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
三、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 农业的出现,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文明的出现。下列遗址中,有助于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2. 在某博物馆展厅,学生读到了“从血缘到地缘”、 “从井田到私田”、 “从官学到私学”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应是( )
A. 夏、商、周时期的朝代更替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3. 《后汉书》记载,东汉守宫令的职责是管理皇帝所使用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还提到皇帝曾赏赐大臣一份用纸撰写的经文。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纸已进入书写领域 B. 纸张在民间普及
C. 造纸原料廉价易得 D. 重视推广造纸术
4. 下面是一位九年级学生使用AI 技术生成的知识结构图,★处是他限定的主题词。据图推知,该主题词应是( )
A. 人口迁徙 B. 区域开发 C. 民族交融 D. 制度创新
5. 下图为唐三彩凤首壶。壶身造型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凤首”壶盖的灵感来源于波斯的“鸟兽壶”。该文物体现出( )
A. 波斯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B. 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C 唐朝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D. 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发展
6. 有学者认为,通过自称“中国”、文化认同、自居正统等不同层次的“中国”认同,元朝实现了“天下一家”多民族中国的统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正统王朝。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 )
A. 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B.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7. 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形象以新的面目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折射出当时商贾文化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源于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儒学地位衰落
C. 市民文学兴起 D. 贫富分化严重
8. 下表节选自《中国近代第一人》的目录,适合评价张謇的标题是( )
序言:读史鉴今,资政育人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第二章 近代外交第一人——奕 第十章 ___张謇 第十三章 思想启蒙第一人——梁启超
A. 官督商办第一人 B. 实业救国第一人
C. 共和革命第一人 D. 中体西用第一人
9. 五四运动前,女校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五四运动后,女子教育开始强调社会责任感,平民女校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近代教育的个性化 B. 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 反映了全国学制的统一性 D. 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10. 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下图)创作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
A. 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B. 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C. 警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 D. 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
11. 1940年,共产党员潘涛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 ”这体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依靠群众,敢闯新路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2. 1951年,《人民画报》发表《历史对战争贩子的警告!》:“今天,美帝国主义正走着希特勒的老路”,“全世界人民是充满着‘和平战胜战争’信心来纪念这一个打垮德寇 (六周年)的胜利日”。这段内容意在( )
A. 宣告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B. 表明抗美援朝必胜信心
C.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 宣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3. 古代希腊早期城市布局以防御为主,后来防御功能弱化,街道规整、房屋规格一致。新的城市规划更受希腊人欢迎,并传播到希腊以外地区。推动这一变化的事件最可能是( )
A. 爱琴文明的中断 B.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
C. 亚历山大的东征 D.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②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各部落归附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③ 8世纪,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形成了封君封臣制 使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确立
④ 12世纪,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属于美国独立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
A. 早期的殖民扩张 B.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 工业革命的发生 D. 分权制衡论的提出
16. 下图反映了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走势,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 B. “福利国家”的建成
C. 欧美国家推广大众教育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 历史评价重点是考察历史事件的影响。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使殖民国家陷入道德破产”“削弱了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
A. 埃及华夫脱运动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两极格局的形成
四、非选择题(2大题,36分)
18. 为进一步了解深圳丰富的历史文化,福田区开启了“深圳故事: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篇章” 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同开启探究之旅吧!
