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检测(二)(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绍兴校考模拟预测]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
A.坯车 B.匣钵 C.支钉 D.垫饼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陶瓷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匣钵,B正确;坯车常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A;支钉常用于唐宋时期,排除C;垫饼放置在瓷器的底足与匣钵之间,防止底足在高温下与匣钵黏结而作废,不符合题意,排除D。
2.[2023·宁波高二校联考期中]“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管子·海王》中的这句话说明 (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C.冶铁技术的重要性
D.家庭生产的重要性
【解析】选B。材料大意为“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耒、一耜和一把铫,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可以看出生产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反映了生产工具的重要性,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工具的使用,而未体现男耕女织,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冶铁技术,排除C;材料主旨是日常生活中对生产工具的依赖,而不是在强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重要性,排除D。
3.[2023·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是1952年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镇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对该画像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②农耕文明的高度繁盛
③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④一定程度上再现汉代社会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根据材料“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①正确;画面中,一人扶犁,一人播种,一人挥锄头,反映了农业分工,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③正确;这一画像石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④正确,C正确;画像石反映了东汉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没有体现出具体的粮食产量等信息,无法得到农耕文明高度繁盛这一结论,②错误,排除A、B、D三项。
4.[2022·绍兴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某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地区农村佃农佃种土地平均不过1亩40步左右,“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该史料反映的是 ( )
A.周朝的井田制 B.汉朝的庄园制
C.唐朝的均田制 D.宋朝的租佃制
【解析】选D。根据材料“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可知,租佃制既维护了佃主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佃户的利益,说明该史料反映的是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租佃制日趋普遍化,D正确;周朝的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的范畴,排除A;汉朝庄园制是封建土地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其特征是宗族血缘和乡党地缘相结合,不符合材料中的经济依附关系,排除B;唐朝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排除C。
5.[2022·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 )
地点 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 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约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 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约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 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
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解析】选B。根据“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约占全部铁器的81%”“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约占全部铁器的58%”可以看出,许多地方都出土了铁器,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有所发展,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精耕细作,排除A;材料看不出冶铁业生产集中,排除C;“普遍运用”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
6.西汉赵过有一发明将耕播合一,一面开沟一面播种。这种新技术,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该技术 ( )
A.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B.推动小农经济的出现
C.提升了汉代农业水平
D.以曲辕犁技术为基础
【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是赵过的代田法,它的应用提升了汉代农业水平,故选C;代田法适用于平地,不适合山地,排除A;小农经济一般表现为男耕女织、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材料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排除D。
7.[2022·温州高二校联考期末]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农业生产领域有租佃、雇佣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基本普及的结论,A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错误。
8.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条件的童工必须强制入学,同时政府还鼓励工厂主创办工厂学校。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B.英国政府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
C.阶级矛盾影响政府职能转变
D.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解析】选A。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条件的童工必须强制入学,同时政府还鼓励工厂主创办工厂学校”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大量雇佣童工,而到工业革命后期,随着新的技术和工具的推广,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工人的教育素质要求提高,英国开始立法,强制对儿童进行教育,并鼓励创办工厂学校,A正确;英国政府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阶级矛盾影响政府职能转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9.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它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与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相关的是 (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初等教育的推广
C.民主政治的完善 D.钢铁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大本钟”即伊丽莎白塔建造于工业革命后,而工业革命确立的工厂制度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要求人们更加严格、准时地上下班,故与材料中的时间观念形成相关的是工厂制度的确立,A正确;材料和初等教育的推广无关,排除B;民主政治的完善、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中的时间观念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D。
10.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
A.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
B.改变了落后的经济制度
C.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解析】选A。“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等强调先进科技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经济制度、社会交往的问题,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体现出社会秩序混乱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1877年,瑞士联邦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对工人的健康状况承担法律义务;工人工作每天不得超过11小时;不得雇佣14岁以下的儿童;因生产事故造成的工人伤亡,应由工厂主负责赔偿。该法案的实施 ( )
A.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B.是工人不懈斗争的结果
C.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B。根据材料“1877年,瑞士联邦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对工人的健康状况承担法律义务;工人工作每天不得超过11小时;不得雇佣14岁以下的儿童;因生产事故造成的工人伤亡,应由工厂主负责赔偿”可知,保障工人的健康,限制滥用童工,这是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维护,是工人运动的结果,B正确;据材料可知,该工厂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排除A;材料主旨是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劳资关系,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主旨是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劳资关系,体现不出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
12.[2022·宁波高二校联考期中]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所著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这里讲述的“劳动组织的演变”是指 ( )
A.蒸汽机的改良 B.工厂的出现
C.轻工业的发展 D.城市化的兴起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工厂使用机器进行集中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出现,符合“劳动组织的演变”,B正确;蒸汽机的改良属于工具改良,排除A;轻工业的发展属于工业结构变化,排除C;城市化的兴起属于社会变化,排除D。
13.[2022·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
D.政府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
【解析】选C。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代价是环境日益恶劣,为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C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A;对城市化建设问题的管理与政治体制建设无关,排除B;材料从侧面表明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2023·浙江统考二模]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对下表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
立法 时间 相关内容
1802年 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1819年 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30分钟;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30分做夜工……
1825年 9-16岁工人周六工作时间最高不超过6小时……
A.英国由此建立现代福利国家
B.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
C.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
D.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D。由材料“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可知英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工厂使用童工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因此,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正确;现代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排除A ;“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表述太绝对,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开始,因此,“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说法错误,排除C。
