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套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学习疑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影响,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其成因,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影响,英、法、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及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理念的关系,等等
滚动知识点 明清经济、雅典民主政治
典型情境题 1、3、6、10、1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私商在海外建造会馆的概况(部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地区 会馆
新加坡 福建会馆、兴安会馆
马来西亚 福建会馆、兴安会馆
日本 八闽公所、福建商业会议所
越南 闽会馆、福州会馆、福建会馆、福建中华理事会馆、三山会馆、温陵会馆、霞漳会馆
缅甸 温陵会馆、三山会馆、安溪会馆、永定会馆、惠安会馆、同安会馆
荷兰 福州会馆、连江会馆、长乐会馆
A.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较为活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彻底摈弃
D.中国海外贸易仅局限于亚洲地区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私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缅甸、荷兰都建造了会馆,反映了私商已与这些地区进行了经济往来,说明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较为活跃,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私商在海外建造会馆的概况,没有体现具体的对外贸易情况,由此无法得知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会馆在荷兰也有设立,这说明中国海外贸易并不局限于亚洲地区,排除D项。
【答案】A
2.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与客蒙竞选将军时,因自身财富难以与客蒙的财富匹敌,无法为其支持者提供饮食住宿,转而创立了陪审津贴制,通过使用国家的财富获得公民的“感激”,进而成功当选将军。这说明当时
A.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C.城邦公民集体意识强烈 D.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退
【解析】根据材料“伯里克利……因自身财富难以与客蒙的财富匹敌……转而创立了陪审津贴制,通过使用国家的财富……成功当选将军”可知,在雅典,竞选将军需要具备大量的财富,同时伯里克利通过使用国家的财富获取公民支持,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B项正确;A项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由材料无法得知城邦公民集体意识强烈,排除C项;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衰退”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3.下表反映了15世纪东西方商路的状况。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
路线 状况
路线一 西欧和东欧通过中亚、蒙古到达印度、中国 因蒙古帝国崩溃后汗国林立、政治混乱而中断
路线二 沿东地中海、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中亚到达东方 因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扩张而封闭
路线三 经黑海南岸到里海南岸,再到波斯湾和东方 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路线四 经东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到达东方 因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受阻
A.商路不畅阻滞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东西方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C.欧洲与亚非拉传统商路发生变迁 D.欧洲国家探索新航路的原因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因蒙古帝国崩溃后汗国林立、政治混乱而中断”“因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扩张而封闭”“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可知,15世纪,东西方原有的商路不畅,欧洲人只好另辟去东方的航路,故表中信息可以用于说明欧洲国家探索新航路的原因,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15世纪东西方商路的状况,未涉及商品贸易的结构,也未涉及欧洲与亚非拉传统商路的变迁,排除B、C两项。
【答案】D
4.16世纪初,欧洲人认为东亚大陆南端有一个半岛像“龙尾”一样延伸到赤道以南地区。曾在东南亚活动过的麦哲伦认为“龙尾”应位于更东的地方,并将新发现的南美洲视为“龙尾”。基于这种信念,麦哲伦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线向南航行,意在找到一条绕过“龙尾”通往马鲁古群岛(印度尼西亚东北部岛群)的新航路。据此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率先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B.得益于航海技术进步
C.受到欧洲传统地理观念影响
D.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像‘龙尾’一样延伸到赤道以南地区”“麦哲伦……将新发现的南美洲视为‘龙尾’。基于这种信念,麦哲伦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线向南航行”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受欧洲传统地理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达·伽马率先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未涉及航海技术问题,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排除D项。
【答案】C
5.16世纪的前20年,许多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详细地探索了拉丁美洲的海岸,如胡安·庞塞·德·莱昂于1513年抵达了佛罗里达,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博亚在同一年横穿了巴拿马地峡,并发现了辽阔的太平洋。这些探索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
C.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进程
D.扩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主航线之外的其他航线的探索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地理发现,未涉及这些探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进程,排除A、C两项;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排除B项。
【答案】D
6.下图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哥伦布大交换”。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C.改变了世界物种的分布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不同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改变了世界物种的分布,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商业联系增强的结果,而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排除A项;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答案】C
