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考试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陶寺文化早期,随葬器物的使用已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至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C.青铜时代业已来临 D.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2.汉文帝以藩王登基后,同姓诸侯王“出入拟于天子”,甚至“不听天子诏”,文帝乃追思贾谊遗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地为6国,分淮南王地为3国。汉文帝此举
A.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 B.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C.使得“推恩令”得以贯彻 D.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地位
3.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笞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
A.体系完备 B.细密严苛
C.礼法结合 D.轻罪重刑
4.1125年,南宋在盱眙县设置对金贸易的榷场,并作如下规定。这些规定意在
交易前 数额在百千以下的,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泗州榷场(金国境内)交易
交易时 两边商人各处一廊,以货呈主管官牙人往来评议,不得相见。每交易千钱,各收五厘息钱入官。
A.促进基层市场的繁荣 B.缓和宋金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维护南宋朝廷的经济利益
5.右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政府放松海外贸易的限制
B.东南地区海防形势严峻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6. 1872年,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为了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他延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匠,又委派颇懂机器的总兵赖长主持工厂事务,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
A.有利于应对西北边疆危机 B.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创新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7.当一场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十五岁的陈燮君看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街头大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深受启发。后来她逃避封建包办婚姻,与同学组织“时事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燮君的这些活动可能处于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28年 D.1937—1949年
8.下列文字为解放军战士袁志超在某次战斗期间写的一封家书(部分)据此推断,当时
“廿三日这天晚上,我们冒着大雨跑了七十里路,赶到长江边,住到一个村子中,这地方是安徽省桐城县……”“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就是在家帮助种田,也别忘了读书。”
A.战略反攻已取得重大突破 B.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被摧毁
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覆灭 D.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
9.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 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 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10.下图为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上日程
C.国民经济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 D.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11.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颁发给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些规定
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
B.赋予了城市政治独立地位
C.废除了封建主的控制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2.右图最适宜于探究
A.两河流域早期文明
B.地中海时代的来临
C.古代帝国扩张潜能
D.中古亚洲帝国扩张
13.1581年,葡萄牙人开始将中国丝绸和印度棉纺织品,以及一些奴隶从澳门运送到马尼拉,再转装到西班牙大帆船上,运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则在马尼拉装载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运来的白银,返回澳门或果阿。此时的葡萄牙
A.垄断太平洋贸易 B.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
C.热衷于商品输出 D.得益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4.下表呈现的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的思想观点。由此可知,这些启蒙思想家
思想家 观 点
孟德斯鸠 由世袭贵族、在职贵族、纳税人团、民选议会组成的中间权力机构来治理国家,基于中间权力机构全体成员的荣誉感的君主政体才是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制度。
伏尔泰等 驯服君主制的最好方式不是划分权力或保护传统特权,而是使政府现代化,从而使它们运作得更有理性、更有效率。
A.主张限制君主的专制权力 B.借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
C.强调用分权原则治理国家 D.支持建立现代政府以捍卫君权
15.观察下图,关于西方殖民者殖民区域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垄断资本的推动 B.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重商主义的要求 D.列强殖民扩张模式的转变
16.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美 日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 工业工程 银行 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 建筑 金融服务 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 汽车及零部件 金融业 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 建筑材料 工业运输 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 基础材料 建筑 制造业
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 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 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题,共计52分。其中第17题11分,第18题14分,第19分12分,第20题15分。
17.植物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世界各地的往来为物种大迁移提供了条件,于是原产于美洲的番薯随着殖民者的轮船常到世界各地。由于番薯在当地长势良好和贫乏之民以番薯为粮的饮食习惯,生活在当地的众多中国移民,特别是一些富于公益心、时刻想着为家乡作些贡献的人,他们目睹家乡因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引起饥荒,于是把番薯等作物带回国内。“明万历甲午,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图种归,教民种之,以当谷食,邑山谷中多种之”。 ——摘编自《浦城县志》
材料二
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该植物园栽培的物种由1769年的60种增加到1813年的11000种。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对植物种植进行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核心与全球边缘之间历史关系的持久特征之一。”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引种中国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看法。(7分)
