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4七下·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杰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2024七下·期末)[2023江西吉安期中]“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2024七下·期末)[2023 河南驻马店三模]《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鉴真看到广州海面上“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 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鉴真所见反映了( )
A.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 B.大唐对外贸易繁盛
C.广州是世界贸易中心 D.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4.(2024七下·期末)[2023 山西太原模拟]七年级(1)班同学们以“古代社会思潮”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展示出的学习成果。引发图中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宋朝实行 ( )
A.“推恩令” B.郡县制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
5.(2024七下·期末)“澶渊之盟”签订后,辽进入了军政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长时间的和平共处使中原文化对辽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促进了辽统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里叙述的是“澶渊之盟”( )
A.出现的背景 B.对辽的积极影响
C.对辽的消极影响 D.对北宋的影响
6.(2024七下·期末)[2022 江苏无锡期中]下列画作中哪一幅画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A. B.
C. D.
7.(2024七下·期末)[2023 吉林长春三模]识读下表信息,可以归纳的主题为( )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A.西夏与北宋议和 B.北宋与南宋并立
C.辽与北宋的和战 D.金与南宋的对峙
8.(2024七下·期末)[2023 山东青岛模拟]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9.(2024七下·期末)[2023 天津东丽区期末]“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等关键词所反映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
A.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B.元朝都市生活的繁华
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元朝行省制度的推行
10.(2024七下·期末)[2023云南德宏州期末]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
11.(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3 福建漳州模拟]下列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海外贸易路线直达欧洲 B.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
C.开辟了到达美洲的航线 D.政府派遣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12.(2024七下·期末)[2022 江西赣州期中]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13.(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 跨学科[2023 山东烟台质检]下面诗句80 如果不付出劳动,就不可能得到收获赞扬的历史事件是( )
汉家将军危受命,铁骨忠魂保海疆。上马挥戈斩凶狼,台州大捷威名扬。 逢年武士无炊米,正月糟羹作战粮。抖擞精神龙虎跃,冲锋陷阵破扶桑。
A.黄巢起义 B.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4.(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2 山东德州期末]康雍乾时期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准噶尔部和新疆回部叛乱,③设置噶厦,④收复台湾,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4七下·期末)[2022广东湛江期末]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 C.闭关锁国 D.变法通商
16.(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3重庆沙坪坝区期末]某校准备编写《多姿多彩的历史世界——文学篇》校本教材,梳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成就,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多姿多彩的历史世界——文学篇 第一节 淳朴厚重,悲愤凄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节 以景衬情,轻灵新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三节 呼应现实,爱憎分明——关汉卿《窦娥冤》 第四节 ____
A.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洛神赋图》
B.刚柔兼备,收放自如——钟繇《宣示表》
C.鸿篇巨制,生动传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本题3 小题,共38分)
17.(2024七下·期末)[2022 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 大运河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沟通国都长安与黄河下游南北、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高长虹《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用人唯贤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重视太学;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义务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以下为历史老师在教学时的板书(局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南方农业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实施的经济措施的共同点。这两位帝王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18.(2024七下·期末)[2022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民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三 清朝边疆管理示意图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一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
(2)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始终是主流,请写出这一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和”“战”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交融加深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内容,并归纳清朝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
内容:① ;② ;③ 。方式: 。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这个主题的感悟。
19.(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回归教材[2023 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
材料二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明朝灭亡后,明朝的一些遗臣在南方拥立皇族建立了几个小朝廷,这些小朝廷被称为“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 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 200多人。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军机处设立后,清朝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的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3)上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个领域探索了清朝的统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中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的是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A项加强中央集权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社会经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开通京杭大运河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D项实现国家统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材料考查隋朝统一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掌握隋朝统一的意义。
2.【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A项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和隋朝大运河开通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了鉴真看到的广州港口的繁盛景象,反映了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鉴真东渡也是对外交往的表现。
A项题干主要强调大唐的对外交往,与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大唐对外贸易繁盛正确,符合题意;
C项广州是世界贸易中心表述有误,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唐朝的对外交往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大力发展科举制,科举入士成为宋朝官员的主要来源,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越。
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大一统的举措,不符合题意;
B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C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实行的国策,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不是引发图中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时称澶州,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据“‘澶渊之盟’签订后,辽进入了军政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长时间的和平共处使中原文化对辽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促进了辽统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可知,这里叙述的是“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
A项“澶渊之盟”出现的背景在题干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对辽的积极影响是题干材料叙述的内容,符合题意;
C项题干体现了“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对辽的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题干体现了“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对北宋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实技艺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使观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A项《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B项《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举子看榜图》反映的是科举考试,不符合题意;
