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含解析)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经济的发展
1.(2024山东德州调研)宋代柑橘产地集中在两浙、四川、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所需粮食依靠外地供给。这反映出(  )               
A.农业种植技术提高
B.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D.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宋朝时,兖州人邹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余窑,陶匠数百。潼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材料反映出当时(  )
A.瓷器生产准入与户籍相挂钩
B.民营制瓷业有一定的发展
C.手工工场普遍采用雇佣劳动
D.瓷器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
3.(2024河南开封质检)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营”的社会热潮。该现象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经济走向衰落   
B.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D.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4.(2024湖北荆州质检)南宋时期,海外输入泉州的商品,大部分被转运到了中国长江下游或华北、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日本。由泉州输出的商品,则远销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广大地区。据此可知,南宋时期的泉州(  )
A.践行重商主义政策   
B.积极拓展商业范围
C.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D.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5.(2024重庆一中月考)杭州历史悠久,北宋欧阳修《有美堂记》称其“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塌房条》亦云“杭州之外城,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繁,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由此可知,二者都认为杭州(  )
A.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B.城市管理混乱无序
C.城市化水平全国领先   
D.商业繁荣、人丁兴盛
6.(2024广东佛山质检)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是黄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繁荣时代;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北方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步萎缩、衰落,而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却迅速增长。这种变化折射出(  )
A.宋代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宋比唐代更加重视农业
D.南方地区灾害频发
7.(2024河北唐山调研)隋朝时期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元朝时期对原有大运河裁弯取直,从“人”字形变成“一”字形。这一变化(  )
A.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沿岸工商业城市兴起
C.使区域间长途贩运开始出现
D.有利于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题组二 社会的变化
8.(2024辽宁朝阳期中)在宋代,许多父母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积攒专门的婚嫁费用,同时,在宋人的墓志铭里,能够资助亲朋的子女婚嫁,也是一种大书特书的善行,士大夫所办的义庄里也会拨出专门的款项用于男婚女嫁。这表明宋代(  )
A.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已形成
B.财力在婚姻习俗中占据重要地位
C.婚姻观念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D.士大夫阶层注重宣传婚姻新风尚
9.(2024福建福州八县联考)宋代政府将佃农专门注籍为客户,既在原则上保证其国家“编户齐民”的地位,又将其与有“常产”的主户区别对待。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
10.(2024广东深圳中学月考)与前代不同,宋代虽也有“奴婢”,但更多地来自雇佣,宋人曾言“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宋代对贩卖人口的惩处极为严厉,拐卖人口者会被处以绞刑,买方也要从重惩处。由此可知宋代 (  )
A.实现了社会平等   B.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社会关系契约化   D.士族豪门地位下降
题组三 儒学的复兴
11.(2024山东联考)据欧阳修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唐朝政局动荡不安
B.冲击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C.促成了五代十国局面
D.反映了皇帝地位的衰落
12.(2024湖南怀化期中)宋朝以前,我国民风比较开化。普通女子离婚再嫁毫不出奇。但宋朝时期却强调“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史·烈女传》共记载烈女42人,其中贞节烈女类达38人之多。这表明(  )
A.理学思想理论日趋完善
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学说
C.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
D.理学信仰面临严重危机
题组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13.(2023辽宁抚顺期中)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人毛晋称赞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据此可知,李清照(  )
A.得到后世文人的一致称赞
B.始终以婉约风格见长
C.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
D.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
14.(2024山东淄博调研)“书手”又称“佣书”,是指专职抄写书籍的人员。唐代是“书手”职业最盛行时期,无论民间或官府都存在众多“书手”,而到宋代,“书手”职业迅速衰落,直至消失。造成此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的发展   B.书法艺术的进步
C.商业经济的发展   D.国家教育的普及
15.(2024江苏南京质检)元朝王祯编撰《农书》,其在论述垦耕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他在《垦耕篇第四》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所用,无使偏废”。该书(  )
A.反映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表明南北农业水平相当
C.体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南北农业技术交流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2024江苏徐州期中)下表内容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 利国监……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 铅山之铜……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 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2024山西临汾期中)据《齐民要术》记载,水稻“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而收获期则在霜降,即农历九月下旬;而宋人陆游在《五月一日作》中对稻麦轮作注释道:“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水稻五月插秧,八月就可以收获了,宋人称“八月登粳稻”。这说明宋代(  )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精耕细作模式成熟
C.农业专业区域初显   
D.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3.(2024江苏盐城期中)宋代船户在户籍上被专列为一项,称为“海船户”。船户须向官府登记入籍,只有入籍之船才有营业的合法权利,欲出海营运,须“先具名件,经官给据,委官检实,方得出海”。上述措施旨在(  )
A.增加财政收入   
B.限制朝贡规模
C.强化贸易管控   
D.提高船户地位
4.(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调研,)下表从侧面反映了(  )
