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六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年高考
考点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广东卷题组
1.(“五史”教育·党史)(2021广东,8,3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2.(“五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2023广东,17(1),4分](节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句,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 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得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4分)
其他卷题组
3.(2021海南,7,2分)据下表可知,梁启超( )
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1898年 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
1902年 “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
1919年 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以“廓扫”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
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
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
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
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
4.(2020山东,7,3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5.(2022辽宁,8,3分)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
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6.(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7.(2022全国乙,29,4分)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8.(2023全国乙,29,4分)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9.(2020江苏单科,9,3分)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10.(2021全国甲,29,4分)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11.(“五史”教育·党史)(2023全国甲,30,4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12.(“五史”教育·党史)(2022天津,7,3分)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13.(2021江苏单科,9,3分)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4.(2022海南,7,3分)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15.(2020山东,9,3分)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16.(2020北京,8,3分)《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
17.[2023浙江6月选考,23(3),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布《共产党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9分)
18.(2022河北,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 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6分)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6分)
19.(2022湖北,18,14分)[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 反“二十一条”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5年 五卅运动
组织 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 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 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 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
考点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2021全国甲,30,4分)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铁砂 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消 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2.(2023新课标,30,4分)
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 (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上表可以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3.(2020江苏单科,10,3分)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4.(2022辽宁,9,3分)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
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5.(2021福建,8,3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 )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6.(2022福建,8,3分)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7.(2021辽宁,7,3分)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8.(2021全国乙,29,4分)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9.(2020天津,6,3分)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0海南,9,2分)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
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
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
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
11.(2021河北,9,3分)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1935年1月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11月 《中央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
1936年7月 《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1936年11月 《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C.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D.倡导革命统一战线
12.(2021重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溟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惟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新……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考点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广东卷题组
1.(2023广东,9,3分)“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2021广东,19,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其他卷题组
3.(2020天津,5,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4.(2023福建,8,3分)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
A.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
B.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
D.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5.(2019天津文综,9,4分)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6.(“五育”并举·中国足球队赴日本参赛)(2021天津,7,3分)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7.(2021辽宁,8,3分)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
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8.(2023重庆,8,3分)1938年4月24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 )
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
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
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
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
9.(2022河北,8,3分)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0.(2021北京,9,3分)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1.(2022湖北,8,3分)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2.(2023辽宁,8,3分)1939年6 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13.(2021湖南,10,3分)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
图1
图2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14.(2021湖北,8,3分)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 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15.(2023湖南,8,3分)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16.(2021海南,10,2分)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
《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洲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
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7.(2022湖南,8,3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18.(2023全国甲,31,4分)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19.(2022江苏,8,3分)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
A.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
C.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20.(2023江苏,8,3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21.[2023北京,19(2),8分](节选)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二
1903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年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年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8分)
22.(2023湖北,17,14分)[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8分)
23.(2023全国乙,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9分)
考点4 人民解放战争
广东卷题组
1.(2021广东,9,3分)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2022广东,9,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3.(“五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2023广东,17(2),4分](节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4分)
其他卷题组
4.(2020课标Ⅲ,30,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5.(2021全国乙,30,4分)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6.(2022湖南,9,3分)1949年3月,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平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7.(2020课标Ⅰ,30,4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8.(“五史”教育·党史)(2021全国乙,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1.(2023广东六校联考,7)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
A.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转向民间
B.五四运动推动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中国主要矛盾已变为阶级矛盾
D.民众的态度可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全国卷),30]陈独秀在1919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一文,其中呼吁,应该抱定“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两大宗旨。这表明( )
A.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B.作者政治和革命意识逐渐增强
C.平民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D.作者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
3.(2024届广东汕尾10月联考,8)1920年7月,谭平山等人组织成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支部先后吸收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党。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党团组织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金三角。这( )
A.为国民大革命奠定政治基础
B.使党团组织实现思想和组织统一
C.使广东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
D.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提供实践基础
考法2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4.(2024届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17)孙中山曾经称赞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劝告国民党员要“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还表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这( )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拓展了共产主义的伟大蓝图