7.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印度的丝棉织品大量输入英国,印度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甚至成为包括欧洲在内的棉织品和丝织品的共同仓库。由此可推知
A.洲际贸易刺激印度手工业发展
B.欧洲人消费需求发生质变
C.殖民扩张遏制了印度经济发展
D.印度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洲际贸易的兴盛及英国等欧洲国家对丝棉织品的需求大增,促使印度的丝棉织品大量外销,这必然会刺激印度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丝棉织品,未涉及其他商品,由此无法得知欧洲人消费需求发生质变,排除B项;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印度丝棉织品大量输入英国,印度处于出超地位,这有利于印度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当时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排除D项。
【答案】A
8.有学者指出,威士忌和外来疾病直接损害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无情地占领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迫使他们到更荒凉的地方避难,而那些地方通常远离水源、食物供应紧张。据此可知,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物种和疾病的侵袭 B.殖民者疯狂奴役掠夺
C.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盛行 D.食物供应链出现断裂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健康被威士忌和外来疾病损害、家国被占领以及被驱赶到更荒凉的地方避难都是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造成的,故B项正确,排除A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盛行与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无关,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答案】B
9.1470~1530年,佛罗伦萨肖像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从最初的侧面像演变为四分之三侧面像,由胸像拓展到半身像再到后来的四分之三身像,从刻意规避与观者目光相接向可直视观众转型。这表明当时
A.神学绘画理论被抛弃
B.人文主义得到宣扬
C.民众的宗教信仰淡薄
D.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判断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由材料中“从最初的侧面像演变为四分之三侧面像”“从刻意规避与观者目光相接向可直视观众转型”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肖像画对人物身体的描写范围逐渐扩大,这增强了肖像的表现力,说明当时人文主义得到宣扬,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当时神学绘画理论被抛弃,排除A项;虽然文艺复兴对当时的宗教权威产生了一定冲击,但宗教信仰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排除D项。
【答案】B
10.马丁·路德强调原罪,即灵魂不能自救,认为人们只有通过服务社会、国家、献身日常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或服从上帝的召唤。马丁·路德的主张
A.有利于削弱天主教权威 B.体现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们通过服务社会、国家、献身日常工作而实现“自救”,这实际上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有利于促进新教的普及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削弱天主教的权威,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排除B项;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A
11.牛顿和他的同代人尚未察觉到他们的研究对已确认的宗教构成了一种挑战。无论他们会发现什么机械原理,他们仍然相信有一种神圣的存在控制着这些操作过程。伽利略在某一宗教著作中试图使科学理论与宗教真理相和谐,牛顿本人也致力于《圣经》、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这表明
A.科学研究尚未摆脱宗教影响
B.科学家们挑战了宗教的权威
C.启蒙运动对科学的影响有限
D.科学研究的方向受宗教指引
【解析】根据材料“相信有一种神圣的存在”“使科学理论与宗教真理相和谐”“致力于《圣经》、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可知,宗教对科学研究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家们在尽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宗教真理相和谐,而不是科学家们挑战了宗教的权威,也不是科学研究的方向受宗教指引,排除B、D两项;启蒙运动对科学的影响很大,排除C项。
【答案】A
12.洛克认为: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这等于是为了防止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认为这样很安全。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A.三权分立、法律至上 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C.直接民主、社会契约 D.君主立宪、信仰自由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认为这样很安全”可知,洛克认为将权利转让给君主容易危害自身的自由及生命,因此人民应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即洛克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直接民主是卢梭的主张,排除A、C两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和信仰自由,排除D项。
【答案】B
13.有学者在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发现:一、这场革命的发动者既不是议会反对派,也不是广大下层民众,而是竭力挑战英国自由传统的专制国王;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查理一世推出的“宗教革新”。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英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英国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英国资产阶级和议会力量薄弱
D.天主教仍是英国的信仰主流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国王以“宗教革新”为由挑起的,并非是英国资产阶级和议会在事先准备下发起的,因此英国革命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革命的导火索”具有宗教色彩而不是革命本身,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和议会发起的,体现不出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力量薄弱,排除C项;宗教改革后的英国是信仰新教的国家,排除D项。
【答案】B
14.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大革命……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
A.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B.对法国社会造成了重创
C.出乎启蒙思想家的预料
D.缘于社会改革的不彻底
【解析】根据材料“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突然间”可知,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故A项正确;托克维尔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意义,排除B项;根据材料“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可知,法国大革命有其必然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排除D项。
