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

(1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距今约6000—5000年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位于今江苏南京)中出土了142件“石钺”,如下图所示。钺身薄而轻巧,钺刃锋利,考古学家推测为军事兵器;同时从墓葬等级以及随葬品规格来推断墓主人有极大可能为军事统帅。据此推断,当时( )
A.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 B.石器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C.完整的权力结构建立 D.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2.《吉尔伽美什》中这样描述:“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由此可知,两河流域( )
A.工人待遇丰厚 B.酿酒工艺世界领先
C.农耕文明发达 D.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3.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的写法是“”,“”是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这表明古埃及( )
A.全部土地掌握在国王手中 B.国王的权威受到一定限制
C.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 D.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
4.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中发现了浴室及排水系统,宽阔的街道铺设了下水道。古埃及的卡洪城等遗址中,在街道中央铺设砖石沟架用以排水,并发现了浴室的残垣断壁。这些发现表明( )
A.两地交流联系紧密 B.市民生活质量提升
C.市政建设日臻完善 D.文明互鉴取长补短
5.古印度《梨俱吠附》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 )
A.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 B.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
C.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 D.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
6.在古典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
A.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 B.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D.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7.公元前4世纪,雅典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法官都不能实施没有刻写出来的法律、法令,不管是议事会还是由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任何法律都不能在不应用到所有公民的情况下用来针对某一单个的公民,除非六千公民大会通过秘密投票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雅典( )
A.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无遗 B.民主监督的机制较为完善
C.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 D.国家治理体现一定的理性
8.阿斯帕西娅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情人,据说伯里克利的演说稿大部分出自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情人之手,甚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尊为她为导师,向她学习雄辩术。但历史学家对她的记述甚少,其真实命运竟不为后世所知。由此可知( )
A.西方人文主义已经萌芽 B.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9.公元200年左右,西亚及临近的非洲东北部地区出现了驼鞍,改变了骆驼很难管理和驾驭的状况,使得用骆驼驮运物品成为可能。这一改善在当时( )
A.减轻了地理障碍对交流的阻滞 B.助推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C.拉高了亚洲商品在西方的价格 D.加快了贵金属流往欧洲的速度
10.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11.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 B. 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 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 D. 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12.公元378年,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随后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将领狄奥多西为东部地区军事长官,次年成为东部地区皇帝。对于狄奥多西成为皇帝,学者指出其既具有偶然性,同时也有必然性,因为百余年间,罗马帝国皇帝均是军队将领出身,或在即位前曾统帅过军队。由此可推知,当时( )
A.罗马帝国政治权力与战争联系密切 B.东罗马帝国附属于西罗马帝国
C.蛮族入侵影响了罗马帝国权力格局 D.罗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较强烈
13.【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
材料一: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大都市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之网”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人类之网”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距今约1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约公元前31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600—前771年 商朝和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城邦开始兴起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城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建立帝国
25年 东汉建立
1-2世纪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返回 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距今约6000-5000年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现了代表军事统帅权利的“石钺”,军事指挥是早期国家形态所应具备的元素。因此,题干中的材料反映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石器主要用于生产领域,排除B项;完整的权力结构建立夸大了其影响,排除C项;距今约6000—5000年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排除D;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酿酒业发展,在古代,酒类的酿造使用的主要是粮食作物或者葡萄,两河流域能够出现酒类说明当时农耕文明发达,C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属于文学作品史诗,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给工人喝酒并不能说明工人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不足以说明酿酒工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种文学作品史诗,并不能说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及所学可知,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的名字具有明显的神权色彩,这说明统治者意图借助神权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全部土地掌握在国王手中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神权对国王权威的限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的写法,无法据此得出象形文字日益成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儿子并未与父亲从事相同的职业,说明早期吠附时代,种姓制度中的职业世袭制并未形成,其实质是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种姓间社会等级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中同一家庭内部从事职业不同,无法体现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排除B项。仅凭一个家庭内母亲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无法断定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在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的地位显赫,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并不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且“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公民大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反映了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巴达公民大会的权力,没有涉及司法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监察官掌握公民大会的主持权,不能得知监察官垄断了军事统帅权,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大会在斯巴达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并非形同虚设,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精神朝着更注重法制的方向发展,并将民主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雅典立法要求法律必须适用于所有雅典公民,而不能仅适用于个别人,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国家治理体现一定的理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阿斯帕西娅作为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能力极为出众的女性,却没能够直接参与雅典政治生活,没在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痕迹,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D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材料的主旨不是人文主义的萌芽,而是反映女性在古希腊的地位,排除A项;历史学家对阿斯帕西娅的记述甚少与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有关,而非体现道德沦丧,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公民参政权得到保障,也不是强调人民至上、轮番而治,而是体现女性在古代希腊被忽视的情况,不能得出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亚及临近的非洲东北部地区出现了驼鞍,改变了骆驼很难管理和驾驭的状况,使得用骆驼驮运物品成为可能”及所学知识可知,骆驼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可以穿越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骆驼驮运货物成为可能使得穿越沙漠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减轻了地理障碍对交流的阻滞,A项正确;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
骆驼驮运货物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不会拉高亚洲商品的价格,排除C项;此时期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占据优势,贵金属并没有大量流入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材料“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体现的是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文化虽然对罗马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民主政治、军事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有迥然的区别,说明的是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C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同属于地中海文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统一的基础,且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同时,遗址附近还发现了多种纺织品。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以及纺织技术等多种文化在此交汇,这些信息表明帕尔米拉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在公元前336年~前323年,与公元13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在材料中无法推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选项夸大了帕尔米拉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13.答案:(1)内涵:人类之网是连接人们的一系列关系,其本质上试图用一种横向的方式观察人类,(比如观察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横向的联系、互动等)这种横向互动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动因:为了经济利益寻找贸易伙伴,商人建立经济网络的,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政治动因,比如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维护和巩固帝国统治的需要,亚历山大东征、古罗马帝国的扩张;文化动因:僧侣和传教士建立的文化联结,例如佛教传入中国、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在亚洲非洲等传播基督教。
(2)旧大陆网络体系时期:在旧大陆网络体系中,早期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与融合。如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统治等等,推动了人类之网的初建,并通过网络促进了几大文明的交融。西亚农耕技术传播到中亚、欧洲和非洲。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沟通东西,促进东西经济与文化交流。希腊文化广泛传播至北非和亚洲,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并在中世纪主导欧洲思想。希腊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对其他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网络的影响下人类文明之花绽放,既有成熟的国家治理体系(官僚、税收、军事、交通),又有发达的商贸往来(丝绸之路),还有繁荣的思想文化(古希腊神话、人文主义)。但是网络带来的不光是进步,更有种种不平等和灾难。伴随着早期帝国的扩张与军事征服,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15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人类之网: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交往交融,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贸易与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亚非拉,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导致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形成全新的宇宙观,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但是网络带来的不光是进步,更有种种不平等和灾难。那些命运悲惨的边缘群体,如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非洲人、美洲的印第安人,还有数不清的被瘟疫和饥荒夺去生命的个体,即是这些网络的牺牲品。
19世纪的工业革命的人类之网: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引起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生产工业化,生活城市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社会力量。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由西欧蔓延至亚非拉地区,有力推动了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上,自由主义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在一些地区传播,推动部分国家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西方国家进一步进行殖民扩张,一方面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灾难,网络带来的不光是进步,更有种种不平等和灾难。工业革命之下,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东方人带来了灾难,导致东方的落后。带来了全球环境污染与破坏。疾病与瘟疫的加速传播等。
14.答案: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解析:首先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篇论文。其次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和外国都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故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从文明分布的地区上看,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最后是文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