15.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
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
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
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6年即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拖拉机的作业时间明显上升,反映出苏联生产关系的改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A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早在1921年已废止,B错误;重工业飞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废止,D错误。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选C。据“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科技的发展,A排除;B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排除;D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
17.[2022·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埃尼阿克”计算机问世
②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
③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④“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解析】选A。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研制成功;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20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A正确;B、C、D三项排序有误,排除。
1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有人分析,“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解析】选A。根据材料“‘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及所学知识可知,机器设备的大量引入将很大程度上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影响和改变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也就是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更容易就业),A正确; 据材料无法得出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排除B;材料与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无关,排除C;现代科技进步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不符合题意,排除D。
19.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
【解析】选D。根据“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可得出,中国科技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D正确;中国不是超级大国,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中国科技处于优势地位,排除B;C太绝对,排除。
20.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这些计划或口号的提出 ( )
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严重
B.源于西方阵营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C.助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解析】选C。材料中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及“科技立国”体现的是各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均有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C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无关,排除A;材料与苏联的挑战无关,排除B;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1.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 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除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 ( )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C.第三次科技革命完成
D.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解析】选B。根据材料“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并结合所学可知,21世纪,世界工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概念,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完成、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故排除C、D两项。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5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在15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人口数量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暴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1831年,英国暴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影响:根据材料一“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得出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根据材料一“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可得出推动了物种交换;根据材料一“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人口大量减少”得出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根据材料一“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得出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2)题根据材料二“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全球各地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二“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可得出,西方殖民者将天花病毒带到了美洲大陆;根据材料二“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暴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可得出,黑人奴隶被转卖到美洲客观上扩大了疫病的来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长期独立于其他大洲之外,对天花病毒缺乏抵抗力。
第(3)题根据材料三“1831年,英国暴发霍乱”可得出,霍乱的流行;根据材料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高度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答案:(1)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推动了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4分)
(2)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全球各地联系加强;西方殖民者将天花病毒带到了美洲大陆;黑人奴隶被转卖到美洲客观上扩大了疫病的来源;美洲长期独立于其他大洲之外,对天花病毒缺乏抵抗力。(8分)
(3)原因:霍乱的流行;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高度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导致的疾病和死亡。(8分)
23.[2023·衢州高二校联考期末)]劳动工具的进步促进农业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修理,也就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由于通用性广,一个地区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却可以完成各种作物的多种作业。
——摘编自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
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具的特点,并列举两种古代的灌溉工具。(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修理”得出造价低廉,就地取材;根据材料一“由于通用性广,一个地区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却可以完成各种作物的多种作业”得出通用性广;适用性强。结合所学可知,灌溉工具有翻车和筒车。
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二“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深受影响”可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可知,促进了人口增长,增加了人口压力;根据材料二“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及所学可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根据材料二“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可知,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答案:(1)特点:造价低廉,就地取材;通用性广;适用性强。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6分)
(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增加了人口压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10分)
24.[2023·绍兴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股份公司经常能确保从本国政府获得种种特权。因此,16世纪的英格兰,与俄国、远东、美洲及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都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被授予了皇家垄断专利权。相对于私人企业和合伙关系而言,股份公司有若干长处。股份公司使无数的个人积蓄可以通过可转让股份的方式征集起来以扶持海外的商业冒险。这意味着,欧洲人在世界偏远地区从事的各种商业活动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其规模将远远超过拥有从事长途贸易知识和技巧的人为冒险投入的资本规模。此外,公司合法的长久存在使其可以制订促进贸易的大规模长远计划。
——摘编自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二 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更高,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到1851年,棉花产品生产行业中受雇的工人中有五分之三是在中型或大型工厂中做工的。织布仍在家庭中进行,直至发明了廉价、实用的动力织机后企业主才深信,把这一程序由家庭移到工厂能够省钱。手工织机织工或许是英国工业革命最明显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改行到工厂谋生,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其原有方式劳作。到1830年,每周只有区区6便士。1815年他们有25万人,到1850年,只剩下了4万人,到1860年,只有3万人。
——引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企业的规模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组织得很好,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但在企业的外部和企业之间,就缺乏这种组织性了。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把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关系,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好生产,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垄断组织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6世纪的英格兰”与远东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名称,并简述股份公司的“种种特权”及“若干长处”。(6分)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6-19世纪的相关史实,以“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解析】第(1)题,名称: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的英格兰与远东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名称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特权:由材料一“16世纪的英格兰,与俄国、远东、美洲及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都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被授予了皇家垄断专利权”可知贸易垄断权;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等特权。长处:由材料一“公司合法的长久存在使其可以制订促进贸易的大规模长远计划”可知有利于集中资本和制订长远计划进行海外贸易等。
