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建立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C.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D.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到提高
2.如表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部分思想。二者的思想( )
康有为 根据《公羊传》中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
孙中山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
A.皆欲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救亡之道
B.丰富了传统儒学的思想内涵
C.旨在论证社会变革的历史合法性
D.意在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3.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启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
D.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
4.据记载,太平天国、民国、抗战时期,战乱席卷大半个中国,江浙、闽、两湖百姓陆续迁入广东。南迁的“新广州人”不断发现:这里商业兴盛,让人更加务实;对外贸易让人更富有远见和冒险精神;崇尚儒家让人知仁行义,生命力格外强大。这主要说明( )
A.移民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 B.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
C.人口迁移丰富了文化内涵 D.社会变革导致了北民南迁
5.191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性的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的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新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这反映革命派(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旨在确立民主共和制
C.实现了国民权益共享 D.试图联合各阶层民众
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错误的是( )
A.“戊戌变法”——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B.“辛亥革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步伐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 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 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8.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 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 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9.“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造成这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戊戌变法的彻底失败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D.三人代表不同的政治利益
10.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
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
11.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12.“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
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 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13.20世纪初,商界中有识之士的“合群”观念逐渐增强。1904年,清廷谕批《商会简明章程》规定凡属商务繁盛的省城或通商大埠均设立商务总会。随后上海、天津率先成立商会,国内掀起兴办商会热潮。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社会各阶层已达成共识
C.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14.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派人士的口号主要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武昌起义后,革命派在南京建立的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民族平等。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利于( )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宣扬共和与维护统一
C.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D.调动群众反清积极性
15.《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6.辛亥革命时期,闽籍华侨“踊跃输将,惟恐不力”,“辄毁家捐资以为赞助且历久不息。”武昌起义胜利后,闽籍华侨徐赞周一月内筹集捐款10万缅盾汇回国内支持新政权。福建省光复前后,闽籍华侨捐款“不下二百万元”。上述材料( )
A.表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彰显出华侨爱国兴国的强烈责任感
C.显示出闽籍华侨革命积极性最高涨
D.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正如宋庆龄先生所言,“清帝逊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重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失,这真是世界史上进步的一个碑石”。今持辛亥革命失败论者的一个依据是革命目标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 2021 年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四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 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学者钱谷风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
——摘编自钱谷风《清王朝的覆灭》等
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试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说明: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另一方面,它创立了共和政体、实行总统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开创了一个新世界
18.【答案】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三民主义(指导纲领); 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如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的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无力挽救危机,矛盾激化; 立宪派前期积极推进立宪运动,后转向革命。
19.【答案】内涵:据材料二“‘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更加强化;据材料二“‘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可知,自觉民族实体得到普遍认同;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可知,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影响:据材料二“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可知,激励了广大民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据材料二“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可知,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结合所学从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促进近代政治体制变革、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形成发展等角度分析。
20.【答案】观点: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辛亥革命带来了中国国家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答案)-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