【主题一 文化之城:文物中的深圳】
彩陶盆 青铜兵器 刻文陶砖 褐彩牡丹纹梅瓶 赤湾左炮台
深圳东海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盆纹饰与江海有关,表现水珠和海浪形态。 《史记》载:越人善战。深圳大梅沙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兵器,铸造水平接近中原,或可印证这一记载。 深圳红花园汉墓出土, 砖面有青黄色釉斑,竖刻“九九乘法口诀”文字两行,书体为汉隶。 深圳后海元代墓葬出土, 造型秀美,纹饰生动。这类梅瓶远销东南亚,影响了当地的瓷器生产。 赤湾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南端, 建于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期间成为虎门海防前哨。
(1)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史料价值。
【主题二 红色之城:文献中深圳】
历史事件 文献内容
文献1 (1911 年10月30 日)新安民军挺进南头城。龙华民军在章风康的率领下,与民军司令王兴中、昭宇营革命军相配合攻克南头城。……官僚、衙役束手就擒。新安县城宣告光复。 ——深圳博物馆编《深圳近代史》
文献2 抗日战争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列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 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
(2)指出文献1中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历史意义。综合两则文献,分析概括深圳人民肩负的时代任务。
【主题三 崛起之城:图像中的深圳】
蛇口工业区标语牌 比亚迪汽车运输滚装船
1979年,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成立。这里率先提出一系列新观念,引进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首次实行人才招聘,推行一系列企业管理改革, 开创了“蛇口模式”,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深圳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投资建厂,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 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世界能源结构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概括深圳的崛起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推动深圳崛起的国内外条件。
19. 年级某班学生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学习科学理论】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起,就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实现内部团结和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必须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联盟的主要原因以及无产阶级要“联合”、“支持”其他政党和阶级但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黄蓉芳《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当代发展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结合史实说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
【任务二:解读英文档案】
材料二
解读 文件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 本宣言签宇国政府合作, 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 协定或和约。
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 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中国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 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 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 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 或经济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文件的中文名称。另举一例通过国际合作而共赢的事例。
【任务三:撰写历史论文】
(3)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自拟观点,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历史卷
三、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 农业的出现,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文明的出现。下列遗址中,有助于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农业的出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这一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种植粟等农作物,这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文明的出现,C项正确;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狩猎和采集,尚未进入农业社会,排除A项;山顶洞人同样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主要是狩猎和采集,并未进入农业社会,排除B项;蓝田人也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相似,主要依赖于狩猎和采集,并没有进入农业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 在某博物馆展厅,学生读到了“从血缘到地缘”、 “从井田到私田”、 “从官学到私学”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应是( )
A. 夏、商、周时期的朝代更替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血缘到地缘”、“从井田到私田”、“从官学到私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分封制逐步瓦解;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百家争鸣,私学兴起。这些变化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朝代更替并没有完全体现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前已发生了材料中提到的变化,排除C项;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后汉书》记载,东汉守宫令职责是管理皇帝所使用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还提到皇帝曾赏赐大臣一份用纸撰写的经文。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纸已进入书写领域 B. 纸张在民间普及
C. 造纸原料廉价易得 D. 重视推广造纸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管理皇帝所使用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还提到皇帝曾赏赐大臣一份用纸撰写的经文”可知,材料说明纸已经进入书写领域,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张在宫廷的使用,并未体现在民间普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纸张的使用,并未提及造纸的原料,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纸张的使用,并未提及重视推广造纸术,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下面是一位九年级学生使用AI 技术生成的知识结构图,★处是他限定的主题词。据图推知,该主题词应是( )
A. 人口迁徙 B. 区域开发 C. 民族交融 D. 制度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知识结构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游牧民族内迁”反映了人口迁徙,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江南地区的开发”反映了区域开发,促进了中原和南方的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反映了制度创新,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知识结构图反映的主题词应是民族交融,C项正确;人口迁徙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战争、经济、文化等)导致的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游牧民族内迁、北民南迁”反映了人口迁徙,概括不全,排除A项;民族交融是不同民族之间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融和融合,“区域开发”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项;制度创新指的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的新的制度设计或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需求,仅“孝文帝改革”反映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表述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图为唐三彩凤首壶。壶身造型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凤首”壶盖的灵感来源于波斯的“鸟兽壶”。该文物体现出( )
