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他们的工作( )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D.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的纪元。下列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3.1949年,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费致电毛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此举直接促成了( )
A.新政协会议召开 B.国民政府的倒台
C.中国完全实现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
4.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从1951年6月开始,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各界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的捐款总额大约能购买3710架战斗机。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D.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5.“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兴修水利工程,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争取增产增收。”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C.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D.提升了粮食产量
6.1954年9月15日,来自工业战线、农业战线等各条战线的代表齐聚北京,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 )
A.讨论成立新中国 B.审议“一五”计划
C.讨论通过首部宪法 D.参加劳模颁奖大会
7.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成立合作社 B.实行股份制 C.无偿没收 D.赎买政策
9.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C.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了
10.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
A.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进行土地改革
11.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12.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完成
13.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 )
A.阶级斗争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土地革命
14.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
A.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1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16.“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指(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扩大对外开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
17.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材料说明的是( )
A.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B.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
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
18.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立( )
A.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B.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C.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2001年12月,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这里的“里程碑意义”是指( )
A.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窗口 B.标志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C.为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开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在1982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1.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市场经济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22.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3.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24.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宜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 )
A.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5.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新经济体制,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采取的举措有(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建设
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2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施,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三: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森”。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虞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1)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
(2)材料二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实行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原则?
(3)由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摘编自《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并不断向纵深推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和改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2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英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镇,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摘自人民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怎样的历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说出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论述题
29.对比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图片反映的时代信息;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大计”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成立新中国的问题,A项正确;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和新中国的成立,排除E项;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
解析:“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兴修水利工程,增加对士地的投入,争取增产增收。”材料表明士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符合题意,D提升了粮食产量,表述正确题干没有涉及;BC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故选:A。
6.答案:C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A选项属于对历史事件的意义所作的总结,属于“历史结论”,而B、C、D项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描述,不属于“历史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D
解析: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并结合所学,我国国有资本从199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83家,因此,材料表明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故A项正确;从题干“国有企业”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C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
15.答案:B
解析: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故选:B。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可知,材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立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B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经济特区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没有涉及对外开放地区的逐渐扩大,因此,也就不能说明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和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末9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干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针对这一情况,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
22.答案:C
解析:
23.答案:C
解析: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都体现出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志向,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排除A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材料中初心不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C。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不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排除B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5.答案:A
解析:能够体现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举措有: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题目给出的①②③④是正确的;⑤与题意不符。故选:A。
26.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家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形式:农业合作化(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则:自愿互利。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入的提高。
(4)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27.答案:(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尽快摆脱我国贫穷落后状态;吸收国外的经验、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力。
(2)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3)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
28.答案:(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民生困苦,国民党残余势力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国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威胁新中国。
(2)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坚持党的领导;政策要符合实际。
29.答案:论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
论据: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前进。
结论: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也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新时代,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进行论述即可,注意字数要求,例如[示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前进。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也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