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 单元素养练 第三套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答案)

第三套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郑和下西洋、明清时期的经济
学习疑难点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等等
滚动知识点 秦汉政治、隋唐文化
典型情境题 2、7、11、12、1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初年,最高统治集团选取具有“百二秦关”之利的长安为都城,并直接统辖都城附近的十五郡之地,而在中央统治力量暂时难以达到的东方地带则设置诸侯王国,把中央的部分政治、经济权力下放到地方。汉初这一做法
A.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 B.意在防范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反映了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埋下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郡国并行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汉初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但是地方封国势力日益强大,埋下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故D项正确。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否定前代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防范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弱化,排除C项。
【答案】D
2.下面为莫高窟112窟壁画《反弹琵琶》,这幅壁画在吸取外来样式的同时也流露出了盛唐文化的气息,其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条写实、明快、流畅,一气呵成,有“吴带当风”的韵致。这反映了
A.大河文明,曙光初现
B.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C.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D.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解析】根据材料“在吸取外来样式的同时也流露出了盛唐文化的气息”可知,这幅壁画既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元,又体现了文化的借鉴,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大河文明早已产生,排除A项;《反弹琵琶》是一幅壁画,不属于雕塑,排除B项;这幅壁画不只体现中原文化,排除D项。
【答案】C
3.《中国宰相制度》一书写道:“中国宰相制度……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明代时,宰相被废除。”相权重轻的变化以及宰相最终被废除说明
A.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没落 B.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C.中央和地方势力趋于稳定 D.统治者素质的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表现为相权越来越轻以及宰相最终被废除,皇权越来越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宰相地位的变化,和封建官僚制度腐朽无关,排除A项;中央和地方势力趋于稳定属于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4.明代内阁不是一个行政权力部门,它是服务于君主决策的辅政机构,和兼有秘书功能的皇帝议政咨询机构。而明代的六部则是具体的行政部门。这反映明代内阁
A.不是国家机构 B.受六部的支配
C.限制皇帝权力 D.依附皇权存在
【解析】根据材料“兼有秘书功能的皇帝议政咨询机构”可知,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对皇帝的权力有依赖性,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内阁是辅政机构和咨询机构,排除A项;六部支配内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限制皇权的问题,排除C项。
【答案】D
5.郑和下西洋始终坚守平等、自律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这与后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唯利是图、掠夺性、残暴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宏大 B.和平交往 C.厚往薄来 D.互通有无
【解析】根据材料“坚守平等、自律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可知,郑和下西洋不具有武力性,属于和平交往的方式,故B项正确;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属于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B
6.胡宗宪认为:“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治者,惟湖广钩镰枪弩之技,必动永保二宣慰司精兵。”据此可知,胡宗宪认为中国军队抗倭胜利的原因是
A.武器先进 B.训练有素
C.武器相克 D.战术得当
【解析】根据材料“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治者,惟湖广钩镰枪弩之技”可知,在中国军队与倭寇的近战中,“钩镰枪弩”这种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由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是“钩镰枪弩”可以得知倭寇使用的是“倭刀”,但这不足以说明中国军队的武器就比倭寇的先进,排除A项;B、D两项均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
【答案】C
7.下面是不同人物对李自成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1   清初名臣张廷玉:“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2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3   历史学家顾诚评价:“在他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向腐朽透顶的明王朝进行了勇猛的冲击。”
A.因立场差异而不同 B.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C.缺乏客观公正的标准 D.后人评价更为全面准确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李自成的不同评价,清初名臣张廷玉评价其为盗贼,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其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历史学家顾诚评价其领导农民反抗封建统治,对人物评价不同的原因是他们的立场差异,故A项正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不一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排除B项;C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A
8.清朝军机处的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其值班房起初设在故宫乾清门外,后来曾一度迁于乾清门内,与南书房为邻;人员配置方面也无定数,增添、减少悉由政务繁疏而定。这说明军机处
A.职权形成制衡机制 B.运行机制灵活
C.无权参与军国大事 D.内部等级森严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人员的办公地点不固定,这是为了随时承旨,顺应皇帝需要;军机处“人员配置方面也无定数,增添、减少悉由政务繁疏而定”也是灵活理政的需要,故B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军机处职权的制衡,排除A项;军机处官员可以参与军国大事,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军机处内部的等级秩序,排除D项。
