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卷(二)
(本卷共 24 小题,满分80 分,考试用时历史与政治共用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总分40分)
一、选择题(20*2分=40分)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 )
A.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
B.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C.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
D.《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
2.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商鞅变法之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B.青铜器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C.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D.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暴政
3.汉朝某政令的施行“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此政令应该是( )
A.实施“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4.据《三国志》载:“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入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卫温船队最远到达了( )
A.新罗 B.文莱
C.亶洲 D.夷洲
5.一名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如下资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国文明起源
B.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的发展
6.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传统官僚体制的影响
B.武官地位不及文官
C.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D.政权分立政局动荡
7.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可知,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碳配比应为74.84%、11.84%、11.32%。战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炮实战效能更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鸦片战争战败
C.洋务运动失败
D.清朝军队腐败
8.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感慨到:“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一观点( )
A.强调义和团军事力量的强大
B.意在告诫西方国家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提醒西方国家要加大对清王朝的控制
D.旨在要求西方国家要增加对中国侵略的军事实力
9.李鸿章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说:“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材料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发展资本主义
10.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其“活动的地区远远地离开了南京政府反革命的根据地,蒋介石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确定了政治建军的原则
B.扭转了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
C.促进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D.有助于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1.1942年,江苏中部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作掩护,组织袭击或伏击,创造了“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有生力量。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B.局部抗战的艰苦卓绝
C.敌后军民的智勇杀敌
D.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12.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是某同学参照化学方程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制作的等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实践=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发展理念
D.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国梦
14.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盗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说明我国( )
A.以中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B.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15.《全球通史》中写道:“按照中国模式,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新的自耕农有义务向中央政府纳田赋和为国家服徭役。”下列体现“中国模式”的是( )
A.法兰克王国确立起封建等级制度
B.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形成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6.“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影响了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17.这场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对材料中历史信息提取正确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美国宪法
B.美国内战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D.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
18.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材料旨在说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蓬勃发展
C.产生了大批新兴部门
D.众多国家同时展开
19.“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曾给我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撼与伤痛”的是( )
A.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战争
C.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
D.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20.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战后幸存的超级大国之间“令人不安的僵持状态”和“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将会长久存在。这种状态结束于(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华约”对峙
D.苏联的分裂解体
第Ⅱ卷(总分40分)
二、综合题
21.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魏文成帝时期的墓葬壁画中,除保留驱狗放马、弯弓射箭、集体狩猎的游牧生活场景外,开始出现养殖耕牛,从事农业生产的画面。北魏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文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以往的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
——摘编自《山西北朝文明漫谈》
材料二:“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那时候的美洲还是土著印第安人的地盘,欧洲人去到那里之后,本来准备挖矿,结果没挖着就开始种植烟草,出口到欧洲。原来美洲是没有蚯蚓的,是英国轮船的压箱土带来了蚯蚓,让美洲的土壤变得肥沃,更好的种植烟草,从而出口全世界……瓦特的蒸汽机的汽缸需要密封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尼罗河流域,当地人早就用它来做防水的衣服。经过研究,硫化橡胶代替了前面的木材软金属密封材料,广泛的运用于各种机械中。
——《1493·物种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四: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济全球化》
(1)材料一中从北魏文成帝到北魏孝文帝墓葬壁画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促成这一变化的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简述罗马征服世界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物种交换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物种交换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我国为适应全球化潮流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和平需要我们共同维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决策,所剩下的就是英、美、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他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星、许平、王洪生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 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材料三 25年前,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绕过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军事打击,在巴尔于地区发动了一场非法战争。这场战争已经过去25年,但战争造成的影响远未消除,带来的警示和教训依然深刻。
——摘编自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在论坛2023年开幕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漫画反映的世界格局。并指出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世界各国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 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大钊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大钊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的判断上有何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革命失败后东为“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作出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东说“过去我们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指什么?“自己想问题”开始于哪一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 也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解放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
——摘编自赵明豪《从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为破解材料三所描述的“重大实践难题”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以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并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思想是时代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思想结晶如泉水喷发,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轴心时代”。在差不多同一段时间里,各文明中心都出现一批优秀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孔子的仁爱之说,佛陀的苦谛顿悟,犹太经典中的“原罪”与“救赎”,希腊哲人的宇宙思考,我们今天各大民族精神深处蕴藏的基因,仍可追溯到那个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宗教) 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的束缚下得到了解放。
——刘刚《简明欧洲史》
材料三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孔子的仁爱之说”是如何开始“和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西方人“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的事件。并举例说明西方人又是如何“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是时代的先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A3.A4.D5.C6.A7.A8.B9.A10.D11.C12.A13.B14.B15.D16.B17.A18.A19.B20.D21.(1)现象及方式: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方式有战争、改革、和亲、民族迁徙等。(2)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3)前提条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影响:对工业革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动力:互联网;努力: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22.(1)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历史事件:苏联解体。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挑战,联合国的作用削弱。(4)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5)建议: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23.(1)分歧: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努力: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敌人通知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井冈山建立起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2)很大的损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事件:遵义会议。
(3)措施及成就:①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为农村经济发展莫定了基础。②实施一五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莫定了初步基础。③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4)目标: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1)说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事件:文艺复兴运动。举例: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3)事件:新文化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5)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卷(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