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2023年10月1日,国庆逢亚运,杭州的各大亚运场馆里一次次国歌响起,领奖台上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看台上五星红旗热情挥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运动精神、家国情怀。国旗与国歌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D.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 小张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主题应该是( )
A. 渡江战役 B. 解放西藏 C. 抗美援朝 D. 文化大革命
4. 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 建立新中国 B. 向工业化进军 C. 保家卫国 D. 消灭地主阶级
5. 习近平指出:“经此一战,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 )
A.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取得了抗击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必要的决策
6.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 抗战胜利 B. 土地改革 C. 开国大典 D. “一五”计划
7.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久,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 )
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 以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展开 D. 消灭了地主和富农
8.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9. 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 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B. 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C. 有助于改革顺利开展 D. 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村社会已经“进入共产主义” B. 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公私合营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11.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亲身进行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工作;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这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 实业救国 B. 保家卫国 C. 视死如归 D. 艰苦奋斗
12 下图所示变化主要源于( )
A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13. 把经营权从所有制中分离出来,农民作为经营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解决了集体劳动“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经济开放区不断扩展
14. 1988年,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
A. 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C. 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5. 1979年6月,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到凤阳县视察。县委书记向他汇报了大包干的情况,并引用了农民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万里听后当即表态:“好!我批准你们县干三五年。”这说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不适合农业的发展需要
C. 使农业生产力呈倒退之势 D. 获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16. 广东省给了深圳优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为深圳提供装了大力支持,包括大量人才、劳务工、物资、粮食供应。这反映出在促进深圳发展中的 主要推动力是( )
A. 地理优势 B. 先进技术 C. 人民奋斗 D. 政治因素
17. 改革开放之前,四大经济特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的476元/人的标准,但是到1985年,四大经济特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就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 )
A. 吸引了大量外资 B. 改善了人民生活 C. 调整了产业结构 D. 扩大了贫富差距
18. 1992年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不仅是粮食,交由市场定价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生活资料。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这一转变得益于( )
A. 党对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B. 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 20世纪80年代,Disco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这种舞曲为向来尊崇含蓄、文雅、庄重的国人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这个舞曲传播和流行相关的是( )
A. 高考制度的恢复 B. 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 改革开放的实行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 1980年,我国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上述史实主要说明了(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B. 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
C. 我国扩大开放,积极融人世界 D. 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请你列举一位该场战争中的“英雄模范和功臣”的名字及英雄事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千米。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 万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摘编自《工业化奠基之役》
材料二 深圳从1980年到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000家;进出口总额从0.175亿美元增长到504.3亿美元,年均递增52.1%……至1999年累计进口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累计超过1912亿美元,已连续7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1/7。
——商编自李利梅《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就、经验启示与前景展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一五”时期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这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统计表
材料二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G20)是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鉴于G20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中国当时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峰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概括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件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材料二 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25. 请结合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紧扣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2023年10月1日,国庆逢亚运,杭州的各大亚运场馆里一次次国歌响起,领奖台上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看台上五星红旗热情挥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运动精神、家国情怀。国旗与国歌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材料国旗国歌的确定不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D.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D项正确;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我国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经济残破,还没有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排除C项。故选D项。
3. 小张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渡江战役 B. 解放西藏 C. 抗美援朝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黄继光 ”,“邱少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他们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题干信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不符,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与题干信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不符,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与题干信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 建立新中国 B. 向工业化进军 C. 保家卫国 D. 消灭地主阶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可知,材料描述是抗美援朝。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因此“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一五计划完成,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向工业化进军,排除B项;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5. 习近平指出:“经此一战,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这一战( )
A.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取得了抗击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必要的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经此一战,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信息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了和平的环境,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除A项;三大改造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抗击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 抗战胜利 B. 土地改革 C. 开国大典 D. “一五”计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彻底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B项正确;抗战胜利是政治方面的,没有是涉及经济方面,排除A项;开国大典是政治角度,排除C项;一五计划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久,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 )
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 以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展开 D. 消灭了地主和富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久,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废除了土地私有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属于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不符,排除C项;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逐步消灭富农,1950年土地改革时,并没有消灭富农,排除D项。故选A项。
8.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 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B. 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C. 有助于改革顺利开展 D. 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有利于缓和矛盾,推进改造的平稳进行和顺利开展,C项正确;该举措有利于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错误,排除A项;这种举措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实际,并非体现了“左倾”的思想,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村社会已经“进入共产主义” B. 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公私合营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仅从题干信息不能说明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亲身进行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工作;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这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 实业救国 B. 保家卫国 C. 视死如归 D. 艰苦奋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亲身进行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工作;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可知,这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D项正确;实业救国是清朝的实业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精神,排除A项;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的精神,排除B项;视死如归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图所示变化主要源于( )
A.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可知,1978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所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均在1956年,排除A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把经营权从所有制中分离出来,农民作为经营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解决了集体劳动“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经济开放区不断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农民作为经营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解决了集体劳动‘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改变了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土地改革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干“农民作为经营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不符,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重要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经济开放区属于对外开放政策,与题干“农民作为经营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988年,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