【答案】B
9.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采取“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一方面围困荷军,一方面分兵驻各地屯垦。战争后期,郑成功对荷军由封锁转向进攻,在其得到救兵援助之前发起猛烈攻击。由此可见,郑成功收复台湾
A.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B.得益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C.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D.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解析】根据材料“采取‘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战争后期,郑成功对荷军由封锁转向进攻,在其得到救兵援助之前发起猛烈攻击”可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成功,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答案】B
10.在清朝初年,中央政府对西藏所进行的是间接管理,实行政教分离和以蒙治藏的行政管理制度,后来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清朝政府遂设置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西藏。这一调整意在
A.实行民族差别对待 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C.强化对官员的控制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清初政府实行政教分离和以蒙治藏的行政管理制度,但是显露出很多问题,后来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西藏,由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由此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答案】B
11.下表所示为清代前中期土地与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清代前中期
时间 民田总数/公顷 全国人口统计/亿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 492 577 1.2~1.5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 078 429 约1
雍正二年(1724年) 7 236 429 1.2~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 807 156 约2
嘉庆十七年(1812年) 7 921 061 约3
A.重农抑商限制人口流动 B.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
C.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 D.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清朝前中期尤其是乾嘉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民田数量的增长速度,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农业生产力没有获得突破性发展,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资源紧张,从而导致原本掩盖在太平盛世下的诸多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和加剧,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与“重农抑商限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地关系,体现不出精耕细作对荒地开垦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D
12.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学生在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时曾做了下面示意图。下面空白处最适合填上的内容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商帮大量出现
C.兴修水利工程 D.人口快速增长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开垦荒地、推广高产粮食作物等措施,清代农业得以发展,选项中与农业发展最紧密的是兴修水利工程,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清朝商业的发展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人口增长与清代农业得以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
【答案】C
13.清代,湖南郴州“历来矿商,厚挟资本,招集砂夫,给酬取值,怂恿富户,合伙开采”。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型生产关系元素已出现
B.商业资本全面渗入生产领域
C.地域性商人群体迅速崛起
D.矿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解析】根据材料“招集砂夫,给酬取值”可知,清代的采矿业中存在雇佣劳动的情况,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湖南郴州当地的采矿业中存在着合资经营方式,“商业资本全面渗入生产领域”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人群体崛起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经营管理方式,无法从中得知所有权与经营权情况,排除D项。
【答案】A
14.有学者指出,虽然黄宗羲的“工商皆本”主张与封闭的农业社会主张大相径庭,但其目标所指不过是农商各得其所,互补而不相伤,且与发达商业社会无关。该论断说明黄宗羲
A.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B.受制于农耕文明的藩篱
C.主张变革传统经济政策 D.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学者认为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虽然有对传统经济政策的突破,但并未实现对传统经济政策的超越。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农耕经济,黄宗羲的思想很难超越时代,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明清之际的中国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心,爱惜民力,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答案】B
1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的内容。据此可知,徐光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注重传统经验总结
C.继承前人科技成果 D.关注农业技术革新
【解析】根据材料“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可知,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这表明徐光启关注农业技术的革新,故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B、C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赋税改革的出现和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但是,其主要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的稳固,维护王朝的安全。这种明确的目的从根本上决定了明代对经济的政策缺乏一种积极的精神。虽然明代严格地执行中央集权,但这并不是把集中的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君主专制使得明代的经济政策变得退缩和收敛。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代专制主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3分)
