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安徽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1.《说苑·政理》记载李悝答魏文侯时认为:“食有劳而禄有功。”《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倡导:“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据此可知,两者都( )
A.维护贵族特权 B.提倡重农抑商
C.主张奖励军功 D.赞成改革变法
2.下图分别是秦和西汉的形势示意图。对比图1、图2可知( )
图1 图2
A.秦朝并没有完成全国统一 B.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与台湾地区联系不断加强 D.西汉放弃了秦朝的郡县制
3.宋朝益州知府薛田在《成都书事百韵》中描述:“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该诗( )
A.反映了南宋四川纸币的流行 B.说明纸币成为当地唯一货币
C.佐证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表明商业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4.观察下图,陆上丝绸之路几次重大变化的原因在于( )
A.航海技术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朝贡贸易的需要 D.政治局势的变动
5.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便于“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同时也使“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市舶机构 B.推行行省制度
C.各地建立驿站 D.修建交通网络
6.1862年恭亲王奕訢创办京师同文馆,1876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创办福州电气学塾,1880年天津电报学堂创办,1887年广州水陆师学堂创办。这些新式学堂( )
A.终结了科举选才制度 B.类型单一很难实现预期
C.立足培养实用性人才 D.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7.晚清时期、新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出现。下表两部作品共同( )
作品及成书时间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 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1908年)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A.反映国人对民主的追求 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反帝的强烈愿望 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8.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上海个别学生自发响应。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5月26日,上海学生联合罢课,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在上海的特点是( )
A.从农村走向城市 B.从启蒙走向革命
C.从分散走向联合 D.从理论走向实践
9.如图是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席位的投票情况。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
A.“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赞誉 B.中美之间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新路
10.《中国经济2022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已从2012年的1086万家增长到了2022年的47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达21.4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0.9%,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80.8%;税收占比也由2012年的49.7%增至2022年的59.60%。这些数据可用于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已取得社会主体地位 B.新时期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时期 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社会经济活力
1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被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然而历史并没有列入古代希腊作为第五大文明古国。这可能由于古希腊( )
A.不是一个国家 B.历史影响有限
C.文明程度较低 D.不处于大河流域
12.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所有的肖像画僵硬呆板,画中儿童看起来更像是缩小版的成人。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在于( )
A.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绘画理念技巧的进步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3.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德国电站装机容量3.9万千瓦,增长到360万千瓦,德国酸、碱等化学原料的产量增长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 )
A.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缘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体现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有利德国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14.从1914年到1924年,欧洲大陆上的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沙俄等帝国在战争中解体,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几十个国家诞生或重建了,一些国家面积缩小了,一些国家面积扩大了。这说明一战( )
A.促进了社会主义兴起 B.削弱了欧洲中心地位
C.实现了协约国的意图 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15.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失业工人在两年内可以得到相当于工资的80%的津贴,以后还可以获得较低比率的福利支持费用。伦敦一家医院的32岁看守马尔在失业的11个月里,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8美元。据此可知( )
A.“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局限 B.英国二战后经济发展迅速
C.当时英国工人失业现象严重 D.英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废除科举,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日本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协调了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
民国初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已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孔子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司马迁推崇为“至圣”的原因。(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人们揭批孔子时代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态度。简述当代重新肯定孔子的重大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以及给“征服地”带来的深重灾难。(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三次浪潮的历史影响。概括20世纪以来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4分)
(3)请你给以上材料拟定一个恰当主题。(2分)
四.活动探究(1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大事记(部分)
(1)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正面抗战。请选择序号完成填空。(4分)
①淞沪会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武汉会战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⑤枣宜会战 ⑥豫湘桂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______
B: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______
C:宣告日军速战速决企图的彻底破产:______
D: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带来的沉痛后果:______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2024年安徽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C C B C C D A B B D A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8分)
16.
(1)【×】;“募役法”改为“保甲法”
(2)【×】:“科举”改为“八股”
(3)【√】
(4)【×】:“《全国劳工关系法》”改为“《全国工业复兴法》”
三、材料解析(共两题,每题10分,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思想:“仁”、“礼”;(2分)
原因: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成为统治思想。(2分)
(2)背景:袁世凯为复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全盘否定孔子。(2分)评价:有利于反封建斗争,促进思想解放,但存在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2分)
意义: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同世界的交往。(2点即可,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手段:直接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2分)
灾难:国库珍宝和自然资源被掠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国家的经济命脉被殖民者掌控。(2点即可,2分)
(2)影响:一大批民族国家获得独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2分)
特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双重性质、形成多次浪潮、取得显著成果。(2分)
(3)主题: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2分)
四、活动探究(本题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1)A:①;B:④;C:③;D:⑥(4分,每空1分)
(2)参考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论述1: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指派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战的相持阶段,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果,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论述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1935年面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在抗战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指明了方向。
论述3: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上以民族利益为重,推动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把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推动团结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调整土地政策,团结一切抗战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分裂行为,中国共产党在坚决回击的同时,坚持抗战,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
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也可选择上面论述1、论述2、论述3三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单独展开论述。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