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中学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
A. 端午节、中秋节 B. 青年节、建军节 C. 建党节、国庆节 D. 青年节、国庆节
2.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下列选项中,无法在这次活动中作为第一手史料运用的是( )
A. 抗美援朝时期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B. 电影《上甘岭》
C. 抗美援朝时期的文献资料 D. 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相关实物资料
4. 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 雷锋 B. 彭德怀 C. 邱少云 D. 黄继光
5.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 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 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6.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 杨利伟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7.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8.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9. 建立起自己独立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三大改造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下列成就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 )
A. 沈阳第一机床厂 B. 大庆油田 C. 鞍山钢铁公司 D. 川藏公路
11.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 强制没收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新中国的成立
C.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 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 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 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践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14.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5.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这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6. 新中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它们指的是( )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17. 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18.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二月逆流 B. 九 一三事件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
A. 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B.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2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 张大爷家住成都近郊,以务农为生。下图表现了他家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土地革命的完成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 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A. “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 “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 “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 “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24. 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举办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25.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为企业包销产品 C. 实行联产承包 D. 企业全面私有化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辨析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广州4个经济特区。
(4)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最可爱的人”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呼。
(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美。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6分)
2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创新人民作主】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党的探索曲折艰辛】
材料二:如下图。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三: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商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回顾历程感悟历史】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诞生在哪次会议上?这部宪法确定了我国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8.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人民日报》社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惊天动地】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改天换地】
材料三: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指出上述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的理解。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总指挥是谁?并分析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改变?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四、合作与探究(14分)
29. 史料承载历史信息,请同学们研读下列史料,探究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①连环画《三大改造》 ②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 ③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④中共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 ⑤抗美援朝纪念章 ⑥“铁人”王进喜
材料二:
⑦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⑧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若要研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只填序号)
(2)要研究“三大改造”,某位同学又找到了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你认为①⑦⑧三则材料里哪个材料更合适?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后的中国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中学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
A. 端午节、中秋节 B. 青年节、建军节 C. 建党节、国庆节 D. 青年节、国庆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校的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月4日被称为青年节。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0月1日被称为国庆节。因此,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青年节、国庆节,D项正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设立的节日,排除A项;建军节是南昌起义设立的节日,排除B项;建党节是为中国共产党诞生设立的节日,排除C项。故选D项。
2.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祖国获得了统一,不符合史实;选项C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选项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下列选项中,无法在这次活动中作为第一手史料运用的是( )
A. 抗美援朝时期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B. 电影《上甘岭》
C. 抗美援朝时期的文献资料 D. 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相关实物资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影《上甘岭》是影视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资料,不能作为史料运用,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抗美援朝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当时的文献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实物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运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 雷锋 B. 彭德怀 C. 邱少云 D. 黄继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D项正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有“铁人”王进喜、人民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排除A项;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排除B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排除C项。故选D项。
5.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 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 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关键提示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农村”。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是可能看到的现象,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 杨利伟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称“东方魔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也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杨利伟是航天员;选项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选项C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符合题意;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排除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选C。
8.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国民经济发展要稳步发展,协调发展。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大跃进”运动时间是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C。
9.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三大改造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和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 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与建立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的目标相契合,B项正确;三大改造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关系不是直接相关,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与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无关,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列成就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 )
A. 沈阳第一机床厂 B. 大庆油田 C. 鞍山钢铁公司 D. 川藏公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大庆油田建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沈阳第一机床厂是一五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鞍山钢铁公司是一五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川藏公路是一五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 强制没收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居于主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新中国的成立
C.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的影响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B项;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 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 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践行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项正确;中共八大并没有提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排除A项;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C项;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指的是1949年到1956年的阶段特征,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左“倾泛滥,国家内乱指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这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这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A项正确;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和各级政府机构瘫痪是文化大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排除BC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是文化大革命在科技文化上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新中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它们指的是( )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A符合题意,而BCD与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的八字方针不符合,故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A。