A. 波斯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B. 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C. 唐朝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D. 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壶身造型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凤首’壶盖的灵感来源于波斯的‘鸟兽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凤首壶融合了波斯文化元素,这表明唐朝时期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D项正确;唐三彩凤首壶融合波斯文化元素,这表明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特点,不能说明波斯文化深受中国影响,排除A项;仅从唐三彩凤首壶的造型特点,无法表明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项;唐三彩凤首壶融合波斯文化元素,这与唐朝海外贸易的空前兴盛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 有学者认为,通过自称“中国”、文化认同、自居正统等不同层次的“中国”认同,元朝实现了“天下一家”多民族中国的统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正统王朝。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 )
A. 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B.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实现了天下一家多民族中国的统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正统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强调了元朝通过不同层次的“中国”认同,实现了多民族中国的统一,并因此成为了中国正统王朝,体现了元朝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方面的贡献,C项正确;题干主要关注的是元朝在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并没有直接提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A项;题干主要关注的是元朝在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没有涉及元朝的对外交往和交通发展有关,排除B项;题干主要关注的是元朝在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并没有提及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7. 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形象以新的面目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折射出当时商贾文化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源于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儒学地位衰落
C. 市民文学兴起 D. 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作为商品集散地,商业都市涌现。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商人文化也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文化的反映,自然会大量出现商人的形象,并反映出商贾文化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明代中叶以后,儒学确实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变革,但其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地位并没有真正衰落,排除B项;市民文学的兴起确实为商人形象的描绘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但市民文学的兴起更多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排除C项;贫富分化严重确实在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中存在,但它更多地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导致商人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表节选自《中国近代第一人》的目录,适合评价张謇的标题是( )
序言:读史鉴今,资政育人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第二章 近代外交第一人——奕 第十章 ___张謇 第十三章 思想启蒙第一人——梁启超
A. 官督商办第一人 B. 实业救国第一人
C. 共和革命第一人 D. 中体西用第一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是实业救国第一人,B项正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企业属于官督商办的企业,张謇创办的企业属于民族工业,排除A项;陆皓东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排除C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张謇属于民族企业家,排除D项。故选B项。
9. 五四运动前,女校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五四运动后,女子教育开始强调社会责任感,平民女校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近代教育的个性化 B. 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 反映了全国学制的统一性 D. 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特别是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的认识。题目中提到的女子教育从贤妻良母向强调社会责任感的转变,正是对封建礼教中女性角色定位的一种挑战和冲击,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重新认识和期待,B项正确;题目描述的是女子教育从强调培养贤妻良母到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变化,这更多地体现的是教育内容和社会功能的转变,而非教育的个性化,排除A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及全国学制的统一性,而是专注于女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的变化,排除C项;题目描述的是女子教育目标的转变,不能说明男女地位已经实现了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下图)创作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
A. 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B. 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C. 警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 D. 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明确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这暗示了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仍然存在着旧势力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之初并未能彻底摆脱旧势力的束缚,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漫画主要聚焦于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直接指向北伐战争的成败,排除A项;漫画中虽然提到了“军阀”,但并未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死灰复燃,排除C项;漫画中描绘的内容更多地揭示了政府内部的分裂和不纯,而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B项。
11. 1940年,共产党员潘涛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 ”这体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依靠群众,敢闯新路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 ”和所学知识可知,家书中描述的共产党员为了国家而放下个人悲痛、投身抗战的行为,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每个人对于国家兴亡的责任和担当,家书内容相符,A项正确;“依靠群众,敢闯新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在这封家书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排除B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相关,与家书内容不符,排除C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来解决问题,与家书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51年,《人民画报》发表《历史对战争贩子的警告!》:“今天,美帝国主义正走着希特勒的老路”,“全世界人民是充满着‘和平战胜战争’信心来纪念这一个打垮德寇 (六周年)的胜利日”。这段内容意在( )
A. 宣告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B. 表明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心
