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五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五月考
历史学科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考古发掘了距今9000—7500年的古笛,命名为“贾湖骨笛”。骨笛音阶有四声到七声及变化音等多种类型,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的出土( )
A.证明新石器晚期中国器乐文化先进性 B.诠释了中国远古音乐文明的活态面貌
C.说明贾湖遗址出现了财产和阶级分化 D.实证采集经济是贾湖先民的生计方式
2.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 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3.下图为河北宣化下巴里1号张世卿(辽)墓《备茶图》,壁画细致描绘了所用到的茶具,并展示了备茶的情景,一个老者左手托着黑色的茶盏,右手持茶匙拨动盏中的茶沫,另外一个人手里拿着黄色汤瓶为老者点茶,具备了宋代点茶法中的基本特征。该图说明( )
A.宋朝农耕文明的优越性 B.辽宋友好往来交融互鉴
C.文化交流利于人们生活 D.辽地茶文化深受宋影响
4.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该乡约体现王阳明( )
A.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的思想 B.宗族互助,和谐乡里的思想
C.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D.内外兼修,约束官民的思想
5.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 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 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6.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活动范围集中在京津及其附近地区(图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B.列强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
C.京津地区的思想最为保守 D.义和团旨在推翻清廷统治
7.1926年9月4日,天津《大公报》就“武汉克复”发表社论:过去十五年,武力为北洋派所专有,今则革命党亦有之,以数字或军火论,北方武力尚优于南。党军虽少,乃统一于一个政治的主义与目标下,就全体而言,北方已无组织,故无论战局变迁如何,北洋正统从此已矣。该报认为( )
A.革命党人的实力占优 B.政治目标决定革命走向
C.革命中心实现了转移 D.国内政治格局日渐清晰
8.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
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
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
9.1992年我国相继出台《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并说“当时想创立企业,可是不知道资本从哪儿来,有了这两个文件后,就可以去募集资金,可以去依据一种商业模式寻找投资人来投资。”这体现了当时( )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 B.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
10.学者周谷城在《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上古世界的各个文明经历了由分区并立到交叉往来的发展过程。”下列能体现“交叉往来”的是( )
①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并占领埃及 ②雅典创立集体管理的公民政治
③罗马把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湖 ④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6、17世纪,在荷兰和瑞士,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由每年只招收100名新生,上升到500多人。大学生从主要来自贵族家庭,扩大到工商业者家庭,贫家子弟也有了入学机会。这一情形的出现反映了( )
A.文艺复兴引发大学规模的扩大 B.宗教改革使大学获得学术自由
C.民族国家崛起助力大学世俗化 D.西欧的社会转型推动教育发展
12.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革命前夕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在产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体现在( )
A.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普遍胜利 B.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13.1989年,乔治·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外交上对东欧国家区别对待。根据如表,布什“区别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是( )
波兰、匈牙利 因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而专门制定“援助波兰行动计划”,赞赏匈牙利“走在撕开铁幕的最前面”,并向其提供2500万美元发展资金。
罗马尼亚、东德 以两国“拒绝任何变革”、“严重侵犯人权”等理由进行经济报复,如禁止从罗马尼亚进口商品、禁止国际组织向罗马尼亚提供贷款等。
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两国改革“起步晚且进展小”,绝不轻易给予经济实惠。
A.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被动地位 B.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
C.加速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进程 D.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史记》共十二篇本纪,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商、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这体现了史学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
A.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 B.凸显历史变局的大势
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 D.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
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从事手工业,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城市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观点一 “倘任其修筑开设铁路,洋人可任便往来···于大局更有关系”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平民之力而归之官也···与民争利,祸亦随之”
观点二 “洋人之要挟否、视我国力之强弱。我苟能自强而使民物殷富,外人愈不敢肆其要求;我不能自强,则虽民物萧条,洋人亦必隐图其狡逞”。“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12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年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4分)
18.论述题(15分)
材料 世界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所组成,各民族各国家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最终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就没有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也没有世界历史。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
——李植《20世纪世界史》
请以“历史发展的主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历史五月考历史答案
1-13.BCDCC ADACC DBC
14.A(1分);B(3分);C(0分)D(1分)
15.A(1分);B(3分);C(1分)D(0分)
16.(1)作用:主要道路以都城咸阳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北方的直道和驰道(道路)直抵边境,利于抵御匈奴的进攻;南方的五尺道抵达滇、驰道抵达南海郡,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和岭南的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需要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分歧:观点一反对修建铁路,观点二支持修建铁路。(修铁路是否会加剧列强侵略,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亦可)看法: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铁路的修建对传统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也一定程度上便利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修铁路有利于增强国力,救亡图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7.(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苏俄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进行了封锁和扼杀;列宁提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设想;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陷入低谷;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作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干涉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脱离中国国情来指导革命,致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
(3)影响:促进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利于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避免苏联的部分错误;有利于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提升综合国力以及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8.示例:
标题:生产力进步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推动世界历史不断演进。
论述:生产力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当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后,世界交往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欧美强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为代表的生产力进步,使世界交往空前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其他工业文明成果,也扩展到世界各地。19世纪60年代,受西方影响,中国兴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俄罗斯、日本也通过顺应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本国社会的进步。
结论: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加强,推动各国发展,推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五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