A. 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C. 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因此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项正确;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1年6月,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979年6月,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到凤阳县视察。县委书记向他汇报了大包干的情况,并引用了农民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万里听后当即表态:“好!我批准你们县干三五年。”这说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不适合农业的发展需要
C. 使农业生产力呈倒退之势 D. 获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获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合农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
16. 广东省给了深圳优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为深圳提供装了大力支持,包括大量人才、劳务工、物资、粮食供应。这反映出在促进深圳发展中的 主要推动力是( )
A. 地理优势 B. 先进技术 C. 人民奋斗 D. 政治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广东省给了深圳优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为深圳提供装了大力支持,包括大量人才、劳务工、物资、粮食供应。”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促进深圳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因素,即广东省的优惠政策和全国的大力支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理因素,主要强调政治因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先进技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因素,人民奋斗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改革开放之前,四大经济特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的476元/人的标准,但是到1985年,四大经济特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就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 )
A. 吸引了大量外资 B. 改善了人民生活 C. 调整了产业结构 D. 扩大了贫富差距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设立后,经济特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特区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没有体现引进大量外资,排除A项;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否扩大了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
18. 1992年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不仅是粮食,交由市场定价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生活资料。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这一转变得益于( )
A. 党对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B. 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92年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不仅是粮食,交由市场定价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生活资料。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可知,粮食交由市场定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一转变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C项正确;党对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与题干“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内容不符,排除A项;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与题干“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11日,与题干“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 20世纪80年代,Disco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这种舞曲为向来尊崇含蓄、文雅、庄重的国人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这个舞曲传播和流行相关的是( )
A. 高考制度的恢复 B. 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 改革开放的实行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Disco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中国在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带来了对外来文化的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Disco舞曲的流行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体现,C项正确;高考制度的恢复主要影响的是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选拔机制,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变革,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980年,我国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上述史实主要说明了(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B. 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
C. 我国扩大开放,积极融人世界 D. 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说明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因此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表述不够全面,排除A项;题干涉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项;题干涉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没有提及我国国际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请你列举一位该场战争中的“英雄模范和功臣”的名字及英雄事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案】(1)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黄继光。事迹:黄继光为给战友冲锋开道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眼(或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等)。
(3)意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伟大跨越: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可得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小问2详解】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其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事迹:结合所学可知,黄继光为给战友冲锋开道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眼(或邱少云为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等)。
【小问3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千米。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 万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摘编自《工业化奠基之役》
材料二 深圳从1980年到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000家;进出口总额从0.175亿美元增长到504.3亿美元,年均递增52.1%……至1999年累计进口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累计超过1912亿美元,已连续7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1/7。
——商编自李利梅《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就、经验启示与前景展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一五”时期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这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答案】(1)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原因:党和政府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苏联的援助等。
(2)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
(3)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要与时俱进,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面:根据材料一“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千米。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成就。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五”时期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党和政府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苏联的援助等。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深圳从1980年到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000家;进出口总额从0.175亿美元增长到504.3亿美元……已连续7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1/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发生的变化是: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深圳发生此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推动。
【小问3详解】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经济政策的制定、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等方面进行叙述,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的发展必须制定合理的政策,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统计表
材料二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G20)是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鉴于G20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中国当时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峰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概括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现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
(2)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主办国际盛会等方面具备了雄厚实力和物质基础。
(3)因素: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解析】
【小问1详解】
现象:根据材料一“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统计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
【小问2详解】
关系:材料二反映了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所以,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关系表现为材料一为材料二提供了条件,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主办国际盛会等方面具备了雄厚实力和物质基础。
【小问3详解】
因素: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工作成果,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等。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件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材料二 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答案】(1)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认识: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可知特点是先农村后城市;根据材料一“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开放经历了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根据材料二“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例如: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25. 请结合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紧扣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农村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作了准备;195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三次政策调整都促进了我国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小论文题,只要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如图片“土地改革”可知反应的是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图片“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反应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图片“联产承包责任好”可知反应的是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三幅图片反应的事件是不同时期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故拟定题目是“农村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再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加以论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作了准备;195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三次政策调整都促进了我国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