迹象,排除A项;材料不包括美国、日本等,不能说明整个西方经济走下坡路,也不能体现开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 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 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 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可知,1951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苏联对抗,在不同地区扩大影响力,美国极力通过科技援助等方式输出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本身的态度,且当时多数国家已经获得独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看不出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排除B项;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与美国的对外援助关系不大,相反美国可能处于国家利益,阻止一些国家获得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
23. 1982年11月开始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曾指出:“所有制方面的变革绝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单化的过程”,“把‘我’的,即私有制的,变成‘我们’的,即公有制的,并非易事”。这一观点( )
A.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B. 突破了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
C. 改革重点逐渐由经济转向政治 D. 实现了对传统经济模式改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材料强调苏联改革并非是“一次性行动”,“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单化的过程”,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改革的深化,A项正确;苏联的多次改革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外,都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体制,也未转向政治领域,也就谈不上实现了改造,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4. 1983年,里根提出,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这反映了( )
A. 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B. 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C. 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 D. 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世界。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该计划的核心理念是美国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性防御系统,以应对苏联在核军备竞赛中的威胁,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各国要素,故排除C项;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处于美攻苏守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25. 下图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A 苏联、日本、英国 B. 英国、苏联、日本
C. 日本、苏联、英国 D. 苏联、英国、日本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a国的GDP在1970年前后有了大幅增长,并逐渐接近美国,结合所学可知这应该是日本,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在70年代前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有力挑战;b国的GDP在1990年后出现大幅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由此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C国的GDP曲线发展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或下降的情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英国相符。综上所述可知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
二、材料分析题
26. 17世纪,英国爆发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发生了科技革命,推动英国社会转型同时也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政体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因而能够促成整个经济在总体上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
——《近代英国史》
(1)结合史实,说明英国“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
材料二 17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弗兰西斯·培根。他所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科学开始研究具体现象,从而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它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近代英国史》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科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
【答案】(1)①形成责任内阁制,调整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
②出现两党制,调整了议会内部的矛盾。
③1832年改革,调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
(2)特点:实验性,实践性(实用性)。
影响:为唯物主义哲学与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解析】
【详解】(1)政治体制:英国“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的过程实际上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调整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形成责任内阁制,调整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出现两党制,调整了议会内部的矛盾;1832年改革,调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
(2)从材料“所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它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可以归纳出近代科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为唯物主义哲学与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论述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
——摘自(美)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英美两国政治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智慧。
阐述: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旧贵族等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美国由实行邦联制发展到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也是美国各方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美国实行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两院制国会及其议员数量的分配方式,协调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保留黑奴制度的规定则协调了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南北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各方意志和利益调和的结果,保障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
总之,政治妥协在近代英美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美两国。首先,考生要明确论题,如据材料“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结合西方政治史,可以获得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智慧。然后,考生需要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用史实阐释论题,如用英国“光荣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等史实,说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妥协”的表现和结果;具体如下: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旧贵族等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美国由实行邦联制发展到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也是美国各方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美国实行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两院制国会及其议员数量的分配方式,协调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保留黑奴制度的规定则协调了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南北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各方意志和利益调和的结果,保障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如说明政治妥协在近代英美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引人深思。
阅读材料,围绕“时空中的人”,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评分标准:
题目合理;
能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次对照片反映的历史史实进行分析;
总结,情感价值的分析;
【解析】
【详解】首先,拟命题。四幅照片反映了19世纪英国、二战中的日本、20世纪的非洲和21世纪中国四个不同时空下的儿童命运。虽然是一个个瞬间,但都是历史的缩影。解答时一定要紧扣“时空中的人”这一主题,从历史、时代与人的角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拟定一个反映本质或规律的命题。如,由照片一、二信息可以得出“时代决定个人命运”、“科技影响世界”等。也可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去拟命题,如“镜头下的历史”;其次,阐释。结合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从历史背景、影响的角度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性认识。可以是家国情怀的角度,也可以是升华性理论认识。2023级高一下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2024.04.27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18世纪中期,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提出了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的理论,伏尔泰却称其理论是“鼓励盗窃、抢劫的穷光蛋哲学”。二者分歧的实质是( )
A. 是否反封建 B. 私有制的存废
C. 社会改造方案的差异 D. 阶级属性的对立
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 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 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 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 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0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说明当时苏俄( )
A. 农业集体化急需弥补资金 B. 工业增长速度受到体制制约
C. 新经济政策影响十分有限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危机
5.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 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B. 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C. 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D.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
6.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他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7.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 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8.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
A. 自治城市 B. 封建制度 C. 专制王权 D. 基督教会
9.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A. 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 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 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 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10.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现代化工业的在职人员的比例占领取工资的总人数的12%至20%,他们与行政人员和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一个新兴阶层。这一新兴阶层追求的主流是( )
A 秩序、舒适、安全和非政治化 B. 刺激、高薪、旅行和反现实
C. 激变、浪漫、利益和非全球化 D. 颠覆、震撼、创新和高福利
1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大办国营企业。最初的国营企业大都是兵工厂及相关企业,关口制造所、长崎制铁所、横须贺海军工厂等军事工厂,成了早期国营企业的中心。这可用于印证当时日本( )
A. 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B. 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C.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
13.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
A. 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 B. 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 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 D. 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追求人性,摒弃了宗教教条,关注的重点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A. 人文主义内涵扩展 B.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5. 金雀花王朝君主的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据此可以推断金雀花王朝属于( )
A. 古巴比伦 B. 古代希腊 C. 中古英国 D. 笈多帝国
16.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 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 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 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 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17. 下表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时间 法案
1694 年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 年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 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年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 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 B. 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C.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D. 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
18.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文娱活动吸引力增强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9. 在16世纪之前的欧洲,胡椒是等同于黄金或白银的稀有之物,常被用作借贷和纳税的媒介,也被人们认为是神药。在1627年荷兰画家彼得·卡兹创作的静物画中,将胡椒面与盐、牡蛎、橄榄等食物共同呈现在画面中。此时,画中的胡椒粉随意地与食盐一起撒在盘面上,已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革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商业革命冲击传统市场 D. 全球物种的广泛交流
20. 被誉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 )
A. 欧洲文学出现了新趋势 B. 新书畅销威胁封建经济
C. 人们追求书籍阅读自由 D. 不同意识形态激烈交锋
21. 下图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其意在揭示( )
A. 欧洲联合出现逆转迹象 B. 西方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C. 福利制度拖累欧盟经济 D. 高福利引发了政治危机
22. 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 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 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 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23. 1982年11月开始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曾指出:“所有制方面的变革绝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单化的过程”,“把‘我’的,即私有制的,变成‘我们’的,即公有制的,并非易事”。这一观点( )
A.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B. 突破了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
C. 改革重点逐渐由经济转向政治 D. 实现了对传统经济模式改造
24. 1983年,里根提出,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这反映了( )
A. 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B. 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C. 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 D. 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25. 下图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A. 苏联、日本、英国 B. 英国、苏联、日本
C. 日本、苏联、英国 D. 苏联、英国、日本
二、材料分析题
26. 17世纪,英国爆发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发生了科技革命,推动英国社会转型同时也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政体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因而能够促成整个经济在总体上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
——《近代英国史》
(1)结合史实,说明英国“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
材料二 17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弗兰西斯·培根。他所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科学开始研究具体现象,从而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它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近代英国史》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科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
——摘自(美)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英美两国政治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引人深思。
阅读材料,围绕“时空中的人”,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闻韶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