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含解析)

姓 名 : 班级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本课重点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日本侵华的罪行和全面抗战。
本课难点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原因和全面抗战。
一、单选题
1.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 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其发言针对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 皖南事变
2.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 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一宣言表明
A. 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 B.中共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
C. 中共劝促与国民党实现合作 D. 全面抗占战时期中共具有大局观
3.下表是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对表中反映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进口 出 口
1930年 130975.6 89484.4
1931年 143348.9 90947.6
1932年 104924.7 49264.1
A. 国共内战阻碍经济发展 B.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C.东北沦陷影响数据统计 D.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1934年7月15日,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言提出:武装全 国民众,组织义勇军与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积极支援东北义勇军;“普遍组织民众反日团体”,“吸收 广大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到反日团体中来”。该宣言
A.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明确东北为战各转移的目标
C.导致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围剿 D. 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5.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倡议:“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如果我们四 万万同胞有统一的国防政府作领导,有统一的抗日联军作先锋....一定能战胜内受人民反抗和外受列强敌 视的日本帝国主义!”该倡议
A.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表明日本已进入全面侵华阶段
C. 促进了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D. 是各阶级团结合作的具体政策
6.下图为1936年温涛所作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高举“为生存而战——各 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符合时代背景的游行口号应是
A.“马区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7.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之地”成为一股强劲
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 日本侵华政策使得农村陷入危机 B.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深厚 D. 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8.毛泽东曾评价某运动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准备。“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 战的干部。”该运动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乃至我们民族英勇奋斗的不竭的精神 源泉。毛泽东所指的这场运动是
A. 新文化运动 B.“—二九”运动 C. 西安事变 D. 五四运动
9.如表为1928—1936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例表。表中中国进口商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
产品年 份 棉制品 绵纱 米麦 面粉 糖 液体颜 料 交通器 材 化学燃料及 页料 钢铁及其他 金属 机械
1928 14.2 1.6 5.7 2.6 8.3 1.4 2.3 7.5 5.4 1.8
1931 7.6 0.3 10.6 2 6 1.8 2.3 8 6.2 3.1
1936 1.5 0.2 4.1 0.5 2.2 4.1 5.6 10.8 13.2 6.4
A.国民政府着手准备抗战 B. 革命根据地扩大
C. 国际社会援助日益增多 D.民族工业的萎缩
10.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占战略决 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占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A. 表明党中央探素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 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 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 中共领导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中华民族同日本的矛盾不断尖锐 D. 国共两党已经放弃前嫌达成一致
12.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 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 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 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3.民国前期,地方士绅遭遇国家政权的冷遇。1937年之后,国家政权对士绅态度转变,正面评价地方士 绅,绅权强势“回归”。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士绅阶层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B. 政府整合地方力量以适应抗战需要
C. 国家对地方的管控程度加深 D.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呈逐渐加快之势
14.1937年底,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代表指出:现在不能空喊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问题。要提政府抗 战很好,过去提国民党是片面抗战,使他们害怕。没有统一的国防军与统一的正规军是不能战胜日帝的,
游击战争不能战胜日本。这些言论
A. 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 B.使党内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C.是指导中共抗战的正确理论 D. 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1936年10月开始,国民政府为推动合作事业,调剂农村合作金融,筹设四川省合作金库,之后又设立 县合作金库。这些合作金库设立后经营贷款的情况如下表: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合作贷款统计表(1936年—1940年)单位:元
年代 救济贷款 合作贷款 农产押贷
1936—37年 238157 360300 891200
1938年 1221202 1330245 268294
1939年 12511040 212602
1940年 13924655
对上表解释合理的是
A. 方便四大家族经济掠夺 B. 解决了农民的贫困问题
C.有利中国坚持长期抗战 D.推动工业布局发生改变
16.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连港以进口砂糖、面粉、纤维制品等物资为主,出口豆制品、煤炭、生铁等物 资。从30年代中后期开始,五金机械类(包括石油)等生产器材的进口急剧上升,针对英美等国的物资出 口出现明显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东北成为日本战争物资供给基地 D. 洋货受到东北传统农业经济抵制 17.下表为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据此推知,日伪实行配给制意在
每月人均 1942年(7到12月) 1943年 1944年 1945年8月之前
食米 不到0.5斗 不到0.446 0.304斗 0.019斗
面粉 4.09 4.125斤 2.54斤 0.75斤
杂粮 0.19斤 0.33斤 0.125斤
肥料 4两 4.63斤 0.625斤
肥皂 1小块 0.407块 0.25块
A. 与国民政府争夺市场 B. 掠夺敌后根据地财富
C.阻止民族工业的内迁 D. 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
18.1938年10月,“为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日本推行了所谓的军票一元化工作:即从1938年11月1日 起,在华中占领区实施军票化,军票既没有正式的发行机构,又没有发行保证。日本推行军票一体化的主 要目的是
A. 破坏中国金融体系 B.打击根据地的经济
C.贯彻以战养战政策 D. 强化战时经济体制
