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 班级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课重点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理解相关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 创性、尊基性意义
本课难点 感悟这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课时培优
一、单选题
1.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 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 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 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 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3.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农村远景图》该作品
A. 再现了农村发展的真实面貌 B.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C. 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4.漫画《大豆过江》画中标注“此画为1958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 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
工
)A.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成效显著 B.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落实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高涨 D. 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
5.1956年国家开展了推广普通话运动,效果显著。仅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大队党支书胡子孝,在一次生产队 长会议上,他谈到1958年的分配问题时运用了157个新词。其中,抽象性词语如“原则、典型、性质、体 现政策、过渡、运动、总结决议、认识”等达到了32个。这件事可以反映出
A. 大跃进运动更新了民众观念 B. 说普通话成为当时社会风尚
C.左倾思想影响文化普及工作 D. 干部群众政治觉悟得以提高
6.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章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 油田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 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D. 三线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7.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1952—1965年轻重工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单位:%)
轻工业 重工业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 D. 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8.如表—1970年全国及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表(单位:亿元),据此可知
年份 全国 北京 云南 上海 四川 贵州
1964 144.12 5.9 4.01 4.69 7.60 3.62
1966 209.42 8.43 10.77 4.77 33.19 10.10
1968 113.06 3.55 3.94 3.20 10.58 5.27
1970 312.55 8.56 9.54 7.54 40.83 12.74
A. 人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工业化
C. 抗战客观上改善了工业布局
B.“八字方针”得到落实
D. 中国积极应对外部环不境的变化
9.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 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10.长沙的国家粮食市场于1958年2月关闭,1962年8月逐步恢复,1963年7月暂停开放,1964年1月 再度开放文化大革命"后又相继关闭。成都的国家粮食市场在1957年关闭后,也曾于1962年、1963年和1965 年——度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彻底关闭。据此可知
A. 农业经济在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
B.政府在计划与市场关系方面的曲折探素
C.国家在固定的时间开放粮食市场
D. 市场在计划经济时代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11.下表是1960—1964年我国钢产量和增长率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年份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钢产量(万吨) 1351 870 667 762 964
增长率 20.4% -35.6% -23.3% 14.24% 26.5%
A. 工业结构的变动 B. 农业经济的波动
C. 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中苏关系的恶化
12.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
年份 1960 196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 学校数量 31001所 5.878所
在校生人数 503.5万人 83.78万人
教职工人数 51.38万人 18.19万人
普通中学 学校数量 21805所 19599所
A. 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 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C. 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 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13.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在1972年尼克松总 统访华时得到了改变。这反映了
A.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美国外交政策彻底改变
C. 中美关系受国际形势影响 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14.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中国援外的八项原则,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 不附带任何条件和特权;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原则的提出有利于
A. 揭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 B.中国落实全方位外交
C. 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 D. 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
15. 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电影是《两个小足球队》(1956),影片讲述了高中生王力因自大而输掉足球比赛, 在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下改正缺点获得认可的故事。还有电影《女篮5号》(1957)、《小足球队》(1965) 等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这类电影旨在
A. 传达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B.倡导国民为建设强身健体
C. 构建民众的集体主义意识 D. 促进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 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A. 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 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D. 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
17.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 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 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 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 B.“科教兴国”占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 D.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18.1955年初,中国开始创建核工业。当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 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反映了新中国
A. 迫切需要巩固国防 B.“一五”计划成效卓著
C. 工业体系需要完善 D. 制度优势引人注目
19.“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 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 空间技术的迷梦。”对新华社这一新闻分析正确的是
A. 当时特别突出科技成果的政治意义 B. 中国开始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
C. 这一卫星是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 D. 此时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拉近了
20.《人民日报》某日头版头条,撰写了如下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 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
祝贺。”结合时代背景判断,受“祝贺”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撮开经济形势,单说改洽生态就恶书异常,首先是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事阴云常年笼平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 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或力威脉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 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勝的巨大磨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射时,空中传来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动听,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
——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西国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 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 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已的字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 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神舟飞船”计划的成功, 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 效应将不断放大。
— —摘编自冯留建《中国科技软实力的发履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 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
点睛:本题以民主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 料时间“1956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三本帐现象”反映了中央和地方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出现“左”倾错误。依据所学 知识,20世纪50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 衡 ,D 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时期,这一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1952年底结束,其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 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 项;20世纪50年代的国民经济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没能改变国民经济 的构成,排除B 项;材料中的两本账说明是计划经济时代,有虚夸的成分,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 项。故选D 项 。
3.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农村远景图》中,描绘了中国农村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村通了电 话。结合所学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宣传画,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 项 正确;当时农村没有实现机械化,也没有电话,排除A 项;“大跃进”时期破坏了生态环境,排除B 项;材 料体现的是风俗画,不是文人画,排除D 项。故选C 项 。
