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1. 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西亚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 下图反映了字母文字的演化史,从字母文字的源起和早期发展来看,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 )
A. 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 B. 欧洲的腓尼基军事扩张强
C. 字母读音固定便于记忆 D. 希腊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材料主要说明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A项正确;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军事扩张客观上促进各地之间的交往,因此军事扩张也是字母文字流行的原因之一,但包含在A项中,排除B项;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字母的便于记忆不属于客观外部因素,排除C项;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希腊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 如图为历史学者绘制的13世纪世界体系的八个地区。该学者力图说明( )
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古代帝国文明发展各有特点
C. 农业文明区域相对较发达 D. 不同区域文明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的世界体系有八个地区,其中农业文明区域范围较大,说明农业文明区域较发达,C项正确;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的八个地区是八个农业文明,与古代帝国文明联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这八个地区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性,没有体现不同区域文明相互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 如图所示,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①处修建了波南帕克等众多神庙 B. ②处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C. ③处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 D. ④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轮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②处为古代埃及,B项正确;波南帕克神庙是古代美洲玛雅人修建的,①处为古代希腊,排除A项;《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著名的史诗,③处为两河流域,排除C项;世界上最早发明双轮车的是两河流域人,④处为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5. 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 注重司法程序正义
C. 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D. 具有理性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东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对妇女嫁资的保护目的在于保障生育和喂养子女,从而增加人口,着眼于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这也说明罗马法的理性色彩更加突出,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女性没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罗马法中对女性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障,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程序的内容,无法得出司法程序正义的结论,排除B项;人人平等强调不同的民族、人群等都在法律面前平等,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东罗马时期还未能够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6. 49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首领克洛维率领麾下战士接受洗礼,皈依等级森严的基督教: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首领矮子丕平将罗马到拉文那地区的领土献给教皇。这些蛮族领袖的行为旨在( )
A. 践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B. 借助宗教取得统治合法性
C. 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墨洛温和加洛林两个王朝的领袖都加强与基督教联系,就是为了赋予自身夺取政权行为以合法性,进而巩固统治,B项正确;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在近代时期才逐步实现,排除A项;蛮族领袖的行为主要为了获取现实政治利益,不是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排除C项;法兰克王国并未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7. 史载,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阿拉伯人此举( )
A. 说明帝国统治方式灵活多样 B. 有利于了区域文化的重构
C. 以文化殖民为主要方式 D. 旨在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人注重吸收被征服人民的文化和其他域外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了区域文化的重构,B项正确;材料主要表现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统治政策,没有涉及其他统治政策,无法得出“帝国统治方式灵活多样”的结论,排除A项;阿拉伯人吸收先进文化的政策,不是文化殖民,排除C项;阿拉伯人的目的是吸收先进文化,巩固帝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8. 这一文明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他们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他们的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这一文明是( )
A. 古希腊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玛雅文明 D. 印加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数以百计的城邦”“宗教性建筑......金字塔”“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并结合所学,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等等,可以得出这一文明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古希腊虽是城邦政治,但不符合材料其他信息,排除A项;古埃及虽有金字塔,但金字塔是陵墓,而且古埃及文明也不符合材料其他信息,排除B项;印加文明有玉米和金字塔,但是形成了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9. 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给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街、10%的战利品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专制王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葡西统治者旨在推动社会转型
C. 开辟新航线的动因 D. 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物种大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据材料“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给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可知,新航路开辟有经济动因,即发现黄金和香料,据材料“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可知,新航路开辟还有开辟殖民地,扩张领土的政治动因,C项正确;“专制王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葡西统治者进行新航路开辟主要为了掠夺物资以及扩张领土,不是推动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主旨“开辟新航线的动因”,而“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物种大交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洁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 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 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 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外贸易繁荣,艺术上才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题材,由此可见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材料不是憧憬未来的浪漫主义,而且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公司,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海外贸易与艺术题材”,而“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6世纪30~70年代,从伦敦港出口的呢绒占全国呢绒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7世纪中叶,从伦敦出口的谷物占全国谷物出口总量的40%,伦敦也是英国主要的进口贸易港,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量和总值的五分之四左右,伦敦还是英国国内贸易市场体系中的集散中心。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B. 英国航海业发达
