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半坡人,他们过着定居生活,居住的房屋样式主要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B项正确;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时期的遗址,排除C项;陶院落是东汉时期的建筑模型,排除D项。故选B项。
2.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内容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
A. 严明法度 B. 鼓励耕织 C. 确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严明法度,A项正确;鼓励耕织,是指鼓励农业生产,对于能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百姓,免除其自身的赋役,与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没有联系,排除B项;确立县制,是指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没有联系,排除C项;奖励军功,是为了达到强兵的目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 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下面分类整理中②人物属于中国古代( )
① ② ③ ④
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
A. 史学家 B. 少数民族首领
C. 医学家 D. 农民起义领导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领导了秦末的农民起义。李自成领导了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因此②人物属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导人,D项正确;表格中司马迁、司马光属于史学家,对应的是④,排除A项;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属于少数民族首领,对应的是①,排除B项;张仲景、李时珍属于医学家,对应的是③,排除C项。故选D项。
4.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重要能力,研究“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宋史·外国传》 B.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C. 南宋持罗盘陶俑 D. 连环画《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研究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可信度最高的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是唐与吐蕃友好往来的见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族交融,且“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宋史·外国传》为研究宋朝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证据支持,不能反映“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排除A项;南宋持罗盘陶俑,反映了南宋时期科技的发展,排除C项;连环画《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下图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这场战争( )
A. 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B. 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C. 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D. 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结合所学可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使用了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D项正确;准噶尔部是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排除A项;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的是郑成功,排除B项;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排除C项。故选D项。
6. 下图是同学们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它反映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 近代的侵略与反抗 D.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察示意图可知,结构图上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结构图下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八里桥抗击英法联军”“邓世昌血战黄海”“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故示意图反映的是近代的侵略与反抗,C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始于洋务运动,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但无法概括示意图下方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下面读书摘要是某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梳理,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D项正确;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抗日战争,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B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B.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
C.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D.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面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A. 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 B.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 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 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出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体现出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多元性,而不是统一性,排除B项;材料只呈现不同的文明成果,没有体现出各个文明之间交融互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开放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面三幅图片是某班级办板报收集的素材。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A. 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B. 罗马帝国的兴亡
C. 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 D. 拜占庭帝国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的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该板报的主题是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C项正确;题干展示的是古代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的执政官,与罗马帝国的兴亡无关,排除B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的执政官,《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拜占庭帝国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庄园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 奴隶社会的亚洲文明
C. 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D. 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及所学知识可得,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原始社会没有没有庄园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亚洲的奴隶社会没有庄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庄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对比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文艺复兴运动 D. 铁路的修建
【答案】B
【解析】
【详解】仔细观察图片,比较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到16世纪,导致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开阔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由英国斯蒂芬森建造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权利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 )
A. 财政权 B. 军权 C. 司法权 D. 立法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这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A项正确;军权是指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立法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军权、司法权、立法权,均与题干“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在《共产党宣言》中,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统治
上述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 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D. 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确实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特别是它提出的“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这一观点,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特别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并没有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虽然《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资产阶级,但主要是批判其剥削工人阶级的行为,并没有肯定其历史作用,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主张采取暴力手段建立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蒸汽机广泛应用 B. 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 工厂制度的建立 D.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正确;蒸汽机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排除A项;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工厂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 某班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进行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 政治篇】
材料一 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板块二 经济篇】
【板块三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摘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自《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1)写出材料一中“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的名称及创建者。材料二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请按照示例,将“经济篇”中的农具填入相应的朝代。