D项《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A项西夏与北宋议和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西夏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宋与南宋并立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南宋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辽与北宋的和战是题干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金与南宋的对峙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南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辽与北宋的和战。
8.【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可以入选的是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A项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可以入选,符合题意;
B项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和铁木真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和元昊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和完颜阿骨打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新疆地区,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因此这些关键词所反映的主题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A项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反映的是元朝设立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没有体现都市生活的繁华,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题干关键词所反映的主要学习内容,符合题意;
D项依据这些机构名称,可见没有体现行省的地方行政区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据“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知,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A项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C项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是《资治通鉴》编写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D项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均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泉州逐渐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大商港,不但东与日本、高丽交通便利,还与东南亚、南亚及其以西地区有频繁的商贸往来,海外交通条件优于其他港口。
A项海外贸易路线直达欧洲解读错误,海外贸易路线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符合题意;
B项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C项开辟了到达美洲航线的是哥伦布,不符合题意;
D项政府派遣船队出使西洋诸国是在明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海上交通路线图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海上交通路线。
12.【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从“不胜谄事”到“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体现了秀才对进士出身和举人出身的官员态度截然相反,这说明了科举考试对官员威望的影响很大。
A项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官员士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错误,题干与地方政事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员的行政能力,不符合题意;
D项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正确解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
13.【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台州大捷威名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的农民起义,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项岳飞抗金与“台州大捷威名扬”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流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戚继光抗倭是题干赞扬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戚继光抗倭的有关内容。
14.【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在北方,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南,设置噶厦,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东南,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B项示意图。
ACD三项示意图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示意图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重点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反映了清政府严格限制了海外贸易。结合所学,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A项重商抑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B项对外开放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C项闭关锁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变法通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6.【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杜甫、李清照、关汉卿”可知,分别代表的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它们并列的是明清小说,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
A项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洛神赋图》是画作,不符合题意;
B项刚柔兼备,收放自如——钟繇《宣示表》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宣示表》是书法,不符合题意;
C项鸿篇巨制,生动传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清明上河图》是画作,不符合题意;
D项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是横线处恰当的标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17.【答案】(1)理由: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共同点:重视经济发展。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3)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的开通;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由“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大运河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 可知,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由“沟通国都长安与黄河下游南北、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知,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原因在于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由“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经济措施的共同点都是重视经济发展。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3)根据材料三“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在: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故答案为:(1)理由: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共同点:重视经济发展。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3)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运河,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实施的经济措施的共同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
18.【答案】(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往来。
(2)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和”:“澶渊之盟”(或宋夏议和、宋金议和);“战”:岳飞抗金。
(3)元朝的统一。 回族。
(4)①伊犁将军;②台湾府;③驻藏大臣;方式: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5)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据材料“汉藏一家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并带去了大量的蔬菜种子和医药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的友好往来。
(2)据图二“金、辽、南宋”可知,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和:据所学可知,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或1044年宋夏议和、1141年宋金议和。战:据所学可知,杨家将抗辽或岳飞抗金。
(3)据材料“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知,元朝的统一是我国民族关系交融的根本原因。新民族: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4)①据所学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①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②据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据所学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方式: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任意2点)
(5)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可从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等方面回答。(围绕主旨谈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往来。
(2)特征:民族政权并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议和、宋金议和);“战”:岳飞抗金。
(3)元朝的统一。 回族。
(4)①伊犁将军;②台湾府;③驻藏大臣;方式: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5)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辽宋夏金的并立,元朝的民族交融,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辽宋夏金的并立,元朝的民族交融,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等相关史实。
19.【答案】(1)变化: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政治领域;材料二:思想文化领域。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得出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根据所学得出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根据“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得出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的军机处涉及的是政治领域;材料二的文字狱体现的是思想文化领域。
