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高二期中)“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围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低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日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以上材料( )
A.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宗旨 B.说明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任务
C.指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必要性 D.揭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2.(2023·四川遂宁市·高三三模)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
A.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 B.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C.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 D.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3.(2023·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农业领域的机关管理人员约300万人,超过美国全部农业人口的数量,国有粮仓保管不善,每年有大量粮食霉烂变质;全国一半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盈利。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苏联集体农庄的农用拖拉机报废率为美国的三倍。材料表明苏联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纲领偏离了轨道 B.僵化的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
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丧失活力 D.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因循守旧
4.(2023·湖北武汉市·高三其他模拟)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为此“我们必须使我国工业每年能生产生铁达5000万吨,钢达6000万吨,煤达5亿吨,石油达6000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种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该演说很快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该演说
A.表明东西方的对抗正在加剧 B.极力为斯大林模式进行辩护
C.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回应 D.表明苏联加紧战后经济恢复
5.(2023·广西高三其他模拟)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美国亚洲政策的提出
A.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B.体现了美国反苏反共的立场
C.加剧了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 D.使“冷战”的范围扩大到亚洲
6.(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其他模拟)1946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对医院实行国有化,使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医疗保障;1945到1951年间,又建了15.7万所简易住宅和80多万所正式住宅。这些政策出台说明英国
A.积极应对“滞胀”问题 B.将部分国民收入再分配
C.政党之间斗争日益激烈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7.(2023·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表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这反映了英国
颁布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946年 《国民保险法》 一切有收入的英国人都定期交纳同等数目的投保金,任何人失业,都可以领取12个月的失业津贴
1946年 《国民医疗服务法》 (多数)医院收归国有,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
1948年 《国民救助法》 (政府实行特殊救助)未被《国民保险法》所覆盖的人也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如从来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失业时间过长丧失受保险资格的人
A.两大政党间达成人权共识 B.国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
C.政府的社会服务开支减少 D.贫富悬殊得到了有效解决
8.(2023·江西高三月考)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对抗。这体现了(   )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 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 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9.(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其他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西欧、日本等国进行了如下举措:提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缴额度、调整和分摊军事防范费用、设立黄金总库等。这些举措
A.体现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B.维护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D.形成了多极化的经济格局
10.(2023·江西鹰潭市·高三二模)美国总统里根的施政纲领兼采供应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主张,被人们成为“里根革命”,在里根的带领下美国在80年代中期很快走出了“滞胀”的困境。以下属于“里根革命”的做法是
A.加快货币增长速度 B.增加联邦政府开支
C.大幅度大规模减税 D.放松控制通货流量
11.(2023·四川高三三模)表11925-2001年德国家庭人口组成情况表(占总家庭数的百分比)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二战后的德国
A.经济衰退致使人口的加速外流 B.冷战对峙造成家庭长期分裂
C.现代文明进步与社会问题并存 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力量萎缩
12.(2023·江西景德镇市·高三三模)1985年,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日内瓦会晤,两位领导人起初互相各执一词,相互指责。但是两人都关心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慢慢地得到彼此的尊重。后来双方在冰岛、华盛顿等地相继会晤,最终在军备控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这表明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苏联改革危机逐渐显现
C.美苏之间矛盾已基本消除 D.世界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进行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摘编自李北海《区域协调发展是强国必由之路》
材料二 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9年 1990年
社会总产值 3.3% 1.8% -2.0%
国民收入 3.2% 1.0% -4.0%
劳动生产率 3.1% — -2.0%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开垦运动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材料二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高二期中)“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围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低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日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以上材料( )
A.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宗旨 B.说明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任务
C.指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必要性 D.揭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详解】根据材料中,“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可知,该组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国际汇兑,故选D项;世贸组织是关乎贸易方面的,排除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提供长期贷款,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发展问题,排除B;材料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C。
2.(2023·四川遂宁市·高三三模)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
A.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 B.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C.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 D.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详解】据材料“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新中国,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积极进攻态势,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因此中苏冲突中,美国“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要的”,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苏冲突中美国“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要的”,故B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中苏冲突中美国“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要的”,而不是保持“中立”,C错误。
3.(2023·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农业领域的机关管理人员约300万人,超过美国全部农业人口的数量,国有粮仓保管不善,每年有大量粮食霉烂变质;全国一半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盈利。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苏联集体农庄的农用拖拉机报废率为美国的三倍。材料表明苏联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纲领偏离了轨道 B.僵化的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
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丧失活力 D.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因循守旧
【详解】材料反映苏联农业管理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严重,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一个缩影,浪费严重,管理不善,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80年代后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成果的内容,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属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机关管理队伍的庞大属于经济体制的问题,同时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和农民的内容,D项的概括不够全面和准确,排除。故选:C。
