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2.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由此可见,大运河开凿后( )
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推动了隋朝的统一
C.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了北部的边防
3.“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考试的目的是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
B.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
C.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
D.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
4.唐太宗强调:“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农时)为本。”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知人善任 B.虚怀纳谏 C.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
5.《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前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了唐朝( )
A.商品交流繁盛 B.城市经济繁荣
C.民族交往频繁 D.政治制度完善
6.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
7.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
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9.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未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以下河南历史文化遗产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 )
A. B.
C. D.
11.下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刚劲豪迈社会风气
1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材料反映出( )
A.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B.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
C.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危害 D.宋初实现中原和南方统一
14.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5.2007年,考古人员成功打捞出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并出水景德镇、龙泉窑等地烧制的宋代著名瓷器数千件,30余种。若用于研究宋代历史,它们属于( )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16.对比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题表所示史事的共同影响是( )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钱物。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双方 贸易往来频繁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议和后,宋 夏边界贸易兴旺
A.促进了政权之间的经济交流 B.加强了北宋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导致民族之间隔阂日益严重 D.推动了北方地区实现完全统一
17.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后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
A.政权并立 B.农业发达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
18.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下面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外国商人,力图将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市舶利益。“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的基本对外国策。这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重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支持 B.航海技术进步 C.造船业发达 D.商品经济发达
20.图一、图二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 D.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
21.“说话”是宋代瓦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在当时备受市民欢迎。“说话”( )
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 B.反映宋代市民阶层的娱乐生活
C.是研究宋代瓦子的唯一史料 D.加强了政府对市民思想的控制
22.《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23.《元史》中记载:“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盛”“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根据材料推断,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 )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汉化的需要
C.地方政权割据 D.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24.毕昇木活字(1041—1048年)→沈括知延州(1080—1082年)→西夏文活字(1080—1216年)→回鹘木活字(1300年前后)→欧洲木制活字(1420—1426年)。该时序变化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 )
A.印刷效率 B.排版方法 C.传播历程 D.商业价值
25.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历法时,曾参考阿拉伯天文学家伊本·尤尼斯等人的著作: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阿拉伯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传入了阿拉伯地区。这反映了( )
A.文明的差异性 B.文明的双向交流 C.文明的多样性 D.文明的隔阂冲突
二、材料题
26.国家治理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李老师以“国家治理促盛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政治统治】
(1)杰出帝王的有效治理推动历史发展。请从下面唐朝和元朝两组帝王中,各选一位写出人物简介。
任务二【解读文物———见证经济繁荣】
(2)历史文物见证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分别简述图一中文物的作用和图二中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
图一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图二 “州县之折纳、四方之征商、坊场河波之课息,不贵共钱”皆用交子。 ——《财用门 储币》
任务三【鉴赏艺术———感悟历史价值】
(3)下面艺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请从社会风貌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进行解读。
任务四【走近遗址———见证历史发展】
(4)请分别简述下列两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7.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政治制度的开创者是谁?他和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阶段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朝代分别开创了哪些新制度?
材料三:(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室,……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故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患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的“上”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请再举一例。
材料四:
(4)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结合图二回答德州在当时归哪一机构管辖?并列举一例这一时期政府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5)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大一统”积极意义有什么?
2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老师正在以“觅文化传承,扬民族自信”为主题,组织某历史小组进行阶段性探究学习,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双向交流————唐朝文化融中外】
(1)分别写出与上述人物相关的事迹,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
【识图猜节———诗词里的节日】
(2)仔细阅读上面图画和诗词,请依次写出它们反映的是哪些传统节日?
【史料分析————科技改变世界】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培根
(3)阅读上列材料,指出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第二种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表达交流————品文化扬精神】
(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灿烂文化成果。请你各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并简述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位皇帝是隋炀帝。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故C符合题意;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不是秦始皇、隋文帝、唐玄宗,排除ABD。故选:C。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根据关键信息“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这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还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养。故选B。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据题干“《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可知,《旧唐书》《新唐书》对唐太宗的评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说明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D项正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政策。根据材料“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可知,舞伎着装具有西域风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包容开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政治稳定、妇女地位低下与经济繁荣昌盛,A、C、D项排除。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而未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强大的文化包容性。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河南历史文化遗产是洛阳龙门石窟。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龙门石窟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C项正确;ABD项都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文化,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马球是少数民族的娱乐活动,题干内容体现了唐朝时期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喜好骑马、打球,说明唐代社会风气充满活力、刚劲豪迈,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朝时期受少数民族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而喜好骑马打球,没有体现唐代与对外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唐朝是充满活力、刚健豪迈的社会风气,不能体现宫廷生活状态,喜好骑马打球不能体现腐败奢靡,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宫廷中开展的马球运动,没有体现市民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由两首诗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C
解析:材料中“宋太祖”是赵匡胤。“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中的“内患”主要指武将专横跋扈。为防止此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宋太祖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C
解析:由材料“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后施仁政的象征”西夏、金等政权也鼓励人们种植桑枣、“禁民伐桑枣为薪”,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了汉族的政治理念,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交融,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民族交融,政权并立、农业发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两项;国家统一与两宋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C项。故选:D。
2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A符合题意。故选:A。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1)图片1是唐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开创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强大的基础。
图片2是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图片3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
图片4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2)图一作用:灌溉工具,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图二背景:北宋商贸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雕版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
(3)图三,社会风貌:开放包容,艺术价值: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体现了唐朝陶瓷业的繁荣;图四,社会风貌:城市的繁荣,艺术价值:宋代风俗画的典范,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4)理由:隋朝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智慧和成就;泉州市舶司,我国仅存的古海关遗址,体现了宋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
27.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推恩令
(2)隋朝、元朝;科举制、行省制
(3)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等。
(4)元朝;中书省。如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等。
(5)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
解析:
28.答案:(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答案示例: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宋词:苏轼,豪迈而飘逸
元曲: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是一部悲剧,用浪漫的艺术手法鞭挞黑暗势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