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学科
(时间:6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西周崇尚礼制,下列几类器物中,其数量在当时被用于区分贵族等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等级界限,C项正确;A项是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与等级制度无关,排除A项;B项是兵马俑是,秦始皇墓葬的陪葬品,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也是最早成体系的文字,与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 )
A.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B. 西汉时期已经生产纸
C. 纸在西汉已成为广泛使用书写材料 D. 蔡伦改进造纸术有了实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可知我国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麻纸,说明西汉时期已经生产纸,B项正确;题干只能说明西汉时期能生产麻纸,不能得出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后,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在西汉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说法错误,排除C项;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题干中西汉的史料不能作为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实证,排除D项。故选B项。
3. 在北朝后期鲜卑人的墓志中,绝大多数将其籍贯写为“河南洛阳人”,将自己的先祖与汉族的黄帝、尧、舜、禹扯上关系。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鲜卑贵族在中原建立政权 B. 鲜卑统治者沿袭中原统治方式
C.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 D. 鲜卑统治者任用汉人为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鲜卑人的墓志中,绝大多数将其籍贯写为‘河南洛阳人’,将自己的先祖与汉族的黄帝、尧、舜、禹扯上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治阶级通过改革主动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如典章制度、文字、服饰等,同时还将都城由平城迁徙到洛阳,加强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直接关系,C项正确;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而题干内容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举措及其影响,排除A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统治者借鉴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是材料所述现象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举措,排除B项;鲜卑统治者也任用了部分汉人为官,但该现象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4. 历代统治者均注重制度调整以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如图所示行政制度应出现于( )
A. 秦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图片中出现了“行中书省”,反映的是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C项正确;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这与示意图不相符,排除A项;宋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路、州、县三级制度,排除B项;明朝时,废除了行中书省,改为三司,排除D项。故选C项。
5. 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廷作出的努力有(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册封达赖、班禅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在位时平定了噶尔丹叛乱,册封了册封达赖、班禅、乾隆帝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生了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故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明朝时期,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1920年2月,《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第9号以“女子共学的先声”为题报道了北大的男女同校,并发布了“从今年秋季招生起实行兼收女生”的消息。推动这一变化的应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将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文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D项正确;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与题干信息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7. 某团支部策划了一场“纪念红军长征开始90周年”的美术作品展,如图是其中的一副剪纸作品,它展现的历史场景应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遵义会议 C. 飞夺泸定桥 D. 翻越大雪山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纪念红军长征开始90周年”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幅作品展现的历史场景是飞夺泸定桥,C项正确;井冈山会师1928年发生的,此时长征尚未开始,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1月召开的,是在长征的路上,但是与图中场景不相符,排除B项;翻越大雪山也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与图中场景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统一战线正是建立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发表,D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9. 如图会徽中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和麦穗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表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它象征我国实行(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可得出,该设计体现了各民主阶级的大团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项正确;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题干内容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列作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的历史性事件有( )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 ②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也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④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1978年,安徽凤阳一间茅草屋,18名农民在一张“契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事件引发了我国农业中的(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建立生产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首倡了分产到户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生产责任制,这一事件引发了我国农业中的中的建立生产责任制,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与题干所述不相符,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土地归集体所有,而不是分田到户,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出现的,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如图中,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城市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西部大开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C项正确;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均与题干特指“21世纪后之”不符,排除AB项;进入21世纪之初,我国刚刚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口贸易总额不可能因它的实施立即发生显著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3. “该法典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内容分为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宗教法等若干篇,被刻于青铜板上,后来成为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这一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理概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该法典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内容分为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宗教法等若干篇,被刻于青铜板上,后来成为后世欧洲法学渊源”和所学知识可知,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被刻于青铜板上,并成为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的法典是《十二铜表法》,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出现的时间是公元6世纪,排除C项;《法理概要》也出现于公元6世纪,和《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等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将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相比较,相似度最大的一项是( )