C.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6、17世纪英国伦敦港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等商业强国崛起。伦敦港位于泰晤士河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优越,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中心,这主要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材料主旨“欧洲贸易中心”,而“英国航海业发达”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价格革命的表现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材料主旨表现为欧洲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表明马拉推崇
A. 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 洛克的君主立宪 D. 卢梭的人民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拉的言论体现出了必须要推翻暴君统治的思想,即人民可以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统治者,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理性批判表述错误,排除;BC选项均主张暴力君主,排除
13. 马克思在评论某项运动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意为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 “把僧侣变成了俗人”表明该运动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C. “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是指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到救赎
D. “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说明该运动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是对欧洲宗教改革的描述,宗教改革打破的是教会的权威,并未打破人们的宗教信仰,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项正确;“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意为宗教改革后,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A项表述正确,排除A项;“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是指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观点,认为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到救赎,C项表述正确,排除C项;“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说明该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607年以后,英国兴起新一轮圈地高潮,据统计,圈地运动高峰时期,在富裕的公共牧场,未圈地区每1000英亩土地需要47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500个劳动力;未圈地区公地和荒地每1000英亩需要19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800个劳动力。据此分析合理的是,圈地运动( )
A. 迫使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 B. 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
C. 造成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D. 本身需要大量劳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圈地运动使土地大量集中,推动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形成,圈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D项正确;圈地运动迫使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的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表现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排除A项;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发生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的人口数量变化,无法得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840年英国的丝棉织品由英船运到印度仅付关税3.5%,毛织品只付2%。而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要付10%的关税,印度丝织和毛织品则要分别付20%和30%的关税……1814年印度向英国输出棉布品127万码,21年后缩减了四分之三以上。英国此举
A. 促使自由贸易成为主流 B. 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C. 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184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由英船运到印度英国的丝棉织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征收很高的关税,英国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海外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排除A;C项夸大了英国此举的影响,且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材料中英国的做法不利于印度工业化发展,排除D。
【点睛】
16.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
A. 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 B. 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 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 D. 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初,英国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阶级买表成为常态,由此我们可知,在当时钟表生产量很大,需求量也很大,已经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A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时期钟表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未涉及工人的上下班时间,无法说明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排除B项;钟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了实用日用品,带表已经成为了日常,并不能由此说明工人经济地位提高了,排除C项;材料“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说明钟表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但无法说明具有较高的升值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7. 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额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中各国之间联系的密切而非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是交通、通信工具的推广,排除D项。
18. 如表所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德国( )
类型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 42% 35%
工业劳动力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 19% 23%
A. 农业发展滞后 B.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 国家经济竞争实力增强 D.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据材料可知,与19世纪后期相比较,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更加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德国国家经济竞争实力的增强,C项正确;德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发展良好,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会贫富分化是否日益加剧,排除B项;工业劳动力占比增加,说明工业化程度提升,而非进程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
19. 据下表判断
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A 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答案】C
【解析】
【详解】1870-1900年美洲铁路公里数迅速增长,甚至超过欧洲,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大大加快,C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世界各大洲的铁路公里数的增长速度不平衡,不能说明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A项错误;根据世界各地铁路公里数的增长情况,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的结论,BD两项错误。
20. 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 )
A.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采用了代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C. 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模式 D. 组织形式具有民主自治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可知,巴黎公社排除了来自中央层面上的高度行政集权的外在权力的束缚,不是一种对上负责的组织形式,而是由地方直接组织起来、直接选举自己的自治组织并全面掌握最高权力的组织形式,这表明巴黎公社组织形式具有民主自治性质,D项正确;巴黎公社只是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采取的是直接民主形式,而非间接的代议制民主,排除B项;巴黎公社没有上升到国家政权层面,没有确立民主集中制的政权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