【答案】[示例]
明代君主专制强化与经济反向发展。(1分)政治方面,明太祖时,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明成祖时,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一人专制,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5分)
经济方面,明朝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产生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在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抑制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最终导致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5分)
总之,明代时,君主专制强化与经济沿相反方向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2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王朝的边疆民族问题不仅有我国古代以来的传统边疆动乱问题,而且随着沙俄的东进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边疆动乱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但清朝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吸取和借鉴……在行政设置方面,清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中均实行官缺制,虽以满族为主,但其他各族都在统治机构中有一定的位置,这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行政治联姻制度,联合蒙古科尔沁部;实行八旗驻防制,在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进行驻防。
——摘编自韩世明《关于我国古代边事和边疆稳定问题》
材料二 中俄雅克萨之战是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反击沙俄入侵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早期反抗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雅克萨战争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地区,在反击沙俄的侵略中,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是抗击俄军的主力军,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摘编自周喜峰《中俄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时期的边疆危机,并概括清政府应对边疆危机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以及《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意义。(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应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3分)
【答案】(1)边疆危机:传统的边疆动乱和外来殖民者的侵略。(1分)
措施:在民族地区设置行政机构;推行政治联姻;对重要边防地区进行驻防。(3分)
(2)意义: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是中国清代对外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俄的侵略,维护了东北边境的安宁。(4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边疆安定。(4分)
(3)如何维护:坚决反对和打击分裂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分)
18.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重要商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同乡商人“无一区托足,则其群涣”,群涣必然削弱竞争力量。山西商人利用会馆这一合法形式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既与其他商帮竞争,又联合抵制官府的肆意压榨。山西商人顺应神化关公的潮流,把关公当作偶像……在商业上打出以关公“信义”为重的旗号,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形象。信誉是立商之本,否则晋商是无法经营票号的。
——摘编自刘建生、王云爱《山西会馆考略》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商贸继续发展。晋商认为,“树无根不活,商无信不立”。在店规铺纪中,晋商店从领东开业、招牌领章、账簿管理、经营范围、用人定位、职责权限、决算开红、起居生活、鼓励禁忌到考核功过、奖赏处罚无所不包。晋商之间一店受困,同乡共助。即使生意不成,也强调“仁义在”。平遥被誉为晋商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曾经号称“海内最富的城市”。
——据赵承唐《昔日晋商之特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西会馆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晋商经商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商帮的认识。(9分)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加剧;晋商势力的强大;关公崇拜的影响(共同的地域文化加强商人的凝聚力);经商活动的需要。(6分)
(2)特点:重信用;讲仁义;具备协作精神;注重行业纪律。(4分)
认识: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乡谊为纽带组成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内成员的信息交流、相互援助;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成员。(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年表(部分)
年份 成就 人物 著作 领域 赋分
1376 树木嫁接技术的详细探讨 俞贞木 《种树书》 农学 2
1405 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郑和 《郑和航海图》 交通 4
1584 提出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 《律学新说》 物理学 1
1602 刊行世界地图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科学传播 2
1604 最早的消毒观念和煮针消毒法 申斗垣 《外科启玄》 医学 2
1612 传入西方水利学 熊三拔 徐光启 译《泰西水法》 科学传播 1
1617 外科手术系统化 陈实功 《外科正宗》 医学 2
1627 传入西方机械工程技术 邓玉函 《奇器图说》 技术传播 1
1630 传入西方人体解剖学 邓玉函 毕拱辰 《泰西人身说概》 科学传播 1
1664 介绍西方物理学 方义智 《物理小识》 科学传播 1
1760 引入哥白尼学说 蒋有仁 《坤舆全图》 科学传播 1
——摘编自孙宏安《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年表》
(注:赋分是判断所列成果“价值”的,只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科学技术成果记1分,对学科发展有比较重要意义的成果记2分,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成果记3分,对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成果则记4分。)
围绕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明清科技成就的世界影响力总体较弱。(2分)
