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如图是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依据此图可知,唐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点是( )
A.中央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 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C.实现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D.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和流程
3.《新唐书》记载:“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据此可知,唐太宗( )
A.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4.某班同学在进行“小钱币·大历史”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了如下钱币。下列古代钱币能够印证这一时期中外往来的是( )
A.五铢钱 B.开元通宝 C.东罗马金币 D.契丹货币
5.唐朝长安城规划整齐有序,反映了皇帝权威。而宋朝的东京城,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土地如何使用,商铺取代了城墙围起来的住宅区。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C.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D.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B.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C.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等五个政权
D.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7.“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精忠报国’的誓言。”这句话评价的是( )
A.赵匡胤 B.赵构 C.戚继光 D.岳飞
8.诗词是古代社会风貌的体现。从下列诗词中可以看出宋代(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宋·柳永)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 ——《夜归博街巷书事》(宋·陆游)
A.都市生活繁华 B.科技文化辉煌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9.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表明( )
A.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进一步交融
C.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0.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建构的时空定位图,其中①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具有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视以人为本
12.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们要编排一部以元朝为背景的舞台剧,下列符合历史场景的是( )
A.小李被任命为岭南郡的郡守 B.小强在勾栏里面听京剧
C.小王向别人介绍火铳 D.小刚学习如何撰写八股文
13.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可以入选“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学习主题的是(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14.下表是同学们整理的清朝前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康熙: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妥善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A.巩固了西北边疆 B.稳固了东南海防
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5.长城是对抗骑兵部队突然袭击最有效的防卫工程。因此,明代重修长城,并终其一代,从未停辍。材料强调了明长城的( )
A.军事意义 B.商贸意义 C.统一意义 D.外交意义
二、材料题
1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 政治篇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元朝实行有效的行政和管理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隶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十个行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板块二 农业篇
板块三 交流篇 材料三: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成法。 ——摘自《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宏等通使西洋…… ——摘编自《明史》
(1)材料一中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元朝采取哪项制度对地方进行管理?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该制度有什么关系?
(2)请将版块二“农业篇”中的农具填入相应的位置。(只填写字母即可)
耕地农具——
拔秧农具——
灌溉农具——
(3)请从版块三“交流篇”中任选一则材料,介绍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事件名称、朝代及影响)
17.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纶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摘编自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所以只要战争一结束,双方的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又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宋朝通过管理榷场贸易,促进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卜宪群《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方式。(写出两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与周边政权发展边境贸易的原因。并根据材料说明宋代边境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设置哪一机构对西藏地区军政事务进行统辖?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1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年)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入侵国家。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体现了中国哪一阶级的反抗斗争?结合所学,请举一例说明“它”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材料三中“责难朝鲜”发生于哪一年?“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什么?
(4)请简要说明材料四中其中一位英雄的事迹。他们共同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制作科技巨著的知识名片】
巨著名称 作者 价值 评价
《本草纲目》 A 总结了中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B
C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请将任务一中ABC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这三部巨著的作者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任务二【论证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
(3)请从以下三项科技成就中任选两项,论证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表明古代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南北联系以及经济繁荣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中可得出其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三省职权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D项正确;三省职权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而非办事效率低下,排除A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排除B项;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是将国家最高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掌握,而三省六部制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不是三权分立,排除C项。故答案为:D。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材料中体现了唐太宗重视魏征的进谏,表明他虚心纳谏,从善如流,C项正确;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是唐玄宗时期的措施,排除A项;唐玄宗在位期间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排除B项;“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的确是唐太宗的作为,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金币是实物史料,见证了唐朝时期,中外交往,C项正确;五铢钱是汉武帝铸造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铸造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契丹货币参照中原汉族的币制,体现的是民族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说明唐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维护天子的绝对权威,宋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经济发展。故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D项正确;宋代的都城设计理念不能体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排除A项;重农抑商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一直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没有被改变过,排除B项;重文轻武与唐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是关于行省制度影响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是对玄奘西行的真实情况的叙述,“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是对陈桥驿兵变的真实情况的叙述,“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等五个政权”是对唐朝灭亡后政局的真实情况的叙述,ABC均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精忠报国’的誓言”和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为了实现“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的目标,不懈努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体现了“精忠报国”的精神,D项正确;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主要的贡献是建立北宋,统一了部分地区,与“光复故土”无关,排除A项;赵构是南宋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偏安一隅,并没有积极致力于“光复故土”,排除B项;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保卫沿海地区的安全,与“光复故土”的背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三吴都会……参差十万人家”可知,三吴都会是南京,刘永的词反映了南京城的繁华;材料“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意为近处坊间的灯火璀璨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十里之外的东风吹来市集的喧嚣声,反映了市集热闹喧嚣,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因此材料中的诗词都体现了城市的繁荣,A项正确;宋代科技辉煌,体现在指南针、火药等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比如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但材料仅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并未体现整个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城市,不体现民族政权对立,比如各民族政权同时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等内容可知,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这得益于元朝统一后的人口流动,B项正确;元朝实行人分四等的四等人制,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AC两项表述不恰当,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C两项;元朝时期的确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等,但材料未提及这些,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时间轴“907—1368年”,可知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逐步走向统一;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空前发展;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对外关系,中外交通、海外贸易发达,四大发明外传,推进了世界文明。