故答案为:(1)变化: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政治领域;材料二:思想文化领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字狱、军机处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文字狱、军机处等相关史实。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4七下·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杰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中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的是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A项加强中央集权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社会经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开通京杭大运河的是隋炀帝,不符合题意;
D项实现国家统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材料考查隋朝统一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掌握隋朝统一的意义。
2.(2024七下·期末)[2023江西吉安期中]“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A项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和隋朝大运河开通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2024七下·期末)[2023 河南驻马店三模]《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鉴真看到广州海面上“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 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鉴真所见反映了( )
A.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 B.大唐对外贸易繁盛
C.广州是世界贸易中心 D.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了鉴真看到的广州港口的繁盛景象,反映了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鉴真东渡也是对外交往的表现。
A项题干主要强调大唐的对外交往,与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大唐对外贸易繁盛正确,符合题意;
C项广州是世界贸易中心表述有误,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唐朝的对外交往相关知识。
4.(2024七下·期末)[2023 山西太原模拟]七年级(1)班同学们以“古代社会思潮”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展示出的学习成果。引发图中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宋朝实行 ( )
A.“推恩令” B.郡县制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大力发展科举制,科举入士成为宋朝官员的主要来源,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越。
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大一统的举措,不符合题意;
B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C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实行的国策,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不是引发图中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4七下·期末)“澶渊之盟”签订后,辽进入了军政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长时间的和平共处使中原文化对辽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促进了辽统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里叙述的是“澶渊之盟”( )
A.出现的背景 B.对辽的积极影响
C.对辽的消极影响 D.对北宋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时称澶州,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据“‘澶渊之盟’签订后,辽进入了军政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长时间的和平共处使中原文化对辽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促进了辽统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可知,这里叙述的是“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
A项“澶渊之盟”出现的背景在题干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对辽的积极影响是题干材料叙述的内容,符合题意;
C项题干体现了“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对辽的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题干体现了“澶渊之盟”对辽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对北宋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4七下·期末)[2022 江苏无锡期中]下列画作中哪一幅画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实技艺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使观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A项《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符合题意;
B项《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举子看榜图》反映的是科举考试,不符合题意;
D项《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
7.(2024七下·期末)[2023 吉林长春三模]识读下表信息,可以归纳的主题为( )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A.西夏与北宋议和 B.北宋与南宋并立
C.辽与北宋的和战 D.金与南宋的对峙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A项西夏与北宋议和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西夏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宋与南宋并立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南宋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辽与北宋的和战是题干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金与南宋的对峙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题干材料与南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辽与北宋的和战。
8.(2024七下·期末)[2023 山东青岛模拟]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可以入选的是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A项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可以入选,符合题意;
B项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和铁木真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和元昊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和完颜阿骨打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
9.(2024七下·期末)[2023 天津东丽区期末]“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等关键词所反映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
A.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B.元朝都市生活的繁华
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元朝行省制度的推行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新疆地区,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因此这些关键词所反映的主题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A项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反映的是元朝设立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没有体现都市生活的繁华,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题干关键词所反映的主要学习内容,符合题意;
D项依据这些机构名称,可见没有体现行省的地方行政区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4七下·期末)[2023云南德宏州期末]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据“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知,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A项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C项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是《资治通鉴》编写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D项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均不是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3 福建漳州模拟]下列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海外贸易路线直达欧洲 B.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
C.开辟了到达美洲的航线 D.政府派遣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泉州逐渐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大商港,不但东与日本、高丽交通便利,还与东南亚、南亚及其以西地区有频繁的商贸往来,海外交通条件优于其他港口。
A项海外贸易路线直达欧洲解读错误,海外贸易路线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符合题意;
B项泉州港是对外贸易的大商港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C项开辟了到达美洲航线的是哥伦布,不符合题意;
D项政府派遣船队出使西洋诸国是在明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海上交通路线图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海上交通路线。
12.(2024七下·期末)[2022 江西赣州期中]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从“不胜谄事”到“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体现了秀才对进士出身和举人出身的官员态度截然相反,这说明了科举考试对官员威望的影响很大。
A项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官员士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错误,题干与地方政事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员的行政能力,不符合题意;
D项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正确解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
13.(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 跨学科[2023 山东烟台质检]下面诗句80 如果不付出劳动,就不可能得到收获赞扬的历史事件是( )
汉家将军危受命,铁骨忠魂保海疆。上马挥戈斩凶狼,台州大捷威名扬。 逢年武士无炊米,正月糟羹作战粮。抖擞精神龙虎跃,冲锋陷阵破扶桑。
A.黄巢起义 B.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台州大捷威名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的农民起义,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项岳飞抗金与“台州大捷威名扬”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流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戚继光抗倭是题干赞扬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戚继光抗倭的有关内容。