【答案】A
15.斯大林曾说:“1776年的合众国(美国)不是联邦,而是直到那时还保持着独立的各殖民地或各州的邦联。”到1787年,联邦政府颁布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央统治地方,地方从属中央,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中央拥有最高权力。由此可知,斯大林认为1787年宪法
A.废除了地方各州的自治权力
B.缓和了邦联政府与各州的矛盾
C.促进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D.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联邦制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明确规定了中央统治地方,地方从属中央,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中央拥有最高权力”可知,1787年宪法确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确定了联邦主义原则,反映了1787年宪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联邦制原则,故D项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废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787年宪法缓和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矛盾,而非邦联政府与各州的矛盾,排除B项;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排除C项。
【答案】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但哥伦布的远航与众不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航抵巴哈马群岛,给新旧大陆架起了桥梁,引起了世界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巨变,无论变化的好坏,他是个关键的媒介人物。新大陆给予西方白人政治、经济及文化上难以尽数的益处。首先西班牙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之后英国称霸世界,20世纪美国崛起。饮水思源,西方国家意欲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亦属当然。损失最惨重的当然是印第安人。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后,即开始奴役、残杀当地的原住民。其后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代充劳役,美洲黑奴制逐渐形成;中美、南美印第安人文化被西班牙征服者摧毁;北美印第安人惨遭逐杀,人地几近全失。在弱小民族觉醒的今日,印第安人自然要反对庆祝。
——摘编自[美]万心蕙《关于哥伦布的评价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哥伦布远航的认识。(12分)
【答案】认识:哥伦布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促进了新旧大陆间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商品交流,深刻影响了美洲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哥伦布的远航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残酷的掠夺和奴役,给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总之,哥伦布的远航一方面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当了欧洲殖民侵略的先锋,应辩证地看待。(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为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国船”。这条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线被称为“大帆船贸易”,由此形成了跨太平洋的丝、银对流,巨额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有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帆船贸易也促使原产美洲的玉米、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通过这条海上流通线路远渡重洋,为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
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1493~1800年世界贵金属产量及美洲所占份额(单位:吨)
时间 白银 黄金
世界产量 美洲产量 美洲所占世 界产量比例 世界产量 美洲产量 美洲所占世 界产量比例
1493~1600年 23000 17000 74% 714 280 39%
1601~1700年 40000 34000 85% 900 590 66%
1701~1800年 57000 51000 89% 1900 1620 85%
总数 120000 102000 85% 3514 2490 71%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材料三 中拉早期贸易中,拉美国家每年经菲岛输入中国的白银为数十万比索,到16世纪末已经超过100万比索,17世纪又增加到200多万比索,18世纪则为300万~400万比索。在整个中拉早期贸易中,输入中国的拉美白银总数约为2亿比索。
——摘编自沙丁、杨典求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历史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美洲白银的具体流向地及其对流向地的影响。(8分)
【答案】(1)历史作用:大帆船贸易密切了亚洲与美洲的联系;使白银大量流入亚洲,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推动了华人向美洲迁徙,有利于美洲的开发和经济发展。(9分)
(2)具体流向地:一是流向欧洲。(1分)影响: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3分)
二是流向中国。(1分)影响: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白银货币化。(3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欧洲的一端到另一端,赞美18世纪的颂歌充斥着一个简单但却危险的词汇——“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古老而受到敬仰的无可置疑的事物通通土崩瓦解,关于国王的权威、宇宙的结构以及上帝的真实存在的传统假说全都受到怀疑。这一时代的思想家们任由自己去怀疑一切;在人类理性的敏锐见解的指引下对所有观念的详尽研究,代替了对宗教、政治和社会权威的盲目的绝对服从的古老习惯。哲学家们感到振奋,他们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深刻且加速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全球通史8》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3分)
【答案】[示例]
观点:18世纪,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分)
论证: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兴起。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上,启蒙运动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严重冲击;经济上,启蒙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反对专制王权和宗教神权,如孟德斯鸠提倡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等,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也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见,这一时期,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英、美、法、德四国旧的社会制度趋向瓦解,并逐步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代议制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英国代议制是在议会和国王长期斗争的基础上确立的,是以议会内阁制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代议制是在当时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防止专制的复杂形势下确立的,是以分权制衡为典型的民主共和制;法国代议制确立前政治动荡、党派林立,最终国民议会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以议会为中心的民主共和制。