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
朝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唐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 12 7 25 20 43 86 18 45
金以及同 时期的南宋 4 2 14 4 73 185 36 63
A.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
B.北方经济呈现衰退
C.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5.(2024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期中)在唐朝,六礼是士大夫阶层婚姻缔结所必须遵守的制度,通行范围上至皇族下至各级官员。到了宋朝,婚姻制度中士大夫阶层与庶人阶层的分野变得相对模糊,政府从法律角度扩大了六礼的适用范围,使其从皇族、官员推广至整个庶人阶层。这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盛行   B.政治趋向平等
C.门第观念淡化   D.城市经济繁荣
6.两宋时期,城市居民住宅用鲜花、盆景、名家书画等物品进行装饰的现象,逐渐普及,如“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材料中的现象(  )
A.彰显了两宋社会的奢靡之风
B.体现市民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C.反映出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
D.说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题组二 辽宋夏金元的思想
7.(2024福建福州八县联考)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这说明宋代儒学(  )
A.逐渐走向僵化和教条
B.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趋于社会化和世俗化
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8.(2022福建南平中学期中)宋代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9.(2023辽宁沈阳五校联考)柳永传世的词作中有很多描写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的作品,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
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
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题组三 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与科技
10.(2024河南新乡质检)宋代,李唐的《采薇图》表彰士人气节,无名氏的《折槛图》讴歌直言极谏,园林艺术则通过构筑“孔颜乐处”,意图实现“不以轩冕肆其欲,不以山林丧其节”。这些现象(  )
A.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基本内涵
B.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嬗变
C.体现了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
D.表明意境和笔墨情趣受到关注
11.(2024河北邢台调研)宋神宗时期,司马光编成了一部通史巨著。宋神宗读罢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最终该书定名为《资治通鉴》。这说明《资治通鉴》的编写(  )
A.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B.注重史学的现实意义
C.具有制约皇权的动机
D.体现了崇文抑武方针
12.(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当时国内26个地点(大都不在之内)进行天文观测,这些观测结果为编制全国适用的历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13.(2024河北保定模拟)宋代曾公亮在水利、术数方面都颇有研究,他负责编撰的《武经总要》颇具影响力,被封为吏部侍郎。宋真宗时,因石归宋献上的木羽弩箭,射程远,杀伤力大,朝廷增加了其俸禄。造船务匠人项绾等研发海船,获得钱币奖励。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
A.治国指导思想逐渐发生变动
B.社会环境利于技术创新
C.与少数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
D.崇文抑武政策有所松动
题组四 思维训练
14.(2024安徽宣城调研)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  )
……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账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夏(下)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四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
A.租佃风气盛行   B.土地流转普遍
C.商品经济繁荣   D.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B 3.B 4.D 5.D 6.B 7.D 8.B
9.C 10.B 11.B 12.C 13.D 14.A 15.D
1.B 材料反映了宋代柑橘产地集中在两浙、四川、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这些地区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完全以栽培柑橘为业,所需粮食靠外地供给,说明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呈现出专业化、商品化发展趋势,B项正确。
2.B 由材料“凡三十余窑,陶匠数百”“乃立十窑,皆烧瓦器”可知,兖州人邹师孟组织陶匠专门从事白器生产,梁氏世代以陶冶为业,主要烧制瓦器,规模日益扩大,这反映出当时民营制瓷业得到一定发展,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瓷器生产准入条件作出判断,排除A项;“普遍采用雇佣劳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民营制瓷业有一定发展,无法得出瓷器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结论,排除D项。
3.B 由材料可知,宋朝掀起了全民经商的热潮,这主要和政府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有关,B项正确;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排除A项;封建等级观念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4.D 南宋时期,进口货物通过泉州港转运到各个地方,由泉州输出的商品远销东南亚等地,这反映出南宋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较为活跃,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B项中的“积极拓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5.D 由“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人烟生聚,民物阜繁,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可知,杭州经济繁荣,人口众多,D项正确。
6.B 安史之乱前,黄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繁荣;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却迅速增长,说明当时江南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超越北方,折射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
7.D 元朝统治者定都大都,将政治重心设在北方,但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对于南方的财赋和粮食需求量大,因此,元朝将隋朝大运河裁弯取直,从而缩短距离,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与联系加强,D项正确。
8.B 宋人特别注重为子女或亲朋的子女准备婚嫁的费用,说明在宋人的婚姻习俗中财力占有重要地位,B项正确;“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已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力在宋人婚姻观念中的地位,与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在资金上对男婚女嫁的支持,未涉及宣传婚姻新风尚,排除D项。
9.C 宋代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朝廷都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但又有主户和客户之别,原因是宋代实行不抑制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中主户和佃农(客户)的区别,与商品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B项不是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解决财政危机,排除D项。
