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易混易错练】
列强侵华的影响及认识
影响
(1)改变了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轨迹。
(2)打破了中国封闭的状态,迫使中国卷入世界发展的大潮,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发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抗争和探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认识
(1)从起因看,列强侵华的进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从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权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都是其具体体现。
(3)从影响看,列强侵华,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认识晚清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的斗争与救亡图存的探索
1.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激化背景下爆发的农民运动。它虽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对晚清社会及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殊的民族和社会矛盾背景下由下层民众自发组织的一场民间运动。它的政治诉求有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但盲目排外并不可取。
(2)地主阶级
①洋务运动是一场旨在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尝试,深刻影响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国开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
②清末“新政”的目的是维护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其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并推动了经济基础的演变,客观效果与主观意愿相反。
(3)资产阶级
①维新变法运动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刺激下开展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认识
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同时,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地顽强抗争,是整个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新的历史任务。然而,无论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革命需要新的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阶级力量来充当领导者。
【提升练】
1.以下为晚清部分进口商品数据,这些现象( )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缘于外国商品竞争力强 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2.《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材料表明( )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 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
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 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
3.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4.1862至1864年,戈登带领英国工兵部队对上海、苏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图测绘。他们测量军事据点的地理形势,考察主要河流的通航情况,第一次用西法准确绘制出太湖平原的地图。戈登这一行为的直接意图是( )
A.传播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 B.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促进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 D.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
5.1874年,日军兴兵侵华,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 )
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 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 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
6.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指出:“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的这些言论反映了(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当时的新潮流 D.革命派组建政党的时机成熟
7.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中建议:“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同年7月,梁启超在主持强学会时,设立强学书藏,“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知识于我国民”。这体现出梁启超等人( )
A.希望拓宽官方藏书渠道 B.号召兴建图书馆推广社会教育
C.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D.意识到藏书推动学会的重要性
8.历史学家对甲午年进京赶考的知识分子评价道:这些举人们在圣贤书上读到了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此刻突然有了某种表现渠道。他们第一次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出现,“虽其言或通或塞,或新或旧,驳杂不一,而士气之稍伸,实自此始。”其中“士气之稍伸”指的是( )
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B.维新派掌握政治实权
C.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 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
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到:“于是学西文,涉重洋……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此观点( )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 B.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D.激发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0.【近代中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两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六益。
——摘集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材料三: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八条乡村农会擦皮法主的毡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泥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国牌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当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于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反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所继承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利实施的原因与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钉铁条从1864一1885年20年间进口量增加了十多倍,而洋纱的价格在20年间大幅度下降,这表明外国商品物美价廉,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故C项正确。外国商品的冲击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不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此时并未解体,由材料也无法得出此类结论,故B项错误。外国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家经济负担的加重,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津条约》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清政府主动与列强进行修约,修约的代表还是外国人,都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人才,外交环境艰难,C项正确。清政府主动修约并不能代表其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排除A项;西方国家的积极支持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是“重点”,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即主要反映了当时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选D是9.D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贸重心转移而非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形态的瓦解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862至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影响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态度和行动,戈登及其带领的英国工兵部队的行为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表明他们在为军事行动做准备,B项正确;虽然他们确实使用了先进的测绘技术,但根据历史背景和行为分析,传播技术并非他们的直接意图,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虽然时间上有重叠,但戈登的行为更直接地与军事行动相关,而非洋务运动,排除C项;虽然地图测绘有助于了解江南地区情况,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戈登部队的具体行为,“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与他们的直接意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强调沿海民间武装……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可得出左宗棠强调在防御外敌时除了要加强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民兵的建设,即强调兵民联合御敌体系,D项正确;民间力量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政府的军队,排除A项;“清醒”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事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海防”与“塞防”进行比较,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94年和“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指的是甲午战争,其言论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反映了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1894年甲午战争尚未结束,排除B项;当时改良是新潮流,排除C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革命派逐渐政党的时机尚不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梁启超等人建议多设立图书馆来让民众增长见识和接受教育,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藏书的渠道,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设立图书馆,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无关,排除项,材料没涉及藏书和学会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甲午年进京赶考的知识分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A项正确;维新派并未掌握政治实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派而不是革命派,排除C项,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的强大原因在于其政治制度的先进,而非技术的优势,这一主张显然突破了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国家富强的思想,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B项正确;戊戌变法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排除A项:此观点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此观点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未体现对近代民族意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公有的形式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提出有田同耕,建立一个平均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且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缺乏可操作性,不可能实现。
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希望通过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合作来实现土地制度的改革,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2)原因:始终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剥削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土地改革的总目标;人民解放军的反攻,解放区的扩大与民主政权的巩固,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创造了条件;奉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打击地主的有分别的政策。
意义:解放区土地改革,改善了农民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与参政热情;推动了解放区农业发展;有助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为全国解放后的土地改革积累了经验。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51后的中国。主张:根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可得出《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公有的形式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提出有田同耕,建立一个平均饱暖的理想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且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缺乏可操作性,不可能实现。
主张:根据材料“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可得出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希望通过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合作来实现土地制度的改革。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得出始终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剥削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土地改革的总目标;根据材料“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反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必农民代表会所继承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可得出人民解放军的反攻,解放区的扩大与民主政权的巩固,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可得出奉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打击地主的有分别的政策。
意义:综合材料可从改善农民生活、对解放区的作用、对解放战争的作用和对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的作用方面进行阐述,如:解放区土地改革,改善了农民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与参政热情:推动了解放区农业发展;有助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为全国解放后的土地改革积累了经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