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二)
一、选择题
1.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上述论述应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2.如表是山东济南郊区某历史事件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情况表,促使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项目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人均土地(亩) 0.75 1.8 3 4.35
人均土地(亩) 1.35 1.95 2.1 1.2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3.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照片承载了丰富的信息,见证了伟大的历史。对如图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毛泽东当选人民政府主席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西藏和平解放实现大团结
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如图显示了各工业领域分布的占比,这说明该计划( )
A.旨在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了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D.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6.如图是1952﹣1957年新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包产到户的实施
7.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8.某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其中②应填写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9.如表是1970﹣197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年份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1970 23.3 22.6 45.9
1978 108.9 97.5 206.4
(单位:亿美元)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外交打开新局面
C.“一国两制”实施 D.国际的局势趋紧
1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
A.宣告了“文革”的结束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
C.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D.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思想
11.如表体现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完成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转变是在( )
社会主义概念认识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一分配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12.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①处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头雁效应”指的是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发挥带头作用。下列城市可以比作对外开放的“领头雁”的是( )
A.海口 B.深圳
C.大连 D.广州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该决策率先实践于( )
A.城市 B.农村 C.私营企业 D.国有企业
15.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 系。如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且“两个凡是”方针实施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6.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交通运输的改进 B.改革开放的进程
C.两岸的经贸关系 D.祖国的统一大业
18.澳门全国政协常委张宗真近日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5年以来,社会飞速发展,GDP增长10倍以上。张宗真说,祖国对港澳发展的全力支持,澳门社会各界有目共睹。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澳门的
B.祖国统一大业胜利完成
C.“一国两制”喜结丰硕成果
D.澳门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化
19.“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天路》成为2006年夏季最流行的热门歌曲,这条“神奇的天路”是指( )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青藏铁路 D.新藏公路
20.从1972年到1978年12月中旬,《人民日报》中涉及美国的报道共有590多条。其中,“美帝国主义”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也彻底消失,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报道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出现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伟大的外交成就。如图四幅图片的先后顺序是( )
①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②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发言 ③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有利于推动国与国之间关系良性发展
B.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观察表格内容,据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 )
2013年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中国出资200亿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2016年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2018年 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多项扩大开放的新举措
2023年 中国促成了沙特与伊朗历史性和解,树立了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新典范。
A.充分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B.构建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C.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D.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24.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收集了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记录、《人民日报》关于杂交水稻产量的报道、有关袁隆平的影视作品、相关论文、他人对袁隆平的口述回忆等资料。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研究历史需要多重史料互证
B.影视作品能客观还原历史
C.一手史料是最为可信的史料
D.他人的口述回忆没有价值
二、综合题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在党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新中国渡过重重难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谁?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国情,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要举措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三 在1956年﹣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
(3)导致材料三中“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的是哪两个事件?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27.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探索之路】
材料一《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进程图》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的填空。
【革命之路】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1927年﹣1937年)这十年,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在险恶环境中,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发动的武装起义名称?“开辟了革命新道路”是指什么?“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完成的?
【创新之路】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伟大创举”指什么?请依据材料三概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道路自信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而且施加经济压力。新中国成立,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由于美国严格管制对华贸易,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大幅度下降。1948年为2.73亿美元,1949年为0.826亿美元,1950年1至8月为0.33亿美元。
﹣熊志勇《中美关系60年》
材料二: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表明美国的建议被击败时,大厅里立刻沸腾起来…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还有一些人跳起舞来。第二天,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文,告知二十五日联大通过的决议。
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对比统计
报道语态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材料四: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而且在外交、科技、军事、涉台等诸多领域小动作不断。一些身居要职的美国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扬言美中之间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甚至叫嚣要把中国“打回到第三世界”…这些敌意浓浓的言行,为中美经贸谈判及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一《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1日03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新中国的态度。美国采取该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新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描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通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之后,为改善对华关系,美国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60年至1985年间,《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变化的?
参考答案
1-10 CCBCB AADBB
11-20 CCBBA BDCCA
21-24 CAAA
25.(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彭德怀;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6.(1)土地改革;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9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发展。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4)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民为本等。
27.(1)①器物(技术)变革;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1)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参加亚非会议,促成会议圆满成功等。
(2)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
(3)由消极报道为主到中性报道为主;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由封闭到开放,中国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变化。
(4)合作与冲突交织;维护国家利益;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造福两国人民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