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这则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抗美援朝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4.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你认为该图的主题体现了( )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7.我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提升。这三个年份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8.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实际,党中央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截至2021年,内地西藏班(含中职班)累计招生14.3万人,向西藏培养输送了5.6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这反映出我国( )
A.实行了民族区域民主改革 B.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D.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某微信历史公众号中推送了以下资料。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主题是( )
著述 《雷锋日记选》
文件 调整农村工作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纪录片 《大庆战歌》
A.变革的社会主义改造 B.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严重挫折的“文革” D.活力喷发的改革开放
10.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11.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访华,邓小平会见他时特意赠送了一张新中国的股票——飞乐股票。如今,这张股票仍然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飞乐股票可以用来佐证中国( )
A.农村改革全面进行 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12.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对下列图表的正确解读是( )
A.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形成曲线的保证
C.曲线的出现证明中国经济问题持续下降
D.图中曲线形成的原因是人民公社的建立
13.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4.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一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制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享受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16.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九二共识 D.《告台湾同胞书》
17.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军费(人民币) GDP中军费占比
1978 167亿元 4.6%
1985 191亿元 2.1%
1990 290亿元 1.5%
2009 4805亿元 1.4%
2019 11898亿元 1.3%
表(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18.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19.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下图所示的工具书是世界上“最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0.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厦门 C.香港 D.海南岛
二、材料题
21.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挫折之路】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美国《时代周刊》
【转折之路】
材料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圆梦之路】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同志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有哪些英明举措?(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各列举一例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极端主义”指的是什么?这一“极端主义”是如何得以纠正的?
(3)材料三中“黑猫白猫论”出自于1992年哪场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一例)
(4)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么做?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农具。1950—195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此外,不少农民开始盖新房,添置生产资料,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实施农业合作化,有历史必然性,个体经营因不能解决水利问题而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于是农村出现了农业互助组织。农业合作化以后,公有公营模式建立,缓解了当时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调整了土地政策,“大包干”开始风行。这种政策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
——摘编自李荣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生产产量、均粮、均收入等统计表》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对比两种土地政策的共同之处。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看出,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9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党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 政协代表欢聚一堂讨论国旗、国都、纪元
1949年10月1日 举行____A____
1950年7月 土地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0月19日 ____B____开进朝鲜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4年6月 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9月 ____C____——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5年4月 ____D____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 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完成A、B、C、D处的内容。
(2)根据以上表格中所描述的内容,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联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土地改革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两者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A项正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但土地改革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抗美援朝与解放农村生产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土地公有制是三大改造后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中国就必须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题干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A项正确;中国抗美援朝的过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中国抗美援朝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作战,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C项;中国抗美援朝的影响,是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样币上的图案汽车和轮船、“1953年”可知,当时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把汽车和轮船印刷在钱币上体现了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规划,想要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刚开始实施,已经取得成就巨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钱币上还有轮船的图案,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的说法不够全面,排除B项;一五计划没有造成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1953——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5年9—10月属于三大改造的时间范围,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所以B符合题意,此题选B。
7.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57年表现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1993年是十四大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A符合题意;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是1979年GDP增长的主要原因,B排除;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不是1979年GDP增长的主要原因,C排除;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不是1993年GDP增长的主要原因,D排除。故选择A。
8.答案:B
解析:根据“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实际”“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反映国家对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重视,这说明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不是民主改革,排除A项;“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反映国家为少数民族发展培养人才,不能说明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排除C项;从材料中培养人才的内容,不能直接说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雷锋”“人民公社”“大庆”可知对应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有雷锋、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大庆油田开发,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至1966年,我国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批英雄模范,B项正确;变革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就完成了,排除A项;严重挫折的“文革”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排除C项;活力喷发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A项正确;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票作为资本运作的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产物而取缔,改革开放后股票的出现表明了邓小平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知,打破了姓资姓社的壁垒,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C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农村改革,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步伐,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2006年—2012年GDP的增长率虽有下跌的波动,但是仍然保持了GDP的正增长,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导下,GDP保持持续较高增长,B项正确,排除C项;目前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不存在人民公社,排除A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排除法排除带①②的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C
解析: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都体现出他们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志向,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排除A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材料中初心不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宁夏建立。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加就业,积累经验;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二者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故AB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C符合题意;和平统一是中国对台湾的方针,不是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除A;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不是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B;《告台湾同胞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民主党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对台湾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是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文件,不是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除D。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的军费迅速增长,但在GDP中的占比却逐渐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我国富国与强军的统一。D项正确;国家注重国防建设、国家经济飞速增长说法片面,排除AB项;军费投入比例失调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C
解析:据图片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项;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世界上“最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可知,反映了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图片新华字典是中国的,这是一部中文字典,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BC项;D项因不含有①,所以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设立的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D项正确;深圳是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不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排除A项;厦门不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排除B项;香港是特别行政区,不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1)经济: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三大改造;(任答一点即可)政治: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答一点即可)
(2)“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南方谈话;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一点即可)。
(4)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主人公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举措: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同志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英明举措有经济方面,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三大改造。政治方面,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极端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极端主义”指的是“文化大革命”。
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极端主义”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纠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黑猫白猫论”出自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举措:根据材料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可知,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
做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方面进行归纳。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主人公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等。
22.答案:(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任答两点即可)
(2)共同之处: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都是以公有制为前提;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等。(任答一点即可)
(3)变化:1979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都大大提高。变化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理念: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人民服务等。(任答两点可)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
(2)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实施农业合作化,有历史必然性,个体经营因不能解决水利问题而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于是农村出现了农业互助组织”和“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调整了土地政策,‘大包干’开始风行”可知,这两种土地政策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根据材料二“农业合作化以后,公有公营模式建立,缓解了当时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这种政策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可知,这两种土地政策都是以公有制为前提,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3)变化:根据材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生产产量、均粮、均收入等统计表》”可知,1979年后,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人口、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都大大提高。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得到发展。
(4)理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党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有: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维护农民利益(关注民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尊重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23.答案:(1)A.开国大典;B.中国人民志愿军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万隆会议;我选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2)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数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1)A: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结合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任选三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然后明确写出选择的材料中的历史事实,接着,根据主题,运用这三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论述,可从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内容影响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