4.(2023·湖北武汉市·高三其他模拟)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为此“我们必须使我国工业每年能生产生铁达5000万吨,钢达6000万吨,煤达5亿吨,石油达6000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种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该演说很快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该演说
A.表明东西方的对抗正在加剧 B.极力为斯大林模式进行辩护
C.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回应 D.表明苏联加紧战后经济恢复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为准备迎接新的战争,斯大林号召苏联人民加快工业生产,以应付种种意外事件。对此,很快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二战后初期东西方的对抗正在加剧,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指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于1947年3月,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斯大林发表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外部压力,“苏联加紧战后经济恢复”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5.(2023·广西高三其他模拟)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美国亚洲政策的提出
A.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B.体现了美国反苏反共的立场
C.加剧了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 D.使“冷战”的范围扩大到亚洲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美国提出从阿留申(群岛)一直到菲律宾都属于美国的“防区”,结合地图可知,这一防区的西面是中国和苏联,由此可见艾奇逊提出这一“防区”的目的,就是围困或封堵苏联与中国,这体现了美国反苏反共的立场,故选B项;1947,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所以美国对外政策没变,故排除A项;美苏争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排除C项;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冷战”范围扩大到亚洲,故排除D项。
6.(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其他模拟)1946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对医院实行国有化,使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医疗保障;1945到1951年间,又建了15.7万所简易住宅和80多万所正式住宅。这些政策出台说明英国
A.积极应对“滞胀”问题 B.将部分国民收入再分配
C.政党之间斗争日益激烈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由于战争影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以促进战后经济发展,如对医院进行国有化改革,使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医疗保障;又进行住宅建设,满足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这些政策出台实质上是将部分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缓和矛盾,稳定统治。故B项正确;“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党之间斗争日益激烈”,故C项错误;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故D项错误。
7.(2023·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表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这反映了英国
颁布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946年 《国民保险法》 一切有收入的英国人都定期交纳同等数目的投保金,任何人失业,都可以领取12个月的失业津贴
1946年 《国民医疗服务法》 (多数)医院收归国有,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
1948年 《国民救助法》 (政府实行特殊救助)未被《国民保险法》所覆盖的人也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如从来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失业时间过长丧失受保险资格的人
A.两大政党间达成人权共识 B.国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
C.政府的社会服务开支减少 D.贫富悬殊得到了有效解决
【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工党政府颁布的法律都与国民医疗和国民保障等有关,这些法律的颁布说明是保障了国民的基本福利,故选B;表格中只涉及工党,不能说明两大政党之间的共识,排除A;社会保障的建立会增加社会服务开支,排除C;表格内容不涉及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排除D。
8.(2023·江西高三月考)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对抗。这体现了(   )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 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 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详解】根据材料“1963年”“美苏热线”可知,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虽然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峙,但两国通过“热线”沟通,防止对峙升级为大规模核对抗,体现的是两国间的自我控制,故选B项;美苏间仍然是对抗的,暂时的合作只是防止核对抗威胁双方利益,防止核对抗升级,因此不是真正的走向合作了,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美苏争霸的阶段,故C项错误;美苏间保持“热线”联系和对话并不是因为不结盟运动的崛起而造成的,而是防止核威胁升级,故D项错误;
9.(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其他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西欧、日本等国进行了如下举措:提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缴额度、调整和分摊军事防范费用、设立黄金总库等。这些举措
A.体现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B.维护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D.形成了多极化的经济格局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牵头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中金融领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因此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出现后,西欧、日本等国分封采取相关措施来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正确;材料与社会阵营对峙无关,A排除;美国经济领域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组建后,C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正式的格局,D排除。故选B。
10.(2023·江西鹰潭市·高三二模)美国总统里根的施政纲领兼采供应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主张,被人们成为“里根革命”,在里根的带领下美国在80年代中期很快走出了“滞胀”的困境。以下属于“里根革命”的做法是
A.加快货币增长速度 B.增加联邦政府开支
C.大幅度大规模减税 D.放松控制通货流量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总统里根的施政纲领兼采供应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主张……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可知里根总统调整经济政策使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结合滞胀相关史实可知这时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思想,减少国家的干预,故C正确;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调节多一些,故A、B排除;里根取消了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控制通货流量,故D错误。
11.(2023·四川高三三模)表11925-2001年德国家庭人口组成情况表(占总家庭数的百分比)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二战后的德国
A.经济衰退致使人口的加速外流 B.冷战对峙造成家庭长期分裂
C.现代文明进步与社会问题并存 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力量萎缩
【详解】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德国单身家庭和2人小家庭比重上升,3人及以上共居的家庭比重下降,这些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因为德国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观念改变所致,但人口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也带来了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故C项正确;“经济衰退致使人口的加速外流”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所以冷战不是造成二战后德国家庭人口组成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12.(2023·江西景德镇市·高三三模)1985年,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日内瓦会晤,两位领导人起初互相各执一词,相互指责。但是两人都关心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慢慢地得到彼此的尊重。后来双方在冰岛、华盛顿等地相继会晤,最终在军备控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这表明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苏联改革危机逐渐显现
C.美苏之间矛盾已基本消除 D.世界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详解】根据“但是两人都关心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慢慢地得到彼此的尊重。后来双方在冰岛、华盛顿等地相继会晤,最终在军备控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可以看出,在冷战的局势之下,美苏双方保持了沟通的渠道,使世界局势有所缓和,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多极化,排除A;材料与苏联的改革无关,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进行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摘编自李北海《区域协调发展是强国必由之路》
材料二 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9年 1990年
社会总产值 3.3% 1.8% -2.0%
国民收入 3.2% 1.0% -4.0%
劳动生产率 3.1% — -2.0%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开垦运动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材料二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产量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主要原因:苏联模式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