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 周王室权力衰微 B. 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 周桓王霸道好战 D. 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周桓王作为周王室的代表,率军征讨郑国却战败而归,这一事件直接反映出周王室在当时的权威和实力已经大幅下降,即周王室权力衰微,A项正确;郑国在当时并没有成为霸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较强的实力,东周时期的霸主多为齐、晋等国,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周桓王有霸道好战的性格或行为,他的出征主要是基于郑国不来朝觐的不满,排除C项;东周时期,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尚未形成完善的君主专制制度,题干中的事件与君主专制制度是否受到冲击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2. 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项正确;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儒家强调“仁”,孟子主张“仁政”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恢复郡县制 B. 实行休养生息 C. 颁行推恩令 D. 设立三省六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图,可知,地方封国实力较大在管辖范围和管辖人口上已经超过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C项正确;从战国后期开始郡县制一直存在,不存在恢复的问题,排除A项;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推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 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诏要求官员改用汉族语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诏令( )
A. 开创了隋唐盛世 B. 消除了民族隔阂
C. 加剧了北民南迁 D. 推动了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要求鲜卑族改用汉语,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而开创隋唐盛世是隋唐时期的帝王,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孝文帝改革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排除B项;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北民南迁。而西晋末年北方动荡时期北民大量南迁,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中国古代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经济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鼓励百姓垦荒 ◆出现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晋商开设票号 ◆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结合所学可知,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沿海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因此,“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只有清朝符合其特征,D项正确;唐朝和元朝时期经济虽然较为繁荣,但未出现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排除AB项;明朝时期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但未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排除C项。故选D项。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 抵制了西方侵略 B. 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 实现了社会公正 D. 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的“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和所学知识可知,除了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粮食外,其余的所有收获物都要上交给国库,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实际上限制了农民对剩余农产品的支配权,降低了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关注的是农产品的分配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对西方侵略的抵制措施或政策,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在理论上提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社会的复杂性,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在实践中很难实现,更谈不上实现社会公正,排除C项;从题干中可看出,《天朝田亩制度》的分配方式实际上剥夺了农民对剩余农产品的所有权,这与农民希望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的愿望相悖,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 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 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 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 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发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项正确;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并未挽救了清王朝统治,排除A项;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说法错误,洋务运动以引进器物为主,并未唤醒民众救亡意识,排除B项;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 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 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 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D项正确;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是在1860年,此时慈禧还不是太后,排除A项;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是在1895年,但日本并未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也并未仓皇出逃,排除B项;义和团发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并不反清,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13-1920年间,中国厂矿数增加152%,资本额增加51.3%,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 洋务派兴办近代厂矿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国内政局十分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与题干时间“1913-1920年”不符,排除A项;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13-1920年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国内环境不是和平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发出上述通告的应是( )
A. 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天国 B. 戊戌变法时期的满清政府
C.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D. 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允宜涤旧染之污”“去辫”,“有不遵者,以违法论”等信息和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主张革除社会陋习,颁布“剪辫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C项正确;太平天国没有颁布剪辫的有关法令,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道光时期光绪时期必须蓄辫,排除B项;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只有张勋的军队有辫子,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 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先锋
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
【详解】“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可见反映了学生内惩国贼,“青岛问题之力争”可见反映了学生外争主权,因此,题干体现了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B项正确;题干“北京学界之大举动”,可见题干反映了北京学生的举动,但是没有体现出已经遍及全国,排除A项;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北京学界之大举动”,可见题干反映了北京学生的举动,但是没有体现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 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 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 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 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重点攻势》”并结合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中代表着国民党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被以刘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强力打击,已经破产,这体现了蒋介石的重点攻势破产,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但都被我军打退,A项正确;《重点攻势》表明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在进行重点进攻,也被打退,排除B项;材料并未出现有关南京的信息,无从体现“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排除C项;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说法错误,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虽已被打破,但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13. 20世纪50年代,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
C. “科教兴国”战略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方针,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A项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提出,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排除C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只有5个,都是周边国家。到1964年前,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已达24个,其中多数主动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 提出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派代表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 D. 恢复了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只有5个,都是周边国家”“到1964年前,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已达24个,其中多数主动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助于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与亚非的建交。材料反映1955年中国在参加万隆会议之后,与中国建交的业非国家逐渐增加,主要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外交发展,C项正确;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映的是一边倒,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不是“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已达24个,其中多数主动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恢复了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C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且抗美援朝结束于1953年,与1956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无关,排除A项;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排除B项;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公职人员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执政理念,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是( )
A. 贵族妇女 B. 雅典城邦奴隶 C. 波斯商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所以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成年男性公民,D项正确;雅典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A项;雅典城邦奴隶没有公民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B项;波斯商人属于外邦人,不享有雅典公民权,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C项。故选D项。
17. 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发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非“开始”,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此时经济全球化获得极大发展,并非“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下图中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著作是( )
A. 《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D项正确;《权利法案》是在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与马克思无关,排除A项;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与马克思无关,排除B项;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9. 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苏俄(联)出台该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 恢复发展生产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废除新经济政策 D. 解决计划经济弊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可知,1921年,苏俄以租借方式放开部分中小工厂和商店的经营权,这有助于促进市场流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说法错误,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废除新经济政策说法错误,1921年苏俄刚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解决计划经济弊端说法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主导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 )
