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
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 )
A . “亚罗号事件”和虎门销烟 B . “马神甫事件”和虎门销烟
C .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D . “马神甫事件”和“西林教案”
3.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 .黄巢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
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杀天兄 ”指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5.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 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
C .“扶清灭洋 ”
D . 《天朝田亩制度》
6.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
时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
1900
年
933
家
)1894 年前
80 家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7.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维护清王期的统治
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1863 年,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吾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
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为此,李鸿章后来创办了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平煤矿
C .湖北织布局
D .轮船招商局
9.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下图)交接入列,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的
现代化水平。中国海军起步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洋务运动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0.1895 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
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B .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D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1.美国纽约《世界报》 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
的真面目”。这段话反映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暴行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旅顺大屠杀 D .攻占威海卫
12.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 该图统计了 1890—1898 年
间, 各大媒体宣传“维新 ”一词的数量。 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 .维新思想是当时唯一进步思想
C .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 .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
13.“冲击——反应 ”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
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14.漫画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左图:黄海海战。右图: 《南京条约》
B .左图: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右图:八国联军侵华
C .左图:北洋舰队主力尚存。右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左图:邓世昌以身殉国。右图: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 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
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16.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师感叹:军阀“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他从中得到的最深刻教
训是( )
A .要广泛发动群众 B .要进行武装斗争
C .要建立自己的武装 D .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7.1924 年 1 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
民困苦, 日甚一 日。”你认为造成当时中国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18.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 .公元 1912 年 B .公元 1918 年 C .公元 1919 年 D .公元 1920 年
19.如图中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不断奋斗,他被称为“民主革命
的先行者”。 他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蒋介石 D .邓小平
20.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武装起义
的指挥者是( )
A .陆皓东 B .徐锡麟 C .秋瑾 D .黄兴
21.下表“名称”一栏应填写
(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地点
日本东京
时间
1905
年
创建人
孙中山
名称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强学会
D .国民党
22.下列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911 年 4 月,黄兴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发动了
B .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了
C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D .这次起义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3.1918 年, 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
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 .李大钊 B .黄兴 C .鲁迅 D .胡适
24.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 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
该事件( )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开启了中国十四年抗战历程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2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4)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 .(1)(2)(4) B .(2)(3)(4) C .(1)(3)(4) D .(1)(2)(3)
26.“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
就在此一举了!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武昌起义
27.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B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C . 《申报》——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D .张之洞 —— 汉阳铁厂
28.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
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这段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 .思想大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 .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9.20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 “民主”“科学”与旧思想激烈碰撞
C .中国的帝制时代终结了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30.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③⑤ C . ②③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
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
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成下表。
(2)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请写出中国
人民抗争的 2 个事件。
(3)从近代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学习中, 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
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
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材料二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
用?
(2)材料三中的俩人领导了什么运动?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材料四是什么运动的成果?此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五涉及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
33.在刀和火、血与泪所浸透的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历史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没有停下 探索的脚步,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 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
持下去。第二, 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
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某校初三年级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 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
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 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 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指什么?