A. 封赐物品 B. 封赐仪式 C. 从属关系 D. 权利义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指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赐予诸侯土地和人口,诸侯为周天子提供军事等义务,因此,两者的相似度最大的是封赐物品,A项正确;西欧封建制度必须有封赐仪式,而西周分封制不是这样的,排除B项;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大宗,其他分封对象是小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者不一样,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古代君主管理制度,封君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封臣只有使用权,而且在死后必须归还。而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可以世袭,两者不一样,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朝统一全国后,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按“分口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发给百姓去耕种。这一制度对下列事件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 D. 明治维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唐朝统一全国后,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按‘分口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发给百姓去耕种”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中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施了班田收授法,B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涉及到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幕府统治指的是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这与题干不相符,排除C项;明治维新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不是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出身科西嘉岛的炮兵少尉,因战功26岁时担任总司令,远征埃及中秘密回国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后加冕称帝,数次击退敌军联盟,并率军横扫欧洲大陆。”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亚历山大 B. 屋大维 C. 拿破仑 D. 希特勒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出身科西嘉岛的炮军少尉……加冕称帝,数次击退敌军联盟,并率军横扫欧洲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出身于地中海科西嘉岛的一个贵族家庭,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加冕称帝,故选C项;亚历山大是希腊北部边陲马其顿国的国王,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B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7. 下面邮票的画面中,一对农民夫妇站在自己的土地和屋前相互对视,文字和数字信息显示是纪念某法律颁布100周年。与之有关的最有可能的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英国工业革命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下面邮票的画面中,一对农民夫妇站在自己的土地和屋前相互对视,文字和数字信息显示是纪念某法律颁布100周年。”和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可知,图片上的时间为“1862—1962”与农民有关,这反映了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与题干“纪念某法律颁布100周年”不符,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与题干“纪念某法律颁布100周年”不符,排除B项;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与图片“1862——1962”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下列近代科学家中,其发明成果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是( )
A. 爱迪生 B. 诺贝尔 C. 戴姆勒和狄塞尔 D. 本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0年,戴姆勒和迈巴赫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发动机公司,戴姆勒发动机研究院;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这些行业均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C项正确;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排除A项;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与石油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本茨发明了汽车,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一战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问题。”这些体现了( )
A. 一战的导火索 B. 一战的性质 C. 一战的结果 D. 一战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可知,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根据题干“英国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可知,这表明英国参加一战是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据此可知,题干说明双方参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的目的决定了战争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它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此,题干可以用于研究一战的性质,B项正确;从题干“一战前”可知,材料涉及的内容是指一战爆发前,因此,不能用来研究一战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后,列宁开始( )
A. 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现国家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列宁认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错误,为了改变这一错误,从1921年开始,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项正确;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继续实行带来的弊端,因此要终止该政策,而非开始,排除C项;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民众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 应政府招募去参加水库建设 B. 银行接连倒闭存款丧失
C. 企业雇员无权组织参与谈判 D. 牛奶面包价格持续飙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A项正确;银行接连倒闭存款丧失属于经济大危机初期,罗斯福新政时期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排除D项。故选A项。
22. 下面照片是二战中的著名场景,它展现的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诺曼底登陆 D. 苏军攻克柏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二战中的著名场景”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的图片出现了苏军把苏联国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场景,所以它展现的是苏军攻克柏林,D项正确;德军闪击波兰与题干所给图片不相符,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涉及到苏联,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是指,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武装力量在诺曼底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登陆战役,它不会出现图片中的场景,排除C项。故选D项。
23. 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 B. 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C.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D.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90-1992年间,……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改为一年一版”和所学知识可知,1990-1992年间,世界格局出现了剧烈动荡,这是因为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会涉及到国家疆域的变化,因而也不会出现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的现象,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无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排除C项;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也不会带来国家疆域的变化,因而不会导致题干所述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24. 各种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24日,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欧佩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B项正确;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不是世界影响最大的组织,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5. 扬州一座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在2024年首季度中国博物馆热度榜单上,荣膺江苏地区最具流量的博物馆桂冠。它应该是( )