17. 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你可真是个铁人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搬运和安装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得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雷锋是人民的好战士,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8. 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是( )
A. 二月逆流 B. 九 一三事件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C项正确;“二月逆流”发生在1967年,是老帅们抵制江青搞乱国家的正义举动,这之后文化大革命仍在进行,排除A项;“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叛逃,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排除B项;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是为减小“文化大革命”损失而做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9.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
A. 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B.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实行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是一 项全新的内容,D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之前就长期坚持过的制度,不属于全新内容,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也不属于全新内容,排除B项;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是我们党曾经坚持过的,同样不属于全新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发生的关于“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思想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南巡讲话,这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都促进了思想大解放,C项正确;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早于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两者的共同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1. 张大爷家住成都近郊,以务农为生。下图表现了他家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土地革命的完成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张大爷家的收入在1978年—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B项正确;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主要是对外,而不是对内的农村经济,因此不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排除C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 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A. “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 “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 “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 “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镇压反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反映的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代,故D符合题意;ABC与改革开放无关,故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4. 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举办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C项符合题意;举办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A项不符合题意;开发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B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是2017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为企业包销产品 C. 实行联产承包 D. 企业全面私有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84年、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和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情况,1984年,我国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A项正确;为企业包销产品不符合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排除C项;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企业全面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A项。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辨析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广州4个经济特区。
(4)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最可爱的人”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呼。
(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美。
【答案】(1)错误,把交通运输业改为手工业。
(2)正确。 (3)错误,把广州改为厦门。
(4)错误,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5)错误,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故原题错误,把交通运输业改为手工业。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原题正确。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故原题错误,把广州改为厦门。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最可爱的人”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呼。故原题错误,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武汉长江大桥赞美。故原题错误,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6分)
2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创新人民作主】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党的探索曲折艰辛】
材料二:如下图。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三: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商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回顾历程感悟历史】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诞生在哪次会议上?这部宪法确定了我国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4)中国人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经验: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
(4)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华民族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③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是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小问3详解】
建设经验:根据材料“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商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是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
【小问4详解】
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题干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知,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
28.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人民日报》社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惊天动地】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改天换地】
材料三: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指出上述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的理解。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总指挥是谁?并分析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改变?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答案】(1)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彭德怀;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3)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4)巩固新中国政权。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 《人民日报》社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理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问2详解】
总指挥:根据材料“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0年--1952年进行的抗美援朝,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和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小问3详解】
改变:根据材料“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知,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和所学可知,我国土地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小问4详解】
主题:根据材料涉及的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史实,结合所学可知,三者共同的作用是建立和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四、合作与探究(14分)
29. 史料承载历史信息,请同学们研读下列史料,探究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①连环画《三大改造》 ②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 ③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④中共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 ⑤抗美援朝纪念章 ⑥“铁人”王进喜
材料二:
⑦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⑧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若要研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形象可选择史料______。(只填序号)
(2)要研究“三大改造”,某位同学又找到了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你认为①⑦⑧三则材料里哪个材料更合适?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后的中国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①⑤;③⑥;②④。
(2)合适:⑧。
理由:⑧是当时政府关于农业改造总结报告,属于一手史料,且内容与研究主题相符。
(3)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更加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①连环画《三大改造》”可知是指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根据材料一“②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可知,2017年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根据材料一“③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可知,是指1976年成功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根据材料一“④中共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可知反映的是1980年,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⑤抗美援朝纪念章”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根据材料一“⑥‘铁人’王进喜”可知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其中属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的史料是①⑤;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的史料是③⑥;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7年)的史料是②④。
【小问2详解】
合适及理由:根据材料一“连环画《三大改造》”可知,漫画作为史料,史料价值最低;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涉及的是土地改革,但与三大改造无关;根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可知,作为一手史料,⑧是当时政府关于农业改造的总结报告,属于一手史料,且内容与研究主题相符,因此⑧合适。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涉及的三大改造可知,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根据上述材料“中共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可知中国更加开放;根据材料“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可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据材料“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中国经济得到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