C.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 宣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今天,美帝国主义正走着希特勒的老路”,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根据材料“全世界人民是充满着‘和平战胜战争’信心来纪念这一个打垮德寇 (六周年)的胜利日”可以得出,中国人民决定进行抗美援朝,而且具有必胜决心,综上,这段内容意在表明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心,B项正确;宣告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美国在二战时也属于反法西斯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古代希腊早期城市布局以防御为主,后来防御功能弱化,街道规整、房屋规格一致。新的城市规划更受希腊人欢迎,并传播到希腊以外地区。推动这一变化的事件最可能是( )
A. 爱琴文明的中断 B.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
C. 亚历山大的东征 D.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希腊早期城市布局以防御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这很可能是防御北部的马其顿,而“后来防御功能弱化,街道规整、房屋规格一致”、“并传播到希腊以外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后亚历山大占领希腊,所以防御功能减退,同时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出来,所以推动这一变化的事件最可能是亚历山大的东征,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爱琴文明的中断,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无关,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②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各部落归附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③ 8世纪,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形成了封君封臣制 使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确立
④ 12世纪,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组织编撰了《罗马民法大全》,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一法典的编撰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主要是对国内的影响,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8世纪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但这一制度在法兰克王国内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封建制度在整个欧洲普遍确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属于美国独立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
A. 早期的殖民扩张 B.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 工业革命的发生 D. 分权制衡论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早期的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发生与科学技术积累、市场需求、资本积累、政治制度等有关,排除C项;分权制衡论的提出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在独立战争之后被美国采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下图反映了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走势,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 B. “福利国家”的建成
C. 欧美国家推广大众教育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都出现增长。在1801-1911年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D项正确;“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更多是一个对人口增长趋势的预测和解释,而不是推动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的,特别是在二战后得到了广泛发展,排除B项;教育确实对人口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但教育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历史评价的重点是考察历史事件的影响。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使殖民国家陷入道德破产”“削弱了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
A. 埃及华夫脱运动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使殖民国家陷入道德破产”“削弱了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两极格局的形成,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同时由于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四、非选择题(2大题,36分)
18. 为进一步了解深圳丰富的历史文化,福田区开启了“深圳故事: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篇章” 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同开启探究之旅吧!
【主题一 文化之城:文物中的深圳】
彩陶盆 青铜兵器 刻文陶砖 褐彩牡丹纹梅瓶 赤湾左炮台
深圳东海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盆纹饰与江海有关,表现水珠和海浪形态。 《史记》载:越人善战。深圳大梅沙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兵器,铸造水平接近中原,或可印证这一记载。 深圳红花园汉墓出土, 砖面有青黄色釉斑,竖刻“九九乘法口诀”文字两行,书体为汉隶。 深圳后海元代墓葬出土, 造型秀美,纹饰生动。这类梅瓶远销东南亚,影响了当地的瓷器生产。 赤湾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南端, 建于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期间成为虎门海防前哨。
(1)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说明其史料价值。
【主题二 红色之城:文献中的深圳】
历史事件 文献内容
文献1 (1911 年10月30 日)新安民军挺进南头城。龙华民军在章风康的率领下,与民军司令王兴中、昭宇营革命军相配合攻克南头城。……官僚、衙役束手就擒。新安县城宣告光复。 ——深圳博物馆编《深圳近代史》
文献2 抗日战争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列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 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
(2)指出文献1中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历史意义。综合两则文献,分析概括深圳人民肩负的时代任务。
【主题三 崛起之城:图像中的深圳】
蛇口工业区标语牌 比亚迪汽车运输滚装船
1979年,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成立。这里率先提出一系列新观念,引进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首次实行人才招聘,推行一系列企业管理改革, 开创了“蛇口模式”,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深圳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投资建厂,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 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世界能源结构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概括深圳的崛起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推动深圳崛起的国内外条件。
【答案】(1)史料价值:(从两个方面论述)
彩陶盆:深圳东海岸,研究古人类居址的选择;纹饰,有利于研究古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青铜兵器:兵器,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铸造水平接近中原,研究中原文化影响;研究冶金业发展水平。
刻文陶砖:青黄色釉斑,研究制陶业发展水平;九九乘法口诀,研究数学知识普及情况;汉隶,研究汉代书法发展。
褐彩牡丹纹梅瓶:远销东南亚,研究元代外贸情况;影响当地瓷器生产,研究瓷器生产技术的传播。
赤湾左炮台:虎门海防前哨,研究鸦片战争过程;建于康熙年间,研究清代海防发展。
(2)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任答两点)
时代任务: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反对封建统治,反抗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等)。
(3)影响:(从中国、世界两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任答一点)
对中国: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中国对外经济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等。
对世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等。
条件:(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任答一点)
国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闯敢试,开放包容;改革开放的实行,国家政策的支持;深圳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围绕材料相关内容阐述也可酌情给分)