示例:春秋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_______
唐朝时期:_______
宋朝时期:_______
(3)请从“对外交往篇”中任选一则材料,介绍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事件名称、朝代及影响)
【答案】(1)名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创建者:秦始皇。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 ①. D ②. B ③. A
(3)介绍:鉴真东渡:唐朝,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明朝,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与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创建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标志:根据材料“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①根据材料“西汉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一种古老的播种农具,是由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一次操作就能种下一垄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②根据材料“唐朝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耕作农具,其辕部弯曲,因以名之,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③根据材料“宋朝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秧马是北宋时期农民使用的种植水稻时所用的农具,它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江南地区农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秧马是一种可以放在田里轻便地滑行,用以拔秧、栽秧的农具。
【小问3详解】
介绍:根据材料“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鉴真东渡。鉴真,原姓淳于,是唐朝的高僧。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先后六次尝试东渡日本,历尽艰辛,最终在754年成功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期间,不仅讲授佛学理论,还传播了唐朝的文化,包括医学、建筑和雕塑等,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展现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可知,该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共计七次。郑和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与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7.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红色精神,成为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请以“延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为主题,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探寻革命精神】
1921年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1)将大事记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从中任选一个史实,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史实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任务二:弘扬改革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与图2反映内容的关系。
【任务三:学习模范精神】
(3)图3人物被誉为什么称号?图4人物一生从事哪一项科技研究?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①中共一大 ②南昌起义 ③井冈山
史实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取政权的开端。
史实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3)铁人;从事原子弹研究。
(4)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容:①: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中共一大;②:根据材料“8月1日”、“周恩来”、“带领革命军‘可以得出指的是南昌起义;③:根据材料“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井冈山。说明:史实B: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取政权的开端。史实C:结合所学知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小问2详解】
关系:根据图片,图1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图2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所以关系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小问3详解】
称号:根据图片可以得出这个人物是王进喜,结合所学知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科技研究:根据图片,这个人物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从事原子弹研究。
【小问4详解】
优秀品质: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18.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百余年工业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立自强】
材料一 爱国志士杜重远先生深感“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1923年,他在沈阳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其名“肇新”,意义不凡,既强调了企业的首开初创、不同以往,又宣示了开拓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
(1)材料一反映出杜重远创办企业走上的是什么道路?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呈现肇新窑业公司的创办时间。
【重获新生】
材料二 沈阳解放后,肇新窑业迅速恢复了生产,后正式与东北企业管理局开始合营,是沈阳市第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公私合营后,肇新窑业公司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以上摘编自《百年惠工百年肇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重点发展】
成就 城市 工厂(项目)名称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沈阳 ①
中国的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 阜新 海州露天煤矿
中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② 鞍钢无缝钢管厂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研制成功 沈阳 沈阳飞机制造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表格中辽宁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的投产主要集中在哪一历史时期?
【工业记忆】
百年的工业基础,大量的工业遗产,记录了辽宁人民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4)追忆家乡历史,传承工业文化。请你谈谈如何传承和发扬辽宁优秀的工业文化?(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实业救国;20世纪20年代。
(2)资本主义工商业;由生产资料和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沈阳机床厂、鞍山。“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4)参观业展览馆,了解辽宁工业成就。学习宣传辽宁工业文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道路:根据“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可得出是实业救国;时间:结合所学可得出计算方法是:世纪=年份前两位+1;年代=年份第三位。所以根据“1923年”可得出是20世纪20年代。
【小问2详解】
领域:根据“沈阳市第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可得出公私合营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转变:根据所学可得出,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和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问3详解】
①根据所学,一五计划期间在沈阳建立了沈阳机床厂; ②根据“鞍钢无缝钢管厂”得出是鞍山。时期: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有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4详解】
传承:结合所学可得出,我们可以参观业展览馆,了解辽宁工业成就。学习宣传辽宁工业文化。
19.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忆战争之殇】
材料一 这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及材料一反映的战役名称。
【析战争之果】
材料二
时间 历史事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8—1922年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20世纪三十年代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2)材料二出现的局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感战争之悟】
下面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世界”记事本的部分内容。
(3)请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或“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反对侵略战争,才能赢得和平”为观点,从记事本中任选两个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所选史实: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百团大战
论述: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导火线:根据材料一“这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战役名称:根据材料一“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和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8—1922年,埃及的华夫脱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是英国殖民地抗争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是资产阶级改革,因此得出结论,材料二出现的局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小问3详解】
本题可任选其中一个主题结合选则的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如选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然后明确写出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如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百团大战;接着,根据主题,运用这两个历史事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可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百团大战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即可。具体示例如下: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所选史实: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百团大战
论述: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024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半坡人,他们过着定居生活,居住的房屋样式主要是( )