21. 由于竞争白热化,为了避免冲突,在葡萄牙的倡导下,德国首相俾斯麦邀请了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俄罗斯帝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王国、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西班牙王国、意大利王国、英国、美国与奥斯曼帝国十五国参加了在德国召开的会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此次会议( )
A. 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 B. 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C. 非洲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D. 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十五国参加了在德国召开的会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84年在柏林开的柏林会议,会议制定了“有效占领”原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间的利益无法平衡,排除A项;协议签署后,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非洲的危机没有缓和,排除C项;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奠定基础是两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对于这次运动高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呈现出反帝反封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B. 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
C. 都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程度最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亚非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大部分都有反帝反封建的特点,但不是都具备反帝反封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排除A项;“都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拉丁美洲在18世纪的时候已经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3. 如图是发表于1922年的《跳进去,他也会跟着跳进去的》漫画,漫画中熊熊燃烧的烈火的右侧是英国纳税人,他手持一把写有“要求国防裁军”字样的斧头,烈火左侧中间是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部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下列对该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温斯顿·丘吉尔:“孩子们,现在一起跳下去并大喊‘危险’”!就会看见他扔掉斧子也一起跳下来。”
A. 英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B. 放弃殖民地符合纳税人的利益
C. 英国政府面临双重危机 D. 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中英国纳税人要求裁军以减轻债务负担,而裁军却使此时面对印度、埃及和爱尔兰“大火”的英国殖民势力捉襟见肘。这反映出一战后英属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使英国殖民体系发生动摇,纳税人要求裁军以缓和债务危机,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问题,不是民主意识,排除A项;材料主旨“英国政府面临双重危机”,而“放弃殖民地符合纳税人的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开启于192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在1918年到1919年,欧洲人看起来似乎胜利了,中东欧的少数民族数量由5400万人降到1680万人。但波兰人口中,有380万罗塞尼亚人,100万德意志人;捷克斯洛伐克有330万德意志人;罗马尼亚有150万马扎尔人,由此可以推知( )
A. 凡尔赛体系维护了和平 B. 委任统治在东欧普遍推广
C. 民族自决具有双重影响 D. 美国遭到英法的一致抵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到1919年(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一战后欧洲出现了一批民族国家,同时这些国家民族组成又隐藏着各种问题,这可以用来说明一战后所谓“民族自决”带来的双重影响,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内部埋下了隐患,排除A项;委任统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一种制度,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民族自决对欧洲的影响,没有涉及到美国遭到英法的一致抵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5. 俄罗斯学者指出:“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这段话可用来解释( )
A. 为二月革命的爆发指明方向 B. 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的原因
C. 苏俄陷入内战局面的原因 D. 俄国十月革命势在必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及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坚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和工人更倾向于社会主义者,这表明十月革命的爆发势在必行,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此时二月革命已经结束,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排除B项;苏俄陷入内战是在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三大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26. 欧洲的中世纪史,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材料二
问题: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从变化上来说:政治上,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自治:思想文化上,兴办大学,发展新教育、市民文学兴起,市民追求世俗生活的快乐、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从原因看:社会相对稳定,封建国家实力上升。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写出两点即可)
从影响来说: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繁荣和稳定;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大学教育的发展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总之孕育了西欧近代社会的曙光。(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变化:由材料“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及所学可得出政治上,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由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及所学可得出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自治;由材料“中世纪西欧大学分布、教士主持解除婚姻的场面”及所学可得出思想文化上,兴办大学,发展新教育、市民文学兴起,市民追求世俗生活的快乐、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原因:由材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及所学可得出社会相对稳定,封建国家实力上升;由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结合所学可得出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由材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由材料“中世纪西欧大学分布”及所学可得出大学教育的发展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孕育了西欧近代社会的曙光。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观点
英国麦金德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战略学家马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海权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美国斯派克曼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1)分别概括表格中的理论观点,并分析其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海权观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答案】(1)①英国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国,因而在外交上不再追随英国。③美国斯派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20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方大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寻求新的地带。
(2)积极:利于加强海军力量,维护国家海防安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利于拓展对外交往、促进和平外交。
