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测试(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2.明朝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载:“(松江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财富增加是促成崇尚奢侈的根源 B.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变化 D.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遭到严重冲击 B.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4.该图反映出当时( )
A.选官制度引导技术的革新 B.官府垄断了农业技术传播
C.农业技术传播的速度加快 D.农业技术传承途径多元化
5.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6.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应予以撤销 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7.《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8.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 )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9.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李约瑟盛赞的该著作( )
A.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C.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10.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B.证实了中外交流的频繁
C.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
11.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是在中国历史上的( )
A.商朝 B.明清 C.汉朝 D.两宋
12.“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
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
13.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华传教期间,自称“海外鄙儒”,穿汉服并钻研儒学;在其写作的《天主实义》中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由此,可以看出
A.天主教义与儒家思想同源 B.儒家思想早已传到西方
C.传教士力图减少传教阻力 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属性
14.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说明了当时
A.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B.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D.统治者推行开放的政策
15.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 )
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16.“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对工商业所持观点不同是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不同的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
17.顾炎武在论及明代监察制度时曾指出,“言官”六科给事中不但可以监督文武百官,还可以“封驳诏议”,“泰昌元年(1620年)以后,国论纷纭,而维持禁止,往往赖抄参(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之力”。据此可知,顾炎武认为晚明的言官( )
A.有一定抑制专制的作用 B.造成了中枢决策的异化
C.开创了台谏合一的格局 D.实际发挥了宰相的权能
18.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 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19.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A.诗
B.词
C.赋
D.小说
20.明朝法令:禁止苏松、浙江、江西人担任户部官吏。明人谢肇浙认为:“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据此可知,政府出台这一法令是因为
A.江南赋税支撑国家财政 B.江南士大夫阶层壮大
C.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 D.江南海外贸易的兴盛
21.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22.康熙年间“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或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
A.造成了农业生产衰退 B.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
C.断绝了中外贸易交流 D.减少了居民就业机会
二、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某个朝代的认同,还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的认同。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 契丹建国之后,为了表明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自称“炎黄子孙”,开始以“中国”自居。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他们强调夷人懂礼即是“中国”,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到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后期又自称“正统”。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继续称宋朝是“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亦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理论,自称“中国”,也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时期,实际上萌生了多元正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清代(1840年以前)在经济上比唐、宋、明都有较大的发展,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更为显著。但与同时期西方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总之,清代(1840年以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
——摘编自杜家骥《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阅读材料一、概括辽、金时期“中国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中国观”的历史意义。
(2)运用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观点的理解。
24.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图。
(1)从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管理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三、论述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 殖民扩张
《大清律》的颁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顺治帝颁布禁海令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军机处设立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八股取士 美国1787年宪法
康乾盛曲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广州“十三行”设立 启蒙运动
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C
6.D
7.D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A
18.C
19.D
20.A
21.A
22.D
23.(1)内涵:10—13世纪,辽、金与两宋、西夏等政权并存,政权间有战有和。受自身历史传统及民族交融的影响,为宣示政权合法性和重要地位,辽人自称“炎黄子孙”,辽人、金人都认为“懂礼即中国”(文化标准),金人还认为“中原即中国”(地域标准),辽人、金人都自称“中国”,是“正统”。意义: 这种“中国”认同意识,丰富了“中国观”的内涵,有了“大中国”的意识;加速了契丹族、女真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有利于各民族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理解:清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影响:经济发展,农业方面,农作物多种经营,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疆域开拓并巩固,平定蒙古贵族叛乱,设盟、旗;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对外关系上维护了国家权益: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文化繁荣,思想进步:文学、戏曲、科学等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进步思想。消极影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压倒优势;专制统治日益僵化;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4.(1)图1:信息:都城在“镐京“;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西北有游牧民族犬戎。时期:西周。
信息:定都“咸阳“;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加强管理。时期:秦朝。
(2)不同:唐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建立行省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
(3)清朝版图有所开拓,与现代版图基本一致;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25.
论题1: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不同。论述:17-19世纪初,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实行专制;科技发展趋于停滞。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迟滞。同时期的西方,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扩大;近代科技迅速发展。这些因素推动西方国家走在世界前列。结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滞后,使中国社会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论题2:政治制度影响社会发展进程。论述: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推动西方向工业社会转型。同时期的中国,固守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厉行文化专制。这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科技发展趋于停滞,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结论:西方通过政治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而中国固守旧制,阻碍社会发展,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测试(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