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开通了大运河 D.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右侧表格内容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制度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导致五代十国的更迭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4.学习隋唐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写《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为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难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6.下列各项,能够印证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B.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7.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北宋时期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分化事权 B.设置通判 C.控制军队调动 D.设置转运使
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交子出现在四川地区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9.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
A.英勇不屈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顾全大局
10.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最符合该特征的是
A.元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与北宋之战 D.辽与金之战
11.元代居庸关云台的过街塔门洞壁上刻有《建塔功德记》,使用了西夏文、汉文、藏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等五种文字。这一现象体现了元朝的
A.君主专制 B.中外交流 C.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上句子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元杂剧
13.《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纵贯16个朝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在其中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 B.唐太宗勤于政事
C.岳飞抗击金兵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4.《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批判的是
A.行省制度 B.分封制度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15.明代初期,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都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管理国家。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行中书省的设置 B.内阁辅政制度的确立
C.宰相制度被废除 D.司礼监对内阁的牵制
16.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B.改进了农业耕作技术
C.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17.“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清朝建立的原因
18.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商业发达,贸易兴盛
19.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A.徽商 B.苏商 C.浙商 D.晋商
20.把“罢丞相”“设三司”“八股文”“军机处”确定为一个单元板块来学习,则该板块的主题应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特务机构的强化
C.经济统治的加强 D.思想领域的专制
21.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清帝国,后来饱经外国侵略,造就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官僚体制整体结构上极其腐败 B.军纪败坏,军备松弛
C.穷兵黩武激起农民起义 D.官僚机构臃肿造成财政危机
22.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
23.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走向统一是因为
A.外来势力渗入 B.统一是必然趋势 C.国家分裂 D.民族征战
24.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D.《西游记》和汉调
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有主有次。”其意在说明中华文化
A.历史悠久 B.包容开放 C.继承发展 D.多元一体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请列举两例史实证明这一政策的实施。(3分)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3分)
材料三 元朝的民族交融不仅在范围上更广,而且在交融程度上也大大加深。……,而元朝的民族交融是在元朝统一全国的基础上出现的,范围更广。……,元朝时,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在元朝中原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元朝时,(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民族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3分)
材料四 元朝政府所设的宣政院,其主要职责之一即是兼管青藏的政务,“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这都说明青藏地区在元朝已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都是由元朝政府规定的。(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
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4)材料四中宜政院“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说明了什么 写出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立的机构名称。(3分)
材料五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5)概括材料五中民族政策的特点,并列举其管理西南、西北民族地区的措施各一例。
(5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国家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27.阅读下列表格,完成任务。(16分)
主题:我国古代
人物 参与重大事件的时间 事件相关的国家
玄奘 626 年——645年 A
鉴真 742年——754年 日本
郑和 1405 年——1433年 亚洲、非洲等国
戚继光 1553 年——1565 年 倭国
郑成功 1661 年——1662年 B
康熙帝 1685年——1686年 沙皇俄国
(1)为表格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写出 A、B两处的国家名称。
(2)结合拟定的主题,用表格中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2024年历史七年级期末参考答案
1———5 DCBCA6——10 DDCAA11——15 CBBDC
16——20 CCADA21——25 CBBCD
26.(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1分)
史实说明:唐蕃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密切;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两例即可,2分)
(2)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1分)相同之处:模仿制度;创制文字;学习农耕,发展生产;制订法律。(2分)
(3)交融程度大大加深;交融范围广;形成了新的民族(3分)
(4)青藏地区在元朝已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1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2分)
(5)特点:专门设置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继承和创新;全面深化管理。 (三点即可,3 分)
措施:1727年在西藏地区设置驻藏大臣(或1751年设置噶厦);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 (2分)
(6)作用:促进各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贴近题意即可给分 ) (2分)
27.(1)主题: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符合题意即可,1分)
A: 天竺 B: 荷兰 (2分)(2)内容要点: (12分)
玄发西行(I 分),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费文献。(一点即可,1分)
鉴真东渡(1分),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1分)
郑和下西洋(1 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中国和亚非国家利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一点甲可,1分)
戚继光抗倭(1分),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一点即可, 1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1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相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一点即可,1分)
两次雅克萨之战(1 分),取得胜利,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何题;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一点即可, 1分)
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