4.C
【详解】
“大豆过江”明显属于过分夸张,根据“195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盛行,
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素中的失误,C 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大跃进,追求生产力的高速度,没有体现农业生产 关系的调整,排除A 项;材料是对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错误实践,排除B 项;材料不能反映城乡差别的根本 改变,排除D 项。故选C 项。
5.D
【详解】
材料“他谈到1958年的分配问题时运用了157个新词”“原则、典型、性质、体现政策、过渡、运动、总结决 议、认识”体现的是国家的普通话运动使得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D 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兴起于1958 年,排除A 项;材料无法得出说普通话成为社会风尚,排除B 项;材料与左倾错误无关,排除C 项。故选 D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可以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 规模工业建设时期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故选C 项 ;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大庆油田不属于三线建设,排除D 项。故选C 项。
7.C
【详解】
1960年中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次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
将“大跃进”时期过分发展的重工业比例适当下调,体现出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故选C 项;材 料体现的是轻重工业比例,并未涉及工业体系,故排除A 项,“大跃进”期间重工业比例过大,轻工业发展滞 后,不能说明整个工业的高速发展,故排除B 项,“大跃进”期间方针政策“左”倾错误突出,是非理性的体现, 排除D 项 。
8.D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相比1970年以前,1970年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在不断上升,全国 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说明面对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局面,中国也在积极应对外部环
境的变化,故选D;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无法说明人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工业化,排除A; 落实“八字方针” 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排除B;1945 年抗日战争就已经结束,排除C。
9.C
【详解】
根据折线图可知,“文革”中后期我国经济增长率整体处于正增长态势,故C 项正确;过渡时期是指
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最为突出,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基础,是发展最好的 阶段,而图中1950—1952年,经济增长率最高,只能说明增长的速度最快,不一定是最好,因为起点越低, 增长率可能越大,故A 项排除;十年探索时期虽然遇到一些挫折,但整体是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显然过
于夸大,故B 项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加强,波动越来越小,恰恰是政 府减少干预的结果,故D 项排除。
【点睛】
增长率与总量的区别:增长率描述的是当前比前一个时期的增长速度,起点越低,则增长率就可能越大, 表述的重点在于发展的速度。总量描述的是整体实力,总量越大实力越强。
10.B
【详解】
材料核心信息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主导时代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关闭的变化,这是国家在计划经济指 导下对市场与计划关系的艰辛探索,故答案为B 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A 项错 误;材料中两个城市国家粮食市场开放时间并不一致,排除C 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农业的进步与发展,D 项错误。
11.C
【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1960—1964年我国钢产量和增长率经过大幅度下降后,开始缓慢回升。依据所学知识可 知,这一变化的出现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有关,即八字方针的实施,C 项正确工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 项;农业经济的波动和中苏关系的恶化对钢产量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D 项。故选C 项 。
12.C
【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1960年相比,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都大幅下降。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教育领域也出现“大跃进”,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 的国民经济调整,我国也对中等教育进行了调整、合并、压缩,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C 项正确; 中等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排除A 项;当时我国教有工作的重心仍是高等教育,排除B 项;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于1986年,排除D 项。故选C 项 。
13.C
【详解】
1954年美国敌视新中国,因此出现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 局面,而随着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需要改变对华策略,因此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主动与周恩 来总理握手,这说明中美关系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C 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A;B 表述绝对,排 除 ;D 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
14.C
【详解】
中国援助非洲的八项原则在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基础上,充分关照到了受援国的经济利益,这有助于非洲受 援国家对于中国的支持,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C 正确;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是亚非人民第 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因此A 中的“序幕”与史实不符,排除A; 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排除B;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 15.
【详解】
根据材料”《两个小足球队》(1956).....影片讲述了高中生王力因自大而输掉足球比赛,在老师、家长的 批评教育下改正缺点获得认可的故事”可知需要集体配合的运动项目因一人自大而失败,被教育后获得认可, 这一时期还有类似的电影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想通过体育题材的电影来构建民众的集体意识,故C 正确; 材料并非传播向上的体育精神而是想强调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故A 错误;材料并没有从强身健体的角 度论述,故B 错误;材料着重的是体育协作精神并非为了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平,故D 错误。
16.C
【详解】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批文学作品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推行,故C 正确;此时的文学尚未摆脱意识形态影响,故A 错 误;改革开放政策确定是在1978年,故B 错误;百家争鸣是学术思想,材料和百花齐放有关,故D 错误。 17.D
【详解】
钱学森说“两弹”“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 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的保障,故D 正确;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A 错误;“科教兴国”占战略 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B 错误;当时中国没有先进通讯方式,故C 错误。
18.A
【详解】
材料强调除了飞机和大炮外更要有原子弹,这反映了当时国防建设的迫切性,A 项正确;B、C、D 三项错 把创建核工业解读为一五”计划成效卓著、“工业体系需要完善”“制度优势引人注目”。排除BCD 项。故选A 项。
19.A
【详解】
据题干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联系所学知识,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说明当时 特别突出科技成果的政治意义,A 选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 代末,与“东方红1号”卫星发生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东方红1号”卫星是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送入轨 道的,C 选项错误;中国打破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的垄断,不能说明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拉近, D选项错误。
2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 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1967年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C 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早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时间,排除A;B、D 不 属于核武器领域,排除。
21.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中苏关 系不断恶化:中国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周边环境恶劣: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迈入 航天时代,打破了美一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粉碎了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国力,提高了 国际地位:巩固了国防,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新时期:“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推动了中国经 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推动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促进了世界航天 技术的发展。
【详解】
(1)背景: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并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 待兴,根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平着中国大地”得 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周边环境恶 劣;根据“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得出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影响:根据“它是如此悦耳动听,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 纪7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迈入航天时代,打破了美 一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粉碎了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巩固了国
防,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根据“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 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可知新时期‘神舟5号” 飞船载人航天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提
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推动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促进了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