19.1937年12月,金陵大学贝德斯教授说:“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凡是可能想象的坏事,日 军进城后,都毫无顾忌地施行了。”他评论的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天京事变 C. 旅顺大屠杀 ID. 南京大屠杀
20.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 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其他 中小学课程也经常被日语课挤占。材料表明日本意在
A. 消除中日隔阂 B. 实行文化殖民 C. 促进文化交流 D. 推行社会救育
二、材料分析题
21.近代浙商曾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道路。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人人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到一八九七 年,据九月二十-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国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
不数工作,国此招薄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根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1912年由朱谋先、陆仲芳等人集资二万元,在杭州创办纬成丝织公司。纬成丝织公司开办后, 集中使用从日本输入的新式丝织机,进行纬丝织绸,展示了浙江丝织业由手工业发展为近代工业的开始。
由于纬成公司开办后获利优厚,原来经营丝行、绸庄的商业资本也积极投资新式丝绸工业。当时继纬成之 后,陆续创办的丝绸厂在杭州就有虎林绸厂(1912年)、庆成细厂(1912年)、天章丝织厂(1913年),在 湖州有丽华细厂等。浙江丝绸工业在短时期内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
商编自沈雨梧《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三 战前浙江的电力工业有110余家,抗战期间损失惨重,如嘉兴永明电气公司事务所的房屋毁 于战火,杭州电气公司在国民党军队退出抗城时曾将闸口新发电厂内的机器自动破坏了一部分,以防资敌。 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刺下了22家。
——袁成毅《抗战时期浙江经济损失初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1897年通久源机器轧花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浙江新式丝绸工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家主观因素和国内客观条 件两个角度,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侵华对浙江近代工业的影响。据此,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工业化与民族独立关系的 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 息“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 断。”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2.B
【详解】
1933年,中日民族矛盾正处于上升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共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 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说明中共希望放下分歧来 联合抗日,B 正确;题干只能体现出中共的态度,不能体现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1933 年两党并未实现 合作,而且从题干来看,是中共主动表示愿意合作,不存在“劝促”之说,排除C;1933 年尚未进入全面抗 战时期,排除D。
3.C
【详解】
有表格内容可知,从1930到193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增长的,而1932年就出现大幅下降。结合所学 内容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沦陷,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的数据统计,故选C; 国共内战在1930年 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是在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排除B; 根据进出口贸 易数据看不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D。
4.D
【详解】
1934年中共发表的抗日宣言不仅主张进行直接的军事反抗,而且号召吸纳不同群体加入到反日团体中,这 些主张反映了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形,D 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战线形成,排除A; 当时中共 战各转移的目标是陕北,排除B;1934 年正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而且国民党围剿红军不是因为后者提出 要抗日,排除C。
5.C
【详解】
根据材料1935年”“有统一的抗日联军作先锋”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倡议应该是“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号召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这促进了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故C 项正确;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 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 除A 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B 项;“八一宣言”只是发出合作抗日的号召,并没有提出促 进各阶级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具体政策,排除D 项 。
6.C
【详解】
由材料信息“1936年”“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符合时代背景的 游行口号应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曰”,故C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打倒列强, 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ABD 错误。
7.B
【详解】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人通过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运动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故B 符合题意;A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 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不能说明中共土地政策的群众基础深厚,故C 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标志 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B 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到1923年的反对封建 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与抗日战争无关,故A 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 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 折,故C 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于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 国运动,与抗日战争无关,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进行的战前准备。由图表可知,进口商品中,轻工业产品的比重在 下降,而重工业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结合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可知,国民政府在着手准 备抗张,故A 项符合题意;革命根据地扩大与材料的主旨无关,B 项不符合题意;国际援助在当时尚未到
来 ,C 项不符合题意;图表是进口商品的比例,不涉及国内经济的发展,且不符合史实,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分析】
【详解】
中共探索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时候,A 错误;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是 华北事变,而1935年9月华北事变并没有,最终完成,B 错误;从材料中的保卫苏区和北上抗日可以看出, 这次会议体现了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正确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应该是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和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的高涨。D 错误。