阐述: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进入全面总结阶段,科技成就的世界影响力由于受到专制制度和固有观念的制约显得十分微弱。这一时期,明清科技领域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如引进西方机械工程、西方人体解剖学、西方物理学、哥白尼学说等科技成果,但传统科技领域却缺乏创新。 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专制集权体制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创新能力缺失,农业文明下的明清中国几乎未出现能够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进步科技,社会风气万马齐喑。因此,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进入极其内敛的总结阶段,其对世界影响力总体较弱。(10分)
[示例二]
论题: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对西方科技的引入和介绍之风。(2分)
阐述:明清之际的中国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中出现了社会的局部转型,科技领域的新成就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趋向,主要体现在传统中国对西方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明清之际,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科技成就、价值观念逐渐涌入传统的中国。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打破传统地理学的禁锢,首次向明代士大夫展示了一幅世界全景图。方以智对西方物理学等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邓玉函对西方机械工程技术的传播等均属于科学传播领域,这些新科技因素的传入共同掀起了西学东渐之风下的科技传播热潮。因此,明清时期,在西学的影响下,西方近代科学的广泛传入填补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空白,使中国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向。(10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第三套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郑和下西洋、明清时期的经济
学习疑难点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等等
滚动知识点 秦汉政治、隋唐文化
典型情境题 2、7、11、12、1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初年,最高统治集团选取具有“百二秦关”之利的长安为都城,并直接统辖都城附近的十五郡之地,而在中央统治力量暂时难以达到的东方地带则设置诸侯王国,把中央的部分政治、经济权力下放到地方。汉初这一做法
A.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 B.意在防范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反映了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埋下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
2.下面为莫高窟112窟壁画《反弹琵琶》,这幅壁画在吸取外来样式的同时也流露出了盛唐文化的气息,其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条写实、明快、流畅,一气呵成,有“吴带当风”的韵致。这反映了
A.大河文明,曙光初现
B.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C.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D.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3.《中国宰相制度》一书写道:“中国宰相制度……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明代时,宰相被废除。”相权重轻的变化以及宰相最终被废除说明
A.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没落 B.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C.中央和地方势力趋于稳定 D.统治者素质的提升
4.明代内阁不是一个行政权力部门,它是服务于君主决策的辅政机构,和兼有秘书功能的皇帝议政咨询机构。而明代的六部则是具体的行政部门。这反映明代内阁
A.不是国家机构 B.受六部的支配
C.限制皇帝权力 D.依附皇权存在
5.郑和下西洋始终坚守平等、自律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这与后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唯利是图、掠夺性、残暴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宏大 B.和平交往 C.厚往薄来 D.互通有无
6.胡宗宪认为:“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治者,惟湖广钩镰枪弩之技,必动永保二宣慰司精兵。”据此可知,胡宗宪认为中国军队抗倭胜利的原因是
A.武器先进 B.训练有素
C.武器相克 D.战术得当
7.下面是不同人物对李自成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1   清初名臣张廷玉:“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2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3   历史学家顾诚评价:“在他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向腐朽透顶的明王朝进行了勇猛的冲击。”
A.因立场差异而不同 B.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C.缺乏客观公正的标准 D.后人评价更为全面准确
8.清朝军机处的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其值班房起初设在故宫乾清门外,后来曾一度迁于乾清门内,与南书房为邻;人员配置方面也无定数,增添、减少悉由政务繁疏而定。这说明军机处
A.职权形成制衡机制 B.运行机制灵活
C.无权参与军国大事 D.内部等级森严
9.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采取“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一方面围困荷军,一方面分兵驻各地屯垦。战争后期,郑成功对荷军由封锁转向进攻,在其得到救兵援助之前发起猛烈攻击。由此可见,郑成功收复台湾
A.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B.得益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C.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D.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10.在清朝初年,中央政府对西藏所进行的是间接管理,实行政教分离和以蒙治藏的行政管理制度,后来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清朝政府遂设置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西藏。这一调整意在
A.实行民族差别对待 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C.强化对官员的控制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11.下表所示为清代前中期土地与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清代前中期
时间 民田总数/公顷 全国人口统计/亿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 492 577 1.2~1.5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 078 429 约1
雍正二年(1724年) 7 236 429 1.2~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 807 156 约2
嘉庆十七年(1812年) 7 921 061 约3
