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
2024年春季学期八年级半期水平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本题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
1.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2.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问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抒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的是( )
A.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B.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C.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 D.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力量
4.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妇女代表大会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6.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7.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8.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常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9,“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1.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1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15.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
16.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1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8.“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19.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思想文化合作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1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率团访问台湾,与台湾方面举行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二次正式会面,并与台湾基层民众“深接触”“走亲串友”,倾听他们对发展两岸关系的心声。此次访问( )
①能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②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③能根除台独分子的生存空间 ④有利于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室题:(每室2分,共10分)
21.(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______是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战斗过程中,他在身体负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3)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被群众誉为“铁人”的是______。
(4)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标志着中国作为最大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5)“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韩红《天路》歌曲中的“天路”是指2006年全线通车的______。
三、综合问答题:共14分
22.(1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一 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大量分配土地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第二阶段: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二 【第三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三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36分(23题12分,24题10分,25题14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
材料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万多人。美国开支战费400多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中国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多万吨。
材料四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严峻国内外形势。(4分)
(2)据材料三及所学说一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明知要付出巨大代价,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进行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对新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材料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写出一例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建设成果。(4分)
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8年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年表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
1986年 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
2000年 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10年 经济总量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2018年 经济总量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1979-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3-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样发展机遇。
——摘编自王毅《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2分)
(3)综上,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巨大变化。(2分)
25.(14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后来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4分)
材料二
图一 英国撒切尔夫人抵北京 图二 汪辜会谈
(2)撒切尔夫人抵北京后,邓小平与其进行会谈,指出这次会谈与图二会谈解决的问题有何不同之处?(2分)
材料三
(3)时间轴中①处“提出方针”和②处“形成共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2023--2024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