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旨在说明( )
A.郡县制影响深远 B.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
C.专制主义的强大 D.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
2.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 )
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 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
3.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度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5.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等标准
汉 “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唐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 纳钱粮的数额
清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6.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主要表明( )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 B.主观因素制约史料价值
C.历史需求影响历史记忆 D.一手史料往往并不可靠
7.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9.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思想,并在边区部分区县进行了试点。1941年1月,中共边区中央局指示边区自乡村起可以彻底地实行“三三制”。“三三制”的推行( )
A.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念 B.缓解了敌后抗战的危机
C.推进了抗日统战工作的发展 D.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10.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盐汽水,并为其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当时盐汽水的利润低于甜汽水,汽水生产厂仍将它的生产置于首要位置;还有一些高温工矿企业自行建立盐汽水生产车间。上述现象( )
A.展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成果 B.反映了当时重工业落后的局面
C.受到“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1.如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B.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D.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12.引起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成都从事“私营商业”的家庭数量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3.古代雅典用于指控恶意告发者,或者指控和节日相关的犯罪行为的案件必须向公民大会揭发,公民大会通过一项法令来宣告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但是案件最终须在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
A.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B.审判程序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 D.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14.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两者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最高统治者和最底层农奴之间有若干层领主,各大中小领主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力,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由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 )
A.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B.确保了中央王权的高度集中
C.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D.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
15.有学者指出,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太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它试图保障个人自由权利是极其狭隘的,只照顾到了占人口极少数的富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作者旨在强调英国( )
A.民主政治有待完善 B.仍未建立代议制度
C.缺乏个人自由权利 D.国王仍然拥有实权
16.在邦联建立以后近十年时间中,美国有七个州随意发行杂乱无章的纸币,有九个州甚至建立有自己的陆军。各州各自制定和征收自己的关税,互设关卡,像对待外国人一样对待别州的居民。各州为争夺西部土地的所有权和边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局面( )
A.凸显了建立联邦制度的必要性
B.反映了分权制衡原则存在一定弊端
C.说明独立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
D.揭示了南北战争的爆发存在必然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处于游牧的生活状态,在服饰方面,缺乏文化的积累,被称为“胡服”的衣服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都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其政治制度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这种政治制度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建立统治秩序所迫切需要的。在南北朝时期,对峙的南北双方都称自己为中国,而将对方视为夷狄,改造着装的旧俗,进行服饰改制,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有着一种争正统的意味。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在服饰改革上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制定出了冠服制度。孝文帝不仅制定了汉魏冠服制度,而且自己亲身穿戴并赐新装给大臣官员们。与此同时,他还监督平民百姓的服饰汉化的实践进程,如有不遵循汉化服制的百姓,孝文帝便会斥责地方官员。
——摘编自李晶《北魏“孝文改制”中的服饰“改制”》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服饰改革的意义。(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版1995年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国情和美式民主的“混血儿”。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继承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又有什么新发展?有人说,“《临时约法》在中国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然而“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摘编自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迁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史实,简评其在社会变迁中产生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的姓名顺序与西方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宗法制观念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家族重视血缘关系。因此,中国人把姓排在前,反映了宗族家族血缘色彩浓厚,D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不影响姓名的顺序,排除A项;中国的姓名顺序反映家族血缘的特点,而书写习惯对中西姓名的顺序没有影响,排除B项;专制主义的强大是指君权的独裁专断,而与姓名顺序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九卿中廷尉和内史地位最高,到汉朝时则是太常和郎中令的地位最尊,体现了汉代政治思想变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制度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九卿不是相权,不存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排除C项;汉承秦制,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度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并创造了新的政治制度,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故A项正确;北魏没有统一中国,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排除A;B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与设问“实质”不符,排除;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排除C。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唐朝、明朝、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可知,汉代以人口多少来划分县级政区,唐代除了户口多少之外,增加了“资地美恶”的标准,明代以纳钱粮的多少来划分县级行政区,但到清朝,划分地方行政区的标准更加复杂,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县的划分标准,没有涉及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的等级高低问题,排除A项;明朝县的等级标准为纳钱粮的多少,但汉唐时期主要以人口多少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偏重考查史学入门。据“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亲历者,承认自己所著的书存在个人感彩,表明主观因素对于史料价值的制约,故B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训政”是借孙中山的建国程序,为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寻找依据,以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D项正确;国民党的“训政”主要是为一党专政营造合法性,没有体现捍卫民主政权、发扬三民主义和扩大人民权利,排除AB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三民主义共和国”,意思是凡不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不能参政,且不合法,其实质就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中共、民盟等则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故选D项。A项以偏概全,排除。B、C两项不是这场争论的实质,排除。