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二)
九年级历史2024.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文化多元一体 B.铸造技术成熟 C.统一趋势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
2.汉初陆贾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鉴于此,汉统治者
A.尊崇儒术 B.与民休息 C.推行郡县 D.官营盐铁
3.晚唐陆龟蒙《来经》中有关于江南农民使用曲辕犁的记载,并且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出现了唐朝曲辕犁的形象。这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不断改进 B.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D.民族政策非常开明
4.针对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的问题,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达到“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的效果。这印证了中国古代科技
A.领先世界 B.服务政治 C.注重实用 D.承古萌新
5.读下面某朝代的官职体系示意图。可知该朝
A.设立内阁削弱相权 B.特务统治造成腐败五军督
C.部门协调分工明确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主要是指
A.开埠通商,打开国门 B.有田同耕,农民革命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革新政治,救亡图存
7.下表是近代进步人士创办的部分报纸。这些报纸的创办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报刊
1896年8月 上海 黄遵宪等 《时务报》
1897年4月 长沙 江标、唐才常等 《湘学新报》
1897年10月 天津 严复、夏增佑等 《国闻报》
A.抵制了外资入侵 B.挽救了民族危机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建立了民主政体
8.有学者认为,《新青年》的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促进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具有重大贡献。这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A.推翻清朝,建立民国 B.批判儒学,传播西学
C.扶清灭洋,反帝爱国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表明当时政府致力于
A.改善民生 B.除旧布新 C.全盘西化 D.民族独立
10.下图是马星驰先生在1919年创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漫画中“民气一致”的目标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土豪,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1.1927年,一位红军连长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们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愉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红军能够“团结一致”得益于
A.北伐胜利进军 B.三湾改编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
12.1939年7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七七事变” B.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C.日本侵华策略改变 D.“皖南事变”
13.毛泽东评价七届二中全会:“此次会议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的精辟论述。此次会议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总结了民主革命的经验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4.下图为1956年某企业领息的凭证,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B.股份制改革广泛开展
C.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D.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15.下图为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作者描绘了一群年轻的藏族修路工人在放工途中边走边唱的场景。该画表达的时代主题是
A.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B.投身国家经济建设 C.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D.实施西部开发战略
16.下表顺口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买辆自行车,还要“计划票”。 流行歌曲“红楼梦”,喇叭裤儿兜威风,农村有了万元户,城里有了商大亨。
A.经济体制改革 B.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C.乡镇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7.中国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A.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优先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8.屋大维执政时期,罗马大量建设公共建筑,还修建了选举会场、万神庙以及罗马第一座公共浴场。这些措施旨在
A.推行民主共和 B.维护帝国统治 C.推动法律普及 D.宣传基督教义
19,《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旨在说明城市兴起的根源是
A.基督教会的衰落 B.自治权的获得 C.租地农场的建立 D.生产力的提高
20.13至14世纪以来,随着罗马教廷教皇的势力式微,文艺复兴运动把理性逐步回归给人性,这是一个大功劳。这个“大功劳”是
A.复兴古典文化 B.提倡人文主义 C.推翻教皇统治 D.推动法国革命
21.右面是某航海家传记中的部分目录,该航海家
第三章“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十、得到西塞牙女王支持十一、达成“支接航海计划”协议十二、“而航”启航…十五、登上墨·萨尔瓦多岛
A.抵达印度西海岸 B.“发现”美洲 C.完成环球航行 D.建立“无敌舰队”
22,据不完全统计,各省有3326.8万俄亩土地,按1854年到1865年市价计算,份地地价为5.44亿卢布,而实际份地的赎买价格为8.67亿卢布。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
A.使农奴的人身地位有所提高 B.肯定了农奴的土地使用权
C.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实质是对农奴的经济掠夺
23.巴黎和会后,法国肢解德国的愿望没有实现;根据美国意见,英国只能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而美国则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
A.稳定了世界秩序 B.损害战胜国利益 C.保护了战败国家 D.暗藏着诸多矛盾
24.有学者认为:它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他评论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经济大危机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社会保障制度
25.进入21世纪,各主要国家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加大投入,重点争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B.多极格局的必然性 C.社会信息化的必要性 D.科技发展的挑战性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二)
九年级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16分)中国古代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成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我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目的。(4分)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6分)
27.(16分)近代以来,对于民主的制度性探索和追求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众多政党合法并存,和平竞争。临时参议院的存在,第一届国会的选举和成立,表明议会民主制仍然是革命派以及改良派努力争取的目标。议员中的大多数为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也进行了一定的斗争。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期出现议会政治的背景。(4分)
材料二 为保障边区民主选举的广泛性,以及选举流程的透明性,边区出台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条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除卖国者、罪犯和神经病人外,凡居住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后改为18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的“投豆”选举》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的措施,(2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三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包括工、农、兵、商、学等人士在内的各界代表1226人。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2分)并分析其意义。(4分)
28.(18分)欧洲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工业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6分)
材料二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列宁提出的先夺取政权,然后在苏维埃先进制度的基础上赶上西欧文明,讲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摘编自黄宗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所进行的重大探索,(2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三 欧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7年 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9年 美、英、法等12个国家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5年 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华约”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1973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1979年 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3年 欧盟正式诞生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
2002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13年 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
2016年 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
(3)据材料三,选择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