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 响重大;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 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占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 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 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1.C
【详解】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拜黄帝陵的时候共产党的祭文强调各届要合作抗战,可见抗日紧急,中华民族 同日本的矛盾尖锐,故选C 项;材料无法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A 项;材料与敌后抗日根 据地无关,排除B 项;材料无法判断此时国共关系,排除D 项。排除ABD 项,故C 项正确。
12.B
【详解】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国民党坚持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斗争,严 重地反映到中国共产党内部。为了批评、纠正这种右的倾向,毛泽东告告诫党内部分同志,要吸取大革命 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领导权地位,反对投降主义,B 正 确 国民大革命距离材料时间较远,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以国民大革命中的错误为经验教训,而非强调与 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排除C;1937 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排除D。
13.B
【详解】
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对待地方士绅的态度由冷待转向正面评价,再结合193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此举是出 于全民族抗战的需要,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士绅阶层的态度,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地方士绅 的态度,未体现国家对地方的管控,也不是基层治理,CD 项错误。
14.A
【详解】
“现在不能空喊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问题”,忽视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又过分重视国民党及其军队 的作用,忽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右倾思想的表现,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 A项正确;该言论对党的抗战产生了严重干扰,不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导致党内出现了错误思想, B、C、D三项均错误。
15.C
【详解】
根据材料“1936年—1940年”及数据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 刻,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发展农村合作社,推行救济贷款、农业合作贷款、农产押贷 等贷款业务,有利于发展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为中国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即有利于中 国坚持长期抗战,C 项正确根据农村合作社的贷款业务可知,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开展农村合作运动有利 于中国坚持长期抗战,但并不是为经济掠夺,A 项错误;国民政府这时期推动合作事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不能解决农民贫困问题,B 项错误;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农村合作运动, 涉及的是农村经济问题,与工业布局无关,不能推动工业布局发生改变,D 项错误。
16.C
【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连港在30年代中后期以进口生产器材为主,减少对英美的原料出口,结合时代背景可知, 当时东北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大连港的进出口变化源于日本企图将东北建设成其战争物资供给基地, 故答案为C 项 ;A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已失去了对东北的实 际控制,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货物结构的变化,没有反映洋货受到传统农业经济抵制的现象,排除D 项。
17.D
【详解】
根据材料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中的数据可知,配给制下物资配给逐渐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 是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意在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故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与国民政府争夺市
场”,故A 项错误;上海不是敌后根据地,故B 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工业的内迁无关,故C 项错误。 18.C
【详解】
军票既没有正式的发行机构,又没有发行保证,不具备货币属性,但是日本将军票强行在沦陷区发行,实 质上是变相的掠夺沦陷区物资,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来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C 正确军票在沦陷区发行而 非在整个中国发行,因此不能认为其目的是破坏中国的金融体系,排除A;1938 年根据地尚不是日本重点 打击对象,而且推行军票并不能实现对根据地经济打击的目的,排除B;战时经济体制强调的是战争状态下 由战时政府全面控制和干预国民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经济部门、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总称,与题干内 容不符,排除D。
19.D
【详解】
根据材料“1937年12月”金陵大学”“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日军进城后,都毫无顾忌地施行了”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1937年12月,日本在南京进行的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在中国 犯下的滔天罪行,D 项正确;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排除A 项;天京事变是在1856 年,排除B 项;旅顺大屠杀是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C 项。故选D 项 。
20.B
【详解】
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极力压缩汉语和中 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文化殖民,泯灭中华 民族意识,B 正确;消除中日隔阂不是其目的,故A 错误;文化交流和社会教育与材料无关,故C 、D错 误。
21. (1)态势:发展较为顺利,规模扩大。原因: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 较早;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扩大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丝绸业获利优厚;丝绸工厂不断增加。主观因素:民族资本家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机器;商业资 本积极投资于新式丝绸工业。国内客观条件: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 政府奖励发展事业。
(3)影响:日军的野蛮侵略和战争破坏使浙江近代工业发展遭受沉重打击。认识: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详解】
(1)“发展态势”,据材料一信息“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得出:发展较为顺利,规模扩 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宁波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列强争相扩大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等角度分析。
(2)“表现”,据材料二信息“由于纬成公司开办后获利优厚,原来经营丝行、绸庄的商业资本也积极投资新 式丝绸工业”、“在杭州就有虎林绸厂(1912年)、庆成绸厂(1912年)、天章丝织厂(1913年),在湖州有 丽华绸厂等”分别得出:丝绸业获利优厚、丝绸工厂不断增加。“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集中使用从日本输 入的新式丝织机……原来经营丝行、绸庄的商业资本也积极投资新式丝绸工业”从民族资本家积极引进外国 先进机器、商业资本积极投资于新式丝绸工业等角度分析主观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事业等角度分析客观条件。
(3)“影响”,据材料三信息“嘉兴永明电气公司事务所的房屋毁于战火,杭州电气公司在国民党军队退出杭 城时曾将闸口新发电厂内的机器自动破坏了一部分….…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剩下了22家”概 括得出:日军的野蛮侵各和战争破坏使浙江近代工业发展遭受沉重打击。“认识”,依据所学知识从只有实现 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的角度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