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西周至春秋前期,君子只是指天子、诸侯、大夫等有位之人,其“德”的内涵与要求并不突出。战国时期,《易传》明确且正式地提出了“君子之德”,传递出新的含义,即“君子”应具有道德、才干突出的特点,凭借个人素质获得社会优势地位。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
A.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B.民众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C.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D.社会转型助推认知解放
2.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在军事上实行世袭领兵制。一支军队由某一将领固定带领,将领死后由其子或其他家族成员承袭。士兵对将领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一现象( )
A.成为中央权威衰弱的根源 B.标志着士族政治的形成
C.易导致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D.加剧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3.北宋时期,淮南地区由于种茶农户众多,专门称之为“园户”。福建地区最上品的龙凤团茶,价黄金二两。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了很多“霜糖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见,当时南方地区( )
A.海外贸易提高了农户社会地位 B.城市发展刺激消费观的更新
C.面向普通民众的基层市场活跃 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明显
4.据统计,在明清女性画家近400件画作中,花鸟画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5%,人物画占21%,而山水画比例最小,仅占14%左右。据此推知,此时期女画家较少选择山水画题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性游历山川的机会相对较少 B.儒家伦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性优势 D.“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5.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见西人殖民政治之完整,属地如此,本国之更进可知。因思其所以致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康有为( )
A.初步认识到西方治国的先进性 B.冲破了儒家主流价值观的羁绊
C.推崇西方近代社会共和制民主 D.致力于探索自强求富的新道路
6.胡适认为要树立新文化,必须在思想领域进行一场除魅行动,那就是清理传统文化,即“整理国故”。“国故”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整理”是用无成见的态度、精密的科学方法,去寻那以往的文化变迁沿革的条理线索,去组织局部的或全部的中国文化史。这说明胡适( )
A.呼吁增强国人民族意识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倡导科学与理性的思想 D.主张以新文学再造文化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B.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D.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8.1954年,新中国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武汉私营工商业掀起踊跃认购的热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市绝大部分私营工商业完成或超额完成认购任务。认购公债总数为7723537元,超过预期的28.8%。据此可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C.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得到解决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具有紧迫性
9.1985年1月1日中央颁布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订购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B. 使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C. 标志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D. 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经营形式
10.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城市考古中,来自阿富汗的青铜,来自伊朗的宝石,来自黎凡特地区(大体上包含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地)的木料,石料等频繁被发现。这表明当时两河流域( )
A.较早实现了国家统一 B.手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C.城市文明发展到顶峰 D.对外存在广泛的贸易关系
11.13世纪后期,意大利里卡迪尔银行曾为英王爱德华一世两次征服威尔士的战争提供巨额贷款,英王则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并偿还以往所欠银行定金。由此可知( )
A.国际贸易催生了近代银行业 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会特权
C.王权强化与银行业相伴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转型
12.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存在两种民主:一种是国家民主,另一种是地方民主。美国人对第一种民主的怀疑感和冷漠感越来越深,但是对第二种民主的热情始终不渝,形成所谓的“乡镇精神”,表现为对乡镇极其迷恋、对本地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意识。这一现象( )
A.实质是邦联体制的回归 B.背离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C.弱化了公民的国家意识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3.如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传记作家笔下的工匠精神描绘。据此可知,当时传记作家( )
要素 内容 传记的模式
思想基础 个人主义 杰出工匠的个人传记
价值取向 创新 对发明家型工匠的重视
工作方法 实践、实验 叙述工匠通过反复探索完成发明
工作态度 勤奋、毅力 讲述工匠克服困难完成发明的故事
A.客观记录了英国社会发展状况 B.深受工业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C.致力于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同情工人阶级的不公正境遇
14.如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它反映的是( )
A.国际金本位制度确立 B. 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C. 战时的同盟关系解体 D. 强权化经济秩序初成
15.出于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尤其是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进展缓慢的不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机制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行为反映出( )
A.传统金融治理体系走向崩溃
B.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高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D.新兴市场国家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远航东南亚、东非等地,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给这些地区带去的不是火与剑,而是和平与友谊的种子,留下了友好交往、传播文明的佳话。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不愿意再看到战争,更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后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梅菲斯特”,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对中国的歪曲和偏见。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中国人民应当也能够更好地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各国共同繁荣的世界。