A. B.
C. D.
2.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内容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
A. 严明法度 B. 鼓励耕织 C. 确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3. 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下面分类整理中②人物属于中国古代( )
① ② ③ ④
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
A. 史学家 B. 少数民族首领
C. 医学家 D. 农民起义领导人
4.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宋史·外国传》 B.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C. 南宋持罗盘陶俑 D. 连环画《北魏孝文帝改革》
5. 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下图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这场战争( )
A. 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B. 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C. 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D. 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
6. 下图是同学们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它反映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 近代的侵略与反抗 D.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7. 下面读书摘要是某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梳理,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8.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梁启超《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B.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D.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 下面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A. 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 B.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 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 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10. 下面三幅图片是某班级办板报收集的素材。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A. 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B. 罗马帝国的兴亡
C. 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 D. 拜占庭帝国文化
11. 庄园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 奴隶社会的亚洲文明
C. 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D. 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
12. 对比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文艺复兴运动 D. 铁路的修建
13.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权利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 )
A. 财政权 B. 军权 C. 司法权 D. 立法权
14. 在《共产党宣言》中,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上述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 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发展
B. 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D. 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15.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蒸汽机广泛应用 B. 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 工厂制度的建立 D.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 某班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进行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 政治篇】
材料一 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板块二 经济篇】
【板块三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摘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自《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1)写出材料一中“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的名称及创建者。材料二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请按照示例,将“经济篇”中的农具填入相应的朝代。
示例:春秋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_______
唐朝时期:_______
宋朝时期:_______
(3)请从“对外交往篇”中任选一则材料,介绍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事件名称、朝代及影响)
17.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红色精神,成为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请以“延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为主题,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探寻革命精神】
1921年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1)将大事记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从中任选一个史实,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史实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任务二:弘扬改革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与图2反映内容的关系。
【任务三:学习模范精神】
(3)图3人物被誉为什么称号?图4人物一生从事哪一项科技研究?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
18.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百余年工业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立自强】
材料一 爱国志士杜重远先生深感“唯有振兴实业,才能拯救中国”。1923年,他在沈阳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其名“肇新”,意义不凡,既强调了企业的首开初创、不同以往,又宣示了开拓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
(1)材料一反映出杜重远创办企业走上的是什么道路?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呈现肇新窑业公司的创办时间。
【重获新生】
材料二 沈阳解放后,肇新窑业迅速恢复了生产,后正式与东北企业管理局开始合营,是沈阳市第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公私合营后,肇新窑业公司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以上摘编自《百年惠工百年肇新》
(2)材料二反映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重点发展】
成就 城市 工厂(项目)名称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沈阳 ①
中国的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 阜新 海州露天煤矿
中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② 鞍钢无缝钢管厂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研制成功 沈阳 沈阳飞机制造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表格中辽宁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的投产主要集中在哪一历史时期?
【工业记忆】
百年的工业基础,大量的工业遗产,记录了辽宁人民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4)追忆家乡历史,传承工业文化。请你谈谈如何传承和发扬辽宁优秀的工业文化?(写出一点即可)
19.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忆战争之殇】
材料一 这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及材料一反映的战役名称。
【析战争之果】
材料二
时间 历史事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8—1922年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20世纪三十年代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2)材料二出现的局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感战争之悟】
下面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世界”记事本的部分内容。
(3)请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或“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反对侵略战争,才能赢得和平”为观点,从记事本中任选两个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