A. 联合国安理会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华沙条约组织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49年,美、英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B项正确;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下属的六个主要机构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华沙条约组织是1955年苏联正在华沙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美国没有参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惩戒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材料所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简要说明其根本目的。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 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观念因此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甚至有士人“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据郭学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2)指出材料所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恰当的。
——据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3)你是否赞同材料所示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防弊之政”: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 变化:逐渐提升,受到社会认同。表现:海外贸易发达;“交子”的出现 。
(3)观点:赞同,原因:北宋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尽管在军事上有所妥协,但并不代表其整体实力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一“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是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据“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可得出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巩固其统治。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二“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可得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逐渐提升,受到社会认同;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海外贸易发达,如广州、泉州等大商港闻名世界。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南宋时,纸币的发行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三“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可得出作者认为北宋并非“弱宋”,而是有其强势之处;据“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尽管在军事上有所妥协,但并不代表其整体实力弱。因此,我赞同材料所示观点。
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A、图B、图C、图D是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摘录的内容,反映出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
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使农业合作化健康地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政府)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图A 图B
实行减租减息,减租一般以二五为原则,减息减至一分半为标准。减租减息后,佃户应如数交租、债户应如数交息,一般不得再行拖延或减免。 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C 图D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所学知识,从图A、图B、图C、图D中任选其一,判断图中所示土地政策出现的历史时期,并简要说明理由。
(2)相比图B,图C所示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其调整的主要依据。
(3)指出与图A相比图D所示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变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历史时期:图D:改革开放新时期;理由:“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体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这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主要依据: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开始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变化: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时期:选择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例如选择图D,根据“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以得出这指的是“包产到户”,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探索,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理由:根据材料“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这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小问2详解】
主要依据:根据图B“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土地,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无条件没收地主土地;而“减租减息后,佃户应如数交租、债户应如数交息,一般不得再行拖延或减免”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变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结合所学知识,图B的政策是在土地改革时期,图C的土地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转变的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开始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图A“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使农业合作化健康地发展”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推行农业合作化,也就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图D“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以得出推行“包产到户”,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上可以得出变化是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观点: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主要描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据此可提炼观点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材料“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人人数增加,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据材料“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据材料“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据材料“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总之,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济宁市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 周王室权力衰微 B. 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 周桓王霸道好战 D. 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2. 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3. 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恢复郡县制 B. 实行休养生息 C. 颁行推恩令 D. 设立三省六部
4. 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诏要求官员改用汉族语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诏令( )
A. 开创了隋唐盛世 B. 消除了民族隔阂
C. 加剧了北民南迁 D. 推动了民族交融
5. 中国古代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经济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鼓励百姓垦荒 ◆出现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晋商开设票号 ◆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A 抵制了西方侵略 B. 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 实现了社会公正 D. 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7. 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 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 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 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 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8. 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 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 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 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9. 1913-1920年间,中国厂矿数增加152%,资本额增加51.3%,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 洋务派兴办近代厂矿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国内政局十分稳定
10. “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发出上述通告应是( )
A. 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天国 B. 戊戌变法时期的满清政府
C.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D. 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
11. 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 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先锋
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2.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 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 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 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 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13. 20世纪50年代,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
C. “科教兴国”战略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4. 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只有5个,都是周边国家。到1964年前,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已达24个,其中多数主动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 提出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派代表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 D. 恢复了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1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16. 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A. 贵族妇女 B. 雅典城邦奴隶 C. 波斯商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17. 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发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8. 下图中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著作是( )
A. 《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9. 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苏俄(联)出台该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 恢复发展生产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废除新经济政策 D. 解决计划经济弊端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主导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 )
A. 联合国安理会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华沙条约组织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惩戒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材料所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简要说明其根本目的。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 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观念因此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甚至有士人“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据郭学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2)指出材料所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恰当的。
——据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3)你是否赞同材料所示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A、图B、图C、图D是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摘录的内容,反映出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
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使农业合作化健康地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政府)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图A 图B
实行减租减息,减租一般以二五为原则,减息减至一分半为标准。减租减息后,佃户应如数交租、债户应如数交息,一般不得再行拖延或减免。 包干到户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C 图D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所学知识,从图A、图B、图C、图D中任选其一,判断图中所示土地政策出现历史时期,并简要说明理由。
(2)相比图B,图C所示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其调整的主要依据。
(3)指出与图A相比图D所示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变化产生的影响。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