10.B 宋代奴婢“来自雇佣”“本出良家”,以及宋代严惩贩卖人口等,都表明宋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项正确;“实现了社会平等”太过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宋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不是宋代社会关系契约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士族豪门”,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五代时期篡弑现象频发,无论是子弑父还是臣弑君,都是对伦理道德的破坏,B项正确;据“五十三年”“易五姓”可知,这描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而不是唐朝,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更替的表象,而不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皇帝地位的衰落”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C 宋朝理学兴起,“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主张用纲常名教的绳索束缚了人性,迫害了女性,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提及官方对理学的认可,排除B项;社会上对纲常名教的重视,体现理学兴盛,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而非理学“面临严重危机”,排除D项。
13.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非止雄于一代才媛”,说明李清照虽作为婉约派的词人,但却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故D项正确。
14.A “书手”是专职抄写书籍的人员,唐代印刷技术还不成熟,大量书籍都需要人员进行手工抄录,而宋代印刷技术进步,可以大批复制书籍,从而使手工抄录书籍的“书手”职业走向衰落,A项正确。
15.D 由“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所用,无使偏废”可知,《农书》把南北的技术进行总结,并积极推广,促进了南北农业技术交流,D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2.D 3.C 4.D 5.C 6.B 7.C
8.C 9.B 10.C 11.B 12.A 13.B 14.B
1.D 据材料可知,宋代矿冶业在这些地区发展规模较大,社会经济活力强,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三个地区矿冶业的情况,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日益普及”,排除A项;这些地区矿冶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出现衰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治安秩序紊乱”,排除C项。
2.D 据材料可知,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水稻从三月插秧,到九月才能收获;而发展到宋代则是五月插秧,八月就可以收获。水稻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土地可以进行稻麦轮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并不能说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专业区域初显,排除C项。
3.C “船户须向官府登记入籍,只有入籍之船才有营业的合法权利,欲出海营运,须‘先具名件,经官给据,委官检实,方得出海’”,这体现的是官府对海船户的严格管控,从而体现了对贸易的严格控制,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税收,不能体现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与朝贡体系无关,排除B项;该措施不利于提高船户地位,排除D项。
4.D 
国家公共工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增加是一种正常现象,材料并没有涉及国家财政负担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公共工程数量的变化,无法得出北方经济呈现衰退及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结论,排除B、C两项。
5.C 宋代由于社会流动加快,婚姻制度中士大夫阶层与庶人阶层的分野变得相对模糊,使得原属于士大夫阶层婚姻缔结所必须遵守的“六礼”的使用范围,从皇族、官员推广至整个庶人阶层,反映出门第观念的淡化,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门第观念淡化,排除A、D两项;古代中国等级制度长期存在,政治趋向平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6.B 据材料可知,宋朝城市居民注重装饰住宅,这说明了当时的市民注重追求生活的品位,彰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故本题选B项。A项错在“奢靡”一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故C项错误。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7.C 据材料可知,宋代士大夫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说明儒家思想趋于社会化和世俗化,C项正确;“僵化”“教条”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已经成为我国正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大夫阶层而非市民阶层,排除D项。
8.C 宋代理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是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宋代理学家为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提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C项正确。
9.B 结合所学可知,柳永的词通俗易懂,体现出世俗生活化的特征,而士大夫所代表的文化,主张压抑人性,维护三纲五常,与柳永所代表的通俗文化出现了冲突,故B项正确。柳永对抗的是理学压抑人性的部分,与思辨化的理学无关,排除A项。柳永的词体现出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排除C项。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0.C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的《采薇图》《折槛图》及园林艺术表现了文人的气节,体现了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基本内涵,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嬗变,排除B项;“意境和笔墨情趣受到关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1.B 司马光编写通史巨著,宋神宗认为此书可以用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将该书定名为《资治通鉴》,说明《资治通鉴》对现实治国具有指导意义,B项正确;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限制皇权,也没有体现出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C、D两项。
12.A 元世祖支持进行天文观测,天文观测结果为编制全国适用的历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说明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元世祖的事例,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劳动人民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科技发展,D项错误。
13.B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对在技术上有贡献的人员有相关的奖励,这种做法会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技术创新,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治国指导思想发生变动,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朝一直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排除D项。
14.B 实证思维主要是指通过史料来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学生要能够综合各种类型和不同出处的史料,对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本题以南宋时期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为素材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能够从这段原始史料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