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是在中日民族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进行的制度创新,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是抗日根据地,不是落实工农武装割据理念,排除A项;“三三制仅在陕甘宁边区实施,并非在所有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排除B项;“三三制的推行是为了解决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它的实行并没有扩大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国民生活健康状况比较关心,尽管盐汽水的利润不高,但仍然多种渠道确保盐汽水的供应,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权,D项正确;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就应该是一五计划完成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高温工矿企业需要盐汽水降温避暑,没有体现重工业的落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建设情况,与外交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和“1954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参与和支持,B选项符合题意。图片中只有农民劳动的场景,不能得出“经济迅速发展”的结论,A选项错误。1954年是一五计划期间,不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进行的,D选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以后成都从事“私营商业”的家庭数量快速增长,结合所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给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而私营商业的发展主要发生在城市,排除B项;成都不属于1984年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但材料信息显示,成都私营商业开始快速发展的时间早于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古代雅典,一些案件的控诉需要通过公民大会,定罪则需要经由公民大会制定的法案来评判,但是案件必须由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在雅典的政治体制中蕴含着分权制约思想,故C项正确;古代雅典由陪审法庭审理案件,故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雅典司法审判过程,故排除B项;人民主权主要体现为国家权力由人民掌握,但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案件的定罪及审判,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最高统治者和最底层农奴之间有若干层领主,各大中小领主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力,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力,无权干涉封臣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这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故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容易造成分裂割据,没有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软弱,没有实现权力集中故B项错误;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作为维系的纽带,而非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下,对选民资格仍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富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享有政治权利,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群众包括中产阶级的利益被严重忽略甚至被牺牲了,这表明英国的民主政治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下的美国各州拥有较大自主权力,各州之间矛盾频发,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凸显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要建立联邦制度的重要性,A项正确;此时期美国分权制衡原则尚未建立,排除B项;邦联体制确立于独立战争期间,且此时美国已经独立,排除C项;此时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存在必然性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观点:服饰应利民、便用;服饰须因时势而变。背景: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战争频仍,各国追求富国强兵。
(2)意义: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增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巩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可知服饰应利民、便用;据材料一“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可知服饰须因时势而变。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及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以及战争频仍,各国追求富国强兵。
(2)据材料二“在南北朝时期,……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有着一种争正统的意味”可知有利于增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巩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据材料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这种政治制度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建立统治秩序所迫切需要的”可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可知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
18.答案:(1)文件:《权利法案》。
理解: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2)继承:权力制衡(或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发展:实行责任内阁制。
同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势力和反民主势力强大;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
解析:(1)“法律文件”,依据材料一信息“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可知:《权利法案》。“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案》。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等角度分析。
(2)“原则”,依据材料二信息“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 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角度分析。“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从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角度分析。“是否同意”,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同意。“理由”,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势力和反民主势力强大、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等角度分析。
19.答案:(1)表现: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井田制瓦解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出现;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诸侯国争霸;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2)以清末新政为例;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政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进程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政治方面;预备立宪虽然没有能够挽救清政府的灭亡,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新政的实施过程中也增加人民的负担。
解析:(1)据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然而‘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并结合所学可知,铁型牛耕的出现和井田制瓦解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出现;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诸侯国争霸;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2)任选一个史实,评价其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进行,若选取清末新政,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其积极和消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政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进程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政治方面;预备立宪虽然没有能够挽救清政府的灭亡,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新政的实施过程中也增加人民的负担。
20.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1)特征:据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可知人民主权据材料二“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可知轮番而治据材料二“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和“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可知抽签选举。不同:结合所学西方近代代议制的史实可知,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2)政治设计: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可知君主立宪政体。措施: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史实可知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3 页,共 13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