第(2)题属于历史短文撰写类,可从以下角度阐述:①早期股份公司;②工厂制度;
③垄断组织;④综合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历史变迁进行阐述。如,工厂制的“两张面孔”,可以从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制度对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的影响谈积极方面;也可以从恶劣的工作环境、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生活困境等角度谈消极方面。
答案:(1)名称:(英国)东印度公司。(1分)
特权:贸易垄断权;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等。(3分)
长处:有利于集中资本和制订长远计划进行海外贸易等。(2分)
(2)示例:
工厂制的“两张面孔”
工厂制度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的出现,大批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工厂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迫使工人服从管理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同时也使原来的手工业者大量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工厂制具有“两张面孔”,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单元素养检测(二)(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绍兴校考模拟预测]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
A.坯车 B.匣钵 C.支钉 D.垫饼
2.[2023·宁波高二校联考期中]“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管子·海王》中的这句话说明 (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C.冶铁技术的重要性
D.家庭生产的重要性
3.[2023·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是1952年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镇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左手扬鞭,右手扶犁,正在驱牛犁地,他身后是一少年提着篮子正在播种。画面的上方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到田头。对该画像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②农耕文明的高度繁盛
③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④一定程度上再现汉代社会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4.[2022·绍兴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某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地区农村佃农佃种土地平均不过1亩40步左右,“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该史料反映的是 ( )
A.周朝的井田制 B.汉朝的庄园制
C.唐朝的均田制 D.宋朝的租佃制
5.[2022·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 )
地点 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 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约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 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约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 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
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6.西汉赵过有一发明将耕播合一,一面开沟一面播种。这种新技术,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该技术 ( )
A.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B.推动小农经济的出现
C.提升了汉代农业水平
D.以曲辕犁技术为基础
7.[2022·温州高二校联考期末]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8.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条件的童工必须强制入学,同时政府还鼓励工厂主创办工厂学校。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B.英国政府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
C.阶级矛盾影响政府职能转变
D.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9.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它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与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相关的是 (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初等教育的推广
C.民主政治的完善 D.钢铁工业的发展
10.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
A.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
B.改变了落后的经济制度
C.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1.1877年,瑞士联邦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对工人的健康状况承担法律义务;工人工作每天不得超过11小时;不得雇佣14岁以下的儿童;因生产事故造成的工人伤亡,应由工厂主负责赔偿。该法案的实施 ( )
A.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B.是工人不懈斗争的结果
C.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12.[2022·宁波高二校联考期中]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所著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这里讲述的“劳动组织的演变”是指 ( )
A.蒸汽机的改良 B.工厂的出现
C.轻工业的发展 D.城市化的兴起
13.[2022·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
D.政府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
14.[2023·浙江统考二模]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对下表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
立法 时间 相关内容
1802年 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1819年 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30分钟;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30分做夜工……
1825年 9-16岁工人周六工作时间最高不超过6小时……
A.英国由此建立现代福利国家
B.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
C.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
D.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5.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
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
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
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7.[2022·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埃尼阿克”计算机问世
②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
③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④“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1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有人分析,“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19.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
20.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这些计划或口号的提出 ( )
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严重
B.源于西方阵营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C.助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1.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 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除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 ( )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C.第三次科技革命完成
D.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5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在15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人口数量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暴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1831年,英国暴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8分)
23.[2023·衢州高二校联考期末)]劳动工具的进步促进农业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修理,也就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由于通用性广,一个地区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却可以完成各种作物的多种作业。
——摘编自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
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具的特点,并列举两种古代的灌溉工具。(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10分)
24.[2023·绍兴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股份公司经常能确保从本国政府获得种种特权。因此,16世纪的英格兰,与俄国、远东、美洲及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都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被授予了皇家垄断专利权。相对于私人企业和合伙关系而言,股份公司有若干长处。股份公司使无数的个人积蓄可以通过可转让股份的方式征集起来以扶持海外的商业冒险。这意味着,欧洲人在世界偏远地区从事的各种商业活动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其规模将远远超过拥有从事长途贸易知识和技巧的人为冒险投入的资本规模。此外,公司合法的长久存在使其可以制订促进贸易的大规模长远计划。
——摘编自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二 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更高,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到1851年,棉花产品生产行业中受雇的工人中有五分之三是在中型或大型工厂中做工的。织布仍在家庭中进行,直至发明了廉价、实用的动力织机后企业主才深信,把这一程序由家庭移到工厂能够省钱。手工织机织工或许是英国工业革命最明显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改行到工厂谋生,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其原有方式劳作。到1830年,每周只有区区6便士。1815年他们有25万人,到1850年,只剩下了4万人,到1860年,只有3万人。
——引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企业的规模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组织得很好,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但在企业的外部和企业之间,就缺乏这种组织性了。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把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关系,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好生产,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垄断组织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6世纪的英格兰”与远东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名称,并简述股份公司的“种种特权”及“若干长处”。(6分)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6-19世纪的相关史实,以“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单元素养检测(二)(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