C.丰富了民主革命理论的内涵
D.改变了三民主义的发展方向
5.(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二,7) 1926年,毛泽东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授中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引导学员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农村斗争,注重农民运动理论与方法的教授。当时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政治素养
D.利于开展农民运动支持国民革命
考法3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6.(2024届江苏淮安五校10月调研,7)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7.(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7)1930年,国民政府《土地法》规定:土地属于国民全体,分为公有土地和私有土地两类。1931年,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在山东省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乡村学校”“乡村自卫组织”和“合作社”。1935年,山西军阀阎锡山提出《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对农村问题的解决符合实际
B.农村问题引发社会多方面关注
C.未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途径
D.改革土地所有制成为社会共识
8.(2023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2月测试,29)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限制,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由此可知,当时根据地( )
A.突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B.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是发展工商业
C.全面贯彻落实了报告中的方针政策
D.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
9.(前瞻考·红军长征)(2023广东梅州二模,8)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
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考法4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
10.(2024届广东12月联考,10)这场战役“既打破了日军……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大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和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从而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大捷 B.平津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11.(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8)1937年9月,毛泽东指出“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坚持广泛有力的人民游击战争
B.全党需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责任
C.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兵民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考法5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2.(2023河北唐山二模,9)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考法6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胜利的意义
13.(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三,8)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又确定了“三三制”原则。这些措施( )
A.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体现了解放区人民政权的性质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14.[2023湖北七市(州)3月联考,8]1942年1月,中、美、英、苏四国领衔发表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性文件——《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 )
A.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世界人民共同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C.中国在联合国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D.抗日战争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考法7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5.(2024届广东肇庆一模,12) 1945年8月,收到蒋介石三封电报后,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并明确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继续实行“三三制”原则
B.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C.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考法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6.(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10月大联考,17)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是一部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自我革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党从最初组织起就有自我批评和思想斗争,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就不允许派别的存在,就严厉地反对了自由主义、工会独立主义、经济主义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刘少奇论党的建设》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三 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的史实。(8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限时拔高练1
15分钟 23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2023粤港澳大湾区二模,8)下表为1914—1916年中国工人联合罢工事件表。
时间 事件
1914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3个轮船公司的中国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总同盟罢工
1915年 苏州丝织业工人为争取合法权益,举行全行业同盟罢工
1916年 北京等地为支援天津法租界工人大罢工而举行罢工
由此可知,该时期工人运动( )
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
C.存在全国性统一领导
D.彰显了民族主义色彩
2.(2024届广东普通高中11月联考,9)胡适曾著文指出,1919年以前,孙中山先生专心政治运动,其著作只完成了民权初步及实业计划两部分;1919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集中心力,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这是由于“他认定思想革命的势力,高过一切,革命如欲成功,非先从思想方面入手不可”。这反映出( )
A.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B.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C.民众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
D.孙中山思想实现了伟大转变
3.(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8)1922年9月创办的《向导》周报,在发刊词中强调:“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乱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这一认识( )
A.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B.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4.(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 ”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等,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的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摘编自[美]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史料价值。(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发行的影响。(6分)
限时拔高练2
15分钟 21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10月大联考,14) 1940年,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提出:“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这些规定( )
A.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
B.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C.化解了社会主要矛盾
D.巩固了人民革命政权
2.(2024届广东六校12月联考,9)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D.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3.(2023广东广州调研,9)1946年“五一”劳动节,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工会一方面要说服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提高劳动热情”,“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说服工人,不向资本家提过高的要求”,最终“增加整个工厂的利润”。中国共产党旨在( )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调节工厂劳资关系
C.动员民众支持解放战争
D.加快经济重建工作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4.(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10月大联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直接冲击下,“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指向,成为影响至今的话语表述。从该词发端至今,其内涵释义经历了多次再生。
“汉族”指向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中提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
“五族”指向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国族”指向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阐述道:“我说民族就是国族,何以在中国是适当,在外国便不适当呢 因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
“民族”指向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对于民族统一纲领的意见》中就明确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观点
“宗族”指向 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明确指出,在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五族”不应称作“民族”,而应称作“宗族”。之所以称“五族”为“民族”,本身就是帝国主义瓦解和分化中国的阴谋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其民族观进行解读,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解读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第六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年高考
考点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广东卷题组
1.(“五史”教育·党史)(2021广东,8,3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答案 A
2.(“五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2023广东,17(1),4分](节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句,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 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得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4分)
参考答案 (1)解释: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开启了复兴的历程。
其他卷题组
3.(2021海南,7,2分)据下表可知,梁启超( )
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1898年 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
1902年 “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
1919年 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以“廓扫”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
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
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
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
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
答案 D
4.(2020山东,7,3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答案 C
5.(2022辽宁,8,3分)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
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答案 B
6.(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答案 D
7.(2022全国乙,29,4分)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 D
8.(2023全国乙,29,4分)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 C
9.(2020江苏单科,9,3分)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答案 B
10.(2021全国甲,29,4分)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C
11.(“五史”教育·党史)(2023全国甲,30,4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答案 C
12.(“五史”教育·党史)(2022天津,7,3分)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答案 D
13.(2021江苏单科,9,3分)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14.(2022海南,7,3分)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答案 D