18.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材料二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提出,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社区治理建设目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积极引导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区绿化美化净化,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垃圾收集、污水排放以及散埋乱葬等问题。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探索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
在实践中,中国各地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的特点和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为我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运动
1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1906年 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完成下列要求:
任选材料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欧洲移民运动,既有美国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的“推力”影响。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西欧、北欧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政府鼓励移民,由于美国西部淘金热,华人成为美国受欢迎的移民。1815—1882年是美国移民史上的自由开放时期。这一时期,以华人为主的亚洲移民到美国的人数高达28万。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由来已久的排外种族主义再掀高潮,华人受到美国各个阶层的歧视,限制华人移民被提上美国议会议程。二战期间,由于中国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反法西斯的重要地位,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大批美国华人移民加入到二战中来。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多次修改移民法,为各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大开方便之门。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
——摘编自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向美国移民产生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初至二战期间,美国政府针对华人的移民政策。(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B A C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题,共计52分。其中第17题11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5分。
17.(11分)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海外移民的爱乡情怀;国内粮食的短缺;地方官员的推广;番薯自身的优点;(4分)
(2)特点:外来高价值的植物品种;建立各种植物园来培养;殖民者到他国来掠夺植物品种(3分);
看法:客观上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植物种类的交流培育,丰富了当地植物的种类;伴随着西方殖民扩张,植物品种被掠夺到西方国家,破坏了他国的物种安全;(4分)
18.(14分)
(1)演变:1958—80年代初: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开放后:建立乡 镇政府和村委会。(2分)
背景:1958—8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左”倾错误的影响;(3分)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发展;民主法治的完善。(3分)
(2)特点:党和政府统筹推进;多元化主体参与共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宜居为目标;以文化凝聚居民;(3分)
意义:能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幸福感;能够提高中国社会治理水平;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保证;为其他国家社会治理提供榜样;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3分)
19.(12分)
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具有渐进性。(2 分)
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渐获得部分官僚及士人的认可,并被洋务派付诸行动,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进行“器物”变革。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则宣告了通过“器物”以救亡图存道路的失败。在此背景下,维新派提出了效法日本,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走上“制度”救国之路,但在封建顽固势力的绞杀下夭折。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走上了共和之路,但民主共和的果实最终被军阀所窃取。1915年,袁世凯欲恢复帝制、复辟登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到国民仍深陷于专制与愚昧的束缚中,于是积极引进西方启蒙思想,宣传民主、科学理念,以启迪民智、实现国人的思想变革。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爆发,中国的救亡图存道路上升到了“思想”层面。(8分)
总之,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救亡图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这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2分)
示例二:
论题:阶级局限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2分)
阐述:自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阶级纷纷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其中农民阶级爆发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前者虽然制定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目标,但其过于理想化的平均主义思想和部分领导阶层的腐化堕落,难逃夭折的命运;后者则盲信清政府,在封建势力及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虽然彰显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但盲目排外的愚昧思想也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封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在封建制度上的修修补补无法改变封建专制的腐朽性,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最终破产。资产阶级则选择改变制度以救亡图存,先后进行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但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向专制皇权的妥协得到的是快速的失败,而革命派向封建军阀的妥协,使得民主共和名存实亡。(8 分)
总之,虽然近代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各类的救亡图存的斗争,但都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相继失败,没能改变中国的现实。(2 分)
20.(15分)
(1)背景:欧洲国家劳动力过剩(人口压力);欧洲国家对外移民政策的调整;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美国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的变革;美国西进运动的推动。(4分)
(2)①19世纪初至1882年,鼓励华人移民美国;华人移民对美国工业化和西部金矿开采提供了劳动力资源。②1882年,颁布《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美国奉行的排外种族主义对华人移民产生深远影响。③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二战期间,中美等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美国调整对华人移民政策,华人移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6分)
(3)特点:修改移民法,为移民提供法律保障;主要引进高素质人才(或技术移民)。
影响: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美国,推动了美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丰富了美国文化;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认同;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便利了美国对外的经济文化扩张,拉大了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