消极:警惕和防止过度渲染海权至上的观念,损害他国利益,危害世界和平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至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可得出英国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从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得出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海权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可得出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权优于陆权”“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及所学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国,因而在外交上不再追随英国。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可得出美国斯派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前后”“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及所学可得出20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方大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寻求新的地带。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可得出利于加强海军力量,维护国家海防安全;结合所学可知,还可以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对外交往;警惕和防止过度渲染海权至上的观念等方面说明。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简况
1785年元旦约翰沃尔特创办《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此同时,报纸发行量十分可观,这也使得当时该报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非常可观。
1801年非政治性的《每周快讯》在伦敦创刊。
1803年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他除了坚持不再接受政府补贴外,在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
1837年英国工人宪章派左翼领袖奥康瑞尔创办《北极星报》。
19世纪早期,《秦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1855年《每日电讯》创刊,售1便士,是英国最早的“便士报”,成为廉价报纸的先驱。《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等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1896年北岩爵士创办《每日邮报》,报道内容贴近市民生活。
——摘编自王达奇《简述西方国家报业的发展阶段及规律》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03-1847年间小沃尔特可能采取哪些措施使《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超过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总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廉价报纸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①技术上: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大力革新技术,采用机器印刷,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②指导思想上:顺应自由主义思想浪潮的趋势,一方面不断减少政府对报纸的干预,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另一方面,监督政府行为,顺应民主制不断完善的趋势;③内容上:一方面顺应工业革命后两大对立阶级逐渐兴起的社会现实,关注工人和市民诉求;顺应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需要,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增长,为报纸大量发行提供了条件;教育的普及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扩大了读者群,对廉价报刊的需求急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改善了办报的政治环境;印刷业的进步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质量;自由主义思想的推动和各报刊的商业化运作,使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答出4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影响:活跃政治,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经济资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增长民众见识,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03-1847年的英国。由材料“1803年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他除了坚持不再接受政府补贴外,在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及所学可得出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大力革新技术,采用机器印刷,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顺应自由主义思想浪潮的趋势,一方面不断减少政府对报纸的干预,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另一方面,监督政府行为,顺应民主制不断完善的趋势;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内容可知,一方面顺应工业革命后两大对立阶级逐渐兴起的社会现实,关注工人和市民诉求;顺应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需要,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英国。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1855年《每日电讯》创刊,售1便士,是英国最早的‘便士报’,成为廉价报纸的先驱。《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等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及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增长,为报纸大量发行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教育的普及和平民识字率提高的影响;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印刷业的进步;自由主义思想的推动;报刊的商业化运作;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19世纪早期,《秦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及所学可得出活跃政治,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由材料“1896年北岩爵士创办《每日邮报》,报道内容贴近市民生活。”及所学可得出增长民众见识,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结合所学可得出报纸提供经济资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枣庄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1. 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西亚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2. 下图反映了字母文字的演化史,从字母文字的源起和早期发展来看,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 )
A. 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 B. 欧洲的腓尼基军事扩张强
C. 字母读音固定便于记忆 D. 希腊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3. 如图为历史学者绘制的13世纪世界体系的八个地区。该学者力图说明( )
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古代帝国文明发展各有特点
C. 农业文明区域相对较发达 D. 不同区域文明相互影响
4. 如图所示,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①处修建了波南帕克等众多神庙 B. ②处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C. ③处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 D. ④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轮车
5. 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 注重司法程序正义
C. 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D. 具有理性色彩
6. 49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首领克洛维率领麾下战士接受洗礼,皈依等级森严的基督教: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首领矮子丕平将罗马到拉文那地区的领土献给教皇。这些蛮族领袖的行为旨在( )
A. 践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B. 借助宗教取得统治合法性
C. 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 史载,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阿拉伯人此举( )
A. 说明帝国统治方式灵活多样 B. 有利于了区域文化的重构
C. 以文化殖民为主要方式 D. 旨在推动多元文化发展
8. 这一文明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他们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他们的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这一文明是( )
A. 古希腊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玛雅文明 D. 印加文明
9. 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给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街、10%的战利品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专制王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葡西统治者旨在推动社会转型
C. 开辟新航线的动因 D. 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物种大交流