15.(2020山东,9,3分)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 B
16.(2020北京,8,3分)《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
答案 B
17.[2023浙江6月选考,23(3),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布《共产党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9分)
答案 (3)国内动因: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4分,任选4点)
缘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2分)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1分)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分)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1分)
18.(2022河北,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 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6分)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6分)
答案 (1)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略。
19.(2022湖北,18,14分)[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 反“二十一条”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5年 五卅运动
组织 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 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 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 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
答案 (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
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2)原因:
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②经济阶级: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
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
④政党组织: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
考点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2021全国甲,30,4分)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铁砂 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消 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答案 D
2.(2023新课标,30,4分)
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 (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上表可以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答案 A
3.(2020江苏单科,10,3分)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答案 D
4.(2022辽宁,9,3分)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
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答案 C
5.(2021福建,8,3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 )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答案 C
6.(2022福建,8,3分)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答案 B
7.(2021辽宁,7,3分)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答案 D
8.(2021全国乙,29,4分)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答案 A
9.(2020天津,6,3分)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10.(2020海南,9,2分)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
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
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
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
答案 B
11.(2021河北,9,3分)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1935年1月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11月 《中央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
1936年7月 《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1936年11月 《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C.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D.倡导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B
12.(2021重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溟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惟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新……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 观点:梁漱溟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
阐释: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巩固了红色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综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如果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的。
考点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广东卷题组
1.(2023广东,9,3分)“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 B
2.(2021广东,19,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参考答案 示例
论点: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主题。
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民族矛盾空前严重。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培养自强不息之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以唤醒学生在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总之,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抗日救亡的主题,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其他卷题组
3.(2020天津,5,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答案 D
4.(2023福建,8,3分)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
A.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
B.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
D.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答案 B
5.(2019天津文综,9,4分)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 C
6.(“五育”并举·中国足球队赴日本参赛)(2021天津,7,3分)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答案 D
7.(2021辽宁,8,3分)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
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答案 C
8.(2023重庆,8,3分)1938年4月24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 )
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
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
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
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
答案 B
9.(2022河北,8,3分)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答案 C
10.(2021北京,9,3分)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B
11.(2022湖北,8,3分)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D
12.(2023辽宁,8,3分)1939年6 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答案 D
13.(2021湖南,10,3分)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
图1
图2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答案 B
14.(2021湖北,8,3分)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 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15.(2023湖南,8,3分)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答案 D
16.(2021海南,10,2分)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
《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洲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
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 C
17.(2022湖南,8,3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答案 B
18.(2023全国甲,31,4分)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答案 B
19.(2022江苏,8,3分)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
A.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
C.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
答案 C
20.(2023江苏,8,3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答案 D
21.[2023北京,19(2),8分](节选)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二
1903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年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年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2)内涵:晚清民国以来,黄河被赋予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民族独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救国救民、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等新的时代内涵。
说明:①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一些知识分子赋予黄河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内涵,并大力宣传,以宣传民主革命。《革命军》《爱之歌》等正体现了这些内涵。
②五四运动后,民族精神进一步觉醒,但是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赋予黄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民族精神,希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③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潮,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要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黄河作为母亲河,意味着中华民族要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保卫祖国。国共两党在黄河边祭祀、诗歌《黄河》《黄河大合唱》体现了这一内涵。
总之,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黄河的内涵不断被丰富,这些内涵既是时代的反映,又有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2.(2023湖北,17,14分)[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8分)
答案 (1)意义:牵制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形成了持久抗战的基础;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扩大;发动群众,践行全面抗战路线。(任答三点得6分)
(2)特征:大多处于山地,大多处于省际交界地带;数量多,分布广;大多分散于日占区、国统区,彼此犬牙交错;对日军所占交通要道和城镇形成包围之势。(任答四点得4分)
原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因地制宜;游击战的历史经验。(4分)
23.(2023全国乙,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9分)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全面反攻,夺取城市和交通线;力争受降权,接受日伪军投降,歼灭拒降之敌。
国民党政府:垄断受降权,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排除在对日受降之外;由国民党军队抢占要地,收编伪军,应战拒降日军。
(2)利用日军作为守备队阻止中国共产党受降;指令日军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协助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华北、华东等地;美国军队直接进驻青岛、天津等地。
(3)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战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有利于维护国内的和平、民主、团结。
国民党政府:企图独占抗战胜利成果,坚持一党专制独裁,为内战埋下伏笔。
美国:扶蒋反共,维护美国在华利益,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考点4 人民解放战争
广东卷题组
1.(2021广东,9,3分)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答案 C
2.(2022广东,9,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答案 A
3.(“五史”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2023广东,17(2),4分](节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原因:全国抗战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必须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的矛盾。
其他卷题组
4.(2020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广东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