——摘编自徐沙沙《从国情出发理解各国政体特点的教学设想
——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专题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的政体特点与国情的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3分)
【答案】国家的政体特点与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2分)英国确立以议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与其政治传统密切相关。在英国,议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议会和国王之间通过妥协和订立契约的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的转换。所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具有“议会至上”的特点的同时,还保留了国王。(3分)近代美国民主政治的形成离不开北美曾是殖民地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立战争后,邦联体制的弊端不断显露,革命成果面临威胁。所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实行联邦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3分)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传统势力相对强大,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直到1875年君主派和共和派才达成妥协,法兰西的民主共和制度最终确定下来。(3分)综上所述,每个国家的政体特点都与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经验,应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2分)第八套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学习疑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影响,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其成因,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影响,英、法、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及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理念的关系,等等
滚动知识点 明清经济、雅典民主政治
典型情境题 1、3、6、10、1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私商在海外建造会馆的概况(部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地区 会馆
新加坡 福建会馆、兴安会馆
马来西亚 福建会馆、兴安会馆
日本 八闽公所、福建商业会议所
越南 闽会馆、福州会馆、福建会馆、福建中华理事会馆、三山会馆、温陵会馆、霞漳会馆
缅甸 温陵会馆、三山会馆、安溪会馆、永定会馆、惠安会馆、同安会馆
荷兰 福州会馆、连江会馆、长乐会馆
A.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较为活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彻底摈弃
D.中国海外贸易仅局限于亚洲地区
2.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与客蒙竞选将军时,因自身财富难以与客蒙的财富匹敌,无法为其支持者提供饮食住宿,转而创立了陪审津贴制,通过使用国家的财富获得公民的“感激”,进而成功当选将军。这说明当时
A.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C.城邦公民集体意识强烈 D.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退
3.下表反映了15世纪东西方商路的状况。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
路线 状况
路线一 西欧和东欧通过中亚、蒙古到达印度、中国 因蒙古帝国崩溃后汗国林立、政治混乱而中断
路线二 沿东地中海、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中亚到达东方 因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扩张而封闭
路线三 经黑海南岸到里海南岸,再到波斯湾和东方 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路线四 经东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到达东方 因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受阻
A.商路不畅阻滞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东西方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C.欧洲与亚非拉传统商路发生变迁 D.欧洲国家探索新航路的原因
4.16世纪初,欧洲人认为东亚大陆南端有一个半岛像“龙尾”一样延伸到赤道以南地区。曾在东南亚活动过的麦哲伦认为“龙尾”应位于更东的地方,并将新发现的南美洲视为“龙尾”。基于这种信念,麦哲伦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线向南航行,意在找到一条绕过“龙尾”通往马鲁古群岛(印度尼西亚东北部岛群)的新航路。据此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率先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B.得益于航海技术进步
C.受到欧洲传统地理观念影响
D.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5.16世纪的前20年,许多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详细地探索了拉丁美洲的海岸,如胡安·庞塞·德·莱昂于1513年抵达了佛罗里达,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博亚在同一年横穿了巴拿马地峡,并发现了辽阔的太平洋。这些探索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
C.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进程
D.扩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6.下图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哥伦布大交换”。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C.改变了世界物种的分布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7.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印度的丝棉织品大量输入英国,印度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甚至成为包括欧洲在内的棉织品和丝织品的共同仓库。由此可推知
A.洲际贸易刺激印度手工业发展
B.欧洲人消费需求发生质变
C.殖民扩张遏制了印度经济发展
D.印度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8.有学者指出,威士忌和外来疾病直接损害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无情地占领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迫使他们到更荒凉的地方避难,而那些地方通常远离水源、食物供应紧张。据此可知,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物种和疾病的侵袭 B.殖民者疯狂奴役掠夺
C.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盛行 D.食物供应链出现断裂
9.1470~1530年,佛罗伦萨肖像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从最初的侧面像演变为四分之三侧面像,由胸像拓展到半身像再到后来的四分之三身像,从刻意规避与观者目光相接向可直视观众转型。这表明当时
A.神学绘画理论被抛弃