(2)如图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就其英雄业绩拟写一句解说
词。
(3)学过这段历史,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评价他们?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学习他们最
好的行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在探索救国道路上发生的“自救之路、 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重
大事件,小华和同学们整理出了上面的图表,请你帮他们填写完整。
(5)你认为李鸿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你分别列举洋务运动前期军事企业和后期
民用企业各一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抉择与奋斗)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道: “1462 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
离。 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走了整整 28 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
澜 ’‘ 中流砥柱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六个关键阶段。 ”小华和同学们通过查找资 料,知道了“ 日出东方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力挽狂澜 ”指的是遵义会议,“灯
塔指引 ”指的是中共七大,“进京赶考 ”指的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中共大一在哪里召开的? 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时候?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
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关税自 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鸦
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2 .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 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符合题意; “亚罗号”是英国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虎门销烟是英国发
解析: 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符合题意;“亚罗号”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借口,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A 不符合题意;马神甫事件是 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B 不 符合题意;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D 不符
合题意。 综上所述 AB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C。
3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坚持斗争 14
年,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 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此首歌谣反应的就
是天京事变。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 C。
5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 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兴起,故 A 不符合题意。 洪秀全称天王,是太平天
国领导人,故 B 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
故 C 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革命纲领,故 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
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 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 “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方法: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 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 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
关系。
6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
意,排除;故选 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时间是 1894 和 1900 年,分析此段时间中国的历 史, 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 ,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 ,掀起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7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救为目的洋务运动。故正确答案为 B 。ACD 均不是洋务运
动的根本目的,故选 B。
【点睛】
此题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知道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
朝统治。
8 .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吾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
法, 期有增益。”可知, 李鸿章强调的是“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所以这与军事 工业有关,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和轮 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所以 BCD 项不
符合材料信息,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
9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共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选 C。
10 .D
【详解】
根据材料的时间及“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可 得出,材料强调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而中国战败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项正确;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是 指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 A 项;甲午战败与八国 联军侵华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B 项; C 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11 .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 4 天大屠杀,犯下了令 人发指的罪行, 充分体现了日本野蛮残暴的本质,所以旅顺屠城后,有了美国纽约《世界
报》刊登的这段话“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C 项符合题
意;A 项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排除; B 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与题干材料无
关,排除; D 项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排除。故选 C。
12 .C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维新、改革、改良”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宣传的维新思想,其使用次 数的迅速增长反映的是维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反映出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所以 C 项 符合题意;A 是洋务思想,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 是新文化运动宣传的内容。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13 .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甲
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引发了中国的公车上书运动,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
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 做出反应的是义和团运动。所以 ABD 项关系对应错误,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14 .D
【详解】
根据漫画,由“甲午大海战”,可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 开激战, 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由“洋人的朝廷”,可知《辛丑条约》 保 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因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左图:邓世昌以身殉国。 右图:清政府沦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项正确; “洋人的朝廷”与《南京条约》 不符,排除 A 项; “甲午大 海战”与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史实不符,B 排除; “洋人的朝廷”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15 .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可知, 1901 年,签定《辛丑条约》, 其
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故 A 符合题意;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 路沿线要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故 B 不符合题意;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和侵略中国的大本 营,故 C 不符合题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是清政府外交机构近代化
的表现之一,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6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幻想借助西南军阀的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而西 南军阀表面上支持孙中山, 实际上是利用孙中山的声望和北洋军阀对抗,后来南北军阀互 相勾结,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 让孙中山彻底认清了军阀的实质,认识到要建立自己的武
装进行革命,故 C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
17 .A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一直是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这是造成当时中国社会 和政治腐败黑暗的主要原因,A 项正确;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扩 大在中国的势力,并不是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黑暗的主要原因,排除 B 项;袁世凯当选临 时大总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1916 年袁世凯就已经死了,中国的黑暗腐败仍然存
在, 排除 C 项;孙中山的革命就是为了结束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 .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八年”可知,中华民国建国是在 1912 年,因此中华民国八年是 1919
年。C 项正确;1912 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排除 A 项;1918 年是中华民国七年,排除 B 项;
1920 年是中华民国九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9 .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因此被称为中
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A 正确;BCD 与“先行者”概念不符, BCD 错误。综上故选
A。
20 .D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 年 4
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 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 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
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陆皓东, 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 中国有史以
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 徐锡麟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家,是安庆起义带头人,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 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
代民主革命志士,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D。
21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5 年 8 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 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 B 符合题意, ACD 与题干信息不
符,故选 B。
22 .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原定于 1911 年 4 月 26 日发动起义,但由于如本、安南方 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达,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 5 月 3 日即将退伍的消息, 使 的起义军陷入既不能速发, 也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延缓一日,所以黄
花岗起义的准备并不充足。BCD 项表述均正确, A 项表述错误,故选 A。