A 汉广陵王墓 B.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C. 史可法纪念馆 D. 鉴真纪念堂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扬州一座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在2024年首季度中国博物馆热度榜单上,”和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在2024年首季度中国博物馆热度榜单上,B项正确;汉广陵王墓位于高邮市的高邮湖西新区送桥镇天山片颈枣辩喇区(原天山镇)境内,与题干地点不符,排除A项;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鉴真纪念堂位于扬州市古大明寺内,1973年建成,以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和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水路,在风力和洋流的配合下,运载能力比陆路强大很多,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加上南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在利润方面完胜陆上丝绸之路,因此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长安的商贸价值下降,趋于衰落,南方临江靠海的扬州等城市则蒸蒸日上。 ——摘编自波音《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优势。
(2)观察材料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截弯取直”的主要原因。
(3)在材料二地图字母中指出今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通区位”角度分析概述隋唐以来扬州经济兴衰的原因,并据此为今天扬州的经济建设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优势:运载能力比陆路强大,运输成本低。南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使得海运利润较大。
(2)主要原因:王朝政治、军事中心已经从中原一带转移到了今北京地区;截弯取直可达到缩短航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等作用。
(3)地理位置:字母C处。
兴: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扬州作为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言之有理即可)扬州处于长江出海口,有着适宜海运的条件,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言之有理即可)。
衰:进入近代,海运逐渐代替河运,铁路运输逐渐普及,扬州丧失了交通区位的优势。(言之有理即可)建议:言之有理即可。积极修建新型铁路、高速公路等。(须依题目要求从“交通区位”角度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其余角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优势:根据材料“在风力和洋流的配合下,运载能力比陆路强大很多,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归纳为运载能力比陆路强大,运输成本低。根据材料“加上南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在利润方面完胜陆上丝绸之路”,可归纳为南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使得海运利润较大。
【小问2详解】
主要原因:可从政治中心的转移、航线缩短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等角度分析,如,王朝政治、军事中心已经从中原一带转移到了今北京地区;截弯取直可达到缩短航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等作用。
【小问3详解】
地理位置:结合所学可知,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即字母C处。 兴:可从自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位置的优越性等角度分析,如,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扬州作为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扬州处于长江出海口,有着适宜海运的条件,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衰:可从交通运输路线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如,进入近代,海运逐渐代替河运,铁路运输逐渐普及,扬州丧失了交通区位的优势。建议:须依题目要求从“交通区位”角度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可抓住当前交通发展的机遇等角度分析,如,积极修建新型铁路、高速公路等。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名称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2)材料中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发展规律”进行概括。在英、美、法、俄中任选一个国家,结合该国在17-19世纪的历史发展情况,对这一“发展规律”进行评析(要求:评析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学说名称:进化论。
历史影响: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话,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2)发展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择英国。
阐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深刻改变,从而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外交关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诸如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逐步完善、英国大宪章运动的发生、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批判现实主义文艺盛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成为世界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等,都可以从工业革命中找到经济根源。
水平等级 论述
4 紧扣“发展规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能够围绕“发展规律”论述,条理基本清楚
2 有论述,但与“发展规律”结合不充分,条理不清楚
1 有论述,且与“发展规律”有一定关联性,条理不清楚
【解析】
【小问1详解】
学说名称: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被称为进化论。 历史影响:可从对传统思想的打破和生物学的革命等角度分析,如,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话,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小问2详解】
发展规律:根据材料“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归纳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择四个国家任选其一,如,选择英国。可从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再从工业革命对英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如,阐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深刻改变,从而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外交关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诸如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逐步完善、英国大宪章运动的发生、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批判现实主义文艺盛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成为世界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等,都可以从工业革命中找到经济根源。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宣传画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摘编自202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元旦献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位新中国劳动模范人物,简述其突出贡献和精神风貌。
(3)据材料~内容为其概括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的理解。
【答案】(1)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保持了高昂的建设热情;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等等。
(2)劳动模范人物及贡献、精神风貌:劳动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3)主题:团结一心奋斗,凝聚磅礴力量(围绕“团结奋斗”总结得当即可)理解: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总结概括准确即可)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宣转画“中国人民有志气,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夺取工业生产的更大胜利”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民高昂的建设热情,全国人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等。
【小问2详解】
选择人物及贡献、精神风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择劳动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王进喜,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劳动模范人物,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3详解】
主题:根据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可得出,主题可围绕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搞建设来展开,如团结一心奋斗,凝聚磅礴力量。
理解: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是指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学科
(时间:6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西周崇尚礼制,下列几类器物中,其数量在当时被用于区分贵族等级的是( )
