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 原卷版+答案版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示意图,图中“?”应填入(A)
A.打制石器 B.修建房屋 C.制作陶器 D.磨制石器
2.在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C)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3.★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100年来上万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中遴选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大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入选。下列不能作为河姆渡遗址入选标准的是(D)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人工栽培水稻遗迹
C.木结构水井 D.人面鱼纹陶盆
4.如图为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钱结藤编残件(距今约4000年)这一发现体现了(B)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社会组织的复杂
D.等级秩序的确立
5.★“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一上古传说反映了(C)
A.环境破坏比较严重 B.采集经济尚未出现
C.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6.★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一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7.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D)
A.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尧舜禅让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可以反映出西周社会(A)
A.具有等级森严的特征 B.腐败现象严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奴隶处境悲惨
9.★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B)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动荡不安 D.旧的土地制度瓦解
10.★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B)
A.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11.《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特点是(A)
A.不畏强权,公平无私 B.法令严格,畏惧强权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12.★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C)
A.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反映了(A)
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奴隶主权力得到巩固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4.★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B)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B)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司母戊鼎的铸造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1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墨子等在各自创办的私学中自由讲学,教学方法都自成一家、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并通过他们使之更为广泛地传播。这表明,当时(A)
A.思想家与教育家合二为一
B.“兼爱”“非攻”成为思想家的教学共识
C.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D.士的活跃推动了阶层的快速流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图1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依据图2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2分)
依据:化石。(2分)生产和生活技能:磨光和钻孔技术。(2分)
材料二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2)材料二中,哪些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2分)依据材料二简述你的理由。(2分)
先民:河姆渡人、半坡人。(2分)理由:因为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的生产,这为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2分)
材料三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有人推荐共工为继承人,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3)材料三中图3和图4所反映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图5及文字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2分)
地位: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制度:禅让制。(2分)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精神,重用贤人;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2分)
(4)材料三中的图3、图4、图5所反映的人物及其相关的制度能代表史实吗?(1分)为什么?(2分)
不能。(1分)原因:历史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而神话传说存在虚构的成分。(2分)
18.(15分)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国家,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王朝创造了哪些文明。(4分)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4分)
材料二 如图是“家”的字形,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在古代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
(2)材料二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文字?(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
商朝;甲骨文。(2分)农耕发展促进“家”观念的形成。(或“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2分)
材料三 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分)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
看法:示例一:不同意。(1分)因为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不是独立的国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分)
示例二:同意。(1分)因为分封制的实行,在后期容易出现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导致弱干强枝,诸侯势力崛起,使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4分)(言之有理即可)
19.(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造字方法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甲骨文
现代汉字 田 明 河 右
(1)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材料一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甲骨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4分)
文化价值: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2分)历史价值: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农牧业、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是我们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史料。(2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4分)
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手工业规模扩大,种类多样,并且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4分)
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等。(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展示了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阐述其关于社会改造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8分)
【示例一】选择:墨子。阐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6分)影响:墨子的思想主张对于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分)
【示例二】选择:老子。阐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涵盖了哲学、文化、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6分)影响: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2分)
【示例三】选择:孔子。阐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会安定。(6分)影响: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仅在中国持续传承,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得8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示意图,图中“?”应填入( )
A.打制石器 B.修建房屋 C.制作陶器 D.磨制石器
2.在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3.★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100年来上万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中遴选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大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入选。下列不能作为河姆渡遗址入选标准的是(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人工栽培水稻遗迹
C.木结构水井 D.人面鱼纹陶盆
4.如图为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钱结藤编残件(距今约4000年)这一发现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社会组织的复杂
D.等级秩序的确立
5.★“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一上古传说反映了( )
A.环境破坏比较严重 B.采集经济尚未出现
C.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6.★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一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7.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
A.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尧舜禅让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可以反映出西周社会( )
A.具有等级森严的特征 B.腐败现象严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奴隶处境悲惨
9.★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动荡不安 D.旧的土地制度瓦解
10.★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
A.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11.《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特点是( )
A.不畏强权,公平无私 B.法令严格,畏惧强权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12.★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
A.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反映了(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奴隶主权力得到巩固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4.★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 )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司母戊鼎的铸造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1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墨子等在各自创办的私学中自由讲学,教学方法都自成一家、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并通过他们使之更为广泛地传播。这表明,当时( )
A.思想家与教育家合二为一
B.“兼爱”“非攻”成为思想家的教学共识
C.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D.士的活跃推动了阶层的快速流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图1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依据图2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2分)
材料二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2)材料二中,哪些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2分)依据材料二简述你的理由。(2分)
材料三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有人推荐共工为继承人,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3)材料三中图3和图4所反映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图5及文字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2分)
(4)材料三中的图3、图4、图5所反映的人物及其相关的制度能代表史实吗?(1分)为什么?(2分)
18.(15分)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国家,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王朝创造了哪些文明。(4分)
材料二 如图是“家”的字形,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在古代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
(2)材料二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文字?(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
材料三 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分)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9.(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造字方法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甲骨文
现代汉字 田 明 河 右
(1)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材料一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甲骨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4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展示了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阐述其关于社会改造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8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 原卷版+答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