——摘编自黄明哲《大党风范:大党就要有大党的样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把中国描绘成“梅菲斯特”的想法是一种对中国的歪曲和偏见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时代中国外交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8分)
18.【长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党的二十大以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主题为“讲好长江故事”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笔记一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笔记二 荆楚文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湖北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在近代历史变革中,湖北也是长江流域的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湖北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古今不限、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大航海时代”使得海洋不再是不同国家、社会和文化之间隔离的屏障,而是成为彼此链接的通道。这期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成为第一批海洋强国。葡萄牙将航海作为国家计划,使航海大发现成为一个国家行为,并采取了凭借军事力量实行贸易垄断。西班牙为了能够有效保护商贸船队,建立了“无敌舰队”。荷兰的制度优势,则使得荷兰的海上贸易迅速扩展,成为“海上马车夫”。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指出:“英格兰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自从伊丽莎白时代以来,所有的党派一致赞成重商的必要性。同一个议会一边斩国王之首,一边若无其事地忙于海外商栈的业务。”1588年,西班牙舰队远征英国失利,英国取代了其海上强国的地位。克伦威尔统治下的英国政府于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英国法学家塞尔登在《领海的完全权利》中借助经典引文和《圣经》提出了海洋的主权,指出“海可被视为所有物,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然而直到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的转型,才使得其作为世界海洋强国具有了真正的实力保障。因此近代以来海洋强国崛起的历史动力是这一阶段才开启的。
——摘编自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格局与秩序,也塑造了海洋领域开发与利用新的理念。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呈现以技术为中心的特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转变为以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保持与增强美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据数据统计,美国经济中,80%的GDP受到海岸海洋经济的驱动,40%直接受海岸经济的驱动;对外贸易总额的95%和增加值的37%通过海洋交通运输完成。美国还积极争夺对国际海洋治理规则的话语权和主导权。1983年,美国颁布《美国的海洋权益主张》宣布划定美国的海洋权利管辖海域,在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固化了美国海洋权利的国家范围。
——摘编自朱锋《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以来推动海洋强国崛起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海洋强国崛起途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1)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
(2)变化: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原因: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
17.答案:(1)理由:崇尚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基因;珍爱和平是近代以来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得到的宝贵启示;宣扬中国“国强必霸”是对中国当代外交理念的误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等等。
(2)说明: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8.答案:【示例一】
题目: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论述:长江文化作为内涵广博的文化体系,湖北的荆楚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游地区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与北方政治色彩浓厚的中原文化相比,荆楚文化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
回望历史,荆楚文化不仅包含有瑰丽独特的物质文化标识,如古楚国的漆器、玉器、青铜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武汉黄鹤楼、古琴台等;也体现在一系列具有荆楚文化价值的精神文化标识中:有遵从“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道家人文境界,有屈原秉承“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有古楚先民坚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决心;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雄心壮志等,这些都是荆楚文化兼容天下、锐意创新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敢于担当的文化符号。
总之,湖北荆楚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内涵,集中代表了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例二】
题目:湖北长江文明蕴含革故鼎新精神。
论述:近代以来,长江流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代表着革新的力量。洋务运动期间,作为长江流域的代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湖北省内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等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尝试着打破天朝上国陈见,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影响下,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时期,汉正街全国第一个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商品市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风向标”;沙市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城市;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专列首站抵达武昌,拉开“南方谈话”序幕。湖北人民传承发扬荆楚大地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将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总之,长江流域在近现代社会大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折射出长江文明鼎新、创新精神。
19.答案:(1)因素:国家治理机制与能力建设(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和国家的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强大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的提升;宗教因素与海权思想的引领。
(2)变化:更加重视海洋科技的作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重视塑造海洋规则和秩序。
原因:国际关系体系的重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