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人教版0224.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C3.D4.D5.B6.B7.D8.A9.B10.C11.D12.A13.B14.B
15.A16.C17.B18.D19.D20.B21.A22.C23.C24.B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
(1)从仿制到自主研发。(2分)
(2)原因:美国的核讹诈。(2分)
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2分,任意一人即可)
时代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等。(2分,任意一点即可)
(3)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等等。(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
27.(12分)
(1)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影响: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2分,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制:拨款改为贷款;实行股份制。(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
(3)由农村到城市:循序渐进:从国情出发;等等。(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亦可给分)
28.(12分)
(1)不同:第一次是中国传统土特产:(2分)第二次主要是工业成就模型。(2分)(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给分)
原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而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分)
(2)1986年的国礼,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2014年的国礼,反映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2014年向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代表赠送国礼,反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高铁模型;电动汽车;港珠澳大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模型;等等。(2分,举出
一例即可)
29.(14分)
(1)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当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等等。(一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2)关系: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
件。(2分)
失误:“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教训:经济建设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2分)
(所举事例及其教训符合题意即可)
(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2分,任举一例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人教版 C) 2024.7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得更早一些。”材料表明当时
A.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
C.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D.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
2.齐鹏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它(新中国)与一切爱好自由和平的民众,包括苏联以及所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一起对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以盟友的形式为世界和平斗争。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极大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C.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3.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命令,将一部分位于沈阳、大连的工厂向北迁移至哈尔滨、齐齐哈尔,短期内在黑龙江地区新建一个工业基地,史称“南厂北迁”运动。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整顿经济秩序 B.开发东北地区 C.平衡地区差异 D.适应战争需要
4.1950年6月 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它”是
A.第一届政协会议
B.开国大典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5.右图包含了新中国某个时期建设的诸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我国
A.独立自主开展经济建设
B.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C.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第1页(共8页)
6.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公私合营企业私股推行定息办法的指示》,不论企业盈亏情况如何,依照固定的息率,国家按季付给私股股东一定的股息。与此规定直接相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手工业生产的合作化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A.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B.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C.助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8.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主要表述的是中共八大的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意义
9.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折射出当时中国农业、工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以下最符合该套人民币主题的是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 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正是这样的信仰,铸就了他的“铁人”品格。“他”是
A.邱少云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2页(共8页)
11.下面为我国1958—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段时期我国(亿元)
A.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12.“文化大革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以上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危害是
A.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B.知识分子遭到了打击
C.党政机关遭受到了冲击 D.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1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两个历史事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推动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D.加速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14.1978年5月,中国政府西欧五国访问团成行,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国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团成员对中外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出国访问活动
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
C.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5.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材料中所述工作中心转变开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3页(共 8页)
16.“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沿海城市的开放
C.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了世贸组织
17.“乡镇企业”“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加入世贸”等共同体现的学习线索是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农村社会巨变 D.特区日新月异的风采
18.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披露的数据,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5.6%,2009年占到全球出口的31.7%,2010年达到32.7%,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社会生活发生变迁
B.交通通信不断进步
C.科技进步改变生活
D.加入世贸促进发展
19.下图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A.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过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C.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历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20.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变化,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转变。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A.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发了关注
C.我国对外学术交流越来越开放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全面认同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4 页(共8页)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被载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这反映了我国
A.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B.民主与法制建设已臻于完善
C.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确立
22.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A.“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23.1971年10月,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新闻媒介评论的是
A.万隆会议的举行圆满成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24.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千克。这表明我国
A.成为了世界粮食第一出口国 B.粮食安全得到极大提升
C.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D.生物科技居于世界第一
25.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这反映出我国人民
A.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C.居住环境全面改善 D.出行方式日趋多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早在1951年10月,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拥有原子弹。”
——摘编自王素莉《毛泽东国防尖端科技战略的成功决策与“两弹一星”的历史经验》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5页(共 8页)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飞机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拥有原子弹”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为中国“拥有原子弹”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并指出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1978—1984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变化》
材料二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次年,国务院宣布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到1984年,又把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进而改为股份制。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粮食产量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举措在全国农村的推行 (2分)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举措的推行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6页(共 8页)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礼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赠送的礼品。 国礼的演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时间 礼物说明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问苏联,带去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橘、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予两只熊猫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手机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1)据材料,概括中国代表团两次访问苏联时所带国礼的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礼的赠送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等信息。(4分)
示例: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国礼,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推荐一件当前适合作为国礼的物品。(2分)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C) 第7页(共8页)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2分)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并概括从中应吸取的教训。(4分)
(3)创新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请列举一例思想或制度上的创新成果。(2分)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C) 第8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