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中学联片教研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 兼收并蓄 B. 多元一体 C. 一脉相承 D. 丰富多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材料“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说明中华文明呈现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说明中华文化又具有一体性特点,B项正确;兼收并蓄 、 一脉相承 、丰富多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CD项错误,故选B项。
【点睛】
2.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两场改革都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所以改革都能获得成功,A项正确;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两场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是当时改革的最高统治者,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3.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文化专制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北宋时期实施的,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面对经济萧条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文化专制无关,排除B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实施的对外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洛神赋图》 B. 赵州石拱桥 C. 云冈石窟 D. 魏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C项正确;《洛神赋图》是绘画作品,排除A项;赵州桥修建于隋朝,与佛教无关,排除B项;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与佛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都城在长安。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大运河。由此分析,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A项正确;建立隋朝应该是在灭亡陈朝之前,排除B项;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建立隋朝和灭亡陈朝都是隋文帝时期,排除C项;开通大运河在隋炀帝时期,灭亡陈朝在隋文帝时期,应该排在大运河开通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6.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适指( )
A. 匈奴 B. 女真 C. 契丹 D. 党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27年,女真建立的金灭亡北宋,南宋建立,宋金进行了多次战争,陆游以北伐恢复中原为志向,将女真称为胡,B项正确;匈奴和西汉、东汉有战有和,契丹和北宋有战有和,南宋和党项建立的西夏没有共同边界,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 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设立( )
A.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 完善了行政体制 D. 行使丞相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因此材料体现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六部的权限,排除A项;“完善了行政体制”的说法与题干材料“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不符,排除C项;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
8.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把这场战争限定为仅仅是围绕商业贸易而发动的战争,掩盖其走私鸦片和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的企图,是为了粉饰侵略战争性质;张馨保则将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失败,归结为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其观点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据此可知,二者观点都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排除B项;张馨保力图揭示的不仅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还有中国战败的原因,排除C项;表明中国战败的必然性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其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9. 胡晓风、金成林在《莫将龙种变跳蚤——重读马克思》中评价到:“播共和之龙利,收专制复古之跳蚤。这是革命范式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写照。”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 B.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 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 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播共和之龙利,收专制复古之跳蚤。这是革命范式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写照”可知,其含义为以民主共和为目的开始,最终形成了专制,题干中“播共和之龙利”指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即创立共和国,但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逐渐走向了专制,反映了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C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开始的标志,不涉及共和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属于维新变法内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史实,没有体现由共和至专制的进程,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体现了国民革命由兴起到失败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结合课本所学可,“湘”是湖南的简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在湖南长沙发动两次会战。1941年12月日军进行了第三次会战。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而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符合题意;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项不合题意;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B项不合题意;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是解题的关键,说明1942年1月发生在湖南的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在湖南进行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堪比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
11. “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 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巩固国防……”可知,这是在强调新政权的巩固,故D符合题意;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是为了保证藏族人民当家作主,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西藏社会的进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请你为“中共八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 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是 (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八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文化大革命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综上可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体现了社会主义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B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已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项;1975年周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在20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如何“和谐发展”,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 )
A. 和谐发展 B. 共同富裕 C. 科教兴国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何“和谐发展 ,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D项正确;A项没有指出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什么思想,排除A项;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下列文件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治轨道的是( )
A. 《陕甘宁边区纲领》
B. 《共同纲领》
C.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做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治轨道。D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政纲,包含有“三三制”原则的施政纲领,排除A项;《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做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排除B项;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是解题的关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16. 如下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 B. 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C.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根据题干“时尚服饰丰富的餐桌、农村别墅、高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C项正确;高铁不属于轻工业领域,排除A项;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是对材料的解读,而不是对原因的分析,排除B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与人们的服饰、住房和交通出行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 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 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统治区域不断扩大,A项正确;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度达到鼎盛,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拿破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这一规定( )
A. 宣告法国大革命结束 B. 彰显了自由平等原则
C. 是拿破仑称帝的结果 D. 体现了大革命的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都必须通过契约”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契约自由、平等原则,契约一经合法成立,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善意履行,非经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废除,B项正确;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3月,拿破仑称帝是1804年5月,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大革命的理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 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大兴教育 B. 废藩置县 C. 文明开化 D. 殖产兴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内容,创办一些国营企业作样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大兴教育是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社会文化及习惯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文材料“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可知,材料中的“伟大实践”是指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的农业生产的种子、丝绸、茶叶及医学、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的,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63年,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派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1)唐太宗被周边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原因是什么?文成公主入藏实际意义有哪些?
(2)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在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什么?
(3)康熙皇帝在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采取了哪些方式?
【答案】(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3)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由材料“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可知,唐太宗被周边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原因是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机构: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小问3详解】
方式:“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63年,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派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可知,康熙皇帝在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采取了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等方式。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顺应全球化趋势;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
(2)(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之后):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可知,改革开放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小问2详解】
面貌:根据材料二“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后,深圳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小问3详解】
格局: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3. 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1)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文献:《权利法案》。
意义: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新: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认识: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拥有最高权力。《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第二问:根据“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可知,英国政治制度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维护了英国的稳定发展,并对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示范性影响。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第二问:根据“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可知,美国废除了君主和王权,创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度,并率先实践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3)根据“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中国国情不同,民主制度也应具有多样性,不能照搬照抄,要用于创新,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中国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中学联片教研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 兼收并蓄 B. 多元一体 C. 一脉相承 D. 丰富多彩
2.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3.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文化专制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洛神赋图》 B. 赵州石拱桥 C. 云冈石窟 D. 魏碑
5.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6.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适指( )
A. 匈奴 B. 女真 C. 契丹 D. 党项
7. 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 完善了行政体制 D. 行使丞相权力
8.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9. 胡晓风、金成林在《莫将龙种变跳蚤——重读马克思》中评价到:“播共和之龙利,收专制复古之跳蚤。这是革命范式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写照。”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 B.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 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 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10.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1. “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 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
12. 请你为“中共八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 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3.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和谐发展”,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 )
A. 和谐发展 B. 共同富裕 C. 科教兴国 D. 科学发展观
14. 下列文件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治轨道的是( )
A. 《陕甘宁边区纲领》
B. 《共同纲领》
C.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5.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6. 如下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 B. 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C.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
17.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 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 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8. 《拿破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这一规定( )
A. 宣告法国大革命结束 B. 彰显了自由平等原则
C. 是拿破仑称帝的结果 D. 体现了大革命的理念
19. 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大兴教育 B. 废藩置县 C. 文明开化 D. 殖产兴业
20.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的农业生产的种子、丝绸、茶叶及医学、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使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的,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63年,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派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1)唐太宗被周边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原因是什么?文成公主入藏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2)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管理,在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什么?
(3)康熙皇帝在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采取了哪些方式?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3. 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1)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