14.(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2 山东德州期末]康雍乾时期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准噶尔部和新疆回部叛乱,③设置噶厦,④收复台湾,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在北方,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南,设置噶厦,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东南,统一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B项示意图。
ACD三项示意图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示意图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重点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15.(2024七下·期末)[2022广东湛江期末]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 C.闭关锁国 D.变法通商
【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反映了清政府严格限制了海外贸易。结合所学,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A项重商抑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B项对外开放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C项闭关锁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变法通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严格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6.(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跨学科[2023重庆沙坪坝区期末]某校准备编写《多姿多彩的历史世界——文学篇》校本教材,梳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成就,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多姿多彩的历史世界——文学篇 第一节 淳朴厚重,悲愤凄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节 以景衬情,轻灵新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三节 呼应现实,爱憎分明——关汉卿《窦娥冤》 第四节 ____
A.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洛神赋图》
B.刚柔兼备,收放自如——钟繇《宣示表》
C.鸿篇巨制,生动传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杜甫、李清照、关汉卿”可知,分别代表的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它们并列的是明清小说,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
A项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洛神赋图》是画作,不符合题意;
B项刚柔兼备,收放自如——钟繇《宣示表》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宣示表》是书法,不符合题意;
C项鸿篇巨制,生动传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清明上河图》是画作,不符合题意;
D项多元兼容,雅俗共赏——曹雪芹《红楼梦》是横线处恰当的标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3 小题,共38分)
17.(2024七下·期末)[2022 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 大运河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沟通国都长安与黄河下游南北、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高长虹《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用人唯贤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重视太学;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义务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以下为历史老师在教学时的板书(局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南方农业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实施的经济措施的共同点。这两位帝王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答案】(1)理由: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共同点:重视经济发展。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3)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的开通;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由“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大运河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 可知,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由“沟通国都长安与黄河下游南北、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知,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原因在于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由“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经济措施的共同点都是重视经济发展。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3)根据材料三“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在: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故答案为:(1)理由: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保障了长安政治中心的地位。促进了黄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地区的经济发展。
(2)共同点:重视经济发展。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3)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运河,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实施的经济措施的共同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
18.(2024七下·期末)[2022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民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三 清朝边疆管理示意图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一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
(2)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始终是主流,请写出这一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和”“战”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交融加深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内容,并归纳清朝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
内容:① ;② ;③ 。方式: 。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这个主题的感悟。
【答案】(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往来。
(2)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和”:“澶渊之盟”(或宋夏议和、宋金议和);“战”:岳飞抗金。
(3)元朝的统一。 回族。
(4)①伊犁将军;②台湾府;③驻藏大臣;方式: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5)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据材料“汉藏一家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并带去了大量的蔬菜种子和医药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的友好往来。
(2)据图二“金、辽、南宋”可知,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和:据所学可知,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或1044年宋夏议和、1141年宋金议和。战:据所学可知,杨家将抗辽或岳飞抗金。
(3)据材料“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知,元朝的统一是我国民族关系交融的根本原因。新民族: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4)①据所学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①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②据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据所学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方式: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任意2点)
(5)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可从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等方面回答。(围绕主旨谈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往来。
(2)特征:民族政权并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议和、宋金议和);“战”:岳飞抗金。
(3)元朝的统一。 回族。
(4)①伊犁将军;②台湾府;③驻藏大臣;方式: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5)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辽宋夏金的并立,元朝的民族交融,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辽宋夏金的并立,元朝的民族交融,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等相关史实。
19.(2024七下·期末)新考向回归教材[2023 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
材料二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明朝灭亡后,明朝的一些遗臣在南方拥立皇族建立了几个小朝廷,这些小朝廷被称为“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 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 200多人。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军机处设立后,清朝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的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3)上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个领域探索了清朝的统治?
【答案】(1)变化: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政治领域;材料二:思想文化领域。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得出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根据所学得出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根据“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得出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的军机处涉及的是政治领域;材料二的文字狱体现的是思想文化领域。
故答案为:(1)变化: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一:政治领域;材料二:思想文化领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字狱、军机处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文字狱、军机处等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