因此其总体特征为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指隋唐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指秦汉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指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匹夫有责”可知,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A项正确;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儒家学派主张和而不同,排除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火药大规模用于战争,元代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C项正确;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郡是秦汉时期地方制度,排除A项;宋朝时期都市繁荣,出现瓦子,瓦子里有专供演出的场所叫作勾栏,排除B项;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文,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这有助于加强皇帝对臣民的控制,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排除A项;达赖是清朝册封的西藏地区首领,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班禅是清朝册封的西藏地区首领,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康熙:多次打败噶尔部、平定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的割据势力;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所以,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西北边疆,A项正确;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排除B项;册封达赖、班禅;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等,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排除C项;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长城是对抗骑兵部队突然袭击最有效的防卫工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进行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材料强调的是明长城的军事意义,A项正确;“商贸意义、统一意义、外交意义”,此材料未体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答案:(1)进士科的创立。
行省制度。
今天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2)ACB
(3)材料三事件名称:鉴真东渡。朝代:唐朝。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四事件名称:郑和下西洋。朝代:明朝。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1)标志:根据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制度:根据材料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等10个行省”可知是创立行省制度。
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这一行政区划制度,也是今天我们现在省份划分的基础,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今天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2)填空:①:根据版块二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便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是耕地农具。
②:根据版块二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是拔秧农具。
③:根据版块二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是灌溉农具。
(3)事件:材料三:事件:根据材料三“东渡日本。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朝代:根据材料三“天宝元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故朝代是唐朝。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四:事件:根据材料四“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朝代:根据材料四“成祖”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7.答案:(1)和亲;册封
(2)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促进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等;
解析:(1)方式:根据材料一“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由此可概括出唐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方式是和亲;根据材料一“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纶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可概括出唐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方式是册封。
(2)原因:根据材料二“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所以只要战争一结束,双方的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又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可概括处宋朝与周边政权发展边境贸易的原因是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影响:根据材料二“宋朝通过管理榷场贸易,促进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得出宋代边境贸易的影响是促进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机构:根据材料三“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军政、宗教和全国佛教事务;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西藏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认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应当树立如下的民族观念: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等。
18.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抗击华尔洋枪队
(3)1894年;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4)事迹: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中炮牺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精神: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战争: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因此,“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国家: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因此,“这场战争”的入侵国家是:英国;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根据材料二“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于清政府的镇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材料二中的“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
阶级: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体现了中国的农民阶级反抗斗争。
举例:结合所学可知,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因此,“它”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例子是:抗击华尔洋枪队
(3)时间:根据材料三“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因此,“责难朝鲜”发生于:1894年;
企图:根据材料三“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可知,“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4)事迹:根据材料四“图一人物左宝贵,图二人物邓世昌”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因此,英雄的事迹有: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中炮牺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举一例即可)
精神:结合左宝贵、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壮烈牺牲的史实可知,他们共同具有的精神品质是: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9.答案:(1)A李时珍;B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农政全书》
(2)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3)示例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选取的史实:活字印刷术、火药。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解析:(1)A: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B:依据所学可知,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C:依据所学可知,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
(2)精神品质:依据所学可知,这三部巨著的作者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勇于探索创新、勤奋钻研、严谨务实、关注民生、重视实践等(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3)任务二:依据所学可知,从我国古代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去谈即可。如: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陆续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传入欧洲。欧洲人借鉴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中世纪、迈入近代社会创造了重要条件。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随着对外交往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强。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冷兵器逐渐被热兵器所取代,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也受到冲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