23 .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 观》 、 《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 义, 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伟大先驱, A 符合题意;黄兴参与辛亥革命, 排除 B;鲁迅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
物,都不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排除 CD。故选 A。
24 .C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学生牺牲的精神” 、“中国国民的创举”可得出这件事件中学生起到重要作
用,根据所学可知, 1919 年 5 月 4 日,以学生为先锋作用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 五 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C 项正确; A
项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排除 A 项; B 项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排除 B 项; D 项是一
二·九运动的影响, 排除 D 项;故选 C。
25 .D
【详解】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 霖等。 6 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
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 ”上签字。故(1)
(2)(3)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不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排除(4),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6 .B
【详解】
依据题干“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是五四
运动的口号,所以材料描述的是五四运动, B 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 ”科
学“ ,A 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但与题干无关, C 不符 合题意;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
B。
27 .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作品,不是陈独秀的, B 项搭配错误,符 合题意,故选 B 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 ACD 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28 .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可知,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中国的近代思想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基础 上产生了;根据题干材料“民主与科学的舶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可知, 新文 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 铺垫的作用。因此,题干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故选 A 项; 新文化 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不是革命运动,排除 B 项;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反对 北洋军阀尊孔复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 项;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
爱国运动,排除 D 项。
29 .A
【详解】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指 1910﹣﹣1919 年,20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标志着是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民主”“科学 ”与 旧思想激烈碰撞是指 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帝制时代终结了是指 1911 年辛亥革命 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是在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中国革命的面
貌焕然一新。A 符合题意; BCD 表述正确,排除。故选 A。
30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 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是资产阶级思想
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符合题意的是③⑤,故选 B。
点睛:先将各个运动的性质一一罗列,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
二、 材料分析题
31.(1)
战争名称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1)
(
战争名称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2)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
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义和团运动等。
(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要开放、学习先进外国事物、自
强不息等。
【详解】
(1)依据表格的标题:战争、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结合课本所学,1842 年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 签订了《南京条约》;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
割地、 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始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
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依据题干“中国人民抗争”,结合课本所学,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反抗,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 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义和团运动打
击帝国主义的侵略等。
(3)依据材料表格: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此得出:落后就要挨打; 由第二问中国人民抗战的史实得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 反抗精神;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的得到的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中国的
综合国力;要开放、学习先进外国事物、自强不息等。
【点睛】
(1)问表格中的战争“鸦片战争”、 影响“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确定战争,确定战败签订的条约;(2)
问理解题意是关键, “面对这种局面 ”这的是表格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人民 的抗争”即列举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即可;(3)问依据表格中侵略的史实得出落
后就要挨打;既然落后就要挨打由此再得启示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围绕这个角度回答即
可;由第二问中国人民的抗争得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
32.(1)地主阶级洋务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
解析:(1)地主阶级洋务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5)曲折、艰难,向西方学习,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学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片: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可以是洋务派创建的工业。结合课本
所学,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了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如: 轮船招商局等;依据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 1300 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
办, 中国进口的洋布较少,外轮损失降低。由此得出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依据材料三图片的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可知两个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课 本所学, 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 群情激愤。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 有为、 梁启超等, 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这就是著 名的“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依据材料四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可知是辛亥革命的成果。结合课本所学,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一临时大 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 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 言论、结社、宗教信仰自由等;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依据材料五《新青年》、李大钊,可知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 1915 年 起进步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十月革命后, 李大钊第一个发表文
字,颂扬十月革命,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但是因为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失败;维新变法和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最终没有改变中国现状;辛亥革命失败 后,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改造国民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 文化。由此可知我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艰难;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过程 ,先学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3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2)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
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海战英勇奋战,
解析:(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2)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海战英勇奋战,冲撞敌舰,壮烈牺牲。
(3)赞颂;努力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日后报效祖国。
(4)自强求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和科学
(5)维护清王朝统治;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
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6)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
(7)1921 年 7 月 23 日; 上海; 陈独秀;中共二大。
(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 年中国被迫 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 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鸦片战争是
“ 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林则徐, 他最突出的事迹是 1839 年领导了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图二人物是邓世昌, 他在甲午战争 的黄海海战英勇奋战,冲撞敌舰,壮烈牺牲。 这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
国家主权。
(3)学过这段历史,我想用赞颂的语言评价他们,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学习他们最好的行
动是努力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日后报效祖国。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提出“自强、求富 ”的口号,戊戌变法时 期提出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
主和科学两大旗帜。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9 世纪 60 年--90 年 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以 “ 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和李 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
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等。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
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
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
治。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 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 陈
独秀为书记。在 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通过了民主革命纲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中
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