10.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洁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 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 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 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11. 16世纪30~70年代,从伦敦港出口的呢绒占全国呢绒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7世纪中叶,从伦敦出口的谷物占全国谷物出口总量的40%,伦敦也是英国主要的进口贸易港,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量和总值的五分之四左右,伦敦还是英国国内贸易市场体系中的集散中心。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B. 英国航海业发达
C.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价格革命的影响
12. 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表明马拉推崇
A. 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 洛克的君主立宪 D. 卢梭的人民主权
13. 马克思在评论某项运动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意为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 “把僧侣变成了俗人”表明该运动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C. “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是指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到救赎
D. “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说明该运动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14. 1607年以后,英国兴起新一轮圈地高潮,据统计,圈地运动高峰时期,在富裕的公共牧场,未圈地区每1000英亩土地需要47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500个劳动力;未圈地区公地和荒地每1000英亩需要19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800个劳动力。据此分析合理的是,圈地运动( )
A 迫使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 B. 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
C. 造成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D. 本身需要大量劳动力
15. 1840年英国的丝棉织品由英船运到印度仅付关税3.5%,毛织品只付2%。而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要付10%的关税,印度丝织和毛织品则要分别付20%和30%的关税……1814年印度向英国输出棉布品127万码,21年后缩减了四分之三以上。英国此举
A. 促使自由贸易成为主流 B. 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C. 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16.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
A. 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 B. 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 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 D. 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17. 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18. 如表所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德国( )
类型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 42% 35%
工业劳动力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 19% 23%
A. 农业发展滞后 B.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 国家经济竞争实力增强 D.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缓慢
19. 据下表判断
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A. 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20. 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市政委员组成的……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 )
A.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采用了代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C. 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模式 D. 组织形式具有民主自治的性质
21. 由于竞争白热化,为了避免冲突,在葡萄牙的倡导下,德国首相俾斯麦邀请了奥匈帝国、比利时、丹麦、俄罗斯帝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王国、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西班牙王国、意大利王国、英国、美国与奥斯曼帝国十五国参加了在德国召开的会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此次会议( )
A. 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 B. 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C. 非洲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D. 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奠定基础
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对于这次运动高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呈现出反帝反封建运动相结合特点 B. 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
C. 都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程度最低
23. 如图是发表于1922年的《跳进去,他也会跟着跳进去的》漫画,漫画中熊熊燃烧的烈火的右侧是英国纳税人,他手持一把写有“要求国防裁军”字样的斧头,烈火左侧中间是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部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下列对该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温斯顿·丘吉尔:“孩子们,现在一起跳下去并大喊‘危险’”!就会看见他扔掉斧子也一起跳下来。”
A. 英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B. 放弃殖民地符合纳税人的利益
C. 英国政府面临双重危机 D. 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24. 在1918年到1919年,欧洲人看起来似乎胜利了,中东欧的少数民族数量由5400万人降到1680万人。但波兰人口中,有380万罗塞尼亚人,100万德意志人;捷克斯洛伐克有330万德意志人;罗马尼亚有150万马扎尔人,由此可以推知( )
A. 凡尔赛体系维护了和平 B. 委任统治在东欧普遍推广
C. 民族自决具有双重影响 D. 美国遭到英法的一致抵制
25. 俄罗斯学者指出:“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这段话可用来解释( )
A. 为二月革命的爆发指明方向 B. 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的原因
C. 苏俄陷入内战局面的原因 D. 俄国十月革命势在必行
第Ⅱ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三大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26. 欧洲的中世纪史,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材料二
问题: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观点
英国麦金德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战略学家马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海权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美国斯派克曼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1)分别概括表格中的理论观点,并分析其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海权观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简况
1785年元旦约翰沃尔特创办《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此同时,报纸发行量十分可观,这也使得当时该报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非常可观。
1801年非政治性的《每周快讯》在伦敦创刊。
1803年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他除了坚持不再接受政府补贴外,在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
1837年英国工人宪章派左翼领袖奥康瑞尔创办《北极星报》。
19世纪早期,《秦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1855年《每日电讯》创刊,售1便士,是英国最早的“便士报”,成为廉价报纸的先驱。《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等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1896年北岩爵士创办《每日邮报》,报道内容贴近市民生活。
——摘编自王达奇《简述西方国家报业的发展阶段及规律》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03-1847年间小沃尔特可能采取哪些措施使《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超过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总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廉价报纸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