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蒙曼认为“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指的是( )
A.禅让制,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
C.世袭制,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读下图,当时京杭大运河修建和利用( )
A.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
3.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史实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北庭都护府 C.金城公主入藏 D.文成公主入藏
4.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5.唐代的“拔河”游戏,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据此可知,在唐代( )
A.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主流 B.刚健豪迈尚武风气盛行
C.社会风气开放男女平等 D.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6.唐朝政局可用如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高宗统治前期 B.唐肃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北宋的治国策略( )
A.重武轻文 B.民贵君轻 C.重文轻武 D.中央集权
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9.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如图中( )
A.A B.B C.C D.D
10.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 B.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D.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
11.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 )
A.设置伊犁将军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12.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垦荒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3.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对联“北拒蒙军,南歼日寇,舞剑挥戈为武将;封侯无意,报国有心,填词作赋是诗人”相关的人物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康熙帝
14.下面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中篇——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15.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宋朝,广州、泉州、明州所造的海船配有指南针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密切相关
D.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
二、材料题
1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即可)
中央政权对边疆地方的管辖:____________
民族政权间的和平相处:____________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并举例说明。
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 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简析辽宋西夏时期民族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共同之处。
材料四: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4)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
17.科技和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改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材料一中▲是哪一项发明?从材料中概括其发明的意义。
材料二: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 简介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各有分工,彼此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
鉴真东渡 为传播佛法奋斗了一生,他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等传到日本,为沟通两国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行省制度 不仅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也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 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
郑和下西洋 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戚继光抗倭 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北京城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华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南针的使用 便于在航海上指明方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隋朝时期,在制度方面而言,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D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郡县制在秦统一后推行全国,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存在于两汉时期,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开始于夏朝,分封制是西周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并巩固统治,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元朝时期,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排除C项;大运河的修建与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位公主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军务的机构,排除A项;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B项;金城公主入藏是在唐中宗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成立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唐朝出现繁荣局面,因此,材料体现了唐朝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A项正确;农业发展与虚心纳谏等关系不大,排除B项;唐玄宗统治时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割据出现于安史之乱后,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拔河体现了人的阳刚与力量,从而受到推崇,说明在唐代刚健豪迈尚武风气盛行,B项正确;唐朝少数民族文化并未成为主流,排除A项;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但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拔河”一项游戏,不能体现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信息“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安史之乱—农民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统治时经济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史称这个清明盛世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处应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的措施,武将们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军人不再以从军为荣,这都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C项正确;题干是宋朝大将对重文轻武政策的感慨,谚语反映的是军人地位状况的不佳,未涉及“重武轻文、民贵君轻、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从五代十国、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呈现出政权分立的局面,到元朝再次实现全国统一,说明历史发展趋势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B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朝,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指的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图示体现的是政权更替,体现不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分析可知:宋代出书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宋代出书量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制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宋代并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朝比宋代更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非宋代书籍增多的原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图中①处在东北地区,措施是雅克萨之战,B项正确;设置伊犁将军、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北地区,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西南方向的西藏地区,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可知,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的特点。明清时期在海外敌对势力的刺激之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但是中国逐渐失去了向近代社会发展的机会,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发展,压制商业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鼓励垦荒政策是指鼓励人民大力开垦荒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A
解析:依据“北拒蒙军,南歼日寇,舞剑挥戈为武将;封侯无意,报国有心,填词作赋是诗人”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戚继光有关,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来自日本的倭寇,捍卫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并作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A项正确;岳飞北伐抗金反抗的是女真贵族的劫掠,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排除C项;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入侵,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属于农业生产技术,“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金属物件的铸造”“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方法”属于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该著作是明朝宋应星所著的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天工开物》,A项正确;《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总结的是农业生产技术,排除BD项;《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密切相关”是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ABD项内容都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答案:(1)③①②
(2)“成熟办法”:与少数民族真心相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说明:设置管理机构,如设安西都护府;实行通婚或和亲,如文成公主入吐蕃。
(3)特点:文化相互吸收。
共同之处:模仿制度;创制文字;发展农耕;订立法律等。
(4)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解析:(1)中央政权对边疆地方的管辖: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金奔巴瓶反映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民族政权间的和平相处: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体现民族政权间的和平相处;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西夏货币体现西夏学习汉族文化,说明民族政权间的和平相处。
(2)“成熟办法”: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可得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与少数民族真心相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说明: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太宗在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3)特点:根据材料三“在辽朝,……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可得出辽宋西夏时期文化相互吸收。
共同之处: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辽与西夏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共同之处有模仿制度;创制文字;发展农耕;订立法律等。
(4)特点:根据材四“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可得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措施: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17.答案:(1)发明:指南针。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2)原因: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国际间的交流增多。(答对两点即可)
(3)原因: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
解析:(1)发明:根据材料一“▲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发明是指南针。
意义:根据材料一“▲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概括得出,指南针发明的意义是: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2)原因:根据材料二“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概括得出,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是: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根据材料二“国际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概括得出,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是:国际间的交流增多。
(3)原因:根据材料三“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概括得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
18.答案:提取历史事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使用
观点: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制成了“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后来传播到了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因此,科技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材料,提取两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指南针的使用便于在航海上指明方向”,可确定观点为: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然后结合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影响加以论述: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制成了“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后来传播到了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最后进行总结:因此,科技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潜江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