A.重农抑商限制人口流动 B.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
C.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 D.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
12.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学生在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时曾做了下面示意图。下面空白处最适合填上的内容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商帮大量出现
C.兴修水利工程 D.人口快速增长
13.清代,湖南郴州“历来矿商,厚挟资本,招集砂夫,给酬取值,怂恿富户,合伙开采”。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型生产关系元素已出现
B.商业资本全面渗入生产领域
C.地域性商人群体迅速崛起
D.矿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4.有学者指出,虽然黄宗羲的“工商皆本”主张与封闭的农业社会主张大相径庭,但其目标所指不过是农商各得其所,互补而不相伤,且与发达商业社会无关。该论断说明黄宗羲
A.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B.受制于农耕文明的藩篱
C.主张变革传统经济政策 D.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1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的内容。据此可知,徐光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注重传统经验总结
C.继承前人科技成果 D.关注农业技术革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赋税改革的出现和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但是,其主要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的稳固,维护王朝的安全。这种明确的目的从根本上决定了明代对经济的政策缺乏一种积极的精神。虽然明代严格地执行中央集权,但这并不是把集中的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君主专制使得明代的经济政策变得退缩和收敛。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代专制主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3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王朝的边疆民族问题不仅有我国古代以来的传统边疆动乱问题,而且随着沙俄的东进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边疆动乱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但清朝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吸取和借鉴……在行政设置方面,清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中均实行官缺制,虽以满族为主,但其他各族都在统治机构中有一定的位置,这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行政治联姻制度,联合蒙古科尔沁部;实行八旗驻防制,在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进行驻防。
——摘编自韩世明《关于我国古代边事和边疆稳定问题》
材料二 中俄雅克萨之战是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反击沙俄入侵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早期反抗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雅克萨战争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地区,在反击沙俄的侵略中,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是抗击俄军的主力军,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摘编自周喜峰《中俄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时期的边疆危机,并概括清政府应对边疆危机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以及《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意义。(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应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3分)
18.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重要商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同乡商人“无一区托足,则其群涣”,群涣必然削弱竞争力量。山西商人利用会馆这一合法形式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既与其他商帮竞争,又联合抵制官府的肆意压榨。山西商人顺应神化关公的潮流,把关公当作偶像……在商业上打出以关公“信义”为重的旗号,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形象。信誉是立商之本,否则晋商是无法经营票号的。
——摘编自刘建生、王云爱《山西会馆考略》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商贸继续发展。晋商认为,“树无根不活,商无信不立”。在店规铺纪中,晋商店从领东开业、招牌领章、账簿管理、经营范围、用人定位、职责权限、决算开红、起居生活、鼓励禁忌到考核功过、奖赏处罚无所不包。晋商之间一店受困,同乡共助。即使生意不成,也强调“仁义在”。平遥被誉为晋商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曾经号称“海内最富的城市”。
——据赵承唐《昔日晋商之特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西会馆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晋商经商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商帮的认识。(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年表(部分)
年份 成就 人物 著作 领域 赋分
1376 树木嫁接技术的详细探讨 俞贞木 《种树书》 农学 2
1405 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郑和 《郑和航海图》 交通 4
1584 提出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 《律学新说》 物理学 1
1602 刊行世界地图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科学传播 2
1604 最早的消毒观念和煮针消毒法 申斗垣 《外科启玄》 医学 2
1612 传入西方水利学 熊三拔 徐光启 译《泰西水法》 科学传播 1
1617 外科手术系统化 陈实功 《外科正宗》 医学 2
1627 传入西方机械工程技术 邓玉函 《奇器图说》 技术传播 1
1630 传入西方人体解剖学 邓玉函 毕拱辰 《泰西人身说概》 科学传播 1
1664 介绍西方物理学 方义智 《物理小识》 科学传播 1
1760 引入哥白尼学说 蒋有仁 《坤舆全图》 科学传播 1
——摘编自孙宏安《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年表》
(注:赋分是判断所列成果“价值”的,只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科学技术成果记1分,对学科发展有比较重要意义的成果记2分,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成果记3分,对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成果则记4分。)
围绕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 单元素养练 第三套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