国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料价值: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只要从材料一文物中任意选择一件,并从两个方面说明其史料价值即可。彩陶盆,根据文字信息“深圳东海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可知有利于研究古人类居址的选择;根据“陶盆纹饰与江海有关,表现水珠和海浪形态”,可知有利于研究古人类对海洋的认识。青铜兵器:根据“《史记》载……”,可知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根据“铸造水平接近中原,或可印证这一记载”,可知有助于研究中原文化的影响和冶金业发展水平。刻文陶砖:根据“砖面有青黄色釉斑”,可知有利于研究制陶业发展水平;根据“竖刻‘九九乘法口诀’文字两行,书体为汉隶”,可知有助于研究数学知识普及情况及汉代书法发展。褐彩牡丹纹梅瓶:根据“这类梅瓶远销东南亚,影响了当地的瓷器生产”,可知有助于研究元代外贸情况和瓷器生产技术的传播。赤湾左炮台:根据“鸦片战争期间成为虎门海防前哨”,可知有助于研究鸦片战争过程;根据“湾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南端, 建于清康熙年间”,可知有助于研究清代海防发展。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信息“1911 年10月30 日”“新安县城宣告光复”,可知与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有关。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时代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西方侵略者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反对封建统治,反抗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等)的时代任务。
【小问3详解】
影响:对中国,根据材料三信息“这里率先提出一系列新观念,引进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首次实行人才招聘,推行一系列企业管理改革……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中国对外经济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等;对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 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世界能源结构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等。
条件:国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 的步伐,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当然,深圳特区的发展,与深圳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也密切相关。国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经济特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19. 年级某班学生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学习科学理论】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起,就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实现内部团结和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必须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联盟的主要原因以及无产阶级要“联合”、“支持”其他政党和阶级但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黄蓉芳《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当代发展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结合史实说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
【任务二:解读英文档案】
材料二
解读 文件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 本宣言签宇国政府合作, 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 协定或和约。
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 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中国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 与各该政府作战三国同 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 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 或经济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文件的中文名称。另举一例通过国际合作而共赢的事例。
【任务三:撰写历史论文】
(3)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自拟观点,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答案】(1)内容:①实现无产阶级力量的内部团结和统一;②无产阶级必须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联盟;③无产阶级要“联合”、“支持”其他政党和阶级。(至少两点)
运用: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其他答案合理也给满分。表现与影响)
(2)《联合国家宣言》。
列举:如1993年欧盟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或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其他合理答案。)
(3)观点示例:合作共赢(团结统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论述:在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胜利充分证明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1993年欧盟的成立,通过团结统一实现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消除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合作共赢(团结统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团结统一)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和团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容:①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实现内部团结和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是实现无产阶级力量的内部团结和统一;②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必须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联盟的主要原因”可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是无产阶级必须同广大农民结成牢固联盟;③根据材料“无产阶级要联合”“支持”其他政党和阶级但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基本原则”可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是无产阶级要“联合”、“支持”其他政党和阶级。
运用: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推动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同国民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这一合作使得北伐战争能够顺利进军,并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这一举措极大地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敌入侵,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小问2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事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1993年欧盟的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小问3详解】
小论文: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观点:根据材料“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1993年欧盟的成立到《联合国家宣言》”可拟定观点为:合作共赢(团结统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论述:围绕“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1993年欧盟的成立到《联合国家宣言》”进行论述即可,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在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胜利充分证明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1993年欧盟的成立,通过团结统一实现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消除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论:重申观点,进行情感升华。综上所述,合作共赢(团结统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团结统一)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和团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