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易错点分析】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积累的新的现代化因素
政治层面: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基层政权的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为随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积攒了力量。
经济层面: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结构的调整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沿海工业的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阶级构成比例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社会文化层面: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社会关系得到了改善,为之后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现代重构,为中国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外交层面:抗战的胜利使日本侵华势力彻底从中国败退,中国摆脱了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亡国危机。同时,中国在抗战期间与美英等国签订了新约,取消其部分在华特权:战后,中国参与创立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此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2.思想保障: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3.民心保障:农民的广泛拥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适时地提出关注农民尤其是土地问题的主张,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4.军事保障: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指导和培育下,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中国人民战胜了国内外敌人。
【提升练】
1.1937年7月,中共机关刊物上刊登了董必武的时事评论:“中共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固非孙中山先生所签订,而中华苏维埃的基本政策实未超过扶助工农的范围。”这一思想( )
A.折射出民主革命纲领的调整 B.意在重塑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C.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2.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
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3.1932—1934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主题主要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但1937年3月,中共报刊《救国时报》指出:巴黎公社是民族团结,一致御侮的榜样,是法国一切有民族意识优秀分子的结合,呼吁救国御侮必须团结并动员一切力量。这表明,1937年初( )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已正确认识到巴黎公社民族革命的性质
D.中共逐步实现从国内革命向民族革命的转变
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统区的历史教科书有意识树立孙中山“民族救星”的形象;而苏区的历史教科书编写则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这种不同反映了( )
A.国共政治军事对峙的加剧 B.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的演变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差异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5.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行了自主货币“北海币”。该货币以农业物资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北海币”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货币机制基于农村传统经济 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赢得民心
C.农村与城市经济的隔绝状态 D.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
6.1942年10月10日,美英通知中国,自动放弃在华特权。次年1月11日,中国和美英分别签订了平等新约,随后又与其他有关国家签订了类似条约,百年来束缚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宣告废除。废约运动得以实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美英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B.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D.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7.据经济学家陈翰笙1930-1931年在河北定县调查显示,“14617户农家之中,有70%的农家占有耕地不到全数的30%,其余不到3%的农家,占有耕地几当全数1/5。”贫苦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通常占收成的一半,赋税繁重。这一现象( )
A.体现出国民党统治秩序的本质 B.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出台
8.1947年2月,中共中央下达《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揭示了正在形成的统一战线的特点,并指出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人员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该统一战线的形成( )
A.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要求 B.加速了和平民主建国的进程
C.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顺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
9.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打败日本的殖民侵略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经济封锁。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提出,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缩小流通量,缓解通胀压力,用边区的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控制边区物价上涨。1944年7月,商业流通券开始发行。在此之前,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边区经济困难,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时进行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开支。1944年,陈云提出边区经济离不开进出口贸易,也就离不开法币,金融不能仅稳定在物价上,只能稳定在比价上。要维持边币和法币保持相对的购买力,促进边区的进出口贸易。边区还利用陕北食盐产地的优势,鼓励发展食盐生产和运输销售,购买边区急需的药品布匹等急需物资,扩大进出口贸易,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到1944年,边区基本实现了物价稳定。
——摘编自王乾《根据地应对法币的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稳定物价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中共领导层重申了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存在的统一性,这反映出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共希望再一次促成国共合作的愿景,B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的调整,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集中全力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备《大众日报》,利用报刊来维护统一战线和发动群众,说明的是该报刊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排除A项;材料与传播知识无关,主要是为抗战服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民的斗争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A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B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B项错误;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民族革命。故C项错误;D项,1937年3月,中共报刊《救国时报》指出:巴黎公社是民族团结,一致御侮的榜样,是法国一切有民族意识优秀分子的结合,呼吁救国御侮必须团结并动员一切力量。这表明,1937年初中共逐步实现从国内革命向民族革命的转变。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4.答案:C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了强化国民党权威,在教科书编写中有意识树立孙中山“民族救星”的形象:而苏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则以唯物史观为原则,将孙中山视为革命领导集体的一员。这种差异反映了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择C项:国共当时已经处于对峙状态,本材料无法反映对峙的加剧,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国共两党对孙中山的不同认识与解读,不涉及三民主义内涵的演变,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该货币以农业物资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北海币’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可知“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原因之一是其物资储备来自农村生产,与农村传统经济相适应,故A项正确;B.“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赢得民心,故B项错误;C.“隔绝”说法过于夸张,故C项错误;D.材料未涉及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故D项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废约的机遇是抗战时期正值国际格局重建时期,二战的发生使世界都处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中国战场发起对日本的战争是世界大战至关重要的环节,英美等盟国考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一重大目标的时候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战略位置和作用,因此直接原因是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B正确;A、C、D是影响因素,但并非是直接原因,排除。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农村的统治是建立在地主豪绅阶级的基础之上,因此体现其统治秩序的本质特征,故选A项。材料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国民政府在北伐之后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不会动摇其经济基础,排除C项;国民政府并未在农村推行减租减息,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指示中提到的统一战线组成人员来看,它确实涵盖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多个阶层,这与新民主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理念相吻合,A项正确;1947年,中国正处于内战阶段,而非和平建国阶段,排除B项;在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才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C项;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可知,解放战争时,在解放区进行土改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A项正确;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这些举措的结果,不是目的,排除B项;抗日战争在1945年结束,排除C项;1947年,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1)措施: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用边区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稳定边币与法币的比价;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平衡收支;利用边区食盐产地优势,扩大贸易。
(2)影响: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缓解了边区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有利于巩固了政权,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流通券置换法币,缩小流通量,缓解通胀压力,用边区的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控制边区物价上涨“可分析出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用边区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稳定边币与法币的比价;根据材料“边区军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时进行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开支”可分析出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平衡收支;根据材料“利用陕北食盐产地的优势,鼓励发展食盐生产和运输销售”可分析出利用边区食盐产地优势,扩大贸易。
(2)影响:根据材料“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可分析出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根据材料边区基本实现了物价稳定“可分析出缓解了边区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结合边区政府的建设可分析出有利于巩固了政权,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