B.人文主义得到宣扬
C.民众的宗教信仰淡薄
D.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10.马丁·路德强调原罪,即灵魂不能自救,认为人们只有通过服务社会、国家、献身日常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或服从上帝的召唤。马丁·路德的主张
A.有利于削弱天主教权威 B.体现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11.牛顿和他的同代人尚未察觉到他们的研究对已确认的宗教构成了一种挑战。无论他们会发现什么机械原理,他们仍然相信有一种神圣的存在控制着这些操作过程。伽利略在某一宗教著作中试图使科学理论与宗教真理相和谐,牛顿本人也致力于《圣经》、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这表明
A.科学研究尚未摆脱宗教影响
B.科学家们挑战了宗教的权威
C.启蒙运动对科学的影响有限
D.科学研究的方向受宗教指引
12.洛克认为: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这等于是为了防止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认为这样很安全。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A.三权分立、法律至上 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C.直接民主、社会契约 D.君主立宪、信仰自由
13.有学者在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发现:一、这场革命的发动者既不是议会反对派,也不是广大下层民众,而是竭力挑战英国自由传统的专制国王;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查理一世推出的“宗教革新”。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英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英国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英国资产阶级和议会力量薄弱
D.天主教仍是英国的信仰主流
14.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大革命……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
A.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B.对法国社会造成了重创
C.出乎启蒙思想家的预料
D.缘于社会改革的不彻底
15.斯大林曾说:“1776年的合众国(美国)不是联邦,而是直到那时还保持着独立的各殖民地或各州的邦联。”到1787年,联邦政府颁布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央统治地方,地方从属中央,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中央拥有最高权力。由此可知,斯大林认为1787年宪法
A.废除了地方各州的自治权力
B.缓和了邦联政府与各州的矛盾
C.促进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D.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联邦制原则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但哥伦布的远航与众不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航抵巴哈马群岛,给新旧大陆架起了桥梁,引起了世界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巨变,无论变化的好坏,他是个关键的媒介人物。新大陆给予西方白人政治、经济及文化上难以尽数的益处。首先西班牙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之后英国称霸世界,20世纪美国崛起。饮水思源,西方国家意欲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亦属当然。损失最惨重的当然是印第安人。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后,即开始奴役、残杀当地的原住民。其后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代充劳役,美洲黑奴制逐渐形成;中美、南美印第安人文化被西班牙征服者摧毁;北美印第安人惨遭逐杀,人地几近全失。在弱小民族觉醒的今日,印第安人自然要反对庆祝。
——摘编自[美]万心蕙《关于哥伦布的评价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哥伦布远航的认识。(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为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国船”。这条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线被称为“大帆船贸易”,由此形成了跨太平洋的丝、银对流,巨额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有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帆船贸易也促使原产美洲的玉米、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通过这条海上流通线路远渡重洋,为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
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1493~1800年世界贵金属产量及美洲所占份额(单位:吨)
时间 白银 黄金
世界产量 美洲产量 美洲所占世 界产量比例 世界产量 美洲产量 美洲所占世 界产量比例
1493~1600年 23000 17000 74% 714 280 39%
1601~1700年 40000 34000 85% 900 590 66%
1701~1800年 57000 51000 89% 1900 1620 85%
总数 120000 102000 85% 3514 2490 71%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材料三 中拉早期贸易中,拉美国家每年经菲岛输入中国的白银为数十万比索,到16世纪末已经超过100万比索,17世纪又增加到200多万比索,18世纪则为300万~400万比索。在整个中拉早期贸易中,输入中国的拉美白银总数约为2亿比索。
——摘编自沙丁、杨典求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历史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美洲白银的具体流向地及其对流向地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欧洲的一端到另一端,赞美18世纪的颂歌充斥着一个简单但却危险的词汇——“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古老而受到敬仰的无可置疑的事物通通土崩瓦解,关于国王的权威、宇宙的结构以及上帝的真实存在的传统假说全都受到怀疑。这一时代的思想家们任由自己去怀疑一切;在人类理性的敏锐见解的指引下对所有观念的详尽研究,代替了对宗教、政治和社会权威的盲目的绝对服从的古老习惯。哲学家们感到振奋,他们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深刻且加速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全球通史8》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英、美、法、德四国旧的社会制度趋向瓦解,并逐步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代议制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英国代议制是在议会和国王长期斗争的基础上确立的,是以议会内阁制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代议制是在当时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防止专制的复杂形势下确立的,是以分权制衡为典型的民主共和制;法国代议制确立前政治动荡、党派林立,最终国民议会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以议会为中心的民主共和制。
——摘编自徐沙沙《从国情出发理解各国政体特点的教学设想
——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专题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的政体特点与国情的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 单元素养练 第八套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