A. B.
C. D.
2.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 )
A.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B. 西汉时期已经生产纸
C. 纸在西汉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D. 蔡伦改进造纸术有了实证
3. 在北朝后期鲜卑人墓志中,绝大多数将其籍贯写为“河南洛阳人”,将自己的先祖与汉族的黄帝、尧、舜、禹扯上关系。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鲜卑贵族在中原建立政权 B. 鲜卑统治者沿袭中原统治方式
C.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 D. 鲜卑统治者任用汉人为官
4. 历代统治者均注重制度调整以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如图所示行政制度应出现于( )
A. 秦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5. 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廷作出的努力有(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册封达赖、班禅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1920年2月,《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第9号以“女子共学的先声”为题报道了北大的男女同校,并发布了“从今年秋季招生起实行兼收女生”的消息。推动这一变化的应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 某团支部策划了一场“纪念红军长征开始90周年”的美术作品展,如图是其中的一副剪纸作品,它展现的历史场景应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遵义会议 C. 飞夺泸定桥 D. 翻越大雪山
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9. 如图会徽中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和麦穗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表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它象征我国实行(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 下列作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的历史性事件有( )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 ②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1978年,安徽凤阳一间茅草屋,18名农民在一张“契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事件引发了我国农业中的(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建立生产责任制
12. 如图中,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城市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西部大开发
13. “该法典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内容分为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宗教法等若干篇,被刻于青铜板上,后来成为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这一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理概要》
14. 将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相比较,相似度最大的一项是( )
A. 封赐物品 B. 封赐仪式 C. 从属关系 D. 权利义务
15.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朝统一全国后,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按“分口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发给百姓去耕种。这一制度对下列事件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 D. 明治维新
16. “出身科西嘉岛的炮兵少尉,因战功26岁时担任总司令,远征埃及中秘密回国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后加冕称帝,数次击退敌军联盟,并率军横扫欧洲大陆。”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亚历山大 B. 屋大维 C. 拿破仑 D. 希特勒
17. 下面邮票的画面中,一对农民夫妇站在自己的土地和屋前相互对视,文字和数字信息显示是纪念某法律颁布100周年。与之有关的最有可能的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英国工业革命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18. 下列近代科学家中,其发明成果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是( )
A. 爱迪生 B. 诺贝尔 C. 戴姆勒和狄塞尔 D. 本茨
19. 一战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问题。”这些体现了( )
A. 一战的导火索 B. 一战的性质 C. 一战的结果 D. 一战的影响
20.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后,列宁开始( )
A. 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现国家工业化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民众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 应政府招募去参加水库建设 B. 银行接连倒闭存款丧失
C. 企业雇员无权组织参与谈判 D. 牛奶面包价格持续飙升
22. 下面照片是二战中的著名场景,它展现的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诺曼底登陆 D. 苏军攻克柏林
23. 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 B. 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C.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D.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24. 各种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25. 扬州一座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在2024年首季度中国博物馆热度榜单上,荣膺江苏地区最具流量的博物馆桂冠。它应该是( )
A 汉广陵王墓 B.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C. 史可法纪念馆 D. 鉴真纪念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水路,在风力和洋流的配合下,运载能力比陆路强大很多,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加上南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在利润方面完胜陆上丝绸之路,因此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长安的商贸价值下降,趋于衰落,南方临江靠海的扬州等城市则蒸蒸日上。 ——摘编自波音《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优势。
(2)观察材料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截弯取直”的主要原因。
(3)在材料二地图字母中指出今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通区位”角度分析概述隋唐以来扬州经济兴衰的原因,并据此为今天扬州的经济建设提出一条建议。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名称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2)材料中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发展规律”进行概括。在英、美、法、俄中任选一个国家,结合该国在17-19世纪的历史发展情况,对这一“发展规律”进行评析(要求:评析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宣传画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摘编自202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元旦献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位新中国劳动模范人物,简述其突出贡献和精神风